问题

中医在国外有怎样的地位?

回答
中医在海外的地位,就像一位经历岁月洗礼的老者,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既被一些人视为珍宝,也遭到另一些人的质疑。它不是一个简单就能概括的词语,其在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中的形象和受重视程度,都有着微妙的差别。

欧美主流医学的“旁观者”与“合作者”:

在西方国家,中医的主流地位依旧是作为一种“补充与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这意味着,它通常不被视为治疗疾病的首要或唯一手段,而是被看作在主流医学治疗之外,为患者提供额外帮助的一种选择。

认可度在逐步提升: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医的接受度和认知度在西方世界一直在缓慢而坚定地增长。尤其是一些具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中医疗法,比如针灸,在治疗慢性疼痛(如腰背痛、颈部疼痛)、偏头痛、甚至一些癌症治疗的副作用方面,已经获得了不少西方主流医疗机构的认可,甚至将其纳入了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尽管覆盖率仍然不高)。
“治未病”理念的吸引力: 很多西方人,特别是那些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追求、关注健康管理的人群,对中医“治未病”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和养生来预防疾病,而中医在这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这使得一些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医师在西方受到欢迎。
挑战与局限并存: 但同时,中医在欧美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科学证据的壁垒: 西方医学体系高度依赖量化、可重复的科学实验证据。很多中医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和治疗机制,在现有西方科学框架下难以完全解释或验证,这使得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常常被贴上“缺乏科学依据”的标签。
监管与标准不统一: 各国对中药材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中医师的资质认定标准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对进口中药材有严格的规定,例如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这使得中药材的出口面临技术和法规的考验。同时,中医师的执业资格认证在不同地区也可能存在差异,影响了其执业的规范性。
文化隔阂与误解: 对于不熟悉中医理论和实践体系的人来说,望闻问切的诊断过程、中药的复杂配伍以及“气”、“阴阳”等概念,都可能显得神秘甚至难以理解,容易产生误解或被视为“伪科学”。

亚洲国家的“近邻”与“文化纽带”:

在亚洲,尤其是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渊源的国家和地区,中医的地位则更为显著。

传统医学的根基: 在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历史上都深受中医文化的影响,并发展出了各自具有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例如,韩国的韩医学、日本的汉方医学,虽然在细节上有所发展和演变,但其核心理论和许多治疗方法都源于中医。因此,在这些国家,中医(或称其为“东洋医学”、“汉方医学”)本身就是其传统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稳定的患者群体和良好的社会接受度。
文化认同的体现: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中医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技术,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的体现。许多人从小就接触和使用传统药物,对中医的信任度自然较高。
中医药的国际化推动: 中国近年来也在积极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通过与这些国家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广中医药。

其他地区的情况:

“东方智慧”的象征: 在一些对东方文化和哲学抱有浓厚兴趣的地区,中医往往被视为“东方智慧”的象征,受到一些追求自然疗法、身心灵健康人士的追捧。
需求驱动的生存空间: 在一些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中医凭借其相对较低的成本和简便的疗效,为当地民众提供着重要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中医在国外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也非一路坦途。

它像一位学子,在世界的课堂上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它的地位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科学验证的力度: 中医如何更好地与现代科学对话,如何通过更严谨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是其获得更广泛认可的关键。
政策法规的支持: 各国政府的医疗政策、药品监管、以及对中医从业者的资质认定,直接影响着中医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文化接受的程度: 跨越文化理解的障碍,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的独特魅力和实用价值,同样至关重要。
从业者的专业素养: 一批批高素质、专业的中医师是中医在海外赢得声誉的基石。

目前,中医在国外并非一股统一的力量,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它可能在某个国家成为主流医学的有力补充,在另一个国家只是小众的补充疗法,又或者在某些地区仍然是未被充分认识的瑰宝。然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在全球健康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中医无疑依然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国际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至今中医没有一款药物通过美国FDA的认证。也就是说,所有中医都不纳入欧美的医保体系。


第二,中药在欧美只能以保健品或者膳食补充剂来注册,不能表明疗效。


第三,美国保健品或者膳食补充剂一年销售额是64亿。而美国医药市场份额2015年是4155亿美元。而作为保健品或者膳食补充剂的中药,2015年美国的进口量是5.4亿。那么计算一下,中药作为药物在美国占所有药物的0.12%,即使在保健品中也只有8.4%


第四,在英国没有中医执照。所有想做中医师都做不成。


第五,中药在欧洲以前只能当食品进口的,而草药造成了很多食品中毒的事故。2011年欧洲药监局规定,草药不能再注册成食品进口了,必须单独注册成草药进口。但可惜的是,直到2017年没有一款中药注册成功,通不过安全审核。


第六,台湾中医和现代医学是要分开的,学习中医的比例不到10%,在台湾中药占药品销售额的4%。从这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影响效果,比美国多了40倍。


第七,日本从1874年取消了中医师的从业资格,中医界争取后,获得医师资格的人在通过学习中医理论后,可以开汉方药。汉方药占日本药品销售比例不到2%。


第八,韩国原来中医叫做汉医,后来因为民族自尊心的作祟,改为韩医。在韩国看韩医的比例为4%,还是很低的。


最后说一下美国运动员拔火罐,外国人叫cupping或者也有叫Hijama。从维基百科查,cupping is also known as Hijama or medicinal bleeding.这是来自于一种伊斯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00年埃及的爱波斯纸草文稿上对于Hijama的描述。中医的拔罐是根据中医经络来的,而Hijama是根据埃及的迈图metu(类似于中国经络的网络结构来的)公元前1700 年的Ramesseum2 Ⅴ 纸草文中就有明确记载。


所以不要一看到拔罐就认为是中医,顶多也就是共同发明,人家还比我们记载早。虽然都可能只是利用刺激让大脑分泌多巴胺类的神经抑制剂来缓解疼痛,和迈图或者经络原理都无关。


中医,为什么不被世界认可?


抛开几千年没定下来的中医之间的流派之争,我们来看看最基本的方剂。如何定义一副药方“有用”,是中医到现在还没有迈过去的坎。古籍中,那一副副荒唐的药方,是依据什么标准,怎么有勇气写进医书的?(例如治疟疾的药方竟然有几千个完全无效的方子……)甚至可以说,那些荒唐的药方,或许都是因为偶然让病人“好转”了才出于“经验”记录上去的。要不要清除这些荒唐的药方,如何去清除这些荒唐的药方,中医内部到现在还在争论。


当今中医目标已经不再谋求更加精深的医术,而是“继承传统”。中医是我国古人思考如何救死扶伤而发展出来的一项技术。究其根本,如何发展自身,使得自身能够救更多的人,才应当是一脉相承下来的最重要的内核。但到如今,中医的内核已经变成了“这是我老祖宗的东西,所以我要传承下去,至于能不能救人,老祖宗说能救那就是能救,我要是没治好,不是老祖宗的医书有问题,是我的问题”。中医变成了“因为我是中医,所以我能救人”,而非“因为我能救人,所以我是中医”……传承变成了第一位,而发展医术变成了第二位。中医让自身存在这一目的,已经超过了发展医术。把医术放在第二位的技术,是不可能赢得人们认可的!


反过来看,如果古代的名医们穿越到今天,他们绝对会因现代医学的精妙而震撼。他们会执着于“中医”的民族身份而不去学习现代医学中的医术么?会叫嚣着中医是伟大的传统么?会两眼一闭假装没看到现代医学的领先之处吗?


再说中医理论,无论如何,一个正常的现代人都不会认为天地万物是分为阴阳,一切都是阴阳平衡的状态,万物都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来组成的。中医把这套理论解释地再完善也不能掩盖其本质的错误。现代化学的发展早就告诉我们:木并不是某种物质,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火也不是某种物质而是物体氧化作用的现象,土则是各种各样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结合成的混合物质,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医整套理论的根基……


有的人举牛顿的例子,说即便之后出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是也不能否认牛顿的贡献。所以也不能拿现代医学来否认中医几千年的经验。但是他跟本没有意识到,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关系不是牛顿和爱因斯坦的那样的承前启后的关系,而是亚里士多德和牛顿的关系。中世纪的人们在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认知理论上,也发展出了无比繁复精妙的物理学,也得出了很多的更进一步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错误的结论上得出的实践结果很多时候还是正确的(或者人们以为正确)但是牛顿的现代物理学一出现,就直接否定了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之间(大约1600年)几乎所有的研究成果。如果一开始的基础就是歪的,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再好看的房子,最后也逃不过被推翻的命运。


我们知道,现在要是被疯狗咬了,有30%概率会传染狂犬病,但只要及时去打狂犬病疫苗,99.9%不会死;可是一旦被传染上狂犬病之后若是选择用中医治疗,100%一定会死……


中医是属于传统医学的一种,西医同样也是。而现代医学,并不分中西,是目前全世界各族人民唯一通用和承认的医学标准!


真正的中医,根本不在乎中医存在与否,根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中医,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救更多的人。那些为追求先进医术而去学习现代医学的中国医生和不断呐喊要废医验药的中国学者,恰恰是继承了几千年中医“救死扶伤”精神,真正值得认可的“中医”们!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文章推荐:认清中医的前生今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医在海外的地位,就像一位经历岁月洗礼的老者,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既被一些人视为珍宝,也遭到另一些人的质疑。它不是一个简单就能概括的词语,其在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中的形象和受重视程度,都有着微妙的差别。欧美主流医学的“旁观者”与“合作者”:在西方国家,中医的主流地位依旧是作为一种“补充与替代医学”(Com.............
  • 回答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无疑是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工程,它的建成和运行,让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先进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之一。那么,它在国际上的水平究竟如何?又将如何塑造粒子物理学的未来呢?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CSNS 在国际上的定位:跻身世界前列,但仍有追赶空间要理解CSNS的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8年中,巴拉克·奥巴马在美国和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角色和影响力。要理解奥巴马在2018年的位置,首先得明白他卸任总统后,美国政治的走向。特朗普政府上台,并在许多政策上与奥巴马时期截然不同,这本身就为奥巴马的存在设置了一个背景。他不再是那个能够直接下达行政命令、签署法案的最高决策者,.............
  • 回答
    想象一下,这可不是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如果当今五常中的任何一个,比如法国,在一次全球冲突中被其他国家联手打得落花流水,那可真是要了老命了,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那简直是地动山摇。首先,我们得明白“被暴打”是啥概念。这可不是指在边境地区吃了点小亏,而是指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军事力量遭受重创,甚.............
  • 回答
    在国外大学修读与中国相关的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常独特且充满启发的体验。我一直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在异国他乡深入学习,本身就带有一种奇妙的视角。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课堂的氛围。外国大学通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参与讨论,甚至挑战教授的观点。这和我之前在国内的学习经历有所不同。在一些涉及中.............
  • 回答
    科普在中国和国外都面临着各自的挑战,但其背后原因和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 科普在中国进行得如此艰难的几个主要原因:在中国,科普工作的艰难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由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和制度层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 考试导向的教育体制和功利主义思维: “唯分数论.............
  • 回答
    在国外旅行时,想要分辨来自不同亚洲国家的游客,确实是个有趣的观察过程。虽然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性,但通过一些普遍的观察点,有时能帮助我们做出一些初步的猜测。当然,这绝非绝对的科学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习惯的体现,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很多特征也可能变得模糊。咱们就聊聊,在异国他乡,我通常会留意哪些细.............
  • 回答
    这篇文章为您提供一些关于中国籍家长、外籍子女如何申请中国大学的详细信息,希望能帮助您规划孩子未来的教育之路。1. 弄清楚孩子是否符合“华侨子女”或“港澳台籍学生”的身份在中国大学招生体系中,并非所有父母一方是中国国籍的孩子都能被视为“华侨子女”或“港澳台籍学生”来申请。理解这其中的区别至关重要。 .............
  • 回答
    在中国文物被盗至海外,并与当地其他文物一同被进行深入的历史文化研究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因为它涉及到文物的所有权、流失的伤痛、研究的价值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文物流失的伤痛与历史的断裂首先,必须强调的是,中国文物被盗并流失海外,无.............
  • 回答
    看到有外国人在中国公然做出侮辱我们国家的事情,说实话,心里肯定会非常不好受,那种感觉就像自己珍视的东西被糟践了一样。当然,在那个当下,大脑会飞速运转,考虑怎么做最合适,既能表达我们的态度,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首先,我会先观察一下具体情况。这个“亵渎”行为是什么性质的?是言语上的还是行为上的?是在什.............
  • 回答
    你弟弟的情况,算是比较特殊但也不是没有先例,申请中国大学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作为国际学生,另一条则是尝试恢复或保留中国国籍(如果符合条件的话)。考虑到他初中就在中国读书,这会给他的申请带来一些优势,但也需要一些特殊的准备。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清楚。第一种可能性:以国际学生身份申请中国大学这是最直接也最.............
  • 回答
    在现代医学诞生之前,世界各地的民间都流传着各种治疗骨骼伤病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体系,但都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对人体结构的朴素认知。对于骨头错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脱位”或“骨折”,在古代语境下,两者的概念可能界限没有那么清晰,但核心都是骨骼的异常位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者们也发展出了各自.............
  • 回答
    国外游戏厂商在游戏里“暗示”中国,这是一个挺值得说道的话题。它不像“辱华”那样直接,但同样容易引起玩家的关注和讨论,甚至引发一些情绪。要详细地看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一、 “暗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首先得明白,这里的“暗示”到底是指什么?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刻板印象或者公然冒犯,.............
  • 回答
    说句实在话,我在国外留学或接触外国文化的朋友里,力量举的爱好者确实比纯粹的健美拥趸要多那么一点。这不是什么绝对的定论,毕竟兴趣这东西嘛,因人而异,但能观察到这种趋势,背后是有一些原因可以聊聊的。首先,得聊聊力量举和健美的根本区别。你懂的,健美讲究的是肌肉的“形态”,是块头、是分离度、是雕刻感,目标是.............
  • 回答
    在中国,有些外国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贡献,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成为我们文化土壤的一部分。然而,在他们自己的国家,或者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他们或许只是众多历史人物中的一个,鲜为人知。这是一种奇妙的文化“不对称性”,也恰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那些为这片土地带来改变的人们的独.............
  • 回答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许多在中国的言行表现,在国外却可能被视为不妥甚至不道德。反之亦然。以下将从几个常见方面详细阐述,并解释其背后的文化原因:一、 餐饮礼仪 在中国: 用筷子夹菜给别人(特别是长辈或客人): 这是非常普遍且被视为友好、尊重和关怀的表现。主人会主动为客人夹菜,.............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你想想,中国人本来就是个庞大的群体,加上地域、文化、经历的差异,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够细致,也尽量说得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没有那些生硬的AI味儿。1. 地域与方言的隔阂:你有没有发现,就算在国内,南方人和.............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很多东西都起源于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在国外经历了演变,有时甚至变得与我们熟悉的本土版本截然不同,以至于在中国反而不那么容易被接受。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那些曾经风靡一时,如今却悄然淡出我们视野的“改良版”中国美食。拿“麻辣烫”来说,这曾经是我们街头巷尾最常见的平民美食,简单、便捷、口.............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