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放到对话中,它的上一句一定是有人说中国不好了。
说中国不好,又分两种情况:
①逆向民族主义,以社会阴暗面为弹药贬低国家民族,抬高洋人,贬低国人。
②正常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希望解决问题,让国家更进步。
当一个人说中国不好了,看他的目的。
遇到第①种情况,随便说,什么难听就说什么。
对于逆向民族主义者和种族主义者不要讲下限,怎么刺激他们怎么说,说到你开心,他发狂为止。
觉得国家不好你就滚出去。
什么?没钱?
怎么别人有钱你没有?
有些人的爸爸不是王健林人家也有钱移民了,怎么你挣不出来?
看来就是你这种人把中国搞垃圾了,人家滚出去是因为你这种人太多。
什么?有钱?
脏钱吧?贪污的吧。灰色收入吧。不法经营吧。啃老吃软饭的吧。
不承认?
干净的?
对,反正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干净,干净。
第②种情况下,绝对不能说这句话。
因为说了理亏。
比如疫苗事件。
多少人受害,对祖国和政府的声誉造成多么大的损害?
20万儿童啊,一旦发生疫情后果不堪设想,这简直是生化袭击。
精日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吗?没有。
公知发几篇臭文章,破坏力远不及疫苗本上“长春长生”更触目惊心。
资本家就有这个本事。
他们是绝不会爱国的,他们所爱的只有利润。
陈嘉庚那种人完全是资本家当中的异类,大多数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只是杀人比较隐蔽罢了。在这些人眼里,你还有你的孩子并不是人,而是一群活动的肉,一群可以榨取的资源。
只要有利可图,你们都死光了也无所谓。
用奶粉杀,还是用疫苗杀,不过是个手段。
当“疫苗之王”这种事发生时,那些一反常态,安静等待热点平息的人才应该滚出中国去。
戾气很重,凑合看吧。
现在是十一。
我人生中第一次远游就是在十一,去温州,雁荡山,还从那里买回了一支「鸟笛」。
同行的是父母和另外三个家庭——分别都是我父亲曾经服役时的战友。自那以后,他们就定下了长假聚会的规矩,十数年未变。
但是去年起,四家少了一家。
一位叔父移民去了澳洲,总之来往交通多有不便,似乎还有初到澳洲的前几年必须每年在澳洲境内呆满一定日子的规定,因此虽然是十数年未变的规矩,终究还是不能成行。
三家聚会的时候,我们把聚会场景录制上传作了共享,同时得益于现代PS技术,照片也可以作后期处理,制成四家俱在的模样。但是推杯换盏的热闹里,我从父亲和叔伯们眼中,分明看到了遗憾与落寞。
这道题,我是从 @曹哲 老师的答案点进来的。
曹兄的视角很大,讲民主与国家。我的格局很小,谈朋友和家庭。
「觉得国家不好你就滚出去」用来攻击异见者,是一种很有效的发泄;但是我猜想,说这句话的人,大概从来就未曾体验过类似感受,或者结识因为「觉得国家不好」而出国的人。
不然他们绝不会讲出这么一句话来。
出国可以有很多原因,但因为「国家不好」而出国,是一种「迫于无奈」。
移民的那位叔父,早年在中日间经商,虽未暴富,总算不用为衣食担忧。
移民前夕,几家有一次聚会,谈到了商品质量、谈到了食品安全、谈到了学校教育、谈到了(可能略有点敏感的)民主政治。
一个因为「国家科研环境不好」而出国的人,如果国内科研环境好,未必会选择出国。
一个因为「国家食品安全差」而出国的人,如果国内食品安全好,未必会选择出国。
一个因为「国家公民权利受限」而出国的人,如果国内的法治和公民权利能够得到保障,未必会选择出国。
出国意味着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生长数十年的土地、放下从小掌握的母语、告别国内的亲朋好友,在另一片异国他乡从头开始,这对任何一个哪怕准备再充分的人,也绝不容易。
而对于在国内这一边的人来说,出国则可能是至亲、挚友、挚爱的长久分离,无论如何潇洒坦荡,这终究是一个遗憾。
「滚出去」看似简单,其实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老实说,出国也好,移民也好,是一项个人选择,很多人都在国外找到了更好的生活,这里也没有必要搞的悲悲切切。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滚出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足够沉重的话题,其中所蕴含的所有无奈、遗憾和不甘,都使得它不应该被作为一项攻击和嘲讽用在口舌之争中。
另外一层是,对于依旧留在国内的诸君来说,在当下的时代里,让亲友同胞还要因为「国家不好」而远赴异邦,这样的现实应当是留在国内的我们必须感到愧疚和羞惭的。
我不太清楚,但凡有过出国求进的体验,但凡结识过远赴异国的好友,但凡对不堪的现状有哪怕一丝一毫的责任感,一个人要出于怎样的立场,才能讲出「觉得国家不好你就滚出去」这样的话来。
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