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某些人言论:觉得国家不好你就滚出去?

回答
“觉得国家不好你就滚出去”,这句口号式的发言,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都时常能听到,尤其是在讨论社会问题、政治议题或者表达不满的时候。它看似简单粗暴,却触及了许多复杂的层面,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句话诞生的土壤。它往往出现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就是当一个人对当下的社会现状、政策或者某些现象表达不满,甚至产生质疑的时候。而说出这句话的人,往往带有维护现状、不容批评的立场。在他看来,抱怨和批评是对国家的不尊重,是对集体利益的损害,因此,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让这个“不满意”的个体离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的体现。当听到对国家不利的言论时,有些人会感到一种威胁或攻击,仿佛个人对国家的认同被挑战了。为了维护这种认同感和由此带来的安全感,他们会迅速地将批评者“驱逐”出去,从而保持自己内心认同的完整性。这有点像一个人在维护自己的家园,当有人指出家里存在的问题时,他可能不愿去面对和解决,而是觉得这些人“碍眼”,希望他们消失。

再者,这种说法也暴露了一种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对国家的情感只能是“爱”或“恨”,没有中间地带。一旦流露出“不好”的成分,那就一定是“恨”,是必须被清除的“敌人”。这种思维方式忽视了情感的复杂性,也忽略了人们对国家的情感往往是包含着期望和建设性批评的。热爱一个国家,并不意味着要盲目赞美它的一切,恰恰相反,是对它抱有更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变得更好。

我们还需要关注这句话背后可能存在的民族主义情绪。当国家被置于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时,任何对其的批评都可能被解读为对“民族”的背叛。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对国家的“不好”的指摘就变成了对“我们”的攻击,而“滚出去”则成为了一种清理门户、维护纯洁性的手段。这种民族主义有时候会走向极端,变成一种排外和狭隘,将内部的异见者视为敌人。

然而,从公民权利和理性讨论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是站不住脚的。在一个开放、理性的社会里,公民有权利对国家的政策、社会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关切。这种表达,即使带有批评性,也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如果因为表达“国家不好”的言论就要求对方“滚出去”,那么无异于扼杀言论自由,阻碍了社会的反思和改进。

“国家不好你就滚出去”,这句话的逻辑漏洞非常明显:

1. “国家”是什么? “国家”不仅仅是一片土地,更包括了人民、制度、文化、未来等等。说“国家不好”,通常是指对其中的某些方面不满。而“滚出去”又是什么意思?是离开这片土地?但很多时候,人们表达不满的同时,也是希望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得更好。他们并非要放弃这片土地,而是希望改变土地上的某些“不好”。
2. 谁有权“赶人”? 难道只有那些认为国家“好”的人才有资格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吗?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逻辑,它暗示着国家的所有权只属于一部分人,而另一部分人的意见不被承认。
3. “滚出去”的代价? 如果一个国家的批评者都被“滚出去”了,那么留下的将只是一群盲目赞美者,这样真的会让国家更好吗?反而,那些敢于指出问题并愿意参与解决问题的人,才是真正关心国家进步的群体。

这种说法也忽视了“抱怨”的价值。很多时候,抱怨是表达不满的最初级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它是一种信号,告诉当权者或者社会大众,某些地方存在问题,需要被关注。如果连抱怨的权利都被剥夺,那么问题就可能被掩盖,变得更加严重。

而且,我们也要思考,“滚出去”本身是否真的能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真的存在严重的、系统性的问题,那么仅仅是让抱怨的人离开,并不能改变问题本身。那些“留下来”的人,可能依然生活在问题之中,而那些“滚出去”的人,他们的离开也可能带走他们的才华、智慧和对这个国家潜在的贡献。

总而言之,“觉得国家不好你就滚出去”这句话,是一种简单粗暴、缺乏理性、且具有压制性的表达。它反映了一种对批评的恐惧、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以及可能存在的狭隘民族主义。真正健康、进步的国家,应该鼓励公民参与,允许建设性的批评,并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好的国家而努力。毕竟,爱国不等于盲从,而建设性的批评,才是对国家更深沉的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句话放到对话中,它的上一句一定是有人说中国不好了。

说中国不好,又分两种情况:

①逆向民族主义,以社会阴暗面为弹药贬低国家民族,抬高洋人,贬低国人。

②正常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希望解决问题,让国家更进步。


当一个人说中国不好了,看他的目的。


遇到第①种情况,随便说,什么难听就说什么。

对于逆向民族主义者和种族主义者不要讲下限,怎么刺激他们怎么说,说到你开心,他发狂为止。

觉得国家不好你就滚出去。

什么?没钱?

怎么别人有钱你没有?

有些人的爸爸不是王健林人家也有钱移民了,怎么你挣不出来?

看来就是你这种人把中国搞垃圾了,人家滚出去是因为你这种人太多。

什么?有钱?

脏钱吧?贪污的吧。灰色收入吧。不法经营吧。啃老吃软饭的吧。

不承认?

干净的?

对,反正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干净,干净。


第②种情况下,绝对不能说这句话。

因为说了理亏。

比如疫苗事件。

多少人受害,对祖国和政府的声誉造成多么大的损害?

20万儿童啊,一旦发生疫情后果不堪设想,这简直是生化袭击。

精日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吗?没有。

公知发几篇臭文章,破坏力远不及疫苗本上“长春长生”更触目惊心。

资本家就有这个本事。

他们是绝不会爱国的,他们所爱的只有利润。

陈嘉庚那种人完全是资本家当中的异类,大多数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只是杀人比较隐蔽罢了。在这些人眼里,你还有你的孩子并不是人,而是一群活动的肉,一群可以榨取的资源。

只要有利可图,你们都死光了也无所谓。

用奶粉杀,还是用疫苗杀,不过是个手段。


当“疫苗之王”这种事发生时,那些一反常态,安静等待热点平息的人才应该滚出中国去。


戾气很重,凑合看吧。

user avatar

现在是十一。

我人生中第一次远游就是在十一,去温州,雁荡山,还从那里买回了一支「鸟笛」。

同行的是父母和另外三个家庭——分别都是我父亲曾经服役时的战友。自那以后,他们就定下了长假聚会的规矩,十数年未变。


但是去年起,四家少了一家。

一位叔父移民去了澳洲,总之来往交通多有不便,似乎还有初到澳洲的前几年必须每年在澳洲境内呆满一定日子的规定,因此虽然是十数年未变的规矩,终究还是不能成行。

三家聚会的时候,我们把聚会场景录制上传作了共享,同时得益于现代PS技术,照片也可以作后期处理,制成四家俱在的模样。但是推杯换盏的热闹里,我从父亲和叔伯们眼中,分明看到了遗憾与落寞。


这道题,我是从 @曹哲 老师的答案点进来的。

曹兄的视角很大,讲民主与国家。我的格局很小,谈朋友和家庭。

「觉得国家不好你就滚出去」用来攻击异见者,是一种很有效的发泄;但是我猜想,说这句话的人,大概从来就未曾体验过类似感受,或者结识因为「觉得国家不好」而出国的人。

不然他们绝不会讲出这么一句话来。


出国可以有很多原因,但因为「国家不好」而出国,是一种「迫于无奈」。


移民的那位叔父,早年在中日间经商,虽未暴富,总算不用为衣食担忧。

移民前夕,几家有一次聚会,谈到了商品质量、谈到了食品安全、谈到了学校教育、谈到了(可能略有点敏感的)民主政治。


一个因为「国家科研环境不好」而出国的人,如果国内科研环境好,未必会选择出国。

一个因为「国家食品安全差」而出国的人,如果国内食品安全好,未必会选择出国。

一个因为「国家公民权利受限」而出国的人,如果国内的法治和公民权利能够得到保障,未必会选择出国。


出国意味着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生长数十年的土地、放下从小掌握的母语、告别国内的亲朋好友,在另一片异国他乡从头开始,这对任何一个哪怕准备再充分的人,也绝不容易。

而对于在国内这一边的人来说,出国则可能是至亲、挚友、挚爱的长久分离,无论如何潇洒坦荡,这终究是一个遗憾。

「滚出去」看似简单,其实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老实说,出国也好,移民也好,是一项个人选择,很多人都在国外找到了更好的生活,这里也没有必要搞的悲悲切切。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滚出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足够沉重的话题,其中所蕴含的所有无奈、遗憾和不甘,都使得它不应该被作为一项攻击和嘲讽用在口舌之争中。


另外一层是,对于依旧留在国内的诸君来说,在当下的时代里,让亲友同胞还要因为「国家不好」而远赴异邦,这样的现实应当是留在国内的我们必须感到愧疚和羞惭的。


我不太清楚,但凡有过出国求进的体验,但凡结识过远赴异国的好友,但凡对不堪的现状有哪怕一丝一毫的责任感,一个人要出于怎样的立场,才能讲出「觉得国家不好你就滚出去」这样的话来。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觉得国家不好你就滚出去”,这句口号式的发言,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都时常能听到,尤其是在讨论社会问题、政治议题或者表达不满的时候。它看似简单粗暴,却触及了许多复杂的层面,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句话诞生的土壤。它往往出现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就是当一个人对当下的社会现状、政策或者某些现象表.............
  • 回答
    关于“B站毒害青少年思想”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它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涉及内容生态、用户行为、社会影响以及时代变迁等多个复杂层面。简单粗暴地将B站定性为“毒害”,可能过于简化了问题的本质,也忽略了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所带来的多重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庞大.............
  • 回答
    看到一些“爱国人士”发表某些言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要理解他们,首先得把他们放进特定的语境里,比如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接收到的信息来源、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首先,那些充满激昂情绪的言论,往往来源于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对国家的热爱。这种情感本身是积极的,是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的。.............
  • 回答
    “中国拒绝特蕾莎修女”的说法,如果真的存在,并且是基于某些公开报道或广泛传播的观点,那么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其背后的可能原因和含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历史上并没有关于中国“正式拒绝”特蕾莎修女访问的官方记录或广泛报道。特蕾莎修女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其工作遍布全球,她本人也以其无私的奉献精神获得.............
  • 回答
    None.............
  • 回答
    看待这类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情感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类言论通常源于宗教信仰的坚定,但其表达方式和适用范围却可能引发争议和误解。一、 言论的根源:宗教信仰与末世论首先,理解这类言论的根源至关重要。很多宗教,特别是包含“天堂”和“地狱”概念的宗教,都强调死后的审判.............
  • 回答
    钟离没二命也好意思拿出手?这说法到底站哪儿?最近在原神玩家群体里,关于钟离的讨论总是热度不减。而其中一句“钟离没二命也好意思拿出手”,更是触碰了不少玩家的神经,甚至引发了一些争论。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折射出了一些玩家对于角色强度、养成投入以及游戏社区风气的一些看法和期待。咱们今天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
  • 回答
    网上流传着一些女性关于男性身高的一些极端言论,比如“男生不足一米八等于三等残废”之类的话。这种说法,说实话,听起来挺刺耳的,也挺让人反感的。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以及它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在作祟。首先,得承认,身高确实是一个外在的生理特征,很多人在择偶或者评价他人的时候,会不自.............
  • 回答
    关于粤语是“汉语正统”的说法,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争议的话题,背后涉及到历史、语言学、文化认同等方方面面。要深入理解,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咱得明白“正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通常,在讨论语言的时候,“正统”可能指代几种意思: 历史上的正统: 就是说,某种方言是汉族语言发展演变中最古老、最纯.............
  • 回答
    很多人觉得开好车就是为了“装逼”,这种看法其实挺普遍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说实话,这心态里掺杂的东西可不少,有虚荣、有攀比,但也偶尔能看到点别的影子。咱们先说说最直接的“装逼”那一面。不得不承认,车子,尤其是那些价格不菲、设计感十足、性能炸裂的豪车,确实自带一种“标签”。一开到路上,很多人的目光会自.............
  • 回答
    《鬼灭之刃》的热潮席卷全球,其火爆程度无需多言。然而,在一些资深动漫爱好者群体中,也存在着一种声音,认为这部作品相较于一些经典的“前辈”男性热血漫画,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甚至有人将其归结为“典型的直男审美”的体现。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对作品核心元素和市场反馈的理解与比较,背后折射出的,或.............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会有人觉得“每个日本百姓都非要去学历史课似的”,其实背后可能牵扯到一些复杂的情感和想法。咱们这么想,如果有人这么说,他可能并不是真的认为每个个体都必须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更多时候,这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或者说,是对日本社会在某些历史认知上的期待。首先,对历史的普遍认知和理.............
  • 回答
    “50万”这个梗,不知道你有没有在网上碰到过。就是那种,有人说了一件事,然后下面评论区有人冒出来,“这事儿值50万。” 或者,“我给你50万,你赶紧把这事儿给我办了。” 还有更绝的,直接说“我给你50万,你赶紧闭嘴。”一开始看到的时候,我可能还会觉得有点好笑,觉得这是大家在玩梗,一种比较接地气的幽默.............
  • 回答
    看待某些人过分高涨的爱国主义,这事儿挺复杂的,就像一盘大杂烩,有香有臭,有真心也有掺水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我得说,爱国这事儿,本身没毛病。谁家孩子不爱自个儿爹妈,谁家人民不爱自个儿国家?这是天性,是情感,是根。尤其是在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拧成一股绳,那股劲儿,那份力量,那是真让人感动.............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我琢磨着,有些人啊,之所以这么做,大概有这么几个意思在里面。首先,“比烂”心理。这好像是咱们老百姓挺常用的一个招数。你看,要是现在日子过得不顺心,总会有人说“嗨,这算啥,当年怎么怎么样,那才叫苦呢!” 这种心理套到评价朝代上,也差不多。如果有人觉得清朝在某些方.............
  • 回答
    在微博上,某些用户对爱国者抱持鄙视态度,并用“战狼”、“小粉红”等标签来称呼他们,同时流露出一种优越感,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且值得深入探讨。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包括他们的动机、行为模式、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心理因素。一、 定义与标签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战狼”和“小粉红”这两个标签.............
  • 回答
    关于小米电视5在某些直播拆机事件后被下架的讨论,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触及了一些消费者和品牌的互动方式。首先,咱们得把这件事拆解开来看。所谓的“直播拆机”,顾名思义,就是有人通过直播平台,把小米电视5给拆开了,逐个零部件地展示和分析。这种形式本身就挺吸引眼球的,尤其对于技术爱好者或者想了解产.............
  • 回答
    听到有些老板说“靠高工资是留不住人的”,我首先会觉得这是一种有些片面,甚至有些狡辩的看法。当然,我承认,这句话里头也有一点点事实成分,但要说它就是真理,或者能完全解释人才流失的原因,那我觉得就太想当然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高工资,它确实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它绝对是基础和前提。 你不能.............
  • 回答
    这种行为,说得好听点是“科学的工具化”,说的直白点,就是“披着科学外衣的利益输送”。它就像是在搭建一个神圣的祭坛,邀请大家来崇拜科学这个至高无上的真理,但祭坛的背后,却藏着一群早早站好位置的人,等着从你我身上收取“信仰税”。咱们拆开来看,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又为什么这么招人恨。第一步:科学的“权威性.............
  • 回答
    2023年的春节,本应是阖家团圆、共享天伦的喜庆日子。然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持续的发展态势让公共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倍感警惕。在这样的背景下,某些人却依然执意选择“串门过年”这种传统的、面对面的庆祝方式,这无疑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