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某些人过分高涨的爱国主义?

回答
看待某些人过分高涨的爱国主义,这事儿挺复杂的,就像一盘大杂烩,有香有臭,有真心也有掺水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看。

首先,我得说,爱国这事儿,本身没毛病。谁家孩子不爱自个儿爹妈,谁家人民不爱自个儿国家?这是天性,是情感,是根。尤其是在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拧成一股绳,那股劲儿,那份力量,那是真让人感动。想想那些历史上为了国家出生入死的先辈,想想现在为了国家默默奉献的普通人,那种爱,是沉甸甸的,是踏实的。

但是,你说的“过分高涨”,这就有点味道不对了。什么叫“过分”?就是当这份爱,变得不再是单纯的情感,而是变成了一种工具,一种标签,一种武器,甚至是一种挟持的时候,那就“过分”了。

怎么个“过分”法呢?

变成“一言堂”的武器: 你看,有些人一旦把自己摆在“爱国”的道德高地上,就看不得别人有不同意见。只要你对国家现状稍微有点质疑,稍微提点意见,立马给你扣上“不爱国”、“汉奸”、“卖国贼”的帽子。好像只有他一个人是真爱国,别人都是假的。这种做法,扼杀了思考,压制了理性的讨论。国家进步,靠的是集思广益,靠的是不同声音的碰撞,而不是把人赶到一条线上。
盲目排外,失去理性: 有些“过分”的爱国主义,会把“爱国”和“仇外”画等号。好像只要提到外国的好东西,提到和外国人交流,就是不够爱国。这种心态,容易让人变得狭隘和偏执。国家之间有交流,有借鉴,这是世界发展的常态。完全否定一切外来事物,抱着一种“唯我独尊”的态度,反而会让自己封闭,落后。想想我们改革开放,不就是吸取了很多外面的先进经验吗?
把“爱国”当作生意或工具: 这就更让人膈应了。有些人,嘴上喊着爱国,实际上是为了个人利益。比如,借着爱国名义煽动情绪,然后从中牟利;或者,在商场上,利用爱国情怀排挤竞争对手,给自己谋取不正当好处。更有甚者,把爱国当成一种政治资本,不断表演,以获得关注和权力。这种“假爱国”,是对真正爱国者的侮辱。
绑架个人情感,进行道德审判: 有时候,这种过分的情感会延伸到对个人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甚至朋友圈的评判。比如,你买了一点外国牌子的东西,就有人说你“崇洋媚外”;你认识几个外国人,就有人质疑你的“立场”。这已经不是在爱国,而是把爱国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的枷锁,企图用这种方式来控制他人的生活,并通过这种控制来证明自己的“纯洁性”。
曲解历史,制造“爹味”说教: 有些人喜欢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把历史简单化、脸谱化,然后用这种“简易版”的历史来教育别人。他们常常会选择性地放大某些信息,忽略某些事实,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我们一直都很牛”、“我们永远都是对的”。这种做法,不仅不尊重历史的复杂性,也容易让年轻人形成僵化的思维。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过分”的爱国主义呢?

我觉得原因挺多的。

信息茧房和舆论环境: 现在的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很快,但同时也容易形成信息茧房。有些人可能接触到的信息比较单一,加上某些平台为了流量,也喜欢煽动情绪,这就会让他们的爱国主义情绪被放大,并且缺乏纠错的机会。
社会转型期的焦虑: 任何一个国家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时候,都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和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会更容易抓住“爱国”这个概念,把它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一种身份认同,一种获得安全感的方式。
个体感受和国家感受的混淆: 当个体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感受到挫败感时,他们可能无法区分是个人原因还是外部原因。这时候,将不满情绪转移到“外部敌人”或者“不爱国的人”身上,反而能让他们感觉自己更有力量,也更容易找到发泄口。
教育和宣传的侧重点: 国家的教育和宣传,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果长期的宣传都比较强调“对外敌视”或者“民族主义”,那么久而久之,自然会有人形成比较激进的爱国观。

我怎么看待?

我倾向于认为,真正的爱国,是理性的、包容的、有建设性的。

理性: 知道什么值得爱,什么需要改进。不回避问题,而是积极寻找解决之道。
包容: 尊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允许批评和讨论。知道国家强大,不是靠压制,而是靠吸引和整合。
建设性: 把爱国的情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比如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情绪上。

过分高涨的爱国主义,说实话,有点吓人。它容易走向极端,伤害自己人,也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爱国,应该是一种温暖的归属感,一种积极的动力,而不是一种狂热的口号,一种伤人的武器。我们希望看到的,是那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大家能团结一心;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大家能理性建言;在面对世界的时候,我们能自信开放,同时保持清醒头脑的爱国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次看到这种“皇帝锄地金锄头”类的问题心都有点累,,,这也太自以为是了吧?

人类确实难以承认自己一贯观点的错误,只要在开始你就认为某件事的一部分是错的,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就会变的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就算已经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那也是水错了。

这张图能完美回答这个问题。


以路人视角写了篇《尚气》的评论,随即被豆瓣网
友骂的狗血淋头,说我是漫威孝子、无脑洗。

这是题主的问题描述的第一段。

也就是题主认为现今爱国主义高涨的根源:自己被骂了。

我是真的很反感网络暴力,尤其是有些打着爱国的旗号,让我感觉人人都是键盘侠。想到明星开玩笑甚至是无意做了所谓的辱华,就会有各种编辑与自媒体开始带节奏,真是可悲!与曾经的时代何异?

第二段问题描述,【网络暴力】【打着爱国旗号】【键盘侠】,我想问这些和爱国主义有什么关系?这不显然是个人素质和煽动的问题吗?

中间一句【无意做了所谓的辱华】,也是有灵性,九个字里有七个字是主观臆断,另外两个字是助词。

如何看待过分高涨的爱国主义,怎么样理性爱国?

这是题主的问题。

这么说吧,只要是爱国主义,怎么来都不算高,甚至我们需要主动地去催化、去争取、去激发这种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这是个人所应该具有的公民道德之一。

所以,爱国不是理性,是感性,是态度。

你这一个理想爱国从说法上就有问题。

辩证爱国?

user avatar

因为以前的恨国主义玩的太过了,把中立理性态度的那帮人全逼到对立面上去了。加上现在恨国主义分子的大金主美国跨国金融集团和民主党在美国遭遇川普和本土势力强力阻击,没钱撒了,恨国主义玩不下去了。

现在大家自然要痛打落水狗,趁你病要你命,过去几十年被埋下的毒瘤要一个个铲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待某些人过分高涨的爱国主义,这事儿挺复杂的,就像一盘大杂烩,有香有臭,有真心也有掺水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我得说,爱国这事儿,本身没毛病。谁家孩子不爱自个儿爹妈,谁家人民不爱自个儿国家?这是天性,是情感,是根。尤其是在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拧成一股绳,那股劲儿,那份力量,那是真让人感动.............
  • 回答
    2023年的春节,本应是阖家团圆、共享天伦的喜庆日子。然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持续的发展态势让公共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倍感警惕。在这样的背景下,某些人却依然执意选择“串门过年”这种传统的、面对面的庆祝方式,这无疑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首先,.............
  • 回答
    长沙检察院对货拉拉司机周某春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向法院提起公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事件,涉及到法律适用、社会责任、平台管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案件背景回顾首先,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至关重要: 事件发生: 2021年2月6日晚,用户吴女士在货拉.............
  • 回答
    看待某些学校强制要求不过圣诞节这件事,确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好或坏就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的考量,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尤其是一些公立学校,他们会强调“政教分离”的原则。这层含义挺深的,不仅仅是说国家和宗教要分开,也包括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不应该偏袒或推广任何一种.............
  • 回答
    我理解你想探讨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即部分房东仅通过出租房产就能获得比许多全职工作者更高的月收入,并且无需亲自操劳。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结构、公平性等多个层面。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现象。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确实是一种现实存在的经济模式。想象一下,一个人可能在多年前购买了一套或多套.............
  • 回答
    关于粤语是“汉语正统”的说法,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争议的话题,背后涉及到历史、语言学、文化认同等方方面面。要深入理解,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咱得明白“正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通常,在讨论语言的时候,“正统”可能指代几种意思: 历史上的正统: 就是说,某种方言是汉族语言发展演变中最古老、最纯.............
  • 回答
    很多人觉得开好车就是为了“装逼”,这种看法其实挺普遍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说实话,这心态里掺杂的东西可不少,有虚荣、有攀比,但也偶尔能看到点别的影子。咱们先说说最直接的“装逼”那一面。不得不承认,车子,尤其是那些价格不菲、设计感十足、性能炸裂的豪车,确实自带一种“标签”。一开到路上,很多人的目光会自.............
  • 回答
    《鬼灭之刃》的热潮席卷全球,其火爆程度无需多言。然而,在一些资深动漫爱好者群体中,也存在着一种声音,认为这部作品相较于一些经典的“前辈”男性热血漫画,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甚至有人将其归结为“典型的直男审美”的体现。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对作品核心元素和市场反馈的理解与比较,背后折射出的,或.............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会有人觉得“每个日本百姓都非要去学历史课似的”,其实背后可能牵扯到一些复杂的情感和想法。咱们这么想,如果有人这么说,他可能并不是真的认为每个个体都必须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更多时候,这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或者说,是对日本社会在某些历史认知上的期待。首先,对历史的普遍认知和理.............
  • 回答
    关于“B站毒害青少年思想”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它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涉及内容生态、用户行为、社会影响以及时代变迁等多个复杂层面。简单粗暴地将B站定性为“毒害”,可能过于简化了问题的本质,也忽略了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所带来的多重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庞大.............
  • 回答
    “觉得国家不好你就滚出去”,这句口号式的发言,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都时常能听到,尤其是在讨论社会问题、政治议题或者表达不满的时候。它看似简单粗暴,却触及了许多复杂的层面,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句话诞生的土壤。它往往出现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就是当一个人对当下的社会现状、政策或者某些现象表.............
  • 回答
    “50万”这个梗,不知道你有没有在网上碰到过。就是那种,有人说了一件事,然后下面评论区有人冒出来,“这事儿值50万。” 或者,“我给你50万,你赶紧把这事儿给我办了。” 还有更绝的,直接说“我给你50万,你赶紧闭嘴。”一开始看到的时候,我可能还会觉得有点好笑,觉得这是大家在玩梗,一种比较接地气的幽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我琢磨着,有些人啊,之所以这么做,大概有这么几个意思在里面。首先,“比烂”心理。这好像是咱们老百姓挺常用的一个招数。你看,要是现在日子过得不顺心,总会有人说“嗨,这算啥,当年怎么怎么样,那才叫苦呢!” 这种心理套到评价朝代上,也差不多。如果有人觉得清朝在某些方.............
  • 回答
    在微博上,某些用户对爱国者抱持鄙视态度,并用“战狼”、“小粉红”等标签来称呼他们,同时流露出一种优越感,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且值得深入探讨。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包括他们的动机、行为模式、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心理因素。一、 定义与标签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战狼”和“小粉红”这两个标签.............
  • 回答
    关于小米电视5在某些直播拆机事件后被下架的讨论,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触及了一些消费者和品牌的互动方式。首先,咱们得把这件事拆解开来看。所谓的“直播拆机”,顾名思义,就是有人通过直播平台,把小米电视5给拆开了,逐个零部件地展示和分析。这种形式本身就挺吸引眼球的,尤其对于技术爱好者或者想了解产.............
  • 回答
    听到有些老板说“靠高工资是留不住人的”,我首先会觉得这是一种有些片面,甚至有些狡辩的看法。当然,我承认,这句话里头也有一点点事实成分,但要说它就是真理,或者能完全解释人才流失的原因,那我觉得就太想当然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高工资,它确实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它绝对是基础和前提。 你不能.............
  • 回答
    这种行为,说得好听点是“科学的工具化”,说的直白点,就是“披着科学外衣的利益输送”。它就像是在搭建一个神圣的祭坛,邀请大家来崇拜科学这个至高无上的真理,但祭坛的背后,却藏着一群早早站好位置的人,等着从你我身上收取“信仰税”。咱们拆开来看,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又为什么这么招人恨。第一步:科学的“权威性.............
  • 回答
    .......
  • 回答
    神奇女侠一经上映,凭借着其出色的表现,迅速斩获了极高的评分和口碑。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这股赞誉浪潮中,却出现了一股看似不合时宜的恶意差评声浪。这种现象,说实话,挺让人玩味的。首先,我们得承认,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观众的评价也自然是百花齐放,各抒己见。这是健康的,也是艺术生命力.............
  • 回答
    关于这位媒体人将小米电视称为“中国彩电业的悲哀”,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观点,也触及了中国彩电业发展过程中一些核心的讨论点。要理解这个说法,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这位媒体人提出的“悲哀”究竟是指什么。一般而言,这种说法背后可能有以下几种解读:解读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