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看到这样一份回答:
其中第 7 条“理工科是坚决要占统治地位的”,应该修改一下,因为占统治地位的不会是学科,也不会是理工科知识分子,而是大学阀,也就是既得利益群体。
普通理工科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下面对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规律,工业党天天大力发展工业文化,但却从来不考虑落后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否阻碍了生产力,可见其“发展工业文化”的口号也就只是口号而已,嘴上嚷嚷着发展生产力,实际上干着阻碍生产力的勾当,这么做的原因也在于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群体(bureaucrats、资本家、学阀等)的统治地位,因为一些工业党本身就是被既得利益群体所豢养的喉舌。
资本主义阻碍生产力体现在方方面面,这里谈论下“相对过剩人口”问题(也就是失业问题),因为很多人还幻想着高学历等于所谓的成功,但实际上,决定你“命运”的始终是生产关系而不是学历,“高学历”同样要面临失业问题,在市场经济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下,理工科知识分子都失业了,还发展个屁工业文化?何况失业问题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这意味着大量的劳动力被闲置了,也就是说培养这些劳动力所付出的成本都被浪费了,这难道还不是阻碍生产力么?
七十年代开始,美国不仅有大批工人经常失业,而且还有大量科学技术人员加入失业队伍。这种 “高级失业者” 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新现象,在美国尤其突出。据美国劳工部统计,1970年,美国工程师失业已达 44000 人,占就业工程师总数的 3.7%,另据美国科学技术人员登记处有意缩小的统计,1970 年春,美国空间科学家失业率为 1.7%,地球和海洋科学家失业率为 1.9%,物理学家失业率为 2.2%,而据 1971 年 6 月 7 日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透露,现在美国失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已达 65000 人,约占研究和发展机构专职工作人员 50 万人的 13%。
在西欧,失业问题也十分严重。1978 年英国失业人数为 147.5 万人,1980年 4 月份超过了 152 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6.3%,法国 1979 年 6 月份失业人数为 123.3 万人,西德 1978 年失业人数为 98.9 万人,1979 年西德由于有 4 万多名获得博士学位和国家文凭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推迟一部分在校学生毕业离校的日期。
经常的庞大失业人口的存在,大量科学技术人员之加入失业队伍,明显地暴露出资本主义已经没有能力来驾驭展起来的生产力,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由于没落腐朽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同时也表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能消灭失业的,要消灭失业,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有些小孩不够清醒,看不懂中学时代的 学习 和 考试 实际上就已经是分离的了,学历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与性别矛盾、民族矛盾一样,是用来纵切社会、分化无产阶级的工具。
这里贴一份 李民骐 关于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的 的观点,文中主要针对 八舅 年的那批大学生(懂的都懂)
大学,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机关,也不是专门未来学术自由开辟的伊甸园,而是特殊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综合作用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中,大学既是把被统治阶级中的优秀分子选拔到统治阶级中来的高级教育机关,又是各种野心勃勃的下层人士进入上流社会的捷径。最形像地说明这一点的,是八十年代在大学生中流行的所谓“红道”、“黄道”、“黑道”三条人生道路。所谓“红道”,就是争取进入上层官僚统治集团;所谓“黄道”,就是争取成为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新贵;所谓“黑道”,就是争取成为上层知识分子或者技术官僚。每个大学生为考大学而奋斗,都是为了摆脱劳动人民的身份,至少能永远逃避体力劳动。在考大学的竞争中,他们为了自身的胜利而狂喜,为自身的失败而垂头丧气;对别人的成功耿耿于怀,对别人的失败幸灾乐祸。在他们看来,成功仅仅归功于自己,别人的失败也完全由他们自己负责,生活无非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现代大学从一开始,从每个人入学的时候,就把他们变成了真正彻底的、最狭隘的个人主义者。为什么统治阶级要从被统治阶级中选拔优秀分子来变成自己的队伍呢?这固然是因为,使被统治阶级在思想、意志、体力等方面的优秀分子同被统治阶级隔离开来,就使后者失去了自己的领袖,从而大大增加了他们觉醒和反抗的难度。但是,更主要的,是因为统治阶级本身是一个寄生阶级,一个脱离生产劳动的阶级。这种寄生性使它智力退化、道德堕落,如果不经常从外面补充优秀分子,它的生机很快就要丧尽。所以,统治阶级必须尽可能地从被统治阶级中网罗一切优秀分子。但是,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又使它不能接纳一切从被统治阶级中隔离出来的优秀分子。这正是现代大学自身的矛盾。大学生考入大学是为了能进入统治阶级。但是,考入大学并不等于自动地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毋宁说真正残酷的个人竞争刚刚开始。有限的人口仅向其中一小部分人敞开。这种矛盾由于现代统治阶级承担的现代化使命而进一步加剧。现代化,要求大学成为一个特殊的工业部门,生产中下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工业部门。因此,大学生面临着两种前途,或者是上升为统治阶级,或者是充当现代化所必需的中下级专门技术人才,后者不得不接受被统治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这两种前途的存在,导致现代大学内部矛盾尖锐化,其结果就是使大学校园中充斥了各种各样的竞争失败者。
工业党、精资、粉红这群人不是懒就是坏,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法毛主席都讲得明明白白通俗易懂了,但这些人从来不去看书,口号一喊,来自于bureaucrats、资本家的赏金就都到账了,然后反咬一口,将马恩列毛的经典著作都打成“教条”,把自己美化成灵活有特色。
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发展了,总是要革命的。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工具是人创造的。工具要革命,它会通过人来讲话,通过劳动者来讲话,破坏旧的生产关系,破坏旧的社会关系。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在往后亿万年中,生产力性质不会不发生变化的,为了一定要适合它,生产关系也得改变,而且将有无数的改变。 《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一九五八年),《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第663页
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拿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说,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简单的协作就创造了一种生产力。手工工场就是这样一种简单协作,在这种协作的基础上,就产生了资本主义发展第一阶段的生产关系。手工工场是非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一种改进技术的需要,为采用机器开辟了道路。在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七世纪)以后,才进行工业革命(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都是经过不同的形式,改变了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之后,资本主义工业才大大发展起来。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 一九六零年二月),《毛泽东文集》第 8 卷第 132 页
一切革命的历史都证明,并不是先有充分发展的新生产力,然后才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而是要首先造成舆论,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才有可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这样就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的谈话(节选)》(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 一九六零年二月),《毛泽东文集》第 8 卷 第 132 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