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本月发布的小米10/pro能让小米在手机高端市场打个翻身仗吗?

回答
小米10/Pro能否助力小米在高端市场“翻身仗”?一场激烈的角逐

小米10系列,尤其是小米10 Pro,无疑是小米在2020年试图在高端口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步。它承载着小米品牌升级的野心,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固有印象的挑战。那么,小米10/Pro能否让小米在手机高端市场打个“翻身仗”?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小米10/Pro的亮点与优势:硬实力是基础

小米10/Pro在硬件配置上可以说是“堆到满”,这是小米一贯的优势,也是冲击高端市场的有力武器:

顶级处理器与高刷新率屏幕: 首发骁龙865旗舰芯片,配合LPDDR5内存和UFS 3.0(Pro版本甚至升级到3.1)闪存,带来了极致的性能表现。120Hz高刷新率AMOLED屏幕(Pro为更高标准的屏幕素质),不仅提供了流畅的视觉体验,也符合当前高端手机的趋势。
突破性的影像系统: 这是小米10 Pro最大的亮点之一。1.08亿像素主摄、5000万像素人像镜头(或长焦镜头)、1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以及人像镜头(或长焦镜头)的组合,在硬件参数上已经非常强大。尤其是在后期通过算法优化,使得其在白天、夜景以及人像拍摄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获得了DxOMark的极高评价,直接对标当时的顶级拍照手机。
快速充电技术: 30W有线快充以及50W/65W的无线快充(部分版本),解决了用户对手机续航的焦虑,尤其是在无线充电方面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这是许多高端用户非常看重的体验。
更精致的做工和设计: 相较于以往小米手机,小米10/Pro在设计语言和做工细节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曲面屏的设计、玻璃背板的质感,以及更一体化的机身,都传递出一种“旗舰感”。
HiRes Audio认证与对称式立体声扬声器: 在音频体验上,小米10/Pro也下了功夫,提供了更出色的听觉享受,这是许多用户在影音娱乐时会关注的细节。

总结小米10/Pro的硬实力: 它在性能、屏幕、影像和充电等核心硬件配置上,已经完全达到了甚至超越了同期市面上其他高端旗舰手机的水平。这为小米在高端口市场赢得一席之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 小米冲击高端市场面临的挑战:品牌认知与用户心智是关键

尽管硬件实力出众,小米在冲击高端市场时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更多地体现在品牌认知和用户心智层面:

“性价比”标签的惯性: 小米早期以“为发烧而生,为发烧友而生”的口号,以及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迅速打开市场。这成功地塑造了小米“性价比”的品牌形象,但同时也成为了其在高端口市场发展的“原罪”。消费者习惯性地将小米与性价比挂钩,认为其产品“便宜有好货”,但很难将其与“高端”、“奢侈”划等号。
品牌溢价的不足: 相比于苹果、三星、华为等在高端市场深耕多年的品牌,小米在品牌价值和品牌溢价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用户愿意为苹果的生态和品牌文化买单,为三星的稳定性和技术积累买单,为华为的科技实力和民族情怀买单。而小米的品牌故事和文化输出,在吸引高端消费者方面还需要加强。
高端市场用户的需求多样化: 高端市场的消费者,除了追求极致的硬件性能,更看重品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品味、身份认同,以及更完善的生态和服务体验。小米需要证明自己不仅能提供强大的硬件,更能提供与之匹配的品牌价值和服务。
同质化竞争的压力: 即使小米10/Pro在参数上堆料十足,但高端手机市场本身就是竞争最激烈的战场。苹果的iPhone系列、三星的Galaxy S系列、华为的P系列和Mate系列,以及后来的OPPO Find X系列、vivo X系列等,都在不断地刷新高端市场的标杆。小米10/Pro需要在众多优秀的对手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营销策略与渠道的优化: 小米需要调整其营销策略,从强调性价比转向突出产品本身的价值、设计和品牌理念。同时,在渠道和服务方面也需要进行升级,为高端用户提供更专属、更优质的购买和售后体验。

三、 小米10/Pro对小米高端化战略的意义:一次重要的试水与积累

尽管面临挑战,小米10/Pro的发布对小米冲击高端市场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证明小米有能力打造顶级旗舰: 小米10/Pro用实力证明了小米完全有能力,并且能够打造出在各方面都处于行业顶尖水平的旗舰手机。这为品牌形象的升级奠定了硬件基础。
为品牌积累高端用户口碑: 通过小米10/Pro的出色表现,小米有机会吸引一部分对性能和影像有极致追求的用户,并逐步积累在高端用户群体中的好口碑。
为后续高端机型铺路: 小米10/Pro的成功(即使不是一飞冲天),也为小米后续发布的小米11、小米12等旗舰机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市场反馈,进一步巩固了小米在高端口市场的地位。
“MIX”系列精神的延续与补充: 小米MIX系列一直是小米在探索未来科技和设计方面的代表作,而小米数字系列的高端化,则是在主流市场的高端化尝试。两者并行,共同构成了小米品牌向上发展的双轮驱动。

四、 最终结果分析:是“翻身仗”还是“站稳脚跟”的开始?

要说小米10/Pro能否立刻让小米在高端口市场“打个翻身仗”,这可能有些过于乐观。原因如下:

“翻身仗”意味着颠覆性的改变和市场地位的剧烈跃升。 虽然小米10/Pro在销量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它并没有一举将小米从一个偏向中高端的品牌,直接变成一个与苹果、三星、华为比肩的顶级高端品牌。
用户心智的改变需要时间。 小米的“性价比”标签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全撕掉。即使产品力强大,消费者仍然需要时间来重新认识和接受小米的品牌价值。
高端市场的竞争是长期的、持续的。 小米需要持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且在品牌营销、生态建设和服务体验上不断投入和优化,才能在高端口市场站稳脚跟,并逐步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溢价。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小米10/Pro的发布是小米在高端口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步,是“翻身仗”的有力开端。

它让小米拥有了与顶级旗舰手机竞争的实力,也吸引了一部分对产品品质有要求的用户。它证明了小米有能力在高端口市场做出优秀的手机,为小米品牌向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来说,小米10/Pro的发布是小米品牌向上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证明了小米的硬实力,也让品牌有机会在高端口市场获得更多的认可。然而,要真正实现“翻身仗”,让小米在高端口市场与第一梯队品牌分庭抗礼,还需要小米在品牌文化、生态服务以及持续的产品创新上做出更长远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米10的定价思路,是跟着华为走的。

M20P 6+128 5399 — M30P 8+128 6399

小米9 6+128 2999 — 小米10 8+128 3999


不能,简单说下。

一、站稳高端市场是持久战,一口绝吃不成胖子。

绝大多数人都很关注零售量数据,却没有几个人关心零售额数据以及两者的对比,上图为安乎数据每次更新的第一张图,批红大字:“中国零售TOP5厂商零售量与零售额占比”,怎么就把零售额忽略了呢?

先看华为的零售额占比,从15年开始,华为的零售额占比就几乎一直在零售量占比之上,几年来零售额占比和零售量占比均稳步上扬,曲线堪称完美。

这除了表明华为在战略上一直在持续地坚持不懈地冲击高端之外,也表明这是一个健康的,良性的,可持续而又循序渐进的上探之路。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这条完美曲线背后,是:

长远的战略

对战略的坚定不移

良性的发展势头

循序渐进过程中的寂寞忍耐

缺一不可。

恕我直言,以上四条,如今的小米,一个都没有。

小米老想着毕其功于一役,且是在几乎没有什么独有卖点的情况下。

卢伟冰说什么拐点,完全是在胡说十八道,要说拐点,华为和苹果的拐点,可能真的快到了。

19年7月(眼神好的仔细看看,是6月7月,不好分辨),华为零售额占比首次超越苹果,甚至苹果11系列发布的9月,华为依然高于苹果,在18年,这是遥不可及的,并且18年苹果新机的发布直接把华为零售额占比压到了零售量占比下面,量额齐跌。

到了19年苹果发布新机,华为双额占比曲线都已非常平缓,苹果10月波峰过后,华为Mate30系列发布,形势逆转,华为又重回上升势头,零售额占比直逼30%。

p40系列发布前,华为和苹果这两条零售额占比线很有可能再次相交,这才叫拐点,而拐点的取得,是从13年一直到现在的不懈与艰辛。

正如新中国成立到如今走向复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如果说Mate30系列和苹果是相持,等到p40系列发布后,那就是大反击,苹果唯降价一途,或许苹果9的目的就是牵制p40标准版。

如果把荣耀加进来,大致从19年4月起,华为在国内的零售额占比就已经高于苹果,并保持至今。

再看小米的零售额占比,一直和零售量占比有着不小的距离,19年零售额占比仅有4.2%比三星差不多高一倍。

但小米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图中小米19年的数据,是剥离了红米的,可以看到零售额占比和零售量占比的差距是逐渐缩小的,不好的是份额越来越低,好在年末终于企稳。

对于小米而言,19年分拆小米红米,只是华为的2013年或2014年,2014年华为有Mate7在高端市场打出了名声,2019年小米有什么?MIX α?一亿像素?

高端之路,漫漫无期,只有从战略高度重视,无论遇到什么,遇到谁,都坚决不放弃,做好忍受长期孤独和寂寞的准备,才有可能成功。

二、华为荣耀苹果OV的阻截和竞争

在下面这个回答中,我阐述了荣耀的“堵截三部曲”,实际小米面临的困难远不止此,因为这是只考虑到荣耀,HIOV并未考虑在内。

这两天,荣耀v30系列降价300,v30已经来到了2999,真香一片,荣耀的堵截已经开始。

等到小米10发布时或发布几天后,再降一波,再香一片。

find x2发布,吸引走一部分消费者。

IQOO3发布,再吸引走一部分消费者。

p40系列发布前,Mate30系列大降价,从上到下打击小米10Pro,p30系列随之清仓大处理,双重打击(此处可去研究华为现在的价格体系,严丝合缝)。

p40系列发布,虽然影响不大,但也会稍微打击一下。

一加8系列发布,第三次吸走一部分消费者。

荣耀30系列发布之前,V30系列再次降价为其让路,三香一片。

苹果9发布,这影响的不止小米10,整个安卓都会受影响。

荣耀30系列发布,定价低于小米10,且与小米10相比有足够的差异化,第四次吸走一部分消费者。

红米K30Pro发布,价格低,与小米10差异化不足,众人曰:香!香了这么多次,吸走了这么多次,持币待购的价格敏感用户,一拥而上。

下半年MIX,早有Magic3等待着与之同归于尽,更有NEX,一加8T系列。

前行之路艰难,坚持不懈才有希望。

三、品牌

不需要多说,同样需要持久地努力,说句不好听的,小米恐怕连荣耀都不如。

四、营销

就目前这种微博口嗨,冲上高端基本为大鸡蛋,营销与品牌是息息相关的,现在的操作是在摧毁品牌。

嗨的越厉害,大鸡蛋越大。

对于小米而言,这么做的原因:

一是热度近乎是小米的生命,即使是烂流量,也要恰。

二是17年雷军的出场营销,让陷入下滑的小米重新回升,这致使小米内部在关于营销与销量的关系上,形成了错误的认知,进而形成了路径依赖。


参考回答:

把部分相关内容整理去下:

热度上看:

1、16年是群雄逐鹿局面,这一年梯度很小,热度差距很小,苹果第一,接着是华为小米OPPOvivo等等,但很难分出梯队,更像是春秋时代。

这一年是小米下跌的一年,流失的用户大多到了OV,而非荣耀,OV借此快速崛起,究其原因:

一方面,线上市场那时是增量市场,小米和荣耀对线增加热度,形成的结果是双赢,两者并没有抢多少对方的用户,吃掉的多是增量。

另一方面,三四五线小城市甚至乡镇方兴未艾,OV当时主打拍照和机身颜色,吸走了小米不少用户。报告中提出,OV的拍照和颜色这种“感性”,对“理性”的性价比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那时便说出性价比并不是可以持续的方向,或许雷军当时看了报告就不会沉迷于如今虚妄的热度了。

而三星的下滑,则主要是流入了华为。

2、17年产生了梯队,雷军的出场营销使得小米突出重围,和苹果华为并列,三家开始与其他厂商拉开差距。而华为苹果小米三方则是犬牙差互,热度难解难分,已经到了很多时候难以分出谁高谁低的程度。

3、18年,苹果开始掉队,华为小米热度几乎相当,华为微弱优势取得领先,且下半年优势较大。

但其他品牌热度也并不逊色,与华为小米差距并不是很大,总体看18年勉强还属于群雄混战,颇像战国中后期,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只有华为隐隐有爆发趋势。

4、19年,华为一骑绝尘,小米掉队,OV追的很紧,随着OV也加入线上市场的争夺,小米危机感强烈,这种情况下,小米纵使不想,也不得不继续高管下场维持热度了。

关于热度与销量的关系。

热度与销量是有一定关系的,但到了一定程度,效果就不明显了,没有产品力为基础的热度是假热度,甚至是毒药,不但对销量无益,还害处颇多。

16年的时候,可以说是群雄混战,那年可以说是头部厂商出货量比较接近的一年,华米OV的说法就是来源于那个时代,且苹果份额与头部厂商也相差不远,加之尚有不少小品牌,份额并不小。

而热度上也于此相符,热度排行依次为苹果,小米,华为等,但差距很小,连17年那种苹果华为小米形成第一梯队的状况都没有出现,可以说热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销量,这与市场仍处于上升轨道不无关系。

到了17年,苹果小米华为三家开始和其他厂商拉开差距,小米由于雷军的亲自上场,大老板带头网上营销,化身“超级营销员”,效果显著,带领小米进入第一梯队,销量上也出现了不小的回升,热度和销量依然较为符合。

18年,苹果掉队,第一梯队仅剩华为小米,上半年华为小米高下难分,下半年华为得益于技术和产品的突破,受到更多的关注度。这一年,小米的热度和销量开始偏离,一方面是热度除华为外超过其他厂商一大截,但销量上是国产五大厂商最差的,无论总量还是增长率。

这其实说明了高管的营销作用必须在好产品的情况下才能起效,没有好产品,雷军也回天无力,不只是雷军,什么卢伟冰,余承东,赵明,眉毛等等,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能靠网上营销让销量起死回生。

19年这种状况更加明显,这一年小米高管集体出动,可热度和销量双双向下,热度量虽未减,但随着OV进军线上,小米与OV的热度差距在缩小。而销量上,同18年一样,表现最差,且比18年严重。

同为互联网品牌的小米和荣耀来看,小米热度吊打荣耀,但销量长期以来比较接近,近几年更是不及荣耀,这也说明热度与销量并不是正比关系。

华为和荣耀内部来看,荣耀作为互联网品牌,热度居然被华为吊打,诡异的是在被吊打的情况之下,国内出货量华为低于荣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8年,这主要是华为此前并未站稳高端,品牌力还差不少,因此内部比较看来热度和销量也不成正比。

互联网品牌小米荣耀与线下品牌OV对比来看,小米吊打另外三家,销量却自16年来最低,同样说明热度和销量不是正比。

6.17年雷军网上营销的成功,给小米带来了正向的结果,在经历16年销量下跌后,17年销量迎来了反弹。

小米或者雷军可能因此错误地理解了销量与热度之间的关系,在18年销量再次下跌后,19年大批高管开始KOL化,然而结果事与愿违,并且恶化了品牌形象。


随着今年竞争的更加激烈,小米大概率不会悬崖勒马,反会更加疯狂营销,从目前小米在微博上的表现来看,确实如此,对于小米来说,热度即是生命,是不可能放弃的。

营销必须要有原创性,跟随别人效果极差,还有可能遭到反噬。

典型的例子是荣耀GPU turbo吓人的技术,虽然后期有不少负面评价,但无疑是正向的。

而跟着学的小米的非常吓人的技术发布会,以及锤子的吓尿了发布会,效果不但都不好,还出现了反噬。

gpu turbo之后,小米MI turbo也来了

v30系列相机矩阵之后,小米10散热矩阵

华为看似给国产厂商树立了一个高端化路径,那就是从相机突破,实际上暗含大坑。

首先华为并不是单靠拍照这一点,而是多点突破,一个点独有容易,多个点集中到一起独有难如登天。

然后是华为走过的路其他厂商再走,效果就大打折扣,上面吓人的技术,各种 turbo,还有矩阵就是体现。


品牌营销,还需要高大上,通俗讲就是有逼格.

有一个回答说的很好:

其实细心的就会发现,品牌营销小米不止比不上华为,连荣耀都比不过。可以去翻翻19年小米9和荣耀20系列的产品营销,懒得翻的话,也可以继续等待小米10和荣耀30系列。

user avatar

放海报视频是想举个微不足道的例子说明小米手机没有做高端的样子,所谓的智商税是花在产品设计和品牌突出上了,高端市场消费者愿意交智商税,你不收都不行。

小米在高端市场举步维艰的另一个原因是一部分伪米粉拖累,他们是性价比粉,而小米不愿意舍弃,纵使独立了红米还是需要逐步改变习惯。

演员不能为了迎合观众只接一类戏,这里也一样


先放去年华为mate30系列的宣传海报

这是小米10系列的


谁家的高端机用这种海报?

下面是华为mate30系列发布前的微博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0362225611067392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0362306280230912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0362450769506304

下面是小米10系列发布前的微博


高端市场消费者怎么看:苹果是嫡子,三星是长子,华为是老小

小米?小米家过年都不用去走亲戚的

user avatar

感谢 @傲娇萌主 的提醒,必买不可的措辞可能有点使用不当吧,现在改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点怎么样?还有就是OV那部分,全是中端机只是我想说明手机品牌挺明显的卖点吧这么些年有人说OV的高配低价也有人说他广告,但是我从没听过有人骂他不好看对吧?再有,有些爱抬杠的人建议先仔细阅读全文吧,我从来都承认小米手机很好,但是既然想冲击高端,那么你就应该自动跟苹果三星华为比。我有说过无线充电这样不好吗?但是很他们三个比,没啥可比的。我说的是小米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竞争点。小米把手机的各项指标都做到了A甚至A+这是很强悍的事情,但是上面三家在可以做到A的时候有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做到了S。而他们的核心竞争点就是这个S。各家的发布会各位应该都看过,小米手机拿出来的竞争就是各种跑分数据和排名。这就是小米做到的A,但是这些A是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的,只要资金充足以后依然会有绿米黑米高粱米手机继续达到A,可是上述三家对A的介绍会一笔带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A谁都可以达到,因为他们有自己的S。这就是小米想冲击高端市场最重要的事情——有自己的S。不然哪怕全做到了A+他依然也不能跟三家公司比较,因为他们就不在一条跑到上。还有,麻烦各位极端米粉控制一下自己的措辞,讨论问题就请讨论问题,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看法就来讨论吗,张嘴骂人就不好了,不仅自己没素质还要败坏自己家形象。当然,真正的米粉应该不会这么骂人吧,极端的猴子就没办法了,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大概不会骂人,大概猴子被刺到痛处不会反驳只会挠人吧


以下是原答案:

很遗憾,不能,因为小米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竞争点

的确,小米用料很足,865,ddr5,ufs3.0但是你们发现没有?米10的一众卖点之中最值得吹嘘的只有首发而已,首发和独发可是两码事,换言之,只要有足够的资金链支持,谁都可以买来这样东西再找一个加工厂代工。这样的手机,做水桶机再压点价会很成功!但是,想冲击高端,他好像缺点啥。

高端机,除了卖的贵(娘的!为啥这么贵?)他综合素质高且不会有明显的短板而又会在某一个领域有自己独树一帜的卖点。

苹果手机流畅的操作系统和芯片

三星那块吊打一切的手机屏幕和防水性能

华为的麒麟处理器信号和续航

而中端机中OV也可以凭借靓丽的外观和通到家门口的实体店杀出一片天地。

可是很明显,小米并没有这样的卖点,他所列出来的卖点准确的说并不能是小米的卖点,而是供应链的卖点,况且这种供应链体系中没有一件是唯一可以小米独享的。换句话说就是他的ddr5也好,865也罢,只要别的厂商花钱一样可以买到的东西。

而小米手机最大的卖点是什么呢?便宜,对!这就是卖点,你有的我也有我还比你便宜,这也是卖点。但是这样就会与冲击高端发生极大的冲突,因为这两个根本就是两个极端。

最主要的是三大家已经把品牌形象立在那里了而且这种品牌影响可以说在几年的时间都不会改变。

看看这个



是不是?有那个感觉了吧?在看这个

是不是?感觉差了点什么?对!就这个LOGO!这就叫品牌形象,他不会看配置,但他知道买这个肯定更稳妥。因为有这个LOGO在他就知道可以信赖!值钱!这就是他们说的智商税!

想象一下会拿出五七八千甚至上万的钱买手机的人会关心什么?

苹果用户:ufs3.0?那是什么?比IOS流畅么?

三星用户:ddr5?那东西更护眼?会不会影响spen的使用?

华为用户:Modem理论速率?是不是也能两天一充电?(妈的!小艺你个智障!没叫你!)

看吧,这就是他们独树一帜的买点。

所以,其实小米只要稳住自己的价格区间就可以,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东西。但是凭借他的配置其实在中端机会很有市场,在一加OV一众手机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对标华为M和P的标准版还可以。

但是冲击高端市场,就像上面说的那样,在没有自己独一份的竞争点的时候很难。

user avatar

估计不能……

学生,手持荣耀9X

最近我舅舅想要买一个手机,说年轻人明白,让我参考一下。

我知道我舅舅稳重,但是不太喜欢麻烦的性格,加上小干部,一家之主的身份地位,就竭力推荐了他买华为mate系列的,mate20Pro,mate30系列,p30系列。

当然,为了显示我的公正,我提了一嘴苹果系列手机也是不错。可以考虑一下,小米也行。

他用过三丧,不过这几年没有看到过了……

然后他笑着说,就买华为的嘛,支持国产嘛!

我说好好好(心里窃喜),华为mate系列的也不错嘛!最近这几年这么火,质量也好,适合你的商务人士身份。

然后就开始看手机了,我就给他吹牛逼hw手机多棒,多厉害,超长待机,超级速冲,开车路上就能够把电充满了,特别适合他的商务身份,感觉把他吹的飘飘然了……

然后,他看了华为mate系列的手机价格,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经过就不说了,在舅舅舅妈的多方对比过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喜提一部华为mate30Pro5G版尝鲜……

至于小米……没想过……

感觉吧……小米……

无论是我还是舅舅,买高端手机的时候,都没有思考过小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