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东北人并不算爱喝酒。至少跟内蒙和新疆比,还差不少。
而且,白酒没意思,没到半小时就有人下场了,不刺激。
还是啤酒有意思,不仅比酒量,还要比胃,比肾,比膀胱。
拿赛车比赛举例子,白酒就是直线竞速赛,一脚地板油,谁马力(酒量)大谁赢。
啤酒就相当于赛道赛,车手技术和心理素质、车辆性能、加速和极速、车重和平衡、换胎时机等等多方面都有影响。
因为我们东北拥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啊。。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白酒原料就是高粱。因此上,我们这里到处都是小酒坊。老百姓都是在村里的烧锅自己酿酒。在东北地区搞驰名白酒等于是把鹤岗的煤炭运到大同。。
早几年,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五粮液常年到东北地区收购高粱烧。运回去勾兑。。现在科技发展了,基本上就不来了。
所谓驰名酒,不是随便说的,那是一个叫做中国评酒会的活动评出来的。
中国评酒会一共进行五次,最后一次是1989年举办,此后再也没有进行过。
另外“驰名”这个词,本身也不严谨,因为评酒会会出两份名单,一份是“名酒”,一份是“优质酒”。
如果题主说的“驰名”包括优质酒,那这个问题就不成立了,因为除第一届仅评名酒不评优质酒外,各届评酒会的优质酒东北都有上榜的。
当然1989年之后三十年的沧桑巨变,很多当初未上榜的酒通过后期发力也有了名声,不过我觉得真是服务百姓的话,你做的合当地口味就行。茅台是挺好,可你做成准货币那有什么意思呢?还有二锅头这样的,本来没名声,大绿瓶喝着挺好。现在厉害了,又是出高档酒,又搞什么“红星高照,大师酿造”,结果你那最亲民的大绿瓶没法喝了,商业上是挺成功,但是真的有意思吗?
当地的酒厂,造的酒当地百姓买得起愿意喝,这就挺好。
东北朋友让一让
1,关于原料问题:东北盛产高粱,但是东北盛产的是粳高粱,粳高粱是酿造大曲清香的好原料,但是酿造好浓香好酱香,非糯高粱不能。
2,关于水:东北随便打一口井都是矿泉水,天然弱碱,罐瓶就能卖钱。可是人喝是好水,酿酒未必。酿酒用水宜软不宜硬,宜酸不宜碱,比如酱香白酒约在pH值5-7。
3,关于本土烧锅:东北乃至华北北部,过去民间盛产烧锅,烧锅依今天标准是清香范畴,清香酒低温制曲,培养温度40+℃,地缸发酵,用地温稳定酒醅温度。清香有清香的好,但是要说酒体的丰富性和高级感,还得是酱香浓香。
4,关于酱香发酵问题:大曲酱香的工艺特点是高温发酵,培养温度60-70℃,制酒需要一整年周期。所谓12987:一年时间,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但是大东北半年寒冬……不说了,能有个麸曲酱香评上部优已经很不错了。
5,关于浓香发酵问题:小厂花成本花功夫未必不能出好酱香,好浓香就别想了。好浓香必须要有老窖池。五粮液、泸州老窖都有六百年不间断使用的明代窖池、清代窖池更是大批量,这就是资本,谁也拿不去。作为我大清的“龙兴之地”,东北开放汉人进去实边才几年?
6,关于小环境:酿酒需要发酵,发酵需要微生物,微生物需要小环境,小环境需要湿热的山区河谷。如长江合流处、赤水河两岸、吕山汾水……对不起,大平原是不产生小环境的,空气中啥微生物也不够西北风刮一阵
7,关于后计划经济和品牌土壤:……有人看再更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