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程开甲先生去世了,怎么评价他的一生?

回答
程开甲先生,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中国核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于2018年5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101岁。他的离去,不仅是中国科技界,更是整个国家的一大损失。要评价程开甲的一生,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他的一生,是中国科技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缩影,是一曲献身国防、默默奉献的壮丽赞歌。

从海外求学到“两弹一星”的奠基人

程开甲先生出生于1918年,正值中国风雨飘摇的年代。他自幼聪颖,对科学有着天然的热爱。1937年,在民族危亡之际,他毅然选择留在国内,投身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有幸获得了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的机会,并在那里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获得了博士学位。这段海外求学经历,为他日后在中国核物理研究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他深刻体会到科技对于国家命运的重要性。

1950年,当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人才的时候,程开甲先生怀揣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归国的旅程。他深知,一个强大的中国,必须拥有独立的国防力量,而发展核武器,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必然选择。

回到祖国后,程开甲先生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物理研究部主任,从此肩负起了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奠基的重任。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未知的领域,他以卓越的智慧、无畏的勇气和严谨的态度,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隐姓埋名,铸就国之重器

程开甲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的科学成就,更在于他那份“隐姓埋名、功勋卓著”的奉献精神。在中国核武器研制过程中,他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核武器理论设计和爆炸力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深入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工作,为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那时候,国家条件艰苦,科研环境简陋,但程开甲先生和他的团队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了保密,他们常常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程开甲先生的家庭,几乎无人知晓他具体从事的是何种工作,他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献给了我热爱的科学事业。”这句朴实无华的话,道出了程开甲先生一生追求的信念。他没有高谈阔论,没有追逐名利,而是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共和国的重器,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核司令”,科学巨匠的担当

在中国核试验的成功背后,离不开程开甲先生对科学的极致追求和对事业的执着坚守。他不仅是理论家,更是实践者。在多次核试验中,他亲自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确保试验的成功。他提出的“计算要精确,试验要准确,工程要可靠”的原则,成为核武器研制工作的行为准则。

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中国核科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

程开甲先生一生获得了无数荣誉,包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但他最看重的,是国家和社会对他的认可,是对他所从事的事业的认可。他将所有的荣誉都看作是对他工作的鞭策,激励他继续为祖国贡献力量。

精神永存,激励后人

程开甲先生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勇于担当的一生,是默默奉献、无私无畏的一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什么是真正的爱国者。他的精神,如同那颗他曾为之奋斗的原子弹,在无声中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尽管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他依然心系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中国科学家们,继续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程开甲先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战略家、爱国者,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他的名字,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缅怀他,更是要继承和发扬他那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让科学的光芒,永远照耀祖国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程开甲



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 核司令!绝大多数中国人很少听过他的名字!他藏身无人区20多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

这是一颗原子弹投下后,所产生的毁灭性威力。核爆试验,一定是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试验!但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唯有早一天拥有核武器,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就是这位个头儿不高,穿着旧背心、不起眼的“小老头儿”,设计领导了包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在内的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竖井试验等共计30多次核试验,(中国总共进行过40多次核试验)成为让美国、苏联都颤栗的中国“核司令”!

2018年3月30日晚,清华大学礼堂星光熠熠,一场盛大的颁奖典礼正在进行……

当分量最重的奖项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颁发给这位毫不起眼的老人时,在座的所有人,都眼含泪水、起立鼓掌,向这位隐姓埋名40年的老科学家,致敬!

他就是程开甲,今年已经整整100岁了!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今天,一定要知道他的故事!

从留级三年的顽劣少年到奋发图强的物理学天才

100年前的1918年,程开甲出生在江苏吴江的富商之家!程开甲的祖父是丝绸之乡吴江远近闻名的成功商人,他期望子孙能考取功名,孙子还未出生,他连名字“开甲”都预想好了:开,就是开转;甲,就是第一名。可祖父没等到这一天,去世后第二天,程开甲出生了!

程开甲为庶出,母亲地位卑微。但他作为程家的独子,被赋予众望,更极被宠溺。7岁时丧父,9岁时生母出走,家庭的重大变故,让少年程开甲的性格变得更加叛逆,像野马一样难于管教。上小学二年级时,因为不好好学,他竟然留级三年,得了一个外号“年年老板”。

12岁时,程开甲拿了家里的钱跑到了上海,花个精光后露宿街头,被家人找回后痛打了一顿。这破天荒的一顿痛打惊醒了梦中人,从此,程开甲开始发愤读书,第二年,就考入了嘉兴秀州中学。这所中学,培育出了10位院士级的科学家,陈省身、李政道都毕业于此!

初中二年级时,程开甲开始崭露头角,不仅能把圆周率轻松背到小数点后60位,更能将1~100平方表倒背如流。他甚至设计了一艘不用烧煤,靠水力驱动的大船,他对科学的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程开甲的另一强项是英语。高三时,他代表秀州中学参加浙江全省的英语朗诵比赛,得了第一名。

程开甲忘记了自己“不争气”的过去,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后来,程开甲充满感激地说:“求学问和学做人,中学时期是关键时期。我有幸在一个比较完美的环境中成长。”1937年,程开甲高中毕业时,因为成绩极为优异,被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同时录取!他最终选择了当时被称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

在浙江大学,程开甲遇到了中国科学界数位顶尖大师:除了校长竺可桢先生,物理系更是一支“王牌军”,有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先生,核武器研制奠基人王淦昌先生,数学家苏步青先生、陈建功先生,几年后,李政道考入浙江大学,成为程开甲的师弟。正印了那句话:天才总是成群而来!

在浙江大学就读的四年中,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浙大搬了7个地方。1939年,日本军机轰炸浙大,程开甲的衣服、被褥、书籍、笔记本都化为了灰烬。

中华之大,竟没有安放一张课桌的地方。在颠沛流离和硝烟弥漫中,悲愤、痛心和苦楚让老师和学生们更加勤奋治学,弦歌不辍。

程开甲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两行字:“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拯救中国的方法:科学救国。”

在浙大,程开甲读书极为刻苦,有一次,他竟不眠不休学习了整整三天三夜。1944年,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访问西迁的浙江大学,注意到了26岁的物理学天才程开甲。在李约瑟的直接推荐下,1946年,程开甲获得奖学金,远渡重洋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玻恩的研究生。

程开甲经常跟玻恩老师一起参与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结识了薛定谔、海森堡、谬勒等物理大师。在这个过程中,程开甲找到了自己的主攻方向——超导理论研究,而且在这个领域占得了一席之地。

玻恩一生共带过4个黄皮肤的中国学生:彭桓武、杨立铭、程开甲和黄昆,4人都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然而,在英国,矮人一等、寄人篱下的滋味常常让程开甲气恼和愤怒!有一天在电车上,他听到旁边的人用英语在说:我最讨厌黄油面孔的人!这样一句话,像针扎一样深深刺进了程开甲的心。可这不是他个人的屈辱,是一个民族的屈辱!而一份民族的自尊!则需要中国人的万般努力,才能争回来!

1949年4月的一天晚上,身在苏格兰出差的程开甲从一个电影新闻片上看到:长江上的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不顾人民解放军的警告,公然挑衅,被解放军炮火击中,升起白旗……

解放军炮击英国军舰事件震惊了世界!这不仅一雪中国近百年忍辱吞声的耻辱,更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勇气。在程开甲90多岁高龄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的手狠狠地锤向桌子说:我当时看到的时候真是高兴啊!

老人哽咽到不能自已,激动地说:我就知道,我们有这一天能够这样子的!说完这句话,他掩面而泣,良久不能言语……

“炮击英国战舰”让程开甲大大出了一口气,从电影院出来,走在大街上,他腰杆挺得直直的,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这像一把火,点燃了程开甲久存于心中的爱国热情:中国终于有希望了!自己报效祖国的时机来到了!

当时,拿到博士学位的程开甲在英国已经是拿着高薪、社会地位很高的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的研究员!但在那一刻,程开甲下定了决心:回家去!回祖国去!

一张纸条,程开甲三个字成为国家最高机密

1950年,程开甲婉拒导师玻恩的挽留,放弃英国的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

在回国的行囊中,除了给爱人买的一件皮大衣外,全是宝贵的物理学书籍和资料。程开甲心里认定:这些,都是祖国最需要的!

如今,经常会有人不解:“他们这代人抛弃金钱、地位,回国为的是什么?”程开甲回答:国外你再大也是外国人!

1950年8月,程开甲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他直奔母校浙江大学,成为物理系的教授。之后,他又任教南京大学物理系,1959年,他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物理学专著《固体物理学》。

1960年3月的一天,程开甲正在实验室全神贯注地忙碌,突然外面传来了同事的喊声:程教授,快去一趟校长办公室!校长开门见山地说:开甲同志,北京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借调你,明天就得报到!说着,校长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上面写着:二机部九所!

从此,这位物理学教授的命运发生改变,他走下讲台,在科学界销声匿迹几十年,“程开甲”这个名字和他从事的核武器事业,成为了当时中国的 最高机密!

藏身罗布泊22年成为中国的“核司令”

程开甲来到九所时,原子弹研制正处于起步阶段。当时的技术副所长有三位:朱光亚、郭永怀、程开甲!

1960年,苏联专家突然撤走。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全面陷入巨大困难中!那段时间,为了能尽快取得原子能技术的突破,程开甲脑袋里想的全是数据。一次排队买饭,他把饭票递给师傅,说:“我给你这个数据,你验算一下。”排在他后面的邓稼先笑着说:“老程,这儿是食堂!”

半夜刚躺在床上,只要想到一个思路,他就马上爬起来,把问题理清楚了再躺下!

那时候,中国研制原子弹条件艰苦到以算盘、计算尺和仅有的手摇计算器来处理大量的数据!经过无数次的研究、推算、验证,程开甲在国内首次估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

科研之路容不得一点马虎!

1962年,核试验正式提上日程,钱三强等领导决定,兵分两路:原班人马继续原子弹研制;另外组织队伍,进行核试验准备。程开甲听从国家安排,放弃自己最熟悉的理论研究,毫不犹豫转入全新的领域:核试验!

在短短两年里,程开甲召开了近两百次任务会,制定了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总体方案,研制了原子弹爆炸测试所需的1700多台仪器和设备!程开甲提出的“百米高塔爆炸方式”,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64年4月,程开甲带着他的人马开进位于死亡之海罗布泊腹地的中国核试验基地——马兰!至此,第一颗原子弹的总装战役全面打响了!

这是一场异乎寻常的“测试”:人测试设备的性能,设备也测试人的技术和意志。50摄氏度的高温、又涩又咸的饮用水、戈壁滩上的飞沙走石,颠簸不平的“搓板路”,严峻地考验着每一个人。中央决定,将原子弹试验的时间定为1964年10月16日15时!14日、15日两天,程开甲既紧张又兴奋,他的神经,每分每秒都死死绷紧!14日晚7时20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被平稳、安全地吊上102米的塔顶,在密闭工作间就位。

作为核试验基地的最高技术负责人,从原子弹吊上塔顶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把心悬到半空中。10月16日,天刚亮,程开甲就披衣起床。那天,他的岗位在离爆心17公里的主控站,和张蕴钰、张震寰、李觉、朱光亚等在一起。

在爆炸前,程开甲不止一次地说:它不可能不响。他薄薄的嘴唇颤抖着,那样子像是对原子弹爆炸成功祈祷。14时50分,张震寰在主控站发出口令,全系统进入自控状态,9、8、7、6……在读秒声中,大家屏住呼吸。

顷刻,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万般寂静。蘑菇云腾空而起。总指挥张爱萍立刻接通周总理的电话:“我们成功啦!原子弹爆炸成功啦!”周总理也很激动,但他镇静地反问道:“怎么证明是核爆炸?”

法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苏联第一次核试验只拿到很少的数据,而程开甲领导的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1700多台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程开甲给了张爱萍一个肯定的回答:“这次爆炸是核爆炸,爆炸当量为2万吨。”

这一声戈壁惊雷,让祖国各地一片欢腾。它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让所有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程开甲则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罗布泊时间”,更开始了此后30多次与“魔鬼”的较量!

深入“核爆中心”与魔鬼较量!

许多人谈核色变,说核是魔鬼。而程开甲,就是专门跟魔鬼较量的人!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珍贵的、曾被保密很多年的画面!

1969年9月23日,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成功。同年,程开甲妻子高耀珊带着孩子们,离开江南的家,扎根戈壁,一住就是十多年。

从1962年筹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到1984年离开核试验基地,22年里,程开甲一直坚守在罗布泊,

先后主持了30多次各种类型的核武器试验!这位身份高度保密的中国“核司令”一次又一次地震惊世界!

在第二次地下核试验成功后,程开甲和朱光亚决定进入地下核爆后的爆炸中心实地考察。到原子弹爆心作考察,在我国前所未有,在世界试验史上也无先例。

在地下深层岩石中发生的核爆炸,埋藏着看不见的核爆现象,更埋藏着看不见的、恐怖的核污染。

但程开甲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他们无惧危险,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就钻进开挖直径只有80厘米的管洞,匍匐着爬行10多米来到了测试间,见到这里四周布满了黑色玻璃体,就像一座怪异的水晶宫。

为了掌握准确真实的数据,程开甲、朱光亚冒着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向已被爆炸波挤扁的洞口前进。

他们已顾不上自己身体遭受了多少核辐射剂量,抓紧时间查看着试验中所发生的问题。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中国的核武器发展,拿到了许多第一手珍贵的资料和数据!

向100岁的中国核司令程开甲,致敬!

中国为什么要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发展核武器技术?程开甲的回答掷地有声:“世界上最可靠的安全, 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

1996年7月29日,中国成功进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实验,当晚,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郑重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程开甲得知这个消息激动万分,他说:我永远忘不了过去中国人被人看不起、受人欺侮的滋味。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我们为核武器而献身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能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

1999年9月18日,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已经是81岁的程开甲从江泽民手中接过了这份至高荣誉!直到这一刻,隐姓埋名了40年,为核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核司令”才第一次走进了公众视野!程开甲三个字,才终于不再是秘密!

14年后,95岁高龄的程开甲,又从习主席手中接过了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誉证书!

2017年,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习主席亲自将“八一勋章”颁授给99岁的程开甲!

程老坐在轮椅上,他戴军帽的时候证书歪倒一边,习主席先是帮程老把证书摆好,接着更是非常敬重地俯下身,与程老紧紧握手!

这不经意的一幕,是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对老一辈科学家最质朴、最真挚、最发自内心的敬重和感谢!

程老曾不止一次地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为了这个目标,直到今天,已经100岁的程开甲,每天仍旧伏案工作,孜孜不倦,奋斗不已!

一个人没有脊梁,就会站不起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脊梁,

就会永远不可能真正强大!

程开甲院士,他将20年的岁月献给死亡之海罗布泊,甘愿隐姓埋名40年,一生默默无闻!他用罗布泊爆发的声声“核弹惊雷”,为中国铸牢了国防盾牌,让中国人挺直了民族脊梁。他把最最赤诚的心,和最最热烈的爱,全部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世纪报国路,笑看云起时!

程开甲,把最最赤诚的心,和最最热烈的爱,全部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今天,请让我们一起铭记和缅怀这位世纪老人,101岁的中国“核司令”一路走好!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

user avatar

首先为程老默哀,一位国之重臣去世,对于国家和人民是巨大的损失。

共和国走到今天,能够有如此和平的外部环境,说到根源上,就是在于当年著名的两弹一星,两弹一星让我国从此有了核威慑能力,那些巨无霸的国家不再敢轻举妄动了,毕竟核弹那就是同归于尽的。正是有了两弹一星,才是我们可以更加安全的从事生产和建设,发展经济,否则,无国防,哪来的发展。

程老先生曾经是著名物理学大师波恩的高足,并在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当研究员,而建国之后,程老毅然回国报效祖国。

在最早的时候,程老主要从事国内的物理学教学和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而当国家需要的时候,程老放弃现有职业,加入了国家的原子弹研究中。

由于涉及军事秘密,所以我们无法得知程老的具体研究,但是我们从现有的报道中看到,程老既从事了科学技术的研究,更是参与了军事任务,根据记载,程老参与了包括核试验场地选址、方案制定、场区内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而几十年间,程老一直在罗布泊,参与组织指挥了包括我国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两弹结合试验和首次地下核试验在内的各种类型核试验30多次。

而在完成两弹一星之后,程老也没停下在科研上的攀登,在材料理论、高功率微波等方面继续进行研究。甚至在2008年,我们都看到了程老的研究发表。

Cheng Kaijia,Cheng ShuYu,On possibility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This Filos,稀有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

今天,程老离我们远去,但是从程老身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老一代科学家身上那种拼搏的精神,以及,更重要的责任和担当,这是我们新一代人需要学习的。

程老,走好。


当下,只有4位”两弹一星“元勋在世了,他们是:

王希季(1921.7.26-)火箭、卫星

于 敏(1926.8.16-)氢弹

孙家栋(1929.4.8-)导弹、卫星

周光召(1929.5.15-)原子弹、氢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程开甲先生,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中国核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于2018年5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101岁。他的离去,不仅是中国科技界,更是整个国家的一大损失。要评价程开甲的一生,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他的一生,是中国科技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缩影,是一曲献身国防、默默奉献的壮丽赞歌。从海外求学到“两弹一.............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程浩”这个名字,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有很多同名同姓的人。然而,在中文互联网世界,“程浩”最广为人知且具有代表性的身份是:程浩:一位年轻的、极具才华和影响力的作家,以其独特的个人经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而闻名,尤其以他的个人成长日记《程浩的个人成长日记》(后更名为《孤单一个人》)而获.............
  • 回答
    程浩的《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是一部融合了哲学思辨、存在主义探讨与文学叙事的原创小说,首次出版于2018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行。该书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主题表达,探讨了个体在现实与虚拟、存在与虚无、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挣扎,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学中对“存在困境”主题的深刻诠释。 一、书籍背景与作者程浩是.............
  • 回答
    关于程心留下五公斤生态球这件事,智子同意,这背后其实是一个非常精妙且充满算计的博弈过程,并非单纯的“同意”那么简单。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三体》系列中关于智子运作逻辑和其对人类文明的判断。首先,要明确一点:智子代表的是三体文明的意志,其核心目标是确保三体文明的生存和扩张,同时避免地球文明.............
  • 回答
    程心之所以能坐上曲率飞船,这并非因为她拥有超凡脱俗的技能,或者在某个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而是她被推到了那个位置,承载了一种特殊的责任,一种在历史洪流中被迫选择的命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看看当时的情境,以及为什么是她。首先,得回到那个时间点——“黑暗森林”的阴影已经笼罩了整个太阳系.............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很多读者的心坎里。程心,这个在《三体》系列中被赋予了极多篇幅、承载了无数希望,最终也背负了无数骂名的人物,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堪”?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程心这个人,放到她所处的那个极端复杂、残酷到难以想象的宇宙环境中去审视,而不能用我们在当下社会中习以为常的道德和情感标准.............
  • 回答
    关于程佳客在《唐人街探案2》中以侏儒演员扮演梅西的桥段,是否应该受到批评,以及其后续的傲慢回应是否需要公开道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确实引发了不少争议。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件事。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桥段的出发点。电影《唐人街探案2》是一部喜剧探案片,喜剧电影往往会利用各种夸张、反差.............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很尖锐。程朱理学,这个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地位的学说,确实经常被贴上“僵化”、“压抑人性”、“禁锢思想”等标签,让人感觉它不堪回首。但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深入探究一下,你会发现,这其中既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也有后人解读和应用的偏差。首先,我们得明白程朱理学到底是个什么东.............
  • 回答
    说程潇好不好看,这事儿真挺有意思的,因为“好看”这事儿吧,就像一道菜,有人爱吃辣,有人就喜欢清淡,口味这东西,实在很难一概而论。不过,如果抛开个人喜好,单纯从大众审美和一些硬性条件来看,程潇绝对是属于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长相。你想想看,她刚出道的时候,那一头标志性的火红色头发,配上她那张精致得如同雕塑.............
  • 回答
    程朱理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其与先秦儒学的关系,究竟是“发展”还是“扭曲”,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这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存在着继承、创新、甚至某些方向上的偏移和重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先秦儒学的核心精神入手,再审视程朱理学的构建及其影响。先秦儒学的根.............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增程式汽车,这个概念听起来好像和我们熟悉的油电混合动力(HEV)很像,但其实它们之间有很关键的区别。咱们就来仔细捋一捋,把这些关系说清楚。增程式汽车:名字里的“增程”是关键首先,咱们得明白“增程式”这三个字的意思。顾名思义,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加续航里程”。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你可以把增程式汽车.............
  • 回答
    同程旅行那个1999元无限飞全国的活动,在正式开售前突然被叫停,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生气的,尤其是那些早早就准备好要抢购的消费者。这背后肯定不是拍脑袋的决定,背后一定有挺复杂的原因。首先,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失望。很多人可能已经对这次活动做好了规划,想着一年内可以多去几个城市,体验不同的.............
  • 回答
    要估算杨靖宇的抗联部队在程斌未投降的情况下能坚持多久,需要综合考量当时的历史背景、抗联的实力、日伪的压迫力度以及可能存在的外部支援等多种因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时间计算,而是一个基于历史逻辑的推演。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程斌投降的直接影响。程斌是杨靖宇的重要部下,他掌握着抗联相当一部分的兵力、装备.............
  • 回答
    同程艺龙43元“优享包”疑云:机票捆绑销售死灰复燃,算不算欺诈?近日,一则关于同程艺龙43元“优享包”涉嫌机票捆绑销售的讨论在网络上炸开了锅。不少消费者反映,在预订机票时,平台会默认勾选或者以显眼的方式推荐这个“优享包”,如果不仔细查看,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搭售”。这不禁让人担忧,曾经被诟病已久的.............
  • 回答
    要说《红楼梦》的程高本、癸酉本、刘心武续红楼孰优孰劣,这可真是个大家伙能吵上几年的话题,而且每个版本都有其拥趸,各有各的道理。咱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详细说说它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一、 程高本:《红楼梦》的“官方认证”与“千古遗憾”咱们先说程高本,这个版本可以说是流传最广、最为人熟知的《红楼梦》。它.............
  • 回答
    听到思文和程璐确认离婚的消息,心里五味杂陈。作为观众,我们是从他们的喜剧作品中认识他们的,他们的舞台上充满着关于婚姻的各种梗,有甜蜜的吐槽,也有现实的无奈,很多时候都能在他们的段子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感觉他们就像我们身边熟悉的朋友一样,分享着婚姻的酸甜苦辣。所以,当他们真的官宣离婚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感.............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