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神农本草经》中会有很多将现在是毒药的药物看做是上药?

回答
《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其编纂的时代背景与我们今天有着天壤之别。书中收录的药物,特别是那些被列为“上药”的,之所以在今天看来有些与现代毒理学认知相悖,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当下医学的视角,回溯到那个古老而智慧的时代。

一、 时代局限与认知差异: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时代局限。我们今天对药物的认识,是建立在数千年后,尤其是近百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石上的。现代医学拥有一整套严谨的实验方法,包括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毒理学等,能够精确地量化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代谢途径以及潜在的毒副作用。

而《神农本草经》成书于距今约一千八百年前(汉末),其知识体系主要依靠经验积累、观察记录和朴素的哲学思辨。当时的古人虽然智慧过人,但缺乏现代科学的实验手段来验证药物的安全性。他们的“毒”与“药”的界定,更多的是基于短期内观察到的身体反应。

短期有效性优先: 在那个医疗条件极其简陋,疾病往往是致命的时代,人们更关注的是药物能否快速、有效地解决眼前的痛苦。如果一种物质能够迅速缓解某种剧烈症状,即使日后可能产生某些不适,在当时看来也可能被视为“药”,甚至“上药”,因为它的“治病救人”作用更为突出。
剂量是关键的早期认知: 虽然《神农本草经》也有“辨明真伪,别其优劣,定其主病,明其邪正,因其治,合其药,审其剂,别其宜”的精妙论述,但“毒”与“药”的界定,很大程度上与用量息息相关。许多今天被视为有毒的物质,在极低的剂量下,确实可能表现出药用价值。古人通过反复尝试,摸索出了某些物质在特定剂量下的“治病”效果,但对于其长期、大剂量使用的潜在危害,认识可能并不充分。
“以毒攻毒”的理念: 《神农本草经》中就存在“以毒攻毒”的朴素理念。例如,某些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的物质,被用于治疗顽固性疾病,认为其强烈的药效能够“驱除”病邪。这种做法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有效,但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

二、 阴阳五行与药物归类:

《神农本草经》的药物分类并非完全基于现代的化学成分或药理作用,而是深深植根于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

“上、中、下”的含义: “上、中、下”三品,并非单纯指药性的强弱或毒性大小。
上药(无毒): 主要指那些能够养生益寿、充实精神、延年益寿的药物,如人参、甘草、枸杞等。它们通常作用平和,能扶助正气,长期服用无碍。
中药(有毒、无毒): 指那些能够治病祛邪、调整身体机能的药物,既有养生之功,也有治病之效,但必须遵照君臣佐使的原则使用,否则可能伤身。
下药(多毒): 指那些攻伐祛邪、疗效峻猛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一些危重、顽固的疾病,但多有毒性,不可久服,否则会伤身体。
这里的“毒”,更多的是指其药性的峻烈、峻猛,或者说其“偏性”很强,需要谨慎使用。 很多被我们今天视为“毒药”的物质,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下药”,正是因为它们“疗疾”效果显著,但“有毒”,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配伍。
“五味”与“四气”的理论: 药物的“五味”(辛、甘、酸、苦、咸)和“四气”(寒、热、温、凉)是古人判断药物性质和作用的重要依据。例如,某些具有“辛”味、“热”性的药物,如果用于治疗“寒邪”引起的疾病,可能被认为是“药”,但如果用于治疗“热症”,则可能加重病情,甚至被视为“毒”。

三、 现代“毒药”与古代“药”的界定模糊:

我们今天定义的“毒药”,很多是基于其急性、高剂量的毒性反应。然而,许多中药的药性是多靶点的、复杂而精妙的。

矿物类药物: 《神农本草经》中收录了一些矿物类药物,如朱砂(含汞)、雄黄(含砷)、铅丹(含铅)等。这些物质在现代看来确实具有较高的毒性。然而,在古代,它们被广泛使用,原因可能有:
精细炮制: 古人通过“火炒”、“水飞”、“煅炼”等一系列复杂的炮制方法,试图降低这些矿物类药物的毒性,同时保留或激发其药性。炮制后的药物,其化学形态和毒性可能与未炮制前有所不同。
特定病症的疗效: 这些矿物类药物在治疗某些古代难以治愈的疾病,如皮肤病、恶疮、寄生虫病,甚至某些精神类疾病时,可能表现出显著的疗效。例如,雄黄常被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癣疾。
缺乏替代品: 在古代,缺乏现代药物的替代品,面对凶险的疾病,人们往往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来寻求一线生机。
动物类药物: 某些具有特殊药性的动物制品,如蟾酥(蟾蜍分泌物)、斑蝥(一种昆虫)等,也可能含有对人体有毒的成分。但它们可能被用于治疗癌症、顽疾,或作为强烈的利尿剂、泻下剂。

四、 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学宝库的源头,其影响力贯穿了中国医学史。尽管后世的医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但《神农本草经》中的许多论述仍然被奉为圭臬。

经典的权威性: 作为一部经典,它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医学成就,其内容具有一定的历史权威性。即使是其中一些在今天看来有争议的部分,也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探索。
“古方”的意义: 许多古老方剂中仍然包含着被现代医学视为“毒药”的成分。但如果这些方剂经过了长时间的临床检验,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以恰当的剂量和配伍使用,仍然能够发挥其疗效。这背后可能存在着复杂的药理协同和拮抗作用,以及对药物毒性被降低的理解。

总结来说,《神农本草经》中将一些现代视为毒药的药物列为上药(或用作重要药物),并非是古人对毒性认识的“错误”,而是:

1. 时代认知和科学手段的局限: 古人主要依靠经验,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认识有限。
2. “毒”与“药”的界定与用量紧密相关: 许多药物的“毒”体现在剂量和长期使用上。
3. 哲学思想指导下的药物分类: 阴阳五行、五味四气等理论影响了药物的归类和使用原则。
4. 对特定病症的疗效追求: 在缺乏有效药物的时代,为了治病救人,愿意承担一定风险。
5. 复杂的炮制工艺降低毒性: 古人通过精湛的炮制技术来处理某些具有毒性的物质。
6. 经典传承与历史的必然: 它们是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宝贵的经验积累。

因此,我们不应简单地用现代的标准去评判《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更恰当的态度是,理解其历史背景、理论体系和实践智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的认知,去审慎地继承和发展传统医药。许多被《神农本草经》收录的“有毒”药物,在现代医学的指导下,通过严格的炮制、科学的配伍和精准的剂量,仍然可以成为治疗某些疑难杂症的有效手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因主要因为两点:

1、中医根本没有研究慢性毒性的能力和意愿。他们的记载中,只要不是可以快速致命或是造成严重后果的药物,都不会被记载为有毒。包括多种重金属盐、含马兜铃酸的植物、免疫毒剂等等。

2、中医并没有对于疾病和疗效本身研究的能力。中医观察疾病和治疗效果所能依靠只是人体的感官,包括望闻问切等等,所以在很多药物造成损伤时的应激反应或者中毒症状也被当作了“疗效”,比如朱砂的“安神”实质是汞中毒之后的精神萎靡。

user avatar

之前中医们已经把中医旷世巨著《本草纲目》列为伪中医了。

现在,中医们又要把《神农本草经》列入伪中医了。

那么,下一本被列为伪中医的书会是哪一本呢? 会有一天轮到《黄帝内经》吗?


根本原因就是,中医根本什么都不懂。

中医的本质就是巫医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其编纂的时代背景与我们今天有着天壤之别。书中收录的药物,特别是那些被列为“上药”的,之所以在今天看来有些与现代毒理学认知相悖,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当下医学的视角,回溯到那个古老而智慧的时代。一、 时代局限与认知差异:首先,最根本的原.............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在字幕中对“死”“钱”“血”等字打上马赛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涉及内容监管、文化规范、法律合规和平台运营策略: 1. 避免敏感内容传播这些字可能与以下敏感话题相关,平台通过屏蔽来防止违规内容扩散: “死”:可能涉及自杀、死亡、濒死等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或被用于极端内容(如自杀教程.............
  • 回答
    素食主义作为一项社会运动,其发展与传播确实涉及复杂的动机和行为逻辑。从现象学角度分析,素食主义者的“带节奏”行为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和目的: 一、社会运动的传播逻辑1. 信息传播的网络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素食主义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形成信息扩散链。例如,YouTube上"V.............
  • 回答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1979年)是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其爆发和“逆世俗化”趋势的形成,是多重历史、社会、经济和宗教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背景:波斯帝国的衰落与殖民影响1. 波斯帝国的遗产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曾是中东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以.............
  • 回答
    伊尔96(Il96)和图204(Tu204)是苏联和俄罗斯在20世纪80至20世纪初研制的中短程宽体客机,但它们在国际航空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涉及技术、经济、政治、市场和竞争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销路不佳的原因: 1. 技术性能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 伊尔96(1970年.............
  • 回答
    您的问题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翻译错误。实际上,飞机和高铁都需要乘客,两者都是用于运输乘客的交通工具,只是在技术、运行方式和应用场景上有显著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1. 高铁和飞机都需要乘客 高铁:中国高铁(如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是高速铁路系统,主要用于短途和中长途客运,乘客数量庞大,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