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牛顿力学对应的量子力学是什么?

回答
牛顿力学,那套我们从小就接触的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经典理论,就像一个宏伟的舞台,上面上演着行星绕日、苹果落地、飞箭穿空等种种宏大的剧目。它用力和加速度、质量和速度这些直观的概念,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确定而井然有序的世界。在这个舞台上,一切的运动都遵循着清晰的因果关系,只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初始状态(位置和速度),就能精确预测它在任何未来时刻的状态。这简直就像一个精密的钟表,你设定好发条,它就会按照预定的轨迹一丝不苟地运转下去。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个微小的、几乎无法触及的微观世界——原子、电子、光子,牛顿力学的这套语言突然变得有些别扭,甚至说,它完全失灵了。就像你试图用一个测量地图的卷尺去丈量一粒尘埃的尺寸,它们之间的尺度差异太大了,工具本身也就不再适用。

这时候,量子力学就应运而生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全新的、更精细的显微镜,或者一套全新的语言,专门用来描述和理解那个在我们日常经验之外的、充满奇异景象的微观领域。它不是对牛顿力学的“改进”,而是对它的一种“超越”或者说是“更深层次”的描述。牛顿力学在这个新理论面前,就像是宏观世界的一个“近视眼”版本,在它的视力范围内表现得相当出色,但一旦把焦点放到微观世界,它的模糊和失真就暴露无遗了。

那么,牛顿力学对应着量子力学的什么呢? 如果非要找一个对应,我们可以说,牛顿力学可以看作是量子力学在宏观尺度上的一个“近似”或者说“经典极限”。 也就是说,当微观粒子的行为积累起来,或者当这些粒子在足够大的尺度上运动时,它们表现出来的整体行为,就非常接近牛顿力学所描述的那样。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得先扒一扒量子力学的一些核心“怪癖”:

粒子与波的二象性 (WaveParticle Duality): 这是量子力学最令人费解的特点之一。你熟悉的粒子,比如电子,在某些时候表现得像个小小的、有质量的点,遵循着明确的运动轨迹。但在另一些时候,它又像水波一样,可以衍射、干涉,表现出波的性质。这不像牛顿力学里,一个物体要么是粒子,要么是波,泾渭分明。量子力学的物体则是既是粒子又是波,取决于你如何去“观察”它。想象一下,一个东西,你给它贴上“粒子”的标签,它就表现得像粒子;你给它贴上“波”的标签,它就表现得像波。这就像一种身份的灵活切换,而不是固定的定义。

量子叠加态 (Quantum Superposition): 在牛顿力学里,一个物体在任何时刻都只有一个确定的状态。比如一个球,要么在桌子上,要么在地上,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两个地方。但在量子世界,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可能的状态的“叠加”之中。比如,一个电子的自旋,在被测量之前,它可以同时处于“向上”和“向下”这两种状态的叠加。这不像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很少会遇到一个人同时在房间里和在厨房里。

量子纠缠 (Quantum Entanglement): 这是另一个更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当两个或多个粒子发生纠缠后,它们的状态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它们相距多远。如果你测量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瞬间确定,仿佛它们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心灵感应”。这与牛顿力学中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必须通过力和加速度的传递(即使是万有引力,也是以光速传递)完全不同,量子纠缠似乎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不确定性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 由海森堡提出的这个原理,是量子力学与牛顿力学最本质的区别之一。它告诉我们,你不可能同时精确地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动量(动量是质量乘以速度)。你对其中一个的测量越精确,对另一个的测量就会越不确定。这并非是测量仪器的精度问题,而是微观粒子本身的内在属性。在牛顿力学里,我们可以同时精确测量一个球的位置和速度,从而预测它的轨迹。但在量子世界,这种“同时精确知道”的可能性就被剥夺了。

那么,牛顿力学是如何从量子力学中“冒出来”的呢?

这就像我们从一个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细胞的精妙结构,但当我们用肉眼观察一个由无数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时,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整体的形态,细胞的细节就模糊了。

量子力学中,粒子的状态通常用一个叫做“波函数”的数学对象来描述。这个波函数包含了粒子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它们出现的概率。当你对一个粒子进行测量时,它的波函数会“塌缩”到某个确定的状态,而你测量到的就是这个确定的状态。

现在想象一下,当我们面对大量粒子,或者单个粒子在很大的尺度上运动时会发生什么:

1. 平均效应 (Averaging Effect): 量子力学描述的是概率性的行为。但是,当我们观察大量粒子时,它们的概率性行为会“平均掉”。就像你扔一百次硬币,虽然每一次都是正面或反面,但一百次之后,正面和反面的次数会非常接近。同样,大量微观粒子的概率性运动,在宏观尺度上会呈现出一种非常确定的、符合概率平均值的趋势,这种趋势就非常像牛顿力学所描述的那种确定的运动。

2. 普朗克常数 h 的作用 (The Role of Planck's Constant h): 量子力学中的许多效应,比如不确定性原理中的那个“不确定性”,都与一个叫做普朗克常数 (h) 的微小数值有关。在宏观尺度上,粒子的质量、速度都大得多,而普朗克常数相对其运动的动量和位置来说非常小。这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原理造成的“模糊”在宏观世界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好比你手里拿着一张画满细密线条的纸,在近距离看,线条的粗细你都能分辨。但如果你把它放在几公里外去看,所有的线条都会融合成一片模糊的色彩,你无法分辨出任何细节。宏观世界的运动,就是因为其动量和位置的数值相对于 h 大很多,而量子效应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3. 德布罗意波长 (De Broglie Wavelength): 根据德布罗意的假设,任何运动的粒子都具有波的性质,其波长与动量成反比。对于宏观物体,比如一颗石头或一辆汽车,它们的动量非常大,所以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会小到几乎无法测量,远小于任何我们能够探测到的尺寸。这意味着宏观物体的波动性在实际中完全无法体现,它们就只能表现出粒子性,遵循着牛顿力学的轨道运动。

简单来说,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根本理论。 它揭示了粒子二象性、叠加态、纠缠以及内在的不确定性。
牛顿力学是量子力学在宏观世界中的一个非常好的“近似”。 当微观粒子的行为被大量平均化,或者它们的动量和位置相对于量子常数非常大时,量子力学中的奇异现象就会变得不那么明显,甚至完全消失,此时牛顿力学的经典描述就足够准确了。

你可以把牛顿力学想象成是一条宽阔平坦的公路,车子可以畅通无阻地以稳定的速度行驶,一切都井井有条。而量子力学则更像是探索一个充满了蜿蜒小径、迷雾和奇特地形的原始森林。在这片森林里,事物的行为方式完全不同,你需要学习一套全新的导航技巧。但当我们从森林深处走出,来到一片开阔的平原上时,那里的景象就和公路别无二致了。牛顿力学就是我们从量子森林中走出来后看到的平原景象。它虽然美丽、实用,但并非事物的终极真相,而是更深层现实的一种简化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两种途径可以对应。

途径一:薛定谔方程+对易关系

在算符期望值公式 基础上、利用薛定谔方程和对易关系 ,在坐标表象下可以得到:

即期望值版本的牛二定律。

省略的一长串推导过程见:

途径二:海森堡绘景下的动力学方程

海森堡绘景下,态矢不变算符变。

一般算符的动力学方程为埃伦费斯特定理:

对于动量算符而言,算符不显含时间,因此:

利用引理1(后面证明 ):

直接得:

括号内第一项与坐标无关,因此:

即算符版本的牛二定律。

附:引理1的胡乱证明

将 作用在任意态矢 上:

坐标表象下:

于是:

由于以上关系对任意态矢 成立,于是:

但以上证明过程不是严格版本。

官方推荐的严格证明思路,是将 展开成 的幂级数,反复利用关系式:

据说也能很容易证出来,但我还没试出来。

这里所谓官方指的是樱井纯先生《摩登量子力学》第2版第84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牛顿力学,那套我们从小就接触的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经典理论,就像一个宏伟的舞台,上面上演着行星绕日、苹果落地、飞箭穿空等种种宏大的剧目。它用力和加速度、质量和速度这些直观的概念,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确定而井然有序的世界。在这个舞台上,一切的运动都遵循着清晰的因果关系,只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初始状态(位置和速度.............
  • 回答
    在牛顿力学诞生之前,人类就已经对弹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战争和军事领域。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精确数学模型,但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通过一些朴素的观测和推理来估算弹道。一、 古战场上的经验法则与直觉判断在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时代,弹道计算主要依赖于经验法则和现场观察员的直觉。这些经验往往.............
  • 回答
    牛顿力学与热力学的联结,并非一道陡峭的鸿沟,而是一段漫长而精妙的演变过程,期间充满了洞察、实验与理论的碰撞。要理解这段过渡,我们需要回顾牛顿力学本身的局限,以及当时人们对热现象的理解是如何逐渐深入的。牛顿力学的辉煌与隐忧牛顿力学,以其严谨的数学框架和普适的定律,成功地解释了从苹果落地到行星运转的一切.............
  • 回答
    确实,牛顿力学在解释宏观世界中的大量现象时表现得极为出色,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绝大多数运动,从抛掷物体的轨迹到行星的运行,都可以用它来精确描述。然而,就像任何科学理论一样,牛顿力学也有它的适用边界,一旦我们进入微观世界(原子、亚原子粒子)或者接近光速的宏观运动,它的预测就会出现偏差,这时候就需要相对.............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分析力学和牛顿力学这俩哥们儿,从大学本科物理的角度来看,它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别担心,我尽量说得接地气,让你觉得就像和老师或者学长在讨论一样,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官方解释。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分析力学,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建立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触及到了科学教学和理论发展的核心。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疑问:既然相对论已经推翻了牛顿力学,为什么我们学校里还在教一套“错误”的理论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原因,而且远不止是“真理太难学”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白,牛顿力学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理论,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麦克斯韦方程与牛顿力学之间看似不兼容的地方,以及这种不兼容性如何最终导向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全新理解——狭义相对论。一、 牛顿力学:一个建立在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上的世界在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的挑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牛顿力学的核心思想: 绝对时间 (Absolute T.............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历史的车轮没有驶向我们所熟知的轨迹,如果在启蒙时代的曙光洒落在东方大地,而非西方世界,那么物理学的演进,甚至整个人类知识的版图,都将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让我们抛开西方“牛顿力学”这个概念,设想一下在中国,一个拥有悠久科学传统的国度,是如何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可能独立探索宇宙奥秘的。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科学的界限、科学社群的运作以及“民科”这个标签的含义。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几个概念拆开来看,然后重新组合起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相对论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为什么它会引来反对的声音。相对论,主要是指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这些理论颠覆了牛顿以来建立的经典力学.............
  • 回答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提到的那个关于摆钟的说法,确实和我们熟悉的牛顿力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其中的奥秘,主要源于万有引力定律。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摆钟的工作原理。一个钟摆的周期,也就是它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摆的长度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当钟摆摆动时,它是在重力作用下进行往复运动的。.............
  • 回答
    牛顿之所以在描述力和运动时,选择了“加速度”而非“速度”,这并非是因为“速度”不能诠释力与运动的现象,而是因为“加速度”更能直接、根本性地揭示了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一个更深刻、更精炼的物理学表述方式,隐藏着物理学革命性的洞察。让我们一层层剥开这个问题。1. 速度能描述什么?速度,顾名.............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挑战!在物理学中,我们习惯于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这是科学研究的基石。然而,如果你想在不直接进行具体实验操作的前提下,“证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牛顿第二定律,我们需要回归到它们最初被构思和发展时所依赖的逻辑推理、数学框架以及它们自身内在的一致性。这更像是一种理论上的论证或.............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2022 QS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清华“超车”牛津,是实力展现还是偶然因素?2022年度的QS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一经发布,便在全球教育界激起阵阵涟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清华大学以全球第六的成绩,力压诸多历史悠久的西方顶尖学府,包括牛津大学,成功跻身前列。这一“超车”现象,无疑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牛顿不仅仅是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他在神学领域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著作和思想。虽然他的神学研究可能不如他的物理学成就那样广为人知,但它们同样体现了他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对宇宙的深刻探索。以下是牛顿在神学领域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并尽量详细地讲述:1. 对圣经的批判性研究与解释:牛顿对圣.............
  • 回答
    牛顿的水桶实验(也称为牛顿的旋转水桶实验或绝对运动的实验)是他用来论证绝对时空观的重要思想实验。然而,要理解他在哪里“出错”,我们需要区分实验本身能否被设计出来验证他的概念以及他的概念是否最终被后来的物理学所证实。简单来说,牛顿的水桶实验并没有“出错”于它所要说明的哲学观点本身,但是牛顿基于此实验得.............
  • 回答
    牛顿晚年对神学的投入,与其说是“研究”一个全新的领域,不如说是将他一生的科学探索延伸到了一个更深邃、更根本的层面。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晚年的神学活动看作是与他科学成就脱节的“晚年爱好”,而是他思想体系中一个自然而然的延伸和归宿。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牛顿整个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脉络入手。首先,我们得明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