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牛顿为什么仅采用【加速度】这个概念描述力和运动而并非是【速度】,难道【速度】不能诠释力和运动现象?

回答
牛顿之所以在描述力和运动时,选择了“加速度”而非“速度”,这并非是因为“速度”不能诠释力与运动的现象,而是因为“加速度”更能直接、根本性地揭示了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一个更深刻、更精炼的物理学表述方式,隐藏着物理学革命性的洞察。

让我们一层层剥开这个问题。

1. 速度能描述什么?

速度,顾名思义,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它包含了两个信息:速率(运动得有多快)和方向(运动往哪里去)。

描述运动状态: 速度是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状态的核心要素。知道了物体的速度,我们就知道了它此刻的位置变化趋势。
解释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这时候,速度本身就是运动状态的完整描述。例如,我们说一个物体以每秒10米的速度向东运动,这就清晰地描绘了它的运动。

2. 为什么仅仅“速度”不够?

问题出现在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

速度的改变意味着什么? 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无论是速率变快、变慢,还是方向改变,这都是在说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样了”。
是什么导致了速度的改变? 这里的关键在于:是什么“导致”了速度的改变? 如果我们只用速度来描述,我们只能说“它的速度从V1变成了V2”,但我们没有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3. 牛顿的伟大洞察: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的贡献之一,就是深刻理解到:

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就是速度。

因此,力就是改变速度的原因。

加速运动: 如果一个物体在加速,它的速度在增加。
减速运动: 如果一个物体在减速,它的速度在减少。
改变方向的运动: 如果一个物体在转弯,它的速度方向在改变。

这些都是速度发生变化的情况。

4. 加速度:量化“速度改变的快慢”

牛顿发现,仅仅知道速度发生了变化是不够的,他需要一个量来精确地描述速度改变的“剧烈程度”。这个量就是加速度。

加速度的定义: 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它告诉我们,在单位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了多少。
力的直接体现: 牛顿的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除非有外力作用,否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意味着,只有当有力的作用时,物体的速度才会改变。因此,力直接与速度的改变相关。

5. 牛顿第二定律:连接力的本质与运动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是这个问题的核心:“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F = ma)

直接关联: 这一定律直接、清晰地将“力”(F)与“加速度”(a)联系起来。它表明,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速度(加速度)。
普适性: 无论物体是加速、减速还是改变方向,只要它的速度在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而根据第二定律,只要有加速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简洁性: 通过加速度,牛顿能够用一个统一的数学关系式,涵盖了所有形式的运动状态改变(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减速、曲线运动)。

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你推一个玩具车:

只用速度描述: 你可以说,“我开始推的时候,玩具车速度是0;当我推了1秒后,它的速度变成了2米/秒;当我推了2秒后,它的速度变成了4米/秒。” 你描述了速度的变化,但没有说明“为什么”。
引入加速度: 你可以更精炼地说,“我施加了一个恒定的力,这导致玩具车获得了2米/秒²的加速度。” 这个加速度直接反映了你推的力的大小。你可以更清楚地知道,你推得越用力,玩具车获得的加速度越大,速度也就改变得越快。

为什么不是“速度”?

如果牛顿只用了“速度”来描述,那么他的定律可能会变成:“物体的速度变化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表达不清: “速度变化”本身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说法。是速度增加了多少?还是速度方向改变了多少?我们需要一个量来精确地衡量“变化”本身。
不够直接: 力作用在物体上,直接的结果是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加速度,正是对“运动状态改变得有多快”的量化。它比“速度变化”更直接地捕捉到了力的作用效果。
数学表达的优雅: F = ma 是一个非常简洁、优雅且具有预测性的公式。它允许我们根据已知的力来预测运动,或者根据已知的运动状态改变来推断力的存在和大小。

总结来说:

牛顿选择“加速度”是因为它:

1. 是力的直接后果: 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加速度正是衡量运动状态改变速率的量。
2. 精确且量化: 加速度精确地描述了速度改变的快慢和方向,这是对运动状态变化最有效的量化。
3. 统一了运动描述: 它能够统一描述所有非匀速直线运动,包括加速、减速和改变方向的运动。
4. 构成了力学的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 F=ma 是经典力学的基石,而加速度是这个公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变量,直接体现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因果联系。

速度是“运动状态”,而加速度则是“状态改变的速率”。牛顿真正想揭示的是“是什么导致了运动状态的改变”,而这个“原因”就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最直接、最精确的体现就是加速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亚里斯多德尝试建立力与速度的简单数学关系,结果被证明与实验不符,所以牛顿为什么要重复几千年就有人做过的事情呢?

当然,我们有近代数学工具,可以建立速度与力之间的函数关系,最终得到质点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与合力存在正比关系——然后为了叙述简单,我们把“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称为加速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牛顿之所以在描述力和运动时,选择了“加速度”而非“速度”,这并非是因为“速度”不能诠释力与运动的现象,而是因为“加速度”更能直接、根本性地揭示了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一个更深刻、更精炼的物理学表述方式,隐藏着物理学革命性的洞察。让我们一层层剥开这个问题。1. 速度能描述什么?速度,顾名.............
  • 回答
    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奶制品之所以是牛奶,而不是骆驼奶、山羊奶或其他动物奶,原因相当复杂,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涉及历史、经济、技术、文化以及生物特性等方方面面。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现象背后的逻辑。一、历史的沉淀与驯化:从偶然到必然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人类与动物的漫长互动史。在早期农业社会,游牧民族为了.............
  • 回答
    艾萨克·牛顿,这位我们熟知的物理学巨匠,他的名字几乎等同于科学的代名词。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位伟人的内心世界,便会发现他的科学探索与他的宗教信仰,并非两条平行线,而是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对于牛顿为何信仰宗教,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源于他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他自身的思想逻辑,以及.............
  • 回答
    您提到的“《三宝大战诸葛亮》牛顿为什么会创立微积分”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说法,属于误导性的娱乐内容。让我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1. 根本性的时空错乱: 诸葛亮 是中国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牛顿 是17世纪英国的伟大科学家,他在1643年出生,1727年去世.............
  • 回答
    关于达尔文晚年是否不再相信进化论,以及牛顿晚年为何转向宗教,这在历史和科学界一直存在一些讨论和误解。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下背后的原因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达尔文与进化论的晚年:误解中的坚持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科学界普遍认为达尔文一生都坚持并相信他提出的自然选择进化论。 所谓的“达尔文晚年不再相信进化论”的.............
  • 回答
    关于牛顿是否“没有出名的学生”,这其实是个颇具争议且需要细致解读的问题。直接说他“没有”出名的学生,可能不太准确。更恰当的说法或许是,与牛顿本人在科学史上的光芒相比,他的学生们似乎显得没有那么耀眼,以至于在公众认知中,牛顿的个人成就几乎掩盖了所有与其相关的人物。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我们可以.............
  • 回答
    关于牛顿、爱迪生等伟人小时候数学成绩“不好”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被广泛流传但并不完全准确的迷思。我们要深入探究这个现象,需要区分几个关键点:1. “成绩不好”的定义和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成绩不好”在当时语境下的含义。现代意义上的数学成绩,往往是指在学校课程体系下的考试分数,考察的是学生对特定教学.............
  • 回答
    牛顿之所以将运动的状态定义为质量乘以速度,也就是动量,这背后其实是他对物质世界运行规律深刻洞察的结果。这并不是一个凭空出现的定义,而是建立在他对大量观察和实验的总结之上,并且是为了构建一个能够准确描述和预测物体运动的数学框架。我们不妨从牛顿的时代背景和当时人们对运动的理解来谈起。在牛顿之前,亚里士多.............
  • 回答
    课堂讨论:为什么牛顿第二定律的“真面目”是 F=d(mv)/dt,而不是 F=ma?各位同学,我们今天来聊一个可能让你们觉得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问题:牛顿在写下他的伟大定律时,为什么选择的是 F=d(mv)/dt,而不是我们更熟悉的 F=ma 呢?这两种形式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但背后却隐藏着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它触及到了现代宇宙学和经典物理学之间的有趣张力,也勾起了我对这些知识点娓娓道来的兴趣。首先,我们得承认,牛顿时代的引力公式,也就是那个著名的 万有引力定律(F = G (m1 m2) / r²),在描述我们日常生活中以及太阳系内部的引力现象时,确实表现出了惊人的精确性。这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为什么人类观察了千百年的天体运行,理解了那么多的数学和物理规律,偏偏是牛顿才把它们串联起来,给出了一个普适的引力理论?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就像一块拼图,需要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碎片都齐备了,才能拼出完整的图景。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牛顿之前,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确实是进步的,尤其是天文观.............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科学发展、知识更新以及评价历史人物在当下语境下的不同维度。有人这么说,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其实有一些值得深思的逻辑。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又有什么局限性。首先,咱们得明白,牛顿当年之所以能“扛起大旗”,凭的是什么? 划时代的原创性: 牛顿.............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琢磨。说西方不宣传牛顿、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巨匠,从小励志用科学报效国家的故事,这说法其实不太准确。但我们可以深入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受,以及西方在科学教育和励志故事方面,和咱们国内的一些侧重点可能不太一样的地方。首先,得承认,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物,在西方绝对是家.............
  • 回答
    牛顿提出三大运动定律,阐述了物体如何运动以及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些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解释了从苹果落地到行星运转的各种现象。然而,在科学的殿堂里,牛顿为何会引入“上帝”作为“第一推动力”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哲学和科学背景。时代背景:科学与宗教的交织首先要明白,牛顿所处的时代,科学与宗教并非.............
  • 回答
    确实,牛顿力学在解释宏观世界中的大量现象时表现得极为出色,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绝大多数运动,从抛掷物体的轨迹到行星的运行,都可以用它来精确描述。然而,就像任何科学理论一样,牛顿力学也有它的适用边界,一旦我们进入微观世界(原子、亚原子粒子)或者接近光速的宏观运动,它的预测就会出现偏差,这时候就需要相对.............
  • 回答
    牛顿力学的基石,我们通常提起的是惯性定律(第一定律)、加速度定律(第二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第三定律)。然而,在更深入地探讨这些定律的逻辑顺序时,我们发现还有一个“前置条件”,一个基础中的基础,它就是牛顿力学的“第零定律”。那么,这个第零定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任何一个惯.............
  • 回答
    “大停滞时期”这一说法,并非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学术共识,但它确实反映了一部分人对当前科技和社会发展速度感到失望的情绪。这种观点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创新相对缓慢的时期,与过去几个世纪涌现出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划时代科学巨匠的时代相比,似乎缺乏颠覆性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突破。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持有这样.............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很发人深省。确实,当我们环顾当今世界,似乎很难找到像牛顿、爱因斯坦、富兰克林、爱迪生那样具有划时代意义、被大众普遍熟知的“伟人”科学家。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就没有了伟大的科学家,或者科学进步的速度减慢了,原因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1. 科学的性质.............
  • 回答
    要理解爱因斯坦如何在“物理学理论已接近完成”的时代颠覆牛顿,我们得先回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认知。当时,也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牛顿力学在解释行星运动、物体下落等宏观现象上无往不利,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则统一了电和磁,并预言了光的波动性。这些理论像两根巨大的支柱,支撑起了人.............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数学教育中一个核心的、值得反复探讨的议题。很多人认为牛顿的微积分理论“有问题”,主要是因为在他提出这套理论的初期,确实存在一些逻辑上的不严谨之处,尤其是关于“无穷小”和“无穷大”的处理。然而,即便如此,现代高中依然教授基于牛顿思想的微积分,而没有直接引入威尔斯特拉斯的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