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不能瞎几把乱写了。
这不是开玩笑。
你提到的这几位,都是历史上享有盛名,然后被人写进小学语文课本里,经过一通糊里糊涂的生安白造,然后被彻底传奇化的人物。
牛顿的苹果比他的三大力学定律还出名。这苹果砸在众生头上,人们关心这苹果,比关心万有引力更甚。
爱因斯坦三篇论文,就相对论出名。他的数学成绩比相对论更知名。
富兰克林放风筝被雷劈,然后发明避雷针。但没人记得,电荷守恒定律就是他提出的。
爱迪生……灯泡,千烛无影救亲妈。
类似的人物还有开山斧华盛顿。
有了这些混账的故事,大众对他们的了解,跟阿凡提一样。
抛却这些混账故事,普通人对这些人的了解,跟阿凡达差不多。
我来说一个真相吧。
铅。
以前这个东西环境里没有,自从有了含铅汽油,这玩意在环境中的含量就突飞猛进。然后通过各种富集,最终集中到食物链顶端,人。
我懒,不贴数据了,搞得好像我贴数据有人能看懂一样。
冯诺依曼这种人肉计算机再不会有了。
其实这还有一个远期影响。
就好比你跟猩猩介绍数学,他肯定不会明白一样,大脑的理解能力到了一个点就不能再理解更深一层的东西。
人类大脑的这个点被铅给搞低了那么一点点,注定有些东西我们永远无法再理解了,所以未来没有人工智能突破的话,困在地球上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有人工智能突破,那么还要人干嘛?
前景不乐观啊。
所以享受生活,每天钓钓鱼更适合我的大脑。最近开发一个新技术,"不用铅坠钓鱼",用知乎。
那是因为,无论科学如何发展,科学家的称号,必须由你的中学语文老师来认证。虽然他们批作文时,吐着吐着都快习惯了。
题主也说了,是缺少著名的。
但是不缺少伟大的。
因为人类科学的进步速度长期高于人类普遍教育水平进步速度,导致现在绝大多数科学领域最高成就的理论和实践让普通大众无法理解。
人类科学最高水平和普通大众认知水平差距之大,已经达到了连科普作家都很难做到解释宣传又确保科学信息不失真、不误导的程度。
所以近年来,有效而广泛的科普很难做。上一个有效案例霍金已经去世。下一个科学偶像还没有树立。其实一个时代,大众能记住的科学偶像也不过是个位数。题主没有注意到:牛顿、富兰克林、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前后差了几百年。凭什么现在要用当前一个时代的科学偶像数量,去跟整个历史积累数量比呢?
特别是,霍金已经不是本领域最高成就代表者,因此树立他作为科学偶像有时候也会遭到诟病。所以现在的科普者越来越难去塑造追捧一个科学家,因为人都不是完美的。牛顿、富兰克林、爱迪生的私德其实都不怎样,他们玩的活儿比杨振宁娶个年轻妻子要花多了。要是他们是现在的人,媒体捧他们的时候都很可能被扒皮翻车。
另外,下一代科学最高成就代表者,很多人并非传统西方人,于是西方宣传机器越来越没有动力宣传这些人。而这些人所在的国家,包括但不限于中国,还没有掌握世界媒体的话语权,宣传能力不足,从创意、语境构造、信息推送传播覆盖能力来说都不行。
最后,论历史贡献,我认为1965年9月,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也是人类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其历史意义不比牛顿爱因斯坦,但对富兰克林爱迪生完全不虚。
我国科研人员当时以集体成果的理由,拒绝沽名钓誉、拒绝把成果尽归一人,因此婉拒诺贝尔奖。回头从历史宏观角度放眼看,也许只是开了个小头。未来,炸药奖,也许也不那么稀罕。
首先您说的富兰克林,爱迪生都不是科学家。。。。
其次现在的科学太细分了,著作等身的杰出科学家的工作没法普及给老百姓。没法像您提的这几个人那样有大家一听就懂得小故事。最简单的,跟牛顿齐名的麦克斯韦,您就没提。因为他没有个苹果的故事,也因为高中不讲他
最后,很多超牛的科学家,也比较孤僻,不那么出名。比如刚去世不到十年的格罗腾迪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