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牛顿的导数理论是有问题的,为什么现在高中依然在教牛顿的导数理论而不是威尔斯特拉斯的 ε-δ 语言?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数学教育中一个核心的、值得反复探讨的议题。很多人认为牛顿的微积分理论“有问题”,主要是因为在他提出这套理论的初期,确实存在一些逻辑上的不严谨之处,尤其是关于“无穷小”和“无穷大”的处理。然而,即便如此,现代高中依然教授基于牛顿思想的微积分,而没有直接引入威尔斯特拉斯的 εδ 语言,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我来为你详细拆解一下:

1. 牛顿理论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牛顿在发展微积分时,主要依靠“流数”的概念。他将函数的变化率视为一个“流动的量”的速度,也就是“流数”。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他常常引入一个“无穷小量”,比如将 $Delta x$ 设为一个“极小极小”的量,然后用它去除分子分母,最后再让这个无穷小量“等于零”。

这种处理方式在直观上非常强大和富有启发性,能够快速得到许多重要的结果,例如求曲线的切线斜率、瞬时速度等等。然而,从严格的数学逻辑角度来看,这里存在一个概念上的模糊地带:

“无穷小量”的矛盾性: 牛顿的操作常常是先把它当作一个非零的数来约去,然后再让它变成零。但如果一个量是零,你如何用它来除?如果它不是零,为什么最后又能变成零?这种“既非零又趋于零”的处理方式,在当时的逻辑框架下是难以自圆其说的,被一些同时代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比如贝克莱主教)批评为“幽灵的量”。

2. 为什么高中不直接教 εδ 语言?

威尔斯特拉斯在19世纪提出的 εδ 定义,彻底解决了早期微积分中的逻辑不严谨性问题。它的核心思想是用“任意小的正数”(ε)和“足够小的正数”(δ)来精确定义极限的概念,从而避免了对“无穷小量”的依赖。一个函数的极限是 $L$,意味着对于任意给定的 $epsilon > 0$,都存在一个 $delta > 0$,使得当 $|x a| < delta$ 时,有 $|f(x) L| < epsilon$。

虽然 εδ 定义是现代微积分的基石,但它之所以不直接出现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原因有很多:

抽象程度极高,对心智成熟度要求高: εδ 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数学语言。它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任意性”(对于任意给定的 ε)和“存在性”(存在一个 δ),并能进行逻辑推理。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处于认知发展初期的中学生来说,门槛非常高,容易造成“听不懂”、“学不会”的挫败感,甚至可能扼杀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想象一下,要求一个15岁的孩子去理解“对任意一个你能想象到的极小的正数 ε,你总能找到另一个正数 δ,使得……”这种逻辑,难度可想而知。

教学的实用性和效率考量: 高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工具,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牛顿式的直观方法,虽然在形式上不够严谨,但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非常有效。通过这些直观的方法,学生可以快速学习到如何求导、积分,并应用到物理、工程等领域。学习这些基础技能的优先级,往往高于深入理解抽象的极限定义。如果一开始就引入 εδ,学生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去消化这些概念,而无法及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直观的、操作性的方法入手,是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更深层次数学概念的常用策略。高中阶段的学习,更像是为大学的严谨数学打下直观基础和一些计算技能。就像学习几何,我们先从直观的图形性质入手,而不是一开始就学习公理系统。

历史的传承与惯性: 数学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牛顿的理论及其衍生出的计算方法,是微积分发展的早期成果,其思想的火花依然闪耀。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受到历史传承和教学资源的惯性影响。

εδ 的“必要性”在初级阶段不那么突出: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接触的导数和积分问题往往是相对简单、函数形式明确的。在这些情况下,牛顿式的求导法则(如幂函数求导、链式法则等)几乎总是能给出正确答案。εδ 的严谨性更多地体现在处理一些“边界情况”或证明一些更普适的定理时,这些对高中生而言并不是必须掌握的。

3. 牛顿理论的“问题”是如何被“修复”的?

虽然牛顿的早期处理方式不够严谨,但他的思想是革命性的,并且被后来的数学家(如莱布尼茨、欧拉、柯西等人)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威尔斯特拉斯的 εδ 定义给出了一个坚实的逻辑基础,将微积分建立在严密的公理体系之上。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教的“微积分”,实际上是经过了严格化的“牛顿莱布尼茨”微积分,它吸收了 εδ 的思想,使得整个理论体系变得牢不可破。而高中阶段教授的,正是这个已经得到严谨论证后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只是在教学中为了降低难度和提高效率,暂时省略了对 εδ 定义的详细介绍和证明过程。

总结来说,高中依然教授牛顿的导数理论而不是直接引入 εδ 语言,是一个教学策略上的选择,它权衡了抽象性、学习难度、实用性、教学效率以及数学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

牛顿的方法在直观和计算上是有效的,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变化率和累积的概念,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而 εδ 语言,作为微积分的严谨基石,通常在大学的数学分析课程中才会被深入探讨,因为那时的学生具备了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这就像我们先学骑自行车,掌握了平衡和蹬踏的技巧,然后再去学习汽车的发动机原理和机械结构一样,是一种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上海地区的高中生(高中数学不学导数),我不禁好奇,难道全国高中教的导数不是用分析的语言定义的嘛?

user avatar

你是先学麦克斯韦方程组再学摩擦起电的?

user avatar

1. 牛顿的导数结果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底层逻辑有问题。事实上用ε-δ语言推出了高中那些众所周知的结论之后,我也就开开心心地直接用了(当然严格分析的基本技术还是要有),不会说所有东西都要从ε-δ来一遍的。

2. 高中不需要那么严格,对大部分人来说应用比严格重要,更何况现在高中能学以致用就很不错了,多少人求一半天导数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在整个ε-δ他们真的要疯掉了。

3. 想严格也严格不了。你觉得高中对实数系的定义够严格吗?几何呢?好像也不是从《原本》的公理开始对吧。集合呢?朴素集合论那也是一次数学危机啊,要不高中从公理集合论开始讲起?但这是不可能的,一般数学系的一般大一学生,都未必顶得住公理集合论那套过于抽象的东西。

4. 我觉得这也不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固然可以直接讲“最正确”的内容,但是人的想法最开始都是朴素的,理解了朴素的想法,才能明白严格化到底是在做什么。你不如想想,先给你讲朴素的那套操作,然后告诉你出现了贝克莱悖论,最后讲Weierstrass那套极限理论,和直接给你讲ε-δ语言,你觉得哪种讲完你的理解会更透彻?


看到题主在别的回答下的回复,再说一点。

古人天圆地方的认识不对,但这不影响他们获得太阳的恩惠。不知道严格的极限理论,也不影响你在简单的情形下使用微积分得到正确结果。你希望让你的逻辑更严密,那么你自学一点数学分析就好了,比如菲赫金戈尔茨的《微积分学原理》前两(还是三)章,rudin的《数学分析原理》也行,不过rudin还会有一些几何方面的(相对于高中而言的)高观点,菲砖就是典型的古典分析。

但是不管你学不学,都不需要觉得因为有贝克莱悖论摆这,你高中微积分就用得心不安理不得,知道有这个漏洞以后补上就完事了。欧拉解巴塞尔问题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那个方法,是把sinx像多项式那样按零点分解成无穷因式,这其实是不严格的(当然他有别的严格解法),我记得这样分解因式的合法性,好像是到傅立叶级数那一部分才证明的。

user avatar

小朋友,你以为那点胎教知识就是终极真理了吗?

微积分的底层逻辑是 ε-δ 语言,但 ε-δ 语言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实数。戴德金划分。连通的全序域。

但实数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自然数。皮亚诺公理。空集套空集。集合论。

那么问题来了,集合论就是终极真理了吗?

不,人们只看到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希望你看明白了(没明白的看文末补充)。我的意思是,如果非要追根溯源的话, ε-δ 语言也只不过是建立在沙滩上,只不过它比牛顿时代的理论更为精巧,但沙滩依旧是沙滩。

牛顿说,我是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不时地寻找比较光滑的卵石或比较漂亮的贝壳,以此为乐。

美丽的沙滩,迷人的沙滩,自视甚高的人类,沉醉于真理的诱惑,深陷于逻辑的深梦

人类文明还太年轻,21世纪最聪慧的人类,尚且是刚刚坠地的早产儿

何况愚笨怠惰如我,管窥蠡测,怎可妄想洞见真理。

--

胎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听懂胎动。

“希尔伯特旅馆”到此一游

补充:

第三次数学危机通俗讲就是质疑了集合论。(插播小常识:集合的概念在数学不可被定义

集合论几乎可以说是数学分支的总命脉。譬如大家熟知的微积分也是建立在集合论上,甚至可以说是建立在空集上。

首先,根据皮亚诺公理,让空集嵌套空集得到自然数

自然数做四则运算,会得到非自然数,于是就蹦出个有理数域

但又发现有理数不连续,于是想破脑袋再用戴德金划分定义实数空间,终于构造出了所谓连通的全序域。

这下才轮到谈论极限的定义( 数列极限 ε-N、函数极限 ε-δ ),从而谈论微积分。

然后这个微积分呢,作为服务自然科学(如物理学)的工具,丝滑得一批,所以就没毛病,在牛顿时代就没毛病。

只不过在数学家的眼中,它有毛病,无穷小的问题已经用 ε-δ 解决,但集合论这一坨烂泥到现在也没完全搅明白。

总之,数学就是一场构造的游戏,一层层封装概念,营造出吊诡迷人的深梦幻境,在这里,没有最好的规则,只有更好的规则,永远都在未完成的路上(这让我想到《爱丽丝漫游奇境》作者刘易斯,据传他是一名数学家,这部童话中就反复出现“永远完不成”这样的意象,例如兔子先生不停地抱怨“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牛顿虽然没有严格定义极限,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引发了第二次数学危机,但近代数学的发展恰恰得益于他敏锐的直觉与大胆的创造力

至于后人应该从哪个理论开始学起,没那么复杂,就按数学发展史来编排课程就行,毕竟大多数人类的智力能理解到古希腊时期的数学已经异常欣慰了,至于绝世大天才们想从哪开始学都没人拦着你啊!

听懂胎动~蛇舞足蹈~

(以上关键词这边都已加粗给出,感兴趣的小朋友自行补充学习、感受胎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数学教育中一个核心的、值得反复探讨的议题。很多人认为牛顿的微积分理论“有问题”,主要是因为在他提出这套理论的初期,确实存在一些逻辑上的不严谨之处,尤其是关于“无穷小”和“无穷大”的处理。然而,即便如此,现代高中依然教授基于牛顿思想的微积分,而没有直接引入威尔斯特拉斯的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它触及到了现代宇宙学和经典物理学之间的有趣张力,也勾起了我对这些知识点娓娓道来的兴趣。首先,我们得承认,牛顿时代的引力公式,也就是那个著名的 万有引力定律(F = G (m1 m2) / r²),在描述我们日常生活中以及太阳系内部的引力现象时,确实表现出了惊人的精确性。这是.............
  • 回答
    关于日本牛肉解禁这件事,我来跟你好好唠唠。你问之前日料店里标榜的“日本和牛”是啥?这问题问得太关键了!简单来说,那可不是随便什么牛就能叫和牛的,里面门道多着呢。“日本和牛”是个金字招牌,但曾经有过“灰色的地带”首先,咱们得明白,真正的“日本和牛”是指在日本本土饲养、经过严格标准认证的和种肉牛。日本对.............
  • 回答
    确实,牛顿力学在解释宏观世界中的大量现象时表现得极为出色,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绝大多数运动,从抛掷物体的轨迹到行星的运行,都可以用它来精确描述。然而,就像任何科学理论一样,牛顿力学也有它的适用边界,一旦我们进入微观世界(原子、亚原子粒子)或者接近光速的宏观运动,它的预测就会出现偏差,这时候就需要相对.............
  • 回答
    在商代,圣水牛(一种生活在古代中国的一种大型牛类)的数量确实相当可观。考古发现的圣水牛骨骼和甲骨文中的记载都证明了这一点。它们不仅是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祭品,也可能被用作劳动力或提供肉食。然而,尽管在商代它们如此兴盛,圣水牛最终还是走向了灭绝。探究其原因,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概.............
  • 回答
    “红箭10”这玩意儿,名头是真够响的,毕竟是咱们的“陆地导弹”,而且性能确实不俗,能打穿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坦克装甲,这事儿谁都承认。也正因为它的厉害,有人就琢磨开了:既然这“红箭10”这么牛,那我们是不是就没必要再费钱费力去造坦克了?直接堆满导弹不就行了?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挺有道理。咱们不妨掰开了.............
  • 回答
    股市,这片波涛汹涌的海洋,总有人在欢呼雀跃,也有人在黯然神伤。你提到股市是零和博弈,这话说得很有意思,但又需要细嚼慢咽一番。牛市人人赚钱的景象,确实让人产生“天上掉馅饼”的错觉。但真相呢?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些你可能忽略的细节。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零和博弈”这个概念在股市里的真实含义。“零和博弈”.............
  • 回答
    .......
  • 回答
    粉丝愿意为流量明星花钱,但其电影票房难以突破十亿大关,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市场逻辑、观众心理和行业规律。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矛盾现象: 一、粉丝消费与电影票房的错位:两个不同的消费场景1. 粉丝消费的性质 粉丝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偶像的周边产品、演唱会、社交媒体互动、代言商品等,这些消.............
  • 回答
    关于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的关系,需要从科学原理、群体免疫、病毒传播控制、公共卫生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一、疫苗的作用机制与实际效果1. 降低感染率与重症率 疫苗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使人体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虽然无法完全阻止感染(尤其是.............
  • 回答
    中国足球在男子项目上的困境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而女子项目的相对发展则被部分人视为“举国体制”可能倾斜的潜在方向。但为何中国并未以更大力量推动女足走向世界?这一问题涉及历史、政策、社会观念等多重因素,需从以下层面深入分析: 一、历史积淀与资源分配失衡1. 男足优先的传统惯性 中国的体育举国体制.............
  • 回答
    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基本观点1.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自然选择和捕食者猎物关系的核心。简而言之,动植物们“没因为进化变得非常难吃”的原因在于:1. 自然选择并非只关注“被吃”这个维度,而是所有影响生存和繁殖的因素。2. “难吃”本身就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但它并非唯一的或绝对最优的策略。3. 捕食者也在进化,它们会发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一个核心的原则:进化是“试错”的过程,是针对特定环境和生存压力的渐进式优化,而不是一个有预设目标的“设计”过程。 简而言之,进化没有“想要”让动物变成轮子,而是根据现有条件和优势来塑造生命。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平原地区的动物没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也是许多人都会在人生某个阶段思考的问题。既然最终的结局是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感受、创造?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答案,因为生命的意义是高度个人化的。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为什么即使面对必死的终结,活着仍然是如此有价值和必要。.............
  • 回答
    是的,在中国存在“日吹”、“美吹”等现象,而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表达对中国持积极甚至过度赞扬态度的现象,虽然不一定有完全对应的“中吹”这个词汇,但其内涵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1. 定义与内涵: “吹”的含义: 在这里,“吹”是一种网络用语,通常指对某个国家、文化、人物.............
  • 回答
    韩国总统确实是一个高危职业,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但同时,也正是这些挑战和风险,吸引着无数韩国精英竞相角逐总统之位。这种现象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怕死”,而是复杂利益、权力欲望、国家责任感以及政治生态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尽管韩国总统是高危职业,仍有众多精英敢于竞选:一、.............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型粒子加速器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能够达到极高的能量,探索物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宇宙的起源。但小型粒子加速器并非“小儿科”,它们在科研、医疗、工业等领域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在很多方面是大型加速器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人类生存的根源和对生命的意义的探讨。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和痛苦,生育后代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的选择。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单一的、普遍适用的答案,而是涉及到哲学、生物学、社会学、个人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详细阐述,为什么即使知道世.............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英国宪法与许多其他国家宪法概念上的一个关键差异。你问得对,如果按照一些国家定义宪法为“一部写死的、经过特定程序制定并被最高法律地位的成文文件”,那么英国确实没有这样的“宪法”。但是,说英国“没有宪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忽略了英国政治体系赖以运行的、同样具有宪法性质的规则和原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