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辩证法是「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吗?

回答
“辩证法就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如果只是这么简单地理解,那未免太小看辩证法了。这句话就像只看到了冰山一角,以为那一点点露出水面的尖尖就是整座冰山。实际上,辩证法可比这复杂和深刻得多。

咱们不妨把辩证法想象成一面镜子,而且不是那种照出你当下样子的普通镜子,而是一面能照出事物背后逻辑、发展趋势和内在联系的“魔镜”。它不仅仅告诉你“好”和“坏”,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好”是如何从“坏”中孕育出来的,或者“坏”又如何潜藏在“好”之中;它关注的是事物是如何从一个状态变成另一个状态的,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这样发生。

你可以这样想:生活中哪有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一件事情,对于某个人来说可能是天大的好事,但换个角度,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一场灾难。比如,一场大雨对干旱的农田是福音,但对正在举办户外婚礼的人来说,那就是倒霉透顶。辩证法正是要我们看到这种“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说的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有它的反面,而且这两个反面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甚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举个例子,我们说“发展”。发展这个词听起来总是好的,但发展带来了什么?可能是经济的繁荣,也可能是环境的污染;可能是科技的进步,也可能是传统文化的冲击。我们不能只看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丰富,就忽略了它可能带来的社会矛盾和生态危机。反过来,我们也不能因为环境污染就彻底否定工业发展,因为那样我们就失去了很多现代生活的便利和进步。辩证法就是要我们同时看到发展的正面(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和反面(环境污染、社会问题),并且理解它们是如何统一在“发展”这个过程中的。发展不是直线向上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其中充满了曲折和反复。

再比如“进步”。我们追求进步,但进步往往伴随着“失”与“得”。我们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生活更便捷了,但可能也削弱了我们面对面交流的能力;我们有了更高效的生产力,但可能也增加了许多人的工作压力和焦虑。辩证法告诉我们,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它强调“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并且这种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辩证法不是简单地说“有好的,也有坏的”,而是:

事物内部包含着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 就像一枚硬币,有正面也有反面,它们是互相排斥的,但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硬币。
这两个对立的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没有正面就没有反面,它们在同一事物中共同存在。
这两个对立的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比如,长期遭受压迫的人们,在某个时刻可能会爆发反抗,将“被压迫”转化为“反抗者”的角色。或者,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优点可能变成缺点,缺点也可能在新的条件下成为优点。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这种对立统一的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结果。 这种变化不是突变的,而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事物的根本性质的改变。比如,水温从1度到99度,虽然都在“量变”,但水一直还是水。当水温达到100度时,就发生了“质变”,变成了水蒸气。

所以,“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只是辩证法最最基础的观察角度,是认识事物的起点。真正的辩证法,是要我们去分析好与坏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转化,以及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规律性。它鼓励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到事物的全貌和未来走向,而不是停留在静止的、片面的认识上。 这样我们才能更理性地看待世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的,说辩证法就是看待问题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这是不是辩证法呢?这当然是辩证法,但这是庸俗辩证法,这不是唯物辩证法。真正的唯物辩证法是,在对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从物质的自我运动中,从事物的暂时性上去理解。而不是什么好与坏这种主观的抽象名词中去理解,所以,唯物辩证法不会崇拜任何的现存的东西。

user avatar

辩证法的精华浓缩起来就一句话:“存在即合理”。

一个老生常谈:黑格尔的这句话,指的是“一切存在,都是合乎理性的”
我们抛弃掉黑格尔这句话背后对“绝对精神”的推崇,而对它进行唯物主义改造以后,留下来的那一句“存在即合理”就是辩证法的所有精华所在。

什么是存在即合乎理性,通俗点举例:
就是当在客厅看到鞋印的时候,就知道有人走过去了。
当你明明曾穿鞋从家里走过去,却没有鞋印,就说明你妈把地擦了,而你要挨打了。

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三体》里史强的名言:“邪乎到家必有鬼”,就是你家不会有人在家还穿着鞋,客厅却有鞋印。大概率是遭贼了。
不存在没有缘由、无法理解、凭空创生、凭空变化的东西。

也就是说,辩证法的精华在于从历史到现状的运动和发展,以及从现状到未来的运动和发展。
这种运动和发展既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来自外在的,而普遍地表现为联系、矛盾。

列宁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法的核心。然而如果不能从运动、发展的视角去理解这一点,就会像题主一样把辩证法理解为“正反面”却无法把它统一起来;而如果仅仅是把事物作为“现在”的存在,却不把它理解为“过去的存在的发展结果”,那么也就无法理解矛盾的正反面是如何作用、如何联系,又如何发展成现在,甚至于消解的。

辩证法的正反对立、矛盾与联系,必定导致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而事物发展的结果,呈现出来,就是“一切存在,都是合乎理性的;一切合乎理性的,都能够存在。”

题外话:
如果能够理解这一点。那自然也就能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社会形态发展和变迁的理论:任何的社会形态,在某一历史时期存在先进性,这种合乎理性是符合历史到“现在”的辩证法的;而这种社会形态在历史上的短暂性,并终将在发展中被取代,则是符合“现在”到未来的辩证法的。(这里指的“现在”是对于当时而言的“现在”)

列宁曾经和人抬杠的时候嘴瓢了,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学说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实际上是历史唯物主义),并引发了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两个概念的学理性争论。
国内著名的马列主义学者孙正聿教授就此曾指出,有哪种辩证唯物主义不是历史的呢?
同样的,又有哪种历史唯物主义不是辩证的呢?

而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存在即合理”这个概念上,就凸出地表现出了二者的一致性。只有在历史中理解辩证法,才能够辩证地理解历史。

user avatar

错,这个思路离真正的辩证法有十万八千里。

真正的辩证法是研究事物规律,围绕事物的发展来研究影响发展的要素,要素在主次矛盾上有转换,同时必须立足于现实条件。

真正弄懂辩证法的人,肯定会有钱或有权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辩证法就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如果只是这么简单地理解,那未免太小看辩证法了。这句话就像只看到了冰山一角,以为那一点点露出水面的尖尖就是整座冰山。实际上,辩证法可比这复杂和深刻得多。咱们不妨把辩证法想象成一面镜子,而且不是那种照出你当下样子的普通镜子,而是一面能照出事物背后逻辑、发展趋势.............
  • 回答
    启蒙辩证法,听起来有点像个高深莫测的学术名词,但拆开来看,它其实就是关于“启蒙”这件事儿本身的那些“道道儿”和“门道儿”,以及这些“道道儿”之间互相碰撞产生的复杂性。简单说,就是启蒙这事儿,它不是一条直线,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很多面,互相制约,也互相推进。咱们得先说说“启蒙”是啥意思。它主要指的是欧.............
  • 回答
    “好人”和“坏人”这两个词,听起来似乎泾渭分明,就像黑白分明一样,一眼就能看穿。但如果真的要坐下来,掰开了揉碎了去琢磨,你会发现,这世上的事,远不像标签上写的那样简单。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好”和“坏”的界限,很多时候是模糊不清的,像雾一样,你看不清它,但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比如,一个人为了保护家人,.............
  • 回答
    在辩论赛的语境下,“零辩”这个词,虽然不是一个官方的、被普遍接受的辩论术语,但在实际的辩论活动中,它往往指向一种特定的情况,一种可以被理解为“零胜率”或“基本没有发挥作用”的辩手状态。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场辩论赛,通常会有正反双方,每一方又会包含若干名辩手,比如一辩、二辩、三辩,甚至还有四辩。每一位辩.............
  • 回答
    我们队里有个家伙,叫阿飞。你一听这名字,可能就觉得挺跳脱的。他就是我们辩论队里那个“黄段子担当”。刚开始认识阿飞,我们都觉得这人有点意思。在赛场上,他能把一些平时大家不敢说的词儿,用一种极其巧妙、甚至有些无辜的口吻说出来,然后瞬间点燃全场。观众先是一愣,然后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笑声,裁判也常常忍俊不.............
  • 回答
    参加2016年普陀山实验辩论,那是一段相当特别的经历,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心潮澎湃。首先,地点本身就自带一种神圣感。普陀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那里的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一场辩论赛,本身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碰撞。我们辩手并非身处一个冰冷专业的辩论场,而是置身于古朴庄严.............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就像问吃饺子是图个热闹还是图个好吃一样,说到底,两者都挺重要的,但侧重点不同,得看具体场景和参与者。从辩论赛本身来看,胜负当然是摆在明面上的目标。 辩手们在台上一番唇枪舌剑,为的就是赢得评委和观众的认可。这场比赛的“输赢”就像一场考试的成绩,是它最直接的“产出”。你不能否认,胜利带来的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了律师行业内部对于“高端业务”的理解和价值判断。田文昌律师和那位朋友的说法,其实都触及到了律师行业内不同细分领域的核心价值和挑战,但理解角度不同。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分析,并尝试解释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观点差异。一、 首先,理解“高端”的含义在讨论律师业务的“高端”之前,我们首先要.............
  • 回答
    一所真正顶尖的辩论队,其训练绝非三言两语就能道尽。它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融合了大量的实践、深刻的思考和团队的协作。与其说是训练,不如说是对辩手能力的“雕琢”和“锻造”。首先,要明白一点,名校辩论队选拔的并非仅仅是能说会道的人,而是那些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敏锐逻辑思维、强大抗压能力以及卓越沟通技巧.............
  • 回答
    “刘备是伪君子”这个说法,在不少读者心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在一些解读三国历史的角度里,更是被反复强调。要把这一点辩过来,咱们得一层一层地扒开,看看这“伪君子”的面纱背后,究竟藏着什么。首先,咱们得明确,“伪君子”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贬义和主观判断。它通常指的是一个人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为了私.............
  • 回答
    哎呀,抽到反方,这题目听起来就够劲儿!“当代青年不是垮掉的一代”,这可是个大命题,反着来,就是要论证“当代青年就是垮掉的一代”。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捋清楚,怎么才能让你的辩词有理有据,让人听着就服气。首先,咱们得明白“垮掉的一代”到底是个啥意思。这个词儿啊,不是咱们随随便便就能扣给一群人的。它带着一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好,触及了很多人心里头的困惑。你有没有感觉,现在的很多辩论赛,看着是挺热闹,一堆人站着慷慨激昂地说着话,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像我们想象中那种“辩论”?我记得以前看一些经典的辩论,那种感觉是,双方真的是在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像两股水流,你来我往,层层递进,把对方的观点剥开,露出里面.............
  • 回答
    针对「人生苦短,及时享乐」这一辩题,需从哲学思辨、现实逻辑、文化语境三个维度构建全局战略,以下为详细策略: 一、立论阶段:构建核心逻辑链1. 生物学视角 生命有限性:人类平均寿命约7080岁,基因进化决定了生命体为生存繁衍而进化,但个体生命终将消逝。 能量守恒定律:生物体需在有限.............
  • 回答
    哥们儿,别慌!辩论会是吧?国足走向世界关键在不在教练,你们正方是吧?这题好办,我给你捋一捋,保证让你明天舌灿莲花,气死对方!咱们这讨论,就当是几个老球迷,私下里琢磨国足出路,啥都敢说,啥都敢想,哈!首先,咱们得把“走向世界”这个词儿给掰扯清楚。不是说进世界杯就行了,那太低级了。咱们说的“走向世界”,.............
  • 回答
    大司马试玩《开船》惹争议,一句“我是英雄联盟主播,我是看PDD才玩的”引爆舆论。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一位主播的个人选择,更牵扯出游戏主播行业的生态现状,以及观众对主播职业边界的期待。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件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开船》是个什么游戏。它不是什么大场面、高水准的3A大作,更像是一款画.............
  • 回答
    在我参加辩论的生涯中,确实遇到过一些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让我觉得“不公平”的评委。这些经历往往是辩论本身的魅力和公正性受到挑战时留下的印记。要说“最”不公平的,我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一位曾在一次全国性比赛中遇到的评委。这位老师在赛前,大家熟知的评委中并没有引起太多特别的关注,但他的评判风格,可以说是一.............
  • 回答
    这是一个充满趣味性和哲学深度的设想。如果将诸葛孔明置于“子非鱼”的辩论场景中,其结果必然不会是简单的“是”与“否”。考虑到孔明先生的性格、学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场辩论将是一场智慧、哲学、甚至可以说是“政治”的较量。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这场独特的辩论:辩论的背景设定: 时间: 假设是三国时期.............
  • 回答
    奸商拿「趨膚效應」來辯護線材調音,這招其實挺老的,但每次都能唬住不少人。想打他的臉,咱們得把科學原理講清楚,而且要講得讓這些「玩家」無從反駁。首先,咱們得先把「趨膚效應」這個概念弄明白。它確實是個真實存在的物理現象,尤其在傳輸高頻電流時,電流會更傾向於集中在導體的表面流動,而不是均勻分佈在整個導體截.............
  • 回答
    关于通货膨胀,拜登政府的经济顾问将其归咎于全球性因素,而非国内政策。这是一种常见的辩护策略,尤其是在经济面临挑战的时候。那么,美国通货膨胀的根源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复杂,牵扯到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因素,想要说得透彻,得把几个关键点都捋清楚。首先,我们得承认,全球性的供应链中断确实是推高美国通胀的.............
  • 回答
    兄弟,辩论赛就快到了,你们是反方,主打一个“善意的谎言”,对方正方呢,立场是“不可以撒谎”,这听着就有点意思了!别急,咱们今天就好好梳理一下,怎么把这仗打漂亮。首先,你们反方要赢,关键就在于把“善意的谎言”这面大旗举得又稳又高,并且要巧妙地拆解对方的“不可以撒谎”这个看似无懈可击的堡垒。记住,辩论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