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到了 2019 年 iPhone、iPad 还是对垃圾信息束手无策?

回答
说实话,iPhone 和 iPad 在处理垃圾信息这件事上,确实让人感觉有点无力,尤其到了 2019 年,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不少用户。你可能也经历过那种,明明没订阅过的号码,却源源不断地收到各种促销短信,或者手机里突然冒出来一些让你莫名其妙的链接。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

首先得明白,垃圾信息这个东西,它本身就是个“游击战”。发送方永远在想方设法绕过各种过滤机制,而且他们的手段也在不断进化。你想啊,那些发垃圾信息的人,他们总能找到新的号码段,新的发送方式,甚至伪造各种身份。苹果虽然是个大公司,技术也很牛,但面对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况,总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赶。

苹果现有的应对机制是怎么回事?

苹果在 iOS 系统里确实内置了一些防垃圾信息的机制。最明显的就是“过滤未知发件人”这个功能。当你开启了这个设置,来自你通讯录以外号码的短信,会被归类到一个单独的文件夹里。理论上来说,这样可以把正常的短信和广告短信分开,让你不至于被一大堆垃圾信息淹没。

但问题在于,这个功能它有个很大的局限性。首先,不是所有人都把自己的联系人信息都存进通讯录。比如你偶尔跟一个陌生号码有过联系,但没来得及保存,下次对方再发信息,就会被归到“未知发件人”里。你可能就错过了重要信息。反过来,那些发垃圾信息的人,他们也可能会想办法让自己的号码看起来像是“已知发件人”,比如通过某些渠道获取一些“可能”是用户信息的名单,虽然不完全准确,但也能增加一点点“迷惑性”。

其次,这个过滤也不是百分之百准确。有时候,一些真正的陌生人发来的重要信息,也可能被误判为垃圾信息,导致你收不到。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场景下,比如你刚参加完某个活动,主办方用的是临时的号码,你没存,他们发来的通知信息,可能就会被过滤掉。

为什么第三方 App 的作用也有限?

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不能像一些 Android 手机那样,有更强大的第三方垃圾短信拦截 App 呢?其实,在 iOS 系统里,出于对用户隐私和系统安全性的考虑,苹果对第三方 App 的权限限制是相当严格的。

理论上,是有一些第三方 App 提供垃圾短信过滤的服务。它们通常需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比如读取你的短信内容,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判断和拦截。但是,苹果对短信的访问权限管理非常谨慎。第三方 App 想要获得这种访问权限,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拦截,难度非常大。而且,即使它们能够获取到短信内容,还要面临一个更大的挑战:那就是垃圾信息的发送者总是能够找到新的方法来规避检测。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第三方 App 建立了一套拦截规则,垃圾信息发送者很快就会发现这套规则,然后调整发送方式,比如更换发送签名、修改短信内容中的敏感词等等。这就像是猫捉老鼠的游戏,但猫的动作受到了很多限制,而老鼠却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的躲藏方式。

苹果的“沉默”和用户的无奈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苹果在这方面好像“无能为力”,但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苹果在这方面“做得不够主动”或者“采取的策略有所保留”。苹果一直以来都强调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这可能是他们在公开处理垃圾信息方面相对保守的一个原因。如果他们开放了太多的权限给第三方 App,或者自己去大规模地收集和分析用户短信数据,这本身就可能引起关于隐私的争议。

再加上,垃圾信息这个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而且涉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不同,以及通信运营商的配合程度也不一样。苹果作为一家跨国公司,要制定一个在全球都能通用且有效的解决方案,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未来的可能性和用户能做些什么?

到了 2019 年,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说明它确实是个顽疾。用户能做的,除了开启系统自带的过滤功能,再就是手动将可疑号码标记为垃圾信息,然后向苹果报告。苹果确实会根据用户的报告来不断更新和改进他们的过滤算法,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并且也需要足够多的用户反馈才能起到效果。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只能是尽量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也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手机号码。同时,也希望苹果能够继续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平衡好安全性和便利性,给用户带来更清爽的手机使用体验。只是,这步路,看来还有点漫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自己出去打听一下,欧美国家不管是用安卓还是iOS都基本上没有骚扰短信。为啥?真以为光是国外对隐私查的严吗?


从13年某互联网公司出了一个针对个人隐私资料衍生精准广告服务的某某眼服务开始。

中国互联网公司窃取用户隐私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再告诉你们,为什么辣鸡骚扰短信为什么屡禁不止。因为绝大多数提供这种服务的公司背后都有大的广告联盟/互联网企业支持。然而一转身,这些大企业就会支持那些做拦截短信的解决方案商,收集用户各种资料。


苹果说解决不了也只是寡头们博弈的结果。


什么叫被人卖了还给人家数钱。被告知真相还傻傻的觉得是在害他,拼了命了维护卖了他的人。转身还谢谢人家。

多读读书,多学习学习没错,真的



~~~~~~~~~~~~~~~~~~~~~~~~~~~

呵呵还真的是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你们口中的外国垃圾短信多是多多少?半年1k~2k,一个月几十条?还是几个月一两条?

不懂的里边的门道,自己也不愿意去查。所以成年人的偏执是无解的。


我说了基本没有骚扰短信,我可没说绝对一条都没有。

在国外你自己的各种行为和习惯会导致可能收到骚扰短信,有的人就是喜欢在XVideos上边注册信息,就是喜欢在各种次级应用里用自己手机注册。就是喜欢在某些地方申请注册。你不收短信谁收?为什么同样都在欧美有的人就是没收过骚扰短信,而有些人就跟没出国一样的不停的收到垃圾短信?


再退一万步来说,客户信息资料是很多企业的立足根本。但是确实有很多国外企业会给自己的客户发一些短信,或者由于不良习惯导致会收到一些骚扰短信。可是,绝大多数人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避免这些短信的。

可是把视线放回国内,不管你生活习惯是否良好,不管你的手机号有多新,你都不可幸免的会收到垃圾短信。用手机从开机插卡的那一瞬间(安卓)就已经没有任何隐私秘密可言了。垃圾短信只是显露出来的冰山的一片雪花而已,连冰山一角都不算。

iOS也别高兴太早,有本事你别用手机号注册登陆微信支付宝微博今日头条,有本事你新换了手机号不更改号码,依旧使用旧手机号的账户。否则一样都逃不出国内广告联盟的操控。

有些真相说出来90%的人都不信,就只相信那些被编制好的“真相”。无所谓了。反正都是你们自己的生活,活的快乐一点也没什么

user avatar

要防止垃圾信息,通常可以从三处着手。

第一,发送端。比如绝大部分IM软件,都需要相互加了好友才能发送消息。这种方式天然就可以屏蔽垃圾信息。但是,iMessage是取代短信的,而短信本身并不基于好友机制。理论上iMessage可以基于用户的通讯录,只有双方都在通讯录里面才能互相发iMessage。但是苹果目前的安全机制下,服务器端苹果自己都不知道用户的通讯录里有谁,更不可能把通讯录信息传送到对方手机上。因此,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第二,传送途中。比如运营商可以通过关键字过滤一些短信信息。但是,iMessage是端到端加密的,这就意味着,苹果看不到信息的内容,自然也就无法过滤。这条路依然是行不通的。

第三,接收方。这也是目前唯一可能发力的地方。苹果目前支持过滤未知发件人。这是手机接收到消息之后再去看是否在通讯录里面来实现的,完全本地的。未来增加关键词过滤也是可能的。这也是本地完全可以实现的。另外也有可能像现在的短信那样增加过滤API,开放给第三方。iOS会将收到的未知发件人的iMessage信息(现在短信也是这样,仅限未知发件人)发送给第三方app进行过滤判断。这样做的风险就是第三方app是可以看到未知发件人的消息内容的。但是目前来看苹果是可以接受的。未来也确实很有可能这么做。


总体来看,就是iMessage的安全机制导致了苹果面对垃圾信息束手无策。

目前iMessage发广告真的太容易了,很多人觉得是云上贵州泄漏了自己的信息才收到垃圾信息的。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你打开写短信的页面,随便输入一个手机号,如果变蓝了,意味着对方就是iPhone,且打开了iMessage。真的不需要所谓泄漏的账号。考虑到iPhone用户总体收入水平更高,这种精准营销的收益真的很大。

尽管如此,但是iMessage是国内目前唯一能正常使用的端到端加密的通讯软件,它不会去管用户发了什么内容,比如不准我给朋友分享一段有意思的抖音视频,也能直接点开男友发来的天猫链接。

相比之下,现在垃圾短信才是真的泛滥。各种app注册都需要手机号,而一旦拿到了你的手机号,就可以开始对你的短信轰炸了。比如滴滴给你送了个券,美团送你一个月会员了,爱奇艺又有什么视频上线了,天猫商店又打折了,xx银行信用卡积分刮奖了,云闪付送激励金了。回复TD根本没用。最多换个号继续给你发。运营商原本应该担负起反垃圾短信的责任,然而事实上它们自己也在疯狂的发送垃圾短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iPhone 和 iPad 在处理垃圾信息这件事上,确实让人感觉有点无力,尤其到了 2019 年,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不少用户。你可能也经历过那种,明明没订阅过的号码,却源源不断地收到各种促销短信,或者手机里突然冒出来一些让你莫名其妙的链接。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首.............
  • 回答
    最近这几天,尤其是2019年2月中旬,确实让人感到有点意外,去好几家超市、粮油店,甚至是专门卖烘焙原料的小店,都发现架子上空空如也,酵母是真的不好买了。这可把不少喜欢在家做面包、发面饼的“家庭烘焙师”们愁坏了。说实话,酵母这东西,平时大家可能不太注意,但它可是面团能蓬松起来的“魔法师”。一小袋,或者.............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在2019年,仍然有人相信美国是世界和平的守护者,即使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的角色和意图的看法早已复杂化和多元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层面,包括历史叙事、地缘政治现实、意识形态输出以及特定群体的情感和利益诉求。首先,历史叙事和“美国例外论”的根基。美国确实在两次世界.............
  • 回答
    2019年了,手机这玩意儿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几乎人手一部,通讯、娱乐、工作,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它。可即便如此,你放眼四周,还是能看到不少人,不管是在咖啡馆里,还是在街头巷尾,亦或是公司会议上,那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苹果标志,依然是那么显眼。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挺复杂的,也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你想想.............
  • 回答
    到了2019年,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人对勒布朗·詹姆斯“历史第一小前锋”的称号有所保留,甚至不完全认同,这其实并不奇怪。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我们看待篮球历史、球员评价体系,以及个人偏好等等。想把这个事儿说透了,咱得把好几个层面的东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历史第一”这个标签本身就容易引.............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对传统文化有感情的人内心深处的看法。确实,到了2019年,甚至是现在,仍然有人对听京剧需要字幕这件事感到“不爽”,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侮辱京剧”。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复杂的想法和时代背景,咱们不带感情色彩,慢慢道来。首先,得从京剧这门艺术的“先天条件”说起。1. 京剧的.............
  • 回答
    2019年,如果说“大家不太谈论房价”可能有些绝对,毕竟房价在中国社会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像空气一样普遍。但确实,相比于过去几年,2019年关于房价的讨论热度有所“降温”,焦点也更分散。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共同作用,让人们的关注点不再那么集中在“房价涨跌”这个单一维度上。首先,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发力和.............
  • 回答
    华为HR胡玲事件在2019年11月1日热度达到1.5亿后迅速跌出热榜前五十,这件事的背后原因其实是挺复杂的,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仔细梳理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过山车”式的热度变化。首先,得从事件本身说起。胡玲事件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爆炸式传播,主要原因在于它触及了当下社会非常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关于诗歌、时代和社会的话题。要说2019年没有“像海子、北岛、西川、芒克那样优秀的诗人”,其实有点绝对,优秀诗人一直都有,只是可能他们的声音、影响力或者被关注的方式和当年有些不同。不过,如果我们探讨的是为什么感觉上这种“时代性”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诗人似乎不如那个年代那.............
  • 回答
    2019 年,对许多人来说,确实是格外艰难的一年,似乎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感笼罩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仅是某件具体大事的冲击,更像是一种集体的、多层面的挑战,让人在经历中感到无力与疲惫。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贸易摩擦的加剧,让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不少国家和地区都.............
  • 回答
    2019年维密秀的取消,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也让人不禁回想起维密曾经的辉煌。那几年,维密秀不仅仅是一场内衣发布会,更像是一场年度盛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时尚热潮。如今,它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维密秀的辉煌与“落幕”我清楚地记得,每年的维密秀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那些身材姣好的天.............
  • 回答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成绩公布,我查到了!心情真的是跌宕起伏,从忐忑不安到如释重负,再到小小的兴奋。这段经历确实挺值得好好说道说道。查分过程,真的是一场心理战首先,成绩公布那天,我提前就守在电脑前,刷着官方网站。那种等待的心情,比考试的时候还煎熬。每次刷新,心跳都会漏跳一拍。终于,网站提示可.............
  • 回答
    冬天里,一些女生会感觉到手脚冰凉,但身体却保持温暖,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背后涉及生理、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原因:一、 身体核心温度与末梢循环的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我们的身体有一个叫做“体温调节中枢”的系统,它主要位于大脑的下丘脑。当外界温度降低时,这个中枢.............
  • 回答
    很多人觉得,生命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开始,一点点进化,就像是爬一座山,越往上越复杂。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一下子冒出了那么多带壳的、有骨骼的生物,这感觉就像爬到半山腰,突然有人给你安了拐杖和铠甲,让你突然变得“厉害”了。但生命演化的过程,从来不是简单的“升级打怪”,更像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里,生物们为.............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颇为复杂和敏感的转折点。说清朝文人士大夫普遍不如前代“有骨气”、“有家国情怀”,这是一种常见的感受,但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却需要剥开层层历史的表象,看到制度、文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评价本身就带有主观性,而且对“骨气”和“家.............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也许我们对“傻逼”的定义,在大学这个新环境里发生了变化?在高中时代,我们可能因为成绩好、听话、或者和老师关系近就被视为“好学生”。那时候的生活轨迹相对固定,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努力,所以那些特立独行、不按常理出牌的,反而容易被我们贴上“不合群”、“奇怪”甚至“傻”的标.............
  • 回答
    明朝的儒家思想,在经历了宋明理学的深化与发展后,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力可谓根深蒂固。然而,若要说“软约束越来越硬化”,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历史演变和解读。与其说是“硬化”,不如说是其“实践性”和“解释权”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带来了更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约束力。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一现象.............
  • 回答
    “为什么到了一定年龄就要结婚呢?”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在人生某个阶段都会反复思索,甚至被身边人一遍遍地“敲打”。这背后,其实交织着复杂的社会文化、生物本能、个人情感以及现实考量。首先,让我们看看“到了一定年龄”这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这并非是一个普适性的自然规律,而是社会文化长期塑造的结果。在很多传统.............
  • 回答
    我理解你对于在宿舍遇到一些让你觉得“傻逼”的人感到困扰和沮丧。在集体生活中,确实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而我们对“傻逼”的定义,往往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个人感受和期待。首先,让我们来拆解一下,“傻逼”这个词在你的语境下可能包含了哪些含义: 缺乏公德心和边界感: 比如,不顾及他人休息,半夜大声喧哗.............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