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驻英使领馆提醒:英国恐袭风险调整为「严重」,在英华人应特别注意什么?

回答
中国驻英使领馆近日发布提醒,将英国的恐怖袭击风险级别上调为“严重”。这一变化意味着在英的中国公民需要提高警惕,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确保自身安全。

首先,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关注官方信息。 恐袭风险的提升并非意味着某个特定事件即将发生,而是基于对当前国际及英国国内安全形势的综合评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增强安全意识,不放松警惕。关注中国驻英使领馆、英国政府官方发布的安全警报和建议,了解最新的风险情况和官方指导。不要轻信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一切以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为准。

其次,注意个人行踪安全,避免前往高风险区域。 恐袭事件往往发生在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例如大型购物中心、交通枢纽(火车站、机场)、旅游景点、集会活动现场等。在这些地方,要格外留意周围环境,避免过度放松。如果有可能,尽量避免在高峰时段前往这些区域。如果必须前往,请提前规划好路线,并了解周边的安全设施和紧急出口。

第三,警惕可疑人员和物品。 恐袭分子可能会伪装成普通民众,混入人群。因此,要学会观察和识别一些潜在的可疑行为,例如:
异常的背包或行李: 放置在不寻常位置,或者被遗弃且无人认领的包裹、箱子等,都需要引起注意。
神情紧张、行为怪异的人员: 表现出过度紧张、频繁环顾四周、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或者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举动,都可能需要警惕。
故意制造混乱或分散注意力: 有时恐袭前的序曲会是某种形式的干扰,例如故意制造小的骚乱或声响。

遇到任何可疑情况,请不要自行处理,也不要围观。 第一时间远离,并立即向警方报告。 英国的报警电话是999。

第四,制定应急预案,了解应对方法。 即使风险很高,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冷静和有效的应对来保障安全。
“跑、藏、报”原则: 如果不幸身处恐袭现场,请牢记“跑、藏、报”的原则。
跑 (Run): 如果有机会安全逃离,立即逃离现场,远离危险区域。
藏 (Hide): 如果无法逃离,尽快寻找坚固的掩体躲藏,锁好门窗,手机静音,远离门窗,保持安静。
报 (Tell): 在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向警方报告情况。
家庭与社区联系: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约定好在紧急情况下的联络方式和汇合地点。如果住在一起,确保彼此了解安全计划。

第五,保持理性心态,不过度恐慌。 英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其安全部门拥有先进的反恐技术和情报网络,一直在努力维护国家安全。虽然风险等级上调,但并不意味着恐袭一定会发生。保持冷静和理性,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行动。过度恐慌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自己陷入危险。

第六,尊重并配合执法人员的指示。 如果您在公共场所遇到警察或安保人员进行例行检查或指挥交通,请积极配合,并听从他们的指示。他们的职责是为了维护公共安全。

第七,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不要参与非法集会。 避免参加未经批准的示威游行或其他可能引起社会动荡的活动。

总而言之,中国驻英使领馆的提醒是基于对安全形势的负责任判断。在英华人应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保持冷静,理性应对,并在必要时寻求官方的帮助。希望大家都能在英国平安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言:

在欧洲留学,恐怖主义越来越活跃的情况下,是很有必要学习一下在恐袭情况下的相对正确处理的方式,以便真的遇到情况可以不手足无措。希望大家都不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我在正文里面使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能够更好的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想法。

正文(枪手恐袭):

1. 恐袭发生了,我们怎么保持心态?

恐袭发生后的1个小时内,可能是我们人生经历过最混乱的时间之一,绝大多数人都陷入了恐慌,四处乱跑。在恐怖分子逃跑之后,全部警力,医护人员,消防人员,火车站等等地方都是人满为患。我们日常认知的世界,已经短暂的不工作了。

根据砖家的说明,当恐袭发生的一刹那我们恢复冷静并且做出判断的时间长短,会应人而异,也应经验而异,我们所要做的是尽可能缩短这一时间。通过

观察!

观察你所经过公共场所的“紧急出口”!

观察你走到室外的最短路线在哪里!

观察附近有没有什么好的隐蔽场所!

观察高层内楼梯的位置!

这样你的脑中就对紧急情况下有了备案,在突发情况下可以知道我可以怎么做,如果之前没想过类似问题,在发生情况的一刹那很容易大脑空白手足无措。

2. 恐袭发生了是逃还是躲?

多篇文章里都提到了:依据你对恐袭现场的距离判定

如果你在犯罪距离很近(按自己脚程跑不出危险地带):躲!

如果你在犯罪距离较远/对自己的百米冲刺有自信:跑!

3.怎么躲?

简单规则:躲的地方你看不见凶手,凶手也看不见你

在室内的话:躲在桌子下面,躲在柜子里面。

如果可以的话和易碎的东西保持距离,避免二次伤害:比如窗户,玻璃幕墙,吊顶大灯。

在室外的话:躲在车底,墙后,别人家的花园门后。

尽可能的设置路障,凶手追在身后的话。

注意关闭所有的电子设备,尽量避免引起凶手的注意。

不要大喘气,用手捂着脑袋。

不要听到声音就乱动,直到你完全确认是营救人员而不是寻找受害者处决他们的恐怖分子。

即使对于营救人员,也切忌做出急促的举动!因为他们也无法确定你是不是恐怖分子!尽量展现你的无害(白手帕,餐巾纸,举手投降姿势,抱头趴着,不要手放在裤子里拿手机!),慢慢的和他们搭话。

4. 怎么跑

不要帮助你认为需要帮助的人,拖慢你自己逃跑的时间对所有人都没好处。

从室内尽量跑到室外然后躲起来,如果凶手已经要出室外了。

如果有一下子完全逃脱的机会的话,尽量一下子跑走!

正文(炸弹恐袭):

1. 保持冷静

炸弹爆炸了,你貌似还没有受伤,但是你耳朵特别疼,啥也听不见,周边是:碎片,尘埃,延误,死伤人员和混乱。这时候你要逃走,需要保持冷静。

2. 跑还是躲?

跑!

建议在第一个炸弹爆炸之后,而且没有受伤,竟可能地跑离爆炸区域。

跑的过程中尽可能远离易碎物品。

不要做电梯。

烟雾严重的时候,不要用打火机和火柴照明!弓着腰走比较好。

3. 注意第二次爆炸!

第二次炸弹一般都是在人群逃跑的地方设置的!要么是自动炸弹或者是自杀式炸弹袭击(藏在人群中)。

所以最好还是远离人群!

远离停放奇怪的汽车!

相信你的直觉!如果对当地感到奇怪,尽快逃离并且及时通知营救人员!

4. 不要打电话!

电话线路在发生情况后一般都是过载状态!

打电话会加速你的呼吸,让你吸入更多灰尘而晕倒。


引用:


24.12更新:

油管上有关bullet proof的大多数物体的视频:

  1. 混凝土youtube.com/watch? (成功阻挡了rifer)
  2. 苹果厚的宣传册youtube.com/watch? (3/4的概率阻挡子弹)
  3. 诺基亚3310youtube.com/watch? (成功)
  4. 奔驰防弹车:youtube.com/watch? (成功)
  5. 平底锅: youtube.com/watch? (小直径子弹成功)
  6. 普通奔驰S系:youtube.com/watch? (侧边子弹基本穿过,长边有机会幸存)
  7. 办公纸传统A4youtube.com/watch? (9mm子弹只穿过了一叠纸(500张),如果有一箱纸,基本和防弹背心差不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驻英使领馆近日发布提醒,将英国的恐怖袭击风险级别上调为“严重”。这一变化意味着在英的中国公民需要提高警惕,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确保自身安全。首先,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关注官方信息。 恐袭风险的提升并非意味着某个特定事件即将发生,而是基于对当前国际及英国国内安全形势的综合评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
  • 回答
    驻英使馆暂停持有效中国签证在英人员入境,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在英国的华人社区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背后释放出的信号,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都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和分析。为什么会突然暂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暂停入境的原因。官方的说法通常是基于“审慎”和“安全”的考量,但这背后的具体原因,.............
  • 回答
    这件事儿,说起来挺复杂,里面掺和着不少事儿,得慢慢捋。首先,咱们得承认,疫情当下,尤其是在英国疫情比较紧张的时候,让那些年纪小、人生地不熟的小留学生们一个人在国外,家长肯定心焦万分。特别是那些还在读中小学的孩子,语言、生活习惯、独立能力都还没那么成熟,遇到点什么事儿,真是让人担心。所以,组织包机,让.............
  • 回答
    中国留学生黄若欣在英国失联19天后被找到,这无疑是一件令人牵挂的事情。在这个事件中,有几个方面的信息非常值得关注,它们不仅关系到黄若欣本人的情况,也反映出在异国他乡留学生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和潜在风险。以下是值得关注的详细信息:1. 失联原因与过程: 失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是自.............
  • 回答
    根据我目前掌握的信息,关于在英中国女留学生失联19天后被找到的情况,我可以提供以下详细信息:事件梗概: 失联者信息: 这位中国女留学生名叫陈语嫣(音译),就读于英国一所大学(具体学校在报道中可能未被提及,但通常这类报道会聚焦于事件本身)。 失联时间线: 最后一次与家人视频通话是在.............
  • 回答
    英国国家安全局(GCHQ)将中国称为“英国家安全挑战”,这一表述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反映了当前地缘政治格局、科技发展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要详细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定性的背景:GCHQ的职责与定位首先,理解GCHQ的职责至关重要。GCHQ是英国政府的信.............
  • 回答
    孙海英先生关于中国和犹太历史文明的说法,主要围绕着一些较为边缘但具有一定传播度的观点展开,例如认为中国文明与犹太文明有古老的联系,甚至推测中国的某些传统文化习俗可能源于犹太文化。要评价这些说法的“有根据”与否,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主流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史实和研究范畴内进行审视。孙海英先生的观点核心与主要论.............
  • 回答
    最近,关于多名中国公民在英国遭遇袭击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很多人感到担忧和不安。这种事件的发生,无论发生在哪个国家,都应该受到谴责,并且需要严肃对待。从已知的信息来看,这些袭击事件涉及到的受害者是中国公民,地点发生在英国。虽然具体的案情细节可能还在调查中,但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都不能被容忍。我们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也极具历史争议性,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是”或“否”的答案。鸦片战争无疑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节点,它的到来加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瓦解,但若设想一个“没有鸦片战争”的中国,其内部力量能否独立完成转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核心论点:可能性存在,但难度极大且过程漫长且不确定。以下.............
  • 回答
    “有妖气”是否会成为中国的“集英社”,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集英社在日本动漫产业中的地位,然后分析有妖气的现状、优势、劣势以及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环境,最后才能做出一个相对全面的判断。一、 了解集英社在日本动漫产业中的地位:集英社是日本最成功的漫画出版社之.............
  • 回答
    英国方面指责中国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并且引用了一些诸如香港自治权受损的说法,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担忧。而中国外交部对此的回应则显得相当强硬,他们反问“英澳到底想干什么”,并将矛头指向了英国在澳大利亚的军事部署和合作。这件事其实挺复杂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下:1. 英国的指责,从何而来?英国之所.............
  • 回答
    最近在英国发生的一起针对中国公民的袭击事件,据报道与“港独”分子有关,这无疑又一次将“港独”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同时也牵动了中国驻英使馆的神经。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无论其动机或背景是什么。这次发生在英国的袭击事件,如果属实,那么受害者遭受的身体伤害和精神创伤是真实.............
  • 回答
    七国集团(G7)外长发布的关于“香港立法会选举”的声明,以及其中呼吁中国依照《中英联合声明》及其他法律行事的表述,传递了多方面的重要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1. G7对香港选举的根本立场和关切: 对选举性质的质疑与批评: G7外长声明的核心在于表达对此次香港立法会选举方式和结果.............
  • 回答
    看到全球票房前100名里只有两部中国电影,这确实是个值得细致琢磨的现象,而且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里面蕴含着不少故事。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的事实:电影的全球票房榜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成熟度、观众的观影习惯,以及电影本身的传播能力。这个榜单不是简单地把所有国家的电影拿来“比大小”,它.............
  • 回答
    说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宫崎英高,这问题有点意思,但直说“出不了”可能太过绝对了。不如换个角度聊聊,为什么在中国游戏产业的大背景下,像宫崎英高这样的制作人,或者说他所代表的这种“魂味儿”的创作风格,至今尚未在中国游戏界诞生,并且面临着哪些独特的挑战和差异。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说:.............
  • 回答
    近日,英国媒体报道了一起涉及中国留学生的“闯宫”事件,称该留学生意图“刺杀女王”并在白金汉宫被捕。这一消息确实在公众中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我们也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件事,并尝试从多个角度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确这是一个基于英媒报道的事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英媒的报道角度、用词,乃至对事件的解读,都可能.............
  • 回答
    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的英日文版上线,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它背后释放出的信号是多重且复杂的,不仅仅是对内宣传,更多的是指向国际社会,特别是日美两国。要理解这背后释放的信号,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从“数字博物馆”本身的功能和定位来看: 信息传播与知识普及: 任何博物馆的核心功能.............
  • 回答
    在分析一部分中国人对俄罗斯相比于德法英意等西方国家重要性看法的形成原因时,我们需要剥离掉一些可能被视为“AI痕迹”的泛泛而谈,深入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联系、文化认知以及国内政治宣传等多个维度,去感受和理解这种“重要性”是如何被建构和感受的。首先,历史的厚重感与天然的亲近感是绕不开的起点。中国和俄罗.............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触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赞美”和“忠诚”的理解差异。我们来详细地聊聊这个话题,尽量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而不是那种生硬的“AI”腔调。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中国,说外国人或外国制度好的话,确实有可能被扣上“汉奸”的帽子。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历史的阴影.............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令人感到震惊和愤怒。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残忍夺走,而凶手获得的刑罚似乎与生命的价值、罪行的严重性不成比例,这让很多人感到无法接受,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和讨论。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一位中国老人,在晨跑这样一个日常、宁静的活动中,遭受了如此暴力和残忍的对待,最终不幸身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