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台办称「大陆正规划两岸交通建设,福建完成与金门、马祖通桥初步方案」,这对两岸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回答
国台办透露“大陆正规划两岸交通建设,福建完成与金门、马祖通桥初步方案”,这无疑是牵动两岸经济脉搏的一件大事。细细说来,这个规划如果能够逐步落地,对两岸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可以说是多维度、深层次的。

首先,最直观的莫过于“硬联通”的实质性突破,极大降低物流和人员流动成本。

长期以来,金门、马祖与大陆之间的交通往来,主要依赖海运和空运。虽然已经比过去便捷许多,但海运受天气影响较大,运载能力和时效性上仍有局限;空运则成本相对较高,且受制于航线和班次。一旦建成跨海大桥,这将彻底改变这种格局。

想象一下,从福建沿海驱车直达金门、马祖,货物的运输将变得更加高效、稳定、低成本。对于福建而言,当地的农产品、工业品可以更便捷地销往金马地区,而金马地区特有的农产品、旅游产品也能更顺畅地进入大陆市场,形成更加紧密的供需链条。对于金马地区而言,过去因地理位置相对隔离而受到的一些经济发展瓶颈有望被打破,与大陆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和深入。

人员的往来也将更加便利。无论是商务往来、旅游探亲,还是学术交流,跨海大桥都将提供一种“说走就走”的可能性。这将极大地促进两岸人员的互访,增加相互了解,也为两岸的旅游业、服务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尤其对于金马地区来说,便利的交通将使其在吸引大陆游客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带动当地的商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促进两岸产业协同与融合发展。

交通的便利化是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当物流和人员流动成本显著降低,产业要素的流动也会更加顺畅。

对于福建而言,其作为大陆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可以借助与金马的交通联系,将其产业优势延伸至金马地区,甚至将其作为“桥头堡”,对接台湾本岛的市场和产业。例如,福建在制造业、石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将部分产能或供应链环节向金马地区延伸,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链合作。

反过来,金马地区也可以利用与大陆的交通便利性,吸引大陆的投资,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产业。比如,可以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发展为两岸贸易和物流的中转枢纽;或者依托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发展特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并与大陆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营销。

更进一步,这种交通网络的规划,也可能为未来两岸更广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蓝图和经验。一旦福建与金马的通桥方案得以实现,将为未来大陆与台湾本岛之间更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甚至可以视为未来两岸深度经济融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三,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和吸引力。

便利的交通往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福建与金马之间的通桥,能够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更具活力的经济圈。

对于福建沿海地区,特别是距离金马较近的城市,如厦门、泉州等,交通的改善将进一步提升其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吸引力。更多的商贸活动、投资机会和人才将可能向这些地区聚集。

对于金马地区而言,突破地理限制的交通将是其摆脱“边缘化”状态、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更便利的交通意味着更强的经济韧性和发展潜力,能够吸引更多优质的资本和项目落地,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整体升级。

第四,为两岸经济合作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在当前两岸关系复杂敏感的背景下,务实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往往能够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它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为导向,能够超越政治层面的分歧,为两岸人民带来福祉。

这种交通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也可能为两岸在其他经济领域的合作,如金融、贸易、标准对接等方面,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当人员和货物往来更加便捷,相关的政策协调和制度对接也将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从而可能推动两岸在更广泛的经济议题上展开合作。

总而言之,福建完成与金门、马祖通桥的初步方案,如果能够顺利推进,其对两岸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改善,更是“硬联通”到“软对接”的潜在催化剂,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区域活力,为两岸经济合作注入新的动力,最终惠及两岸同胞的民生福祉。这无疑是值得期待和关注的重大进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算是两边为数不多的、有可能双向奔赴的项目了。

众所周知,金门、马祖远离台湾省,距离福建是肉眼可见的距离,岛上也有着希望与大陆通商通航甚至通桥的需求。

早在2006年,金门就自己规划过“金厦大桥兴建工程可行性方案”,讨论金门经由大嶝岛连接厦门,不过后面因为厦门在岛上填海造机场而作罢


现在新的项目,应该是这条路线:

当然,目前这个都是规划阶段,除非金门、马祖主动解放,否则短时间里仍然受到台湾省当局的钳制、无法执行的。

但始终,是个好项目、好开始。

user avatar

我发现奥,我以前一直以为,所谓的大陆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弯弯和日本等势力的网络大军,这是假的。

结果我看了下评论区,发现我错了。

各位可以回忆下,在任何对弯弯或美国态度稍微强硬的回答或评论底下,一定会出现一个让我去“海滩人工排地雷”的。。。。

大无语了属于是。

任何国家考虑问题都不是从“会不会死人”来考虑的,因为军事冲突一定会死人(当然上世纪和越南海战,咱们只有一个人手臂受伤除外,这是小概率事件)。我们考虑的从来都是牺牲多少人,以及牺牲这些人值不值得。

告诉这些人吧,任何军队的日常训练都会死人,有指标不能超过就可以。就连他们弯弯主子的军队,1.5米的水深也能淹死人的。

这些人就是故意来搅局的,我坚信,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啥叫“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我也懒得和这些人争,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我只能说,我不去海滩排雷,是因为我不是军人,没有受过训练,如果我是军人,若有需要,我义不容辞,冲在第一个去排雷。何况还没这个所谓的人工排雷需要。

恨国党,爬。等哪天你主子被活捉,到法庭上审判了,我相信你就舒服了哈。

——————手动分割线


虽说很多人还是坚持认为,第一艘登陆艇上岸前看都不看,当然这也能理解,毕竟咱们几十年来一直都这么呼吁的,也一直厉兵秣马,准备解放东南该岛的,看客多少疲倦了。

但是我还是觉得,近一段时间来国家的种种宣传和准备,威慑性已经远远超过一场大的军事演习,军演谁不会啊,当年台海危机咱们也军演了,由于内奸的存在,人家也提前知道了是空包弹,所以根本没带怕的。

所以,军事威慑都是其次的。因为大陆的军事实力不需要飞机飞到岛上空,才能体现。明眼人都清楚,水平就摆在那,事实胜于雄辩,2016年南海和美帝对峙,把东南亚一众国家某种意义上给打服了,开始骑墙了,退缩让步了,就是明证。

所以,大陆对经济、基础设施等一系列事项的安排和规划,才是最能说明问题的。毕竟你打下来是军事问题,能不能治理好,管理好,才是更长远的考虑。

大陆方面最近频频表态,给交通,经济,民生画一个方案,就是要告诉你,我们有一套很清楚的规划。

打下来,不是问题。打下来如何治理,更不是问题。

大家对惠台意见很大,我也是这样。因为第一,大陆还有许多民生问题需要改善。第二,钱喂不出来好儿子,狼不会因为你对它好就能变成羊的。就拿金门来说,一直是铁铁的国民党基本盘之一,大陆给人通上淡水了,反倒支持绿营的比率大幅上升,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人家不稀罕,还是瞧不起你。

但是必须得注意,先画大饼,你不要了我们当然更有对策。不是说一味惠台,高层当然不会这么想。把路修好,把民生安排好,确保统一后台湾人民生活不受影响,慢慢恢复,变好,我就不信真治不了了?

对民心的抚慰和平定,是对民进党台独势力的最大震慑。

慢慢来,我们等了几十年了,不差这几年。我们是有规划的,那个时刻我相信不久了。

诸君拭目以待吧。

user avatar

所谓人心所向,是人愿意去日子过得好的地方。

我们统一了香港澳门,但是大陆人可以自由去北京上海,不能自由去香港澳门。而是要办个专门的证件。在疫情干扰之前,澳门人民应该是比较满意的。香港人民满意度低一些。


这个事情,我们看人均GDP数字

1997年,香港是2.73万美元,大陆是781美元,澳门是1.81万美元。

中国之外的华人城市新加坡人均名义GDP是2.6万美元。台湾是1.4万美元


1999年,澳门是1.56万美元,大陆是959美元

2019年是疫情前最后一年。

大陆人均是1.02万美元

香港人均是4.84万美元

澳门是8.61万美元

台湾是2.6万美元(疫情后台湾防疫不错,反而涨了不少)

新加坡是6.5万美元


在回归以前,香港人均GDP是大陆的34倍,是澳门的1.5倍,接近台湾的两倍,比新加坡高一点,是华人里面最富的,虽然贫富不均,基尼系数很高。

回归后,澳门人均GDP在基数不低的情况下,涨了4.5倍,基数很低的大陆也涨了不过10倍,澳门的人均GDP成了华人世界里面最高的。所以澳门是真正的人心所向。

香港人均GDP在20多年里面涨了77%。无法和澳门相比。台湾人口比香港多不少,不仅有城市,也有农村,涨了85%。新加坡和香港都是城市,20多年涨了1.5倍,新加坡的发展好于香港。所以香港在闹。


现在要强行统一台湾,是可以做到的,只是代价大小的问题。

但是,统一后,保持大陆的增长,让台湾人民日子过得更好,这个难度是很大的。

台湾人民的人心所向,当然是希望过好日子,比现在台湾更好的日子。

所谓,反x宣传,都是纸老虎。

以前,东德往西德跑,是东德宣传部门不行?东德的监控宣传哪里差了?

还是西德日子过得好,才往西德跑,所以西德统一东德才那么顺利,买通了苏联就统一了。

大陆统一台湾,人均GDP超过台湾几倍很难,但是至少对等的地区要比台湾日子过得好。

上海超过台北两倍

深圳超过新北两倍

杭州超过高雄两倍

江浙农村超过台湾农村两倍

台湾平民都原因都往大陆跑,来就业生活,当个服务员,在上海比在台北挣得多,生活好。

那个时候,只要逼退美国,就可以和平统一了。

user avatar

民进党不是喜欢切香肠吗?

我们也可以的。

我们就把桥路一点一点修过去,看对方敢阻拦不?

先修到金门,切一块看看反应。

然后一直修,慢慢修到新竹,看对方敢开炮不?

美国人也不好干涉吧,你不是承认一个中国吗?我在自家领地修桥咋啦?

我们相当于中央财政全资为台湾省修路了。

这符合两岸人民利益,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你们怎么能来拆台呢?

user avatar

种种迹象显示,国家已经有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而且有了统一以后台湾治理建设的基本方略甚至是蓝图。

先是明确台独犯罪分子清单,继而宣示对台独分子的惩戒措施,然后雷厉风行的出手教训了台湾最大的政治献金企业远东集团。一是督促台湾企业尽快与态度犯罪分子划清界限,以免统一以后惩治台独分子牵涉太广。二是现在是台独分子清单,以后就是战犯名单。

前几天国台办副主任刘军川说了“统一后台湾财政收入尽可用于改善民生”,随后全国政协机关报《人民政协报》报道,“如果未来两岸统一,除了台湾特别行政区财政收入可用于改善民生外,台湾普通民众恐怕最有感的好处,也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每人每年收入提高2万多元新台币”。 这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舆论准备。

今天宣布的两岸基础设施联通的进展,更是证明了国家对统一以后的建设已经有了明确的初步规划,首先基础设施就已经到了具体项目设计这一步,以我们国家凡事先规划后实施的一贯风格,说只有项目方案,没有实施时间,我是不相信的。

今天的发布会发言人证实台独犯罪分子清单上不只有苏贞昌、游锡堃、吴钊燮三人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别着急,有他们真正遗憾的时候”。既然让我们别着急,那么相信那个时候应该不远了,

11月24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朱凤莲就涉台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问:此前,大陆方面公布第一批“台独”顽固分子清单,苏贞昌、游锡堃、吴钊燮三人在列。有舆论分析认为,这只是第一批,之后可能会陆续公布其他“台独”顽固分子。请问发言人是否可以予以证实?谢谢?
答:苏贞昌、游锡堃、吴钊燮等极少数“台独”顽固分子挑动两岸对立、破坏两岸关系、图谋分裂国家、危害台海和平,我们依法对其实施惩戒。可以明确的是,“台独”顽固分子清单上绝不止这3人。我们也注意到,近期有个别“台独”分子跳得挺高,甚至声称对未被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感到“遗憾”。别着急,有他们真正遗憾的时候。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这一百多赞的答案会排在这么后的地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