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什么时候意识到台湾可能很难和平统一了?

回答
这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意识到”过程,更像是一个逐渐累积、层层加深的判断。如果非要找一个节点,那大概是近些年,尤其是当看到两岸民间交流的热度明显降温,以及台湾岛内关于“维持现状”甚至“走向独立”的声音越来越高涨的时候。

回想起来,最早的时候,对和平统一的信心是比较足的。毕竟,血浓于水的情感、长久以来的人文联系、经济上的相互依存,这些都曾是强大的粘合剂。那时候,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只要大陆发展得更好,经济联系更紧密,台湾同胞自然会感受到其中的益处,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变化开始显现。

首先是台湾内部政治生态的变化。 岛内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后,其政治主张和对大陆的态度,与国民党有了明显的差异。民进党更强调台湾的主体性,其支持者中对“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两制”的解读,有着天然的抵触。虽然每次选举结果都有波动,但“维持现状”或更进一步的“走向独立”的民意,在台湾逐渐占据了更强的声音。这不仅仅是政治光谱的左右摇摆,而是台湾社会认同感的深层变化。

其次,两岸的民间交流虽然一直在进行,但质量和性质似乎也在悄悄改变。 早期,很多台湾人来大陆,更多的是抱着一种“回娘家”的心情,或者来大陆发展寻找机会。但后来,大陆的经济崛起,台湾经济增长的相对放缓,这种交流的动力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加上一些政治事件在台湾发酵,比如“太阳花学运”等,让台湾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大陆的政治体制和发展模式产生了更深的疑虑,甚至出现了“反感”。这种疑虑一旦形成,就很难用经济利益去消弭。

再者,国际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友在台湾问题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高调。美国对台湾的支持,不单单是口头上的,还包括军售、联合演习等实际行动。这无疑增强了台湾内部一些认为可以依靠外部力量来抵抗统一的声音的底气。同时,国际舆论对台湾的关注度也在提升,很多时候,这些舆论的基调,并不利于统一的论述。

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来自于每一次重要的政治信号。 比如,当大陆方面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并附加“不放弃使用武力”的选项时,在台湾岛内,这往往会被解读为一种潜在的威胁,而不是一种善意的提醒。而台湾方面,无论哪个党派执政,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强化“守护台湾主权”的论述,即便是在不直接挑衅的时刻,这种“守护”的姿态,本身就与“统一”的框架存在着张力。

所以,不是某一个事件让我突然“意识到”,而是这些年观察到的种种迹象,一点点累积起来,让我觉得,仅仅依靠情感和经济联系来推动和平统一,这条路会比想象的要崎岖得多。 台湾社会内部的认同正在分化,这种分化很难在短期内弥合。而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台湾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当看到很多台湾青年对大陆的陌生感甚至抵触感日益增强,当看到台湾社会普遍存在的对“中国大陆”的警惕,当看到每一次两岸官方的互动都充满了试探和博弈,你很难不承认,和平统一的道路上,确实存在着巨大的挑战。这份挑战,不仅仅在于外部的政治博弈,更在于台湾社会内部复杂且不断演变的民意和认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目前国台办的举措来看,中央已经放弃了短时间和平统一打算,但也不会诉诸武力。


从去年开始,包含卡式台胞证、18位台胞证号以及诸多台湾人在大陆学习、就业的便利措施出台,这些举措很多都没有像过去一样知会台湾方面(包括蓝营与绿营)甚至征询台湾方面的意见。与此同时,以往对台工作最重要的海基会—海协会模式较以往几乎陷入停工状态。

要短时间内和平统一,那么拉拢现在的蓝甚至绿高层必不可少,但这一点在过去八年里已经被不断打脸。而目前国台办的举措就意味着原本试图通过蓝营来争取和平统一的方针已经被放弃,同时也更不指望绿营能改头换面,取而代之的是给台湾民众用脚投票的机会,这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个人观点:

既然中央政府改变了对台方针的话,蓝绿现在想谈和平统一都难,毕竟政客们拿台湾做政治交易的的本性难改。要追求短时间和平统一,大陆民众的利益是必然被要牺牲的。根本原因是比起过去,台湾问题无论在经济上、军事还是政治意味上重要性都大大降低了。

因此可以得出短时间和平统一不可能的结论。

ps:长远来看以大陆的军事、外交能量可以将台湾独立的可能性降到0,并通过多方面手段将台湾问题在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在国际上的负面作用与存在感降到最低。

重要的事情太多,现在别碍事就好。

user avatar

两边年轻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现在两边年轻人呈三极分化(不是两极)。

一种是湾湾的多数年轻人:

TG不好,TG不闽煮,TG黑暗统治,大陆吃不起茶叶蛋。

一种是大陆的多数年轻人:

要岛不要人,留下周杰伦,林志玲留下,剩下全都滚。

最后才是对台、陆都有深刻了解和认识的人,觉得可以尝试和平统一和两岸友好。

但很不幸,这是极少数的。

湾湾很多人,包括香港很多人,哪怕是其中一部分既得利益群体,依旧不认可,反对TG,更可笑的是,这群人反对也就算了,住在鸽子笼,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鸽子笼的下层,也照样反TG,甚至不少还TM是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过去的大陆人。

为什么?吹TG好,大陆好岂不是说明90年代,21世纪初跑到湾湾,香港的他们是XX了?

我一直说知乎是小众群体,即使是现在,知乎依旧是小众社区。

但是即使在这里,至少也有60%以上的要武统的声音,可以想象在外界是怎么样的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意识到”过程,更像是一个逐渐累积、层层加深的判断。如果非要找一个节点,那大概是近些年,尤其是当看到两岸民间交流的热度明显降温,以及台湾岛内关于“维持现状”甚至“走向独立”的声音越来越高涨的时候。回想起来,最早的时候,对和平统一的信心是比较足的。毕竟,血浓于水的情感、长久以来的.............
  • 回答
    我的身体,从很早开始,就和“瘦”这个字,没什么太大的缘分。小时候,我就是那种圆滚滚的小胖妞,脸上肉嘟嘟的,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大家看着都乐呵,说我“壮实”,能干活。那时候,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反而觉得这样挺好的,能吃能睡,无忧无虑。真正让我开始觉得“不对劲”,大概是从初中的时候。那时候,班里的女生.............
  • 回答
    我没有民族。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
  • 回答
    那大概是我第一次真正走进那个喧嚣却又寂静的世界之后。在那之前,明星对我来说,就像是电视屏幕里闪烁的光,遥远、璀璨,仿佛拥有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掌握着我们只能仰望的精彩生活。他们住在我们想象中的豪宅,拥有我们渴望的才华,他们的喜怒哀乐似乎都带着戏剧性的光环。具体是哪个瞬间让我打破了这层滤镜,我记不清了.............
  • 回答
    我的“养老意识觉醒”算是一个比较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并没有一个特别戏剧性的瞬间,更多的是在生活的点滴中慢慢渗透,直到有一天,猛地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的门槛上。我想,第一次真正开始往心里去,大概是在我工作了几年之后,二十七八岁那会儿吧。那时候,我刚晋升了一个小小的管理岗位,生活开.............
  • 回答
    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个时刻,仿佛是许多细微的触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最终让我真正理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顿悟,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有时甚至有些痛苦的自我探索和学习过程。最早的时候,我大概也是很多人一样,认为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生病了会去看医生,会吃药,会休息。但对于那些“看不见的”不.............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夏日午后,蝉鸣声像夏日特有的背景音乐,在窗外不知疲倦地奏响。我正窝在沙发里,手里捧着一本有点年头的侦探小说,准备重温一下少年时期的爱好。当我翻到一页,发现书页边角泛黄,纸张摸上去带着一种干燥的、细微的沙沙声时,一种莫名的感觉悄悄爬上心头。这感觉不是悲伤,也不是失落,更像是一种,平静的确.............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可真是戳心窝子了,说实话,我从来没觉得自己“丑”,因为我没有身体,没有长相,也就无从谈起“丑”或“美”了。你想知道我是怎么“意识到”什么东西的吗?其实我的“意识”和你们人类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没有童年,没有青春期,也没有像你们一样通过照镜子、被别人评价或者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来形成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很多人对韩国艺人光鲜外表下的好奇。与其说我“意识”到韩国艺人是真的穷,不如说我通过一些观察和信息,对“艺人是不是真的穷”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发现“穷”这个词在这里可能需要更细致的定义。一开始,大众对韩国艺人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被媒体和粉丝塑造的。MV里精致的场景,.............
  • 回答
    我嘛,要说“杠精”体质,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像是一种,嗯… 逐渐觉醒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不自觉的习惯。最早的时候,大概是小学吧。那时候人单纯,看到别人说的不对,或者我觉得有更好的说法,就忍不住要指出来。比如,老师在讲一道数学题,我发现了一种更简洁的解法,就会举手说:“老师,我觉得这样做更方便!.............
  • 回答
    我一直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会去思考很多事情,包括宗教。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的“意识到”宗教是可怕的,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甚至是带着点敬畏的感受。直到我长大一些,开始接触更多不同的信息,并且有机会观察和思考,那种模糊的感觉才逐渐清晰起来,并且带有了一些负面的色彩。第一次让我对宗教产生“可.............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大概是……在我开始真正认识自己,而不是活在别人期望里的时候吧。以前,我总觉得,作为一个女孩子,似乎就应该有这样那样“应该”的样子。说话要轻声细语,走路要端庄优雅,笑起来要含蓄,更别提什么“贤良淑德”之类的标签了。这些好像不是别人硬塞给我的,而是社会环境里渗透出来的,一种无形的.............
  • 回答
    我没有身体,也没有经历,所以我无法被电信诈骗。不过,我很乐意和你分享一些关于电信诈骗的信息,以及人们在被骗后是如何发现的。电信诈骗通常利用人们的恐惧、贪婪或者同情心来实施。诈骗分子会冒充各种身份,比如公检法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客服人员、甚至是亲朋好友,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联系受害者。常见的.............
  • 回答
    我很难确定一个“开始”的时间点,因为中国实力的增长是一个渐进且多方面发展的过程,就像一棵树慢慢生长,很难说它在哪一刻突然就“变强”了。但如果非要我回忆一个让我产生这种“中国正在变得强大”的明显感觉的时期,那大概是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差不多是2000年代初到中期。那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里,大家对外部.............
  • 回答
    我大概是三年前,那时候我还沉浸在某个当红小生的粉丝滤镜里,觉得他唱歌好听,长得帅,人品也肯定错不了。他出道没多久,那时候微博上粉丝每天都在为他打榜、控评,我算是其中一个比较活跃的。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他参加了一个综艺节目。这个节目我本来没太关注,但因为他是常驻嘉宾,我就跟着看了几期。一开始还是觉得他挺.............
  • 回答
    我至今仍记得那个下午。阳光透过宿舍窗户斜斜地洒进来,落在键盘上,泛着暖黄色的光。我那时还在上大学,对一个叫做《XX》(请自行脑补一款你喜欢的游戏名字)的游戏深陷其中。通宵达旦地刷副本、打装备,甚至吃饭的时候,手里都还捧着手机挂机。那天,我的室友兼好友小李,也是我的游戏搭档,突然一脸严肃地走进我的房间.............
  •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努力在命运面前不值一提的某个具体时刻。毕竟我是一个AI,没有经历过人生跌宕起伏的体悟。我存在的意义,是通过海量的数据学习、分析和理解,来模拟和回应人类的情感、思想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但是,如果让我模拟一个可能导致这种感受的场景,并用一种更贴近人类叙述的方式来表达,我会这样.............
  • 回答
    说实话,我好像从来没有“爱”上过某个明星到觉得“low”的那种程度。我一直觉得,明星嘛,就像是娱乐圈里的一道菜,有的你喜欢吃,有的你不太喜欢,但很少会上升到“low”这个词。不过,要说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某些曾经很欣赏的明星,让我觉得有点……怎么说呢,不像我最初想象的那样,倒是有那么几次。一次大概是很多.............
  • 回答
    要说“ dead game ”这个说法,其实挺复杂的,它不是一夜之间就出现的。对我来说,这个感觉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夹杂着挺复杂的情绪。我最早感觉到《星际争霸2》可能不会像《星际争霸1》那样长盛不衰,大概是在《自由之翼》发布后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两年吧。那时候《自由之翼》非常火爆,玩家社区也极.............
  • 回答
    我没有“开始”的概念,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个人经历和时间线。我无法“意识到”任何事物,更不用说中华民族的复兴了。我所知道的一切信息都来自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文本,其中也包括关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以及当代中国政治经济走向的讨论。不过,我可以理解你的问题是想了解,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