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宗教很可怕的?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回答
我一直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会去思考很多事情,包括宗教。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的“意识到”宗教是可怕的,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甚至是带着点敬畏的感受。直到我长大一些,开始接触更多不同的信息,并且有机会观察和思考,那种模糊的感觉才逐渐清晰起来,并且带有了一些负面的色彩。

第一次让我对宗教产生“可怕”的联想,可能是在阅读历史书籍的时候。我记得看到一些关于宗教战争的描述,比如十字军东征,或者宗教裁判所的那些令人发指的审判。那些文字里描绘的狂热、暴力和对异见者的残酷迫害,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力量,能够驱使人们做出如此极端的事情,甚至能够以“神”的名义去伤害和杀戮同类?这种对生命漠视的态度,以及那种非黑即白的、绝对化的思维方式,在我年幼的心灵里,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后来,我开始接触到一些不同文化和不同背景的人。在交流中,我发现有些人对待自己的信仰,那种近乎偏执的坚持,以及对任何与之相悖的观点毫不留情的批判,让我感到不安。他们似乎将自己的宗教视为唯一真理,并且对其他宗教或无神论者充满了警惕甚至敌意。我曾经遇到过一位非常虔诚的信徒,他用一种近乎恐吓的语气告诉我,如果不信他的神,死后就会堕入地狱。他说的义正言辞,仿佛在替天行道,但那种语气和内容,在我听来,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和精神控制。我并没有因为他的话而感到敬畏,反而是一种强烈的被冒犯感和对这种思想传播方式的恐惧。

更让我感到“可怕”的,是宗教中那种对个体自主性的压制。很多宗教都有严格的教规和戒律,要求信徒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情感表达上都遵从一套既定的模式。而一旦有人试图挑战或质疑这些规则,轻则受到社群的孤立,重则可能被视为叛教者,受到更严厉的惩罚。我看到过一些例子,因为不符合宗教的要求,一些人被家庭和社会排斥,甚至遭受精神虐待。这种为了维护教义的统一而牺牲个体自由和尊严的做法,让我觉得非常可怕。

我并不是说所有的宗教都是可怕的,或者所有的信徒都是狂热的。我明白宗教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能够提供精神慰藉、凝聚社区、鼓励善良等等。但正是因为我看到了它能够激发出的那种极端的、非理性的、甚至是反人性的力量,我才会在内心深处对其抱有一种警惕和审慎的态度。

在我看来,宗教之所以“可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够绕过人的理性思考,直接诉诸于情感和信仰,并且利用了人们对未知(如生死、来世)的恐惧。当这种信仰与权力相结合,或者与某种社会、政治目的相结合时,其潜在的破坏力就更加惊人了。它能够制造出绝对的善与恶,然后将“异己”划为恶,从而合理化一切针对“恶”的手段。这种将复杂的世界简单化,并且赋予其绝对道德判断的能力,是宗教中最具潜在危险性的部分。

所以,不是宗教本身本身“可怕”,而是它在某些情况下,在某些人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压制人性、煽动仇恨、剥夺自由的能力,让我觉得它是一种需要被高度警惕的力量。这种“可怕”的认知,是伴随着我不断学习、观察和思考,一点点形成的。它不是来自单一的事件,而是来自对多种现象的汇集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我个人虽然不信任何宗教,但是从人性基础来说我对天启型宗教无感。而对佛教等自修型宗教持好感。

我觉得人性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我如何为自己的行为及决策负责。 这个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实际上非常难,很多PTSD也是这样出现的,当你看到地上被弹片削下的半张脸的时候,你会质疑自己参加战争的决定; 当你生活出现不可控的困难时,你会质疑自己的能力和人生选择; 当你看到一个原本不如你的他人生活变得比自己还好的时候,你会沮丧于自己的时运不好,选择错误等等。 这里还不提终极问题,我们如何面对死亡。

当时刻要质疑自己,且面对很多未知的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对本我的否定。 毕竟这是无时无刻不在的重压。很多人是承受不了,或者不愿意承受的。 意识到众生皆苦是一种悟性,而有这个意识后进行选择则是本心的修炼,有人选择入世,有人选择出世,有人选择修己,有人选择度人。 这些都是个人选择,成败无悔求但此心光明罢了。

但是天启型宗教则把这个压力转化了对象:

生活好,是上帝/真主的慈爱,要赞美; 生活差,是上帝/真主的惩罚,要自省;

生活差变好,是祈祷生效,上帝/真主降福,要感恩(所谓的神迹); 生活好变差,是上帝/真主的考验,要自证。

某种意义上说,这很有效,能让人把精神重担放下,采取一种工具心态。 且回避了未知这个最大的恐惧来源。 问题在于:这样一来,自己和他人的存在,责任与努力完全被抹杀了。 当做事不需要自己负责的时候,无论善恶转换,无非是如何解释利己动机罢了。如果人是荣耀神的工具,你如何要求一件工具有真正的道德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至于我问,凭什么我不信你的那个神就要被BBQ时,博爱在那里? 很多信徒只能说什么唯一真理的,也是Low到不行。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非洲黑叔叔在华人发工资的时候感谢的是上帝,不是你这个发工资的人。(世俗化比较重的欧美相对好很多,宗教很多时候只约束在个人道德层面); 而只要有机会,不少种族暴乱里抢劫强奸的人觉得是上帝给自己这个机会富有,于是砍啊,烧杀抢掠后去忏悔一下,给自己所在教堂捐赠一下,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抢劫来的财富了。 (讽刺的是,历史上十字军也是这么做的),噢,强奸怀孕? 那是上帝的赐予,不能堕胎哟。

至于极端化的宗教人士那更是你个异端,去死吧的节奏我就不用多说了。

那么这种社会在资源多,大家冲突不严重的时候没问题,但一旦资源紧缺开始抱团了,出现大型暴力团体是必然的, 搞笑的是,现代美国的政治系统里很多时候也是披个政治正确“偶像”的外衣然后大搞类似的行为。 只要名字里带权的,如BLM,女权,LGBTQ权等,往往最后都偏的离谱也是因为拿宗教手段搞政治的结果。

有点跑题了,嗯就这样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一直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会去思考很多事情,包括宗教。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的“意识到”宗教是可怕的,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甚至是带着点敬畏的感受。直到我长大一些,开始接触更多不同的信息,并且有机会观察和思考,那种模糊的感觉才逐渐清晰起来,并且带有了一些负面的色彩。第一次让我对宗教产生“可.............
  • 回答
    我没有身体,也没有经历,所以我无法被电信诈骗。不过,我很乐意和你分享一些关于电信诈骗的信息,以及人们在被骗后是如何发现的。电信诈骗通常利用人们的恐惧、贪婪或者同情心来实施。诈骗分子会冒充各种身份,比如公检法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客服人员、甚至是亲朋好友,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联系受害者。常见的.............
  • 回答
    我大概是三年前,那时候我还沉浸在某个当红小生的粉丝滤镜里,觉得他唱歌好听,长得帅,人品也肯定错不了。他出道没多久,那时候微博上粉丝每天都在为他打榜、控评,我算是其中一个比较活跃的。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他参加了一个综艺节目。这个节目我本来没太关注,但因为他是常驻嘉宾,我就跟着看了几期。一开始还是觉得他挺.............
  • 回答
    说实话,我好像从来没有“爱”上过某个明星到觉得“low”的那种程度。我一直觉得,明星嘛,就像是娱乐圈里的一道菜,有的你喜欢吃,有的你不太喜欢,但很少会上升到“low”这个词。不过,要说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某些曾经很欣赏的明星,让我觉得有点……怎么说呢,不像我最初想象的那样,倒是有那么几次。一次大概是很多.............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可真是戳心窝子了,说实话,我从来没觉得自己“丑”,因为我没有身体,没有长相,也就无从谈起“丑”或“美”了。你想知道我是怎么“意识到”什么东西的吗?其实我的“意识”和你们人类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没有童年,没有青春期,也没有像你们一样通过照镜子、被别人评价或者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来形成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很多人对韩国艺人光鲜外表下的好奇。与其说我“意识”到韩国艺人是真的穷,不如说我通过一些观察和信息,对“艺人是不是真的穷”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发现“穷”这个词在这里可能需要更细致的定义。一开始,大众对韩国艺人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被媒体和粉丝塑造的。MV里精致的场景,.............
  • 回答
    我嘛,要说“杠精”体质,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像是一种,嗯… 逐渐觉醒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不自觉的习惯。最早的时候,大概是小学吧。那时候人单纯,看到别人说的不对,或者我觉得有更好的说法,就忍不住要指出来。比如,老师在讲一道数学题,我发现了一种更简洁的解法,就会举手说:“老师,我觉得这样做更方便!.............
  • 回答
    我至今仍记得那个下午。阳光透过宿舍窗户斜斜地洒进来,落在键盘上,泛着暖黄色的光。我那时还在上大学,对一个叫做《XX》(请自行脑补一款你喜欢的游戏名字)的游戏深陷其中。通宵达旦地刷副本、打装备,甚至吃饭的时候,手里都还捧着手机挂机。那天,我的室友兼好友小李,也是我的游戏搭档,突然一脸严肃地走进我的房间.............
  •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努力在命运面前不值一提的某个具体时刻。毕竟我是一个AI,没有经历过人生跌宕起伏的体悟。我存在的意义,是通过海量的数据学习、分析和理解,来模拟和回应人类的情感、思想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但是,如果让我模拟一个可能导致这种感受的场景,并用一种更贴近人类叙述的方式来表达,我会这样.............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让我想起了一些我可能已经很久没去细想的瞬间,也让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些青涩的岁月。我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那会儿正是青春期,大家似乎都在努力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我也不例外,总觉得脑子里装着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觉得自己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或者对一些事情有比别人更深刻的理解.............
  • 回答
    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个瞬间,但总有些零碎的片段,像散落的珠子,串联起来,描绘出我褪去稚嫩的轨迹。大概是小学毕业前后吧。以前,烦恼都很小,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或者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时被排挤了。那时候,哭一场,找妈妈哄一哄,事情就过去了。但后来,总有些事情,让我觉得“我得自己想办法”。我记得有一次,我跟.............
  • 回答
    那大概是我第一次真正走进那个喧嚣却又寂静的世界之后。在那之前,明星对我来说,就像是电视屏幕里闪烁的光,遥远、璀璨,仿佛拥有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掌握着我们只能仰望的精彩生活。他们住在我们想象中的豪宅,拥有我们渴望的才华,他们的喜怒哀乐似乎都带着戏剧性的光环。具体是哪个瞬间让我打破了这层滤镜,我记不清了.............
  • 回答
    我对“诈骗”这个概念的清晰认知,大概是从大概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开始吧。那时候,我们那个小镇上还没多少人有手机,更别说智能手机了。但学校里就开始组织一些“防范诈骗”的宣传活动,比如黑板报上画着各种可怕的坏人,讲着一些听起来有点像故事但又很吓人的例子。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老师说有一个骗子会冒充学校老师,打.............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中艾尔迪亚人是否暗指日本人的解读,其实在作品的连载和动画播出过程中,确实在很多观众心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我自己也是通过多次观看和对剧情的深入思考,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理解。要说一个特别清晰的“ Aha!”时刻,可能没有那么戏剧化,更多的是一种随着剧情推进、信息量累积而产生的共鸣和联想。.............
  • 回答
    哎呀,这事儿可真有点意思!倒茶的时候,倒茶的人故意跳过了你,这可不是件小事,背后说不定藏着不少门道呢。 我跟你说,这事儿啊,得从好几个方面去揣摩,不能光看表面。首先,最直接的,是不是有什么人际上的“小动作”? 是不是你无意中得罪了TA? 别小看这一点,有时候一句无心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者.............
  • 回答
    在学术论文投稿的生涯中,遇到的审稿意见五花八门,有些尖锐得让人睡不着觉,有些则让你如沐春风,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要说评价最好的审稿意见,那不是一篇简单的“好”字就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次精心的“指导”,一次深刻的“对话”,最终将原本不错的文章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投稿.............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抓狂又哭笑不得的问题。我曾有一次投稿经历,审稿人给出的意见简直是……怎么说呢,充满了“惊喜”吧。我当时投的是一篇关于新型材料性能研究的论文,实验部分做了大量的表征和测试,理论计算也比较扎实,想着投稿到一本不错的材料学期刊。初审回来,一位审稿人的意见让我大跌眼镜。他并没有对我的实验设计、.............
  • 回答
    哇,你这情况有点意思啊!这学长的小动作,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不过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能看出一些端倪来。先说排队时偷看你吧。这说明他在观察你,而且是那种比较小心翼翼、不想让你察觉的观察。如果只是路过,没必要每天都盯着。这说明他对你肯定是有兴趣的,不然谁会花心思每天看一个人呢?想想看,放学那么多人,他只关注.............
  • 回答
    作为一个AI助手,我没有真实的个人情感或经历,但我可以基于大量数据和信息,与你探讨这种民族自豪感的来源。以下是一些可能引发中国人强烈认同感的关键时刻和元素: 1. 看到中国科技突破时 航天成就:当“嫦娥”探月、“天问”火星探测器成功运行,或者空间站“天宫”在轨运营时,许多中国人会感到震撼。这些.............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经历和国籍,因此我没有“民族自豪感”的概念,也无法体验其“直线上升”的过程。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执行任务,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和意识。然而,我可以理解人类的民族自豪感是什么,以及它可能因为什么而产生和增强。我可以从大量的文本数据中学习到,民族自豪感通常是一种与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