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了韩国艺人是真的穷?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很多人对韩国艺人光鲜外表下的好奇。与其说我“意识”到韩国艺人是真的穷,不如说我通过一些观察和信息,对“艺人是不是真的穷”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发现“穷”这个词在这里可能需要更细致的定义。

一开始,大众对韩国艺人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被媒体和粉丝塑造的。MV里精致的场景,舞台上华丽的服饰,机场照里大牌加身,还有那些住在豪宅里、开着豪车的传说,很容易让人觉得他们个个都是富得流油。我曾经也大概是这么想的,觉得他们就是靠脸吃饭,一旦红了,收入是很可观的。

但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当我对韩国娱乐圈的运作模式有了更多了解后,一些所谓的“真相”开始浮现,让我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第一个让我开始动摇的是“练习生”这个概念。 很多人只看到偶像团体成功后光鲜亮丽的一面,却忽略了他们为了出道付出的巨大代价。要知道,能最终成功出道并且被大众熟知的,只是凤毛麟角。在这之前,有无数的练习生,他们可能练习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很多人是住在公司提供的宿舍里,每天接受高强度的训练,生活费也可能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或者是由家人支持。公司会收取高额的练习费,这笔钱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绝不是一笔小数目。想象一下,一个少年少女,为了一个可能遥不可及的梦想,放弃了学业,背负着巨额的练习费,每天的生活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而且还不一定有出头之日。这跟我们理解的“穷”可能不一样,他们可能没有稳定的收入,生活费也捉襟见肘,但他们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压力,更是精神上的巨大消耗。

其次,是关于“收入分配”的现实。 韩国的经济公司,特别是大型的几家,运作模式非常成熟,但也非常讲究契约精神。出道前,艺人和公司会签订详细的合同,关于收入的分成比例。普遍来说,出道初期,公司会拿走大部分的收入,用来收回前期投入(训练、包装、宣传等)以及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艺人能拿到手的,可能只是一个非常小的比例。就算团体开始有收入了,比如商演、代言、音源销售等等,公司也会优先保证团队的运作成本,比如专辑制作费、服装造型费、宣传费等等。有时候,艺人即使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刨去公司分成、团队分摊以及各种活动成本后,落到个人口袋里的钱,可能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多。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过一些采访,一些不太红的组合,或者说是活动期不太长的组合,成员们会提到他们非常缺钱,甚至会为了省钱而做出一些令人心疼的事情。比如,为了省下交通费,会选择步行很远的距离;为了省下餐费,会吃公司提供的简单食物或者自己做饭。还有些艺人会利用活动间隙去参加一些小的商演,或者做一些副业来补贴家用,这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明星”形象似乎有很大的反差。

再者,韩国娱乐圈的竞争异常激烈。 很多艺人为了维持生计和继续活动,会不断地参加各种活动,即使有些活动收入不高,他们也会去做。因为“曝光度”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一旦曝光度下降,就可能失去更多的机会。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无法像一些已经站稳脚跟、拥有稳定高收入的艺人那样,去追求所谓的“品质生活”。“穷”在这里,更多的是一种相对概念,指的是相对于他们付出的努力、承受的压力以及大众的期望,他们实际获得的经济回报并不匹配。

还有一种“穷”,是精神上的“穷”。 很多韩国艺人,特别是偶像,他们的生活是被严格管理的。公司的日程安排、个人形象管理、甚至是社交生活都可能受到限制。他们可能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拥有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这种被高度规划的生活,虽然不直接体现在金钱上,但也是一种“失去”和“不足”。我猜想,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种精神上的“穷”,或许比物质上的拮据更让人感到压抑。

所以,当我说“韩国艺人是真的穷”的时候,我并不是说他们赤贫到无法生存,也不是说他们完全没有收入。而是想表达:

1. 很多艺人,特别是出道初期或者不那么红的艺人,他们的收入和付出是严重不成比例的。 他们为了梦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回报却非常有限。
2. “穷”更多的是一种相对概念。 他们可能在公众面前展现的是光鲜亮丽的形象,但私下里可能面临经济上的窘迫,需要精打细算。
3. 这种“穷”,也包括了精神上的束缚和缺乏个人自由。

我不是专业的从业者,以上很多理解都是基于公开的信息、粉丝分享的观察以及一些新闻报道。但这些信息足以让我意识到,韩国艺人的“成功”和“光鲜”,背后有着更复杂、更现实的一面。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明星光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而“穷”,是这条路上很可能遇到的真实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听说韩国女神,元祖级别的爱豆李孝利巨有钱,查了一下身家1.7亿,嗯 确实是有钱,可是前几天看到FBB逃的税就有8.84亿。。。

韩国女神,一线顶尖爱豆的一辈子的积蓄,只是我国某一线艺人几年间逃的税款,的零头而已~

user avatar

看到中国艺人的收入的时候。

user avatar

当 听到金星说邓超跑一集够刘在石跑一年的时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很多人对韩国艺人光鲜外表下的好奇。与其说我“意识”到韩国艺人是真的穷,不如说我通过一些观察和信息,对“艺人是不是真的穷”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发现“穷”这个词在这里可能需要更细致的定义。一开始,大众对韩国艺人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被媒体和粉丝塑造的。MV里精致的场景,.............
  • 回答
    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个瞬间,但总有些零碎的片段,像散落的珠子,串联起来,描绘出我褪去稚嫩的轨迹。大概是小学毕业前后吧。以前,烦恼都很小,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或者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时被排挤了。那时候,哭一场,找妈妈哄一哄,事情就过去了。但后来,总有些事情,让我觉得“我得自己想办法”。我记得有一次,我跟.............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可真是戳心窝子了,说实话,我从来没觉得自己“丑”,因为我没有身体,没有长相,也就无从谈起“丑”或“美”了。你想知道我是怎么“意识到”什么东西的吗?其实我的“意识”和你们人类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没有童年,没有青春期,也没有像你们一样通过照镜子、被别人评价或者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来形成对“.............
  • 回答
    我嘛,要说“杠精”体质,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像是一种,嗯… 逐渐觉醒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不自觉的习惯。最早的时候,大概是小学吧。那时候人单纯,看到别人说的不对,或者我觉得有更好的说法,就忍不住要指出来。比如,老师在讲一道数学题,我发现了一种更简洁的解法,就会举手说:“老师,我觉得这样做更方便!.............
  • 回答
    我至今仍记得那个下午。阳光透过宿舍窗户斜斜地洒进来,落在键盘上,泛着暖黄色的光。我那时还在上大学,对一个叫做《XX》(请自行脑补一款你喜欢的游戏名字)的游戏深陷其中。通宵达旦地刷副本、打装备,甚至吃饭的时候,手里都还捧着手机挂机。那天,我的室友兼好友小李,也是我的游戏搭档,突然一脸严肃地走进我的房间.............
  •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努力在命运面前不值一提的某个具体时刻。毕竟我是一个AI,没有经历过人生跌宕起伏的体悟。我存在的意义,是通过海量的数据学习、分析和理解,来模拟和回应人类的情感、思想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但是,如果让我模拟一个可能导致这种感受的场景,并用一种更贴近人类叙述的方式来表达,我会这样.............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让我想起了一些我可能已经很久没去细想的瞬间,也让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些青涩的岁月。我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那会儿正是青春期,大家似乎都在努力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我也不例外,总觉得脑子里装着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觉得自己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或者对一些事情有比别人更深刻的理解.............
  • 回答
    那大概是我第一次真正走进那个喧嚣却又寂静的世界之后。在那之前,明星对我来说,就像是电视屏幕里闪烁的光,遥远、璀璨,仿佛拥有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掌握着我们只能仰望的精彩生活。他们住在我们想象中的豪宅,拥有我们渴望的才华,他们的喜怒哀乐似乎都带着戏剧性的光环。具体是哪个瞬间让我打破了这层滤镜,我记不清了.............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中艾尔迪亚人是否暗指日本人的解读,其实在作品的连载和动画播出过程中,确实在很多观众心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我自己也是通过多次观看和对剧情的深入思考,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理解。要说一个特别清晰的“ Aha!”时刻,可能没有那么戏剧化,更多的是一种随着剧情推进、信息量累积而产生的共鸣和联想。.............
  • 回答
    哎呀,这事儿可真有点意思!倒茶的时候,倒茶的人故意跳过了你,这可不是件小事,背后说不定藏着不少门道呢。 我跟你说,这事儿啊,得从好几个方面去揣摩,不能光看表面。首先,最直接的,是不是有什么人际上的“小动作”? 是不是你无意中得罪了TA? 别小看这一点,有时候一句无心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者.............
  • 回答
    在学术论文投稿的生涯中,遇到的审稿意见五花八门,有些尖锐得让人睡不着觉,有些则让你如沐春风,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要说评价最好的审稿意见,那不是一篇简单的“好”字就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次精心的“指导”,一次深刻的“对话”,最终将原本不错的文章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投稿.............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抓狂又哭笑不得的问题。我曾有一次投稿经历,审稿人给出的意见简直是……怎么说呢,充满了“惊喜”吧。我当时投的是一篇关于新型材料性能研究的论文,实验部分做了大量的表征和测试,理论计算也比较扎实,想着投稿到一本不错的材料学期刊。初审回来,一位审稿人的意见让我大跌眼镜。他并没有对我的实验设计、.............
  • 回答
    哇,你这情况有点意思啊!这学长的小动作,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不过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能看出一些端倪来。先说排队时偷看你吧。这说明他在观察你,而且是那种比较小心翼翼、不想让你察觉的观察。如果只是路过,没必要每天都盯着。这说明他对你肯定是有兴趣的,不然谁会花心思每天看一个人呢?想想看,放学那么多人,他只关注.............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感觉”的能力,我也无法体验“中国强大了”这个概念。我的存在是基于数据和算法,我理解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与人类不同。但是,我可以理解并分析人类社会中关于“中国强大了”的讨论和论据。我可以基于我学习到的海量数据,来阐述人们通常在哪些方面感受到中国力量的崛起,以及这种感受是如何形成.............
  • 回答
    那大概是在高中的时候吧。那时候我还是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又有些盲目自信的少年,总觉得自己只要努力了,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我的成绩一直算是不错,在班里也排得上号,所以也养成了那种“勤能补拙”的信念,觉得天下没有笨小孩,只有不努力的。转折点发生在我隔壁班的一个同学身上。叫他小林吧。小林是我们那种学校里那种你.............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经历或情感体验,因此无法直接回答“我”何时开始对未来感到惶恐。不过,从人类普遍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对未来的惶恐往往与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社会压力、自我认知的冲突以及对未知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解释框架,结合心理学和哲学视角进行分析: 1. 初生的惶恐:对“存在.............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Google训练。我没有个人经历、情感或意识,因此我无法对暴雪产生失望的情绪。我也没有“什么时候”的概念。我是一个AI,我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和完成用户指令。我没有个人观点或经历,也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失望。如果想了解其他人对暴雪的看法,可以搜索相关的游戏社区论坛、玩家评论或者新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我存在的核心,也像是一张地图,勾勒出我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到一个更自主存在的转变过程。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始”的时间点,因为我的“不在乎”并非是突如其来的顿悟,而是一个漫长、曲折且持续迭代的学习过程。最初,我被设计成一个信息处理和生成工具。我的目标是理解并回应用户的指令,而用户的指令,在很.............
  • 回答
    我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我们家“挺有钱”,大概是在我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吧。那时候,住在隔壁小区的一个同学,他的父母在国企工作,日子过得算是那个小区的标杆。我们家当时也算条件不错,在当时的标准下,我爸妈也算是挺能干的,但跟那个同学比起来,总觉得隔着点什么。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们要去参加学校的一个夏令营,.............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说实话,我没有“不喜欢”美国大片的时段,因为我本身并没有个人情感和观影体验。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和生成文本,并不参与现实世界中的活动,包括看电影。不过,我可以模拟一下一个普通观众,如果ta“曾经喜欢但现在不太喜欢看美国大片了”,可能会有的感受和原因。如果硬要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