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脱口秀是如何撰稿的?

回答
脱口秀的稿子,说白了,就是用一种有趣、自然、能引起共鸣的方式,把你想说的东西,变成一段能逗乐观众的独白。它不是写一首诗,也不是写一篇议论文,它是一种“现场”的艺术,所以得考虑观众的反应,节奏,还有你自己的表现力。

核心的出发点:一个“点”

所有的脱口秀稿子,都源于一个“点”。这个“点”是什么?

你的观察: 生活中发生的某件让你觉得好笑、奇怪、不公平、或者让你有强烈感受的事情。比如,你去超市排队,前面一个人买的东西多得离谱,你内心OS是什么?
你的经历: 你自己遇到的糗事、尴尬时刻、或者让你印象深刻的经历。比如,你第一次去见男友家长,结果把他奶奶认成了他妈妈。
你的观点: 你对某个社会现象、流行趋势、或者普遍存在的行为方式的看法,而且这种看法还带点儿“反主流”或者“意想不到”的色彩。比如,你觉得现在大家对“内卷”的讨论,是不是也有点“过度”了?
你的幻想/脑洞: 基于某个现实,去进行一些夸张、荒诞的想象。比如,如果你的猫会说话,它会跟你抱怨什么?

这个“点”是你的灵感源泉,也是你整段脱口秀的基石。

从“点”到“段子”:笑点是什么?

找到那个“点”之后,关键是怎么把它变成“笑点”。笑点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有几种常见的生成方式:

1. 制造反差(Surprise/Contrast):
预期打破: 先建立一个观众的普遍预期,然后用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来打破它。
例子: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养生,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喝一杯温水,然后冥想半小时… 昨天他告诉我,他最近发现了一个新的养生秘诀,就是… 手机要放在离床远一点的地方,这样就不会被早间新闻吵醒,多睡一会儿。” (预期的养生方式是严格自律,结果却是“多睡一会儿”,反差很明显。)
夸张(Exaggeration): 把某个事实、行为或情绪无限放大,放大到荒谬的程度。
例子: “我最近体检,医生说我维生素D严重不足。我问他怎么办,他说让我多晒晒太阳。我听了之后,感觉我的生活方式需要一次大改革。我决定… 每天只在晚上出门,这样就可以避开那个‘晒’!” (将“多晒太阳”这个普遍建议,夸张到完全反向操作。)

2. 找寻相似性(Relatability/Connection):
发现共鸣: 观众笑,很多时候是因为“哎,我也是这样!”、“太真实了!”。把你的个人经历,提炼出其中普遍性的东西。
例子: “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每次去便利店,明明只打算买一瓶水,结果出来的时候,手上永远会多一个冰淇淋,一个鸡翅,还有一袋薯片。而且,结账的时候,你还会为自己‘理性消费’感到骄傲。” (很多人都有这种“鬼使神差”的消费经历。)
类比/比喻(Analogy/Metaphor): 把一个陌生的事物,通过和观众熟悉的事物做类比,来制造趣味性。
例子: “我发现,找对象就像是在超市里找一个保质期快到了,但你又觉得‘打折’挺划算的商品。你不知道它到底会不会突然变质,但你又觉得‘试试看’,万一呢?”

3. 逻辑谬误/荒谬(Illogicality/Absurdity):
玩转逻辑: 用一种似是而非、但又有点道理的逻辑来推理,制造出荒谬感。
例子: “我最近在减肥,所以我就开始研究卡路里。我发现,好多东西热量都很高。比如,你吃一块蛋糕,热量很高。但如果你把它分给十个人吃,每个人分到的热量就很少了! 所以… 我的减肥方法就是… 每次都买一大块蛋糕,然后叫上一群朋友一起分享。” (偷换概念,用“平均”来规避“总量”。)

4. 自嘲(Selfdeprecation):
承认缺点: 坦诚自己的不足、失败、或者尴尬,用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观众会觉得你真实、亲切,并且容易投射。
例子: “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特别记不住人名。每次别人跟我介绍完,我转身就忘。我昨天在公司聚会上,遇到一个同事,他跟我说‘你好,我是XX’,我客气地回了一句‘哎呀,你好你好,你这名字,我听着就好熟啊!’ 他说‘我叫王五’。我心想,‘王五’? 这名字也太普通了,我怎么可能记不住? 结果,今天他又来跟我打招呼,我又问了一遍‘你好,我好像在哪见过你?’” (将忘名字的尴尬,通过细节放大。)

稿子的结构:从开场到收尾

一段完整的脱口秀稿子,通常有一个基本的结构:

1. 开场(Opening):
引起注意: 迅速抓住观众的耳朵。可以是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个自嘲的梗,或者对当下环境的评论。
建立联系: 让观众觉得“你不是一个人”,或者“我懂你”。
定下基调: 让观众知道你接下来的内容是什么风格。
一个经典开场: “大家好,我是XX。今天来这里,我本来没想说太多,因为我发现,我最近最大的进步,就是学会了‘沉默是金’。当然,这句话我也是从网上看到的。”

2. 铺垫(Setup):
引入话题: 详细描述你观察到的那个“点”,提供背景信息,让观众了解情况。
建立预期: 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或者“正常”的逻辑,让观众以为事情会朝某个方向发展。
埋下“钩子”: 在铺垫的过程中,可以埋下一些小细节,为后面的笑点做铺垫。

3. 包袱(Punchline):
笑点所在: 这是你精心设计用来引发笑声的部分。
简洁有力: 包袱要足够精炼,直击要害。
节奏感: 包袱的落点非常重要,有时候需要停顿,有时候需要语速的改变。

4. 连接/延伸(Tag/Button):
加深印象: 在一个包袱之后,可以再加一两句“tag”,从不同的角度再次刺激笑点,或者对之前的笑点进行补充、深化。
例子: 之前那个“减肥分蛋糕”的段子,可以在后面加一句:“但是,后来我发现,就算分给十个人,每个人还是会长胖。因为… 她们会说‘谢谢你,这蛋糕真好吃’,然后把剩下的都塞给我。”
过渡: 将不同的段子或话题连接起来。

5. 收尾(Closing):
强力收尾: 用一个足够有力、或者能够引发思考的包袱来结束。
呼应开场: 有时候,用一个呼应开头的梗来结尾,能让整段表演更有完整性。
感谢观众: 最后当然是感谢大家。

写作的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灵感迸发”

脱口秀的稿子,很少是“一次写成”的。它是一个反复打磨、测试、修改的过程:

1. 积累素材: 随身携带小本子、手机备忘录,随时记录下生活中让你觉得有趣、奇怪、不舒服、或者让你想吐槽的点。别小看任何一个小小的想法,它们可能就是未来一个段子的起点。
2. 梳理和筛选: 定期把这些零散的素材整理一下,看看哪些比较有潜力,哪些是能引起自己强烈情绪的。
3. 搭建框架: 找到一个“点”后,先不用急着写,试着用最简单的话把它概括出来。然后思考,要让别人理解这个“点”,需要哪些信息?观众的预期是什么?我怎么去打破它?
4. 写初稿: 把脑子里想到的东西,一股脑地写下来,不用太在意措辞,先把内容和结构搭起来。
5. 打磨语言:
口语化: 稿子一定要用说话的语气写,像你在跟朋友聊天一样。避免书面语,避免过于复杂的词汇。
精准的词语: 每一个词都要有它的作用。有时候,换一个词,一个句子就能立刻变得更有趣。
节奏感: 读出来,感受一下节奏。哪里该快,哪里该慢?哪里需要停顿?
6. “试麦”和修改:
对着镜子说: 想象你在舞台上,对着镜子把稿子说一遍,看看你的表情、肢体是否到位。
小范围试演: 找朋友、家人,甚至是在咖啡馆、小组聚会里,把你的段子说给他们听。他们的反应会给你最直接的反馈。
听取意见: 别害怕别人的批评,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哪些建议是能帮助你把段子写得更好的?
不断修改: 根据“试麦”的效果,不断调整措辞、结构,甚至更换“包袱”。一个好的段子,可能是改了几十次才最终定型的。
7. 观察和学习: 多看其他脱口秀演员的表演,学习他们的技巧、思路,但不是模仿,而是从中汲取养分,找到自己的风格。

关键是要“真实”和“有趣”

脱口秀的稿子,最重要的是传递出你自己的“真实”和“有趣”。观众是来看一个“你自己”在分享事情,而不是一个冰冷的机器在背诵段子。所以,把你自己的思考、感受、情绪都放进去。

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你的稿子,就是你在生活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写得越投入,越用心,你的稿子就越有生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清楚你说的「脱口秀」和我理解的「脱口秀」是不是一回事儿。

在国内,随着前些年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盛行,脱口秀成了这一类节目的代名词,也就是所谓的「Talk Show」的音译。像早期的《小崔说事》《艺术人生》都可以归入这一类别。这一类别因为我没有直接参与的经验,所以如何撰稿就无从谈起了,希望专业人士可以帮你解答。

而我理解的「脱口秀」是以喜剧为根本的语言类表演,英文是「Stand-up Comedy」,翻译过来叫单口喜剧,这是一种植根于舞台的表演艺术。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吐温是 Stand-up Comedy 的鼻祖。他有一段时间投资不当,欠了很多债,只好到处幽默演讲挣钱。之后这种表演在美国的酒吧、夜总会、俱乐部等休闲娱乐场所大受欢迎,后来慢慢走向剧场,走向传播度更广的电视台。并且,随着深夜脱口秀节目的影响力日益壮大,「脱口秀」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形成了一种固有的喜剧形式。

而脱口秀演员和脱口秀主持人又是两个概念。前者在舞台表演方面经验更加丰富,也更注重喜剧方面的训练和呈现,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算是舞台剧演员;后者的专业性并不在喜剧上,而在主持上,主持人最核心的要考虑节目的录制、嘉宾的采访以及整体内容上的导向把控。幽默是他们的加分项。并且,因为是在电视台播出,尺度问题是他们时刻要注意的部分,因此相对来说没有在剧场演出那么自由。当然在国外,一些优秀的脱口秀主持人是由脱口秀演员来担当的。

在国外,业内人士对我的定位是脱口秀演员,而在国内,我除了是脱口秀演员,主要的身份是脱口秀主持人。两种脱口秀的撰稿方式是不一样的。我猜测这个问题应该是问前一种,也就是:作为喜剧表演的脱口秀是怎么撰稿的?我可以试着解答一下。

每个脱口秀编剧的方式和习惯应该都不太一样,我只能说说我个人的方法。

第一步,大量观看,了解脱口秀的特点与风格。

本质上说,脱口秀就是讲段子,但和中国传统单口相声还是很不一样的。以我粗陋的看法,传统相声偏向于「说事儿」,脱口秀则侧重于「说理儿」。比方说马三立的《逗你玩》,说了一件有意思的趣事儿,并不讲道理;而我的脱口秀,像在白宫记者年会上的表演,更像是在说一些风趣的观点,当然,其中也会插入一些事件,但总的来说是为观点和立场服务的。这点大家多看看国外的脱口秀就能了解逐渐清楚,尤其是现在网上有很多同好之人一直在做着翻译国外优秀脱口秀的工作,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一下。我个人觉得一些不错的脱口秀演员,像 Louis C.K.、Jerry Seinfeld、George Carlin 等都有非常经典的作品,我建议大家在看他们表演的时候,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构造段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以及是怎么通过段子来传递一些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电视脱口秀我建议看看扣扣熊(Stephen Tyrone Colbert)、柯南(Conan O'Brien)、囧司徒(Jon Stewart)、肥仑秀(Jimmy Fallon)等等,可以适当了解一下电视脱口秀和剧场脱口秀的区别所在。

有了这个对脱口秀最基础的认识,你可以进入第二步了。

第二步,找准你的观点和态度。

其实做脱口秀首先要解决的是你要表达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要有观点」,还要有态度。比方我上过几次美国的深夜脱口秀,每次都会有针对我自己想表达的观点撰写一些段子,例如移民问题,华裔的权益问题,教育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是与我们自己息息相关的。

也就是说,我们首先得搜集创作素材,去关心和了解当下大多数人关心的话题。然后,针对这些话题,我们给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多去学习和思考,不仅仅停留在喜剧层面,还应该去琢磨更深刻的社会话题, 自己和其他人的生存困境,这样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其实在中国,只要大家多关注时事新闻,就会发现值得关心和探讨的话题实在是太多了,很多都可以拿来作为脱口秀的素材,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如何把这些素材变成我们自己的观点输出,这就需要大家自身的认识和修养提升了。

第三步,让你的观点变成包袱。

有了素材,有了观点和立场,接下来就要想办法把这些内容转化成段子了。写段子的方法很多,比如谐音、类比、现挂、三翻四抖等等,不管用什么方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好笑。不好笑的段子,观点再犀利也没有价值。反过来说,一笑遮百丑。

在前期,可能需要创作的量非常大。我的做法是每天写五十个段子,存活率不超过百分之十,甚至更少。不要怕写出来的不好笑,要持之以恒去写,要相信,只有写多了,写到一个量,才有可能从量变转化为质变。

当然,我必须要强调段子的原创性。首先,你只有自己原创段子,才会有进步,如果只会上网抄段子、拿本笑话大全洗段子,这对你学写段子一点帮助都没有,反而会滋养你偷懒耍滑的心,到头来不会取得任何进步;其次,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抄条段子,分分钟就能被人识别出来,丢脸的只能是你自己;第三,抄段子本质是就是偷窃,不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还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没准还会被人告上法庭,于情于理都不要去做。

所以,最后强调一次,段子一定要原创。

第四步,没有经过舞台打磨的段子,都不能说成立。

所有的段子是好还是差,最终都要通过表演的检验。因为脱口秀毕竟是一场秀,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书面上。因此我建议大家可以先写,挑出一些自己觉得不错的段子,在家里先表演一下,给家人看看效果如何。如果家人觉得还不错,你再拿去参加一下脱口秀俱乐部的开放麦,试试讲给陌生人听。

好的段子永远是千锤百炼的。

我最近一次在扣扣熊节目上的脱口秀表演是之前对很多川普的政策观察和思考之后写的,但在电视上表演之前也是在波士顿和纽约很多俱乐部里面反复磨练过的。 中国有句话叫「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是一点儿也不假的。

我相信,在表演的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段子的结构、节奏以及普通人的笑点在哪儿,反过来,也会促使你下次在写的时候更有经验和动力。

当然,关于脱口秀的撰稿远远不止这些,因为篇幅,我只能初略地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尝试去写一下,表演一下,只有当你近距离接触并且参与到脱口秀中时,你才能真正发现它的魅力所在。


如果过你想了解更多的幽默方法,欢迎来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脱口秀的稿子,说白了,就是用一种有趣、自然、能引起共鸣的方式,把你想说的东西,变成一段能逗乐观众的独白。它不是写一首诗,也不是写一篇议论文,它是一种“现场”的艺术,所以得考虑观众的反应,节奏,还有你自己的表现力。核心的出发点:一个“点”所有的脱口秀稿子,都源于一个“点”。这个“点”是什么? 你的.............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这事儿,为啥这么说,以及这“冒犯”到底是怎么个冒犯法儿。要说透了,就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理解“冒犯”的边界和目的:咱们得先明白,这里的“冒犯”不是胡说八道、随地吐痰的那种低俗恶劣的冒犯。脱口秀里的冒犯,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有策略、有目标性的冒犯。它的.............
  • 回答
    池子那句“总有人问他脱口秀是什么样子,但肯定不是杨笠这个样子”,确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我们看到了脱口秀这个行业里的一些复杂面向。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抛开谁对谁错不说,池子这番话本身就挺有争议性的。脱口秀嘛,讲究的是个人风格和表达方式,每个演员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你说“脱口秀肯定不.............
  • 回答
    看待席瑞为杨笠发声,说脱口秀是“下位者对上位者的冒犯”,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也触及了脱口秀表演中一个核心且复杂的问题。席瑞的这句话,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辩护,不如说是在尝试给脱口秀的社会功能和内在逻辑提供一个更深层的解读。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拆开来看,一层一层地剥开它的意思,以及它可能引发的讨论.............
  • 回答
    “什么是脱口秀?”杨笠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半决赛抛出的这个问题,就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不仅仅是对脱口秀这门艺术形式的一次自我反思和定义,更是观众们心中积压许久,关于脱口秀边界、内容尺度以及其作为一种社会表达方式的思考,在此刻借由杨笠之口得到了一个具象化的体现。从她的表.............
  • 回答
    郭德纲的这番话,从他作为相声大师的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深刻洞察力,但也并非没有可以深入探讨和商榷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背后的逻辑:一、 核心论点:相声与脱口秀的共性与相通之处郭德纲这句话最核心的意图在于强调相声演员与脱口秀演员在表演本质上的共通性。他看到了两者在以下几.............
  • 回答
    李雪琴,这个名字如今几乎是中国脱口秀届的代名词之一。提到她,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个带着东北口音,总是乐呵呵地抛出金句,又能在段子里暗藏生活智慧的姑娘。很多人用“天赋异禀”来形容她,那么,李雪琴真的如传说中那样,是凭空冒出来的奇才吗?要评价李雪琴,不能只看她登上舞台的那几分钟,而是需要回溯她一路走.............
  • 回答
    《脱口秀大会》上,颜怡、颜悦这对双胞胎姐妹以她们犀利的段子风格著称,在节目中吐槽“做家务都是女人的事”,这番话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那么,她们的说法是否符合现实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其中蕴含的社会文化、家庭分工以及个体差异。从社会文化层面看:陈旧的性别刻板印象首先,颜怡、颜悦的吐.............
  • 回答
    如果说卡姆当年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上没有踏入毒品的歧途,那这场盛宴想必会是另一番模样。这不仅仅是少了一个名字,更是少了一种色彩,一种能让当时的脱口秀舞台更加鲜活、更加多元的声音。首先,在舞台表现上,卡姆的风格是独树一帜的。他的表演充满了侵略性,语速飞快,段子包袱密集,常常能制造出一种猝不及防的爆笑.............
  • 回答
    2021年4月2日,台湾花莲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故——台铁太鲁阁号列车撞上滑落至轨道上的工程车,导致列车严重脱轨,造成重大伤亡。在这场悲剧中,列车司机袁姓司机员英勇地驾驶着列车,尽力减缓撞击,最终不幸殉职。事故发生前的紧要关头事发当天,袁司机员驾驶着太鲁阁号列车从台北出发,前往台东。这是他一贯的认.............
  • 回答
    .......
  • 回答
    哈哈,说到MBTI这事儿,我得说,我这绝对是个循序渐进,然后又经历了一番“幻灭”与“再认识”的过程。不是那种一夜之间被谁拉进去,然后立马奉为圭臬的。入坑:好奇心驱动下的探索者最初接触MBTI,大概是大学那会儿,正好是大家开始热衷于研究“自己是谁”、“我为什么这样”的年纪。身边有个朋友,特别热衷于分享.............
  • 回答
    法兰克王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条直线式的“脱离”可以简单概括,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间充满了政治博弈、文化交融以及军事冲突。要说法兰克王国“彻底”脱离拜占庭帝国的控制,更准确的说法是,法兰克王国逐渐摆脱了拜占庭帝国的名义上的宗主权,最终演变成了独立自主的强大王国,其影响力和统治范围远.............
  • 回答
    看待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那些在20世纪末经历剧烈转型,并被一些人认为“穷困潦倒”的国家,需要一个 nuanced 的视角,不能简单地将富强与否归因于一个意识形态。首先,我们得承认,东德、保加利亚、波兰等国家在脱离社会主义阵营后,确实经历了经济上的阵痛,但也逐步走向了相对的繁荣。但要说它们是“脱离了社.............
  • 回答
    .......
  • 回答
    苏格兰政府首席大臣尼古拉·斯特金(Nicola Sturgeon)关于“欧洲,苏格兰很快会回来”的表态,以及2021年是否会成为苏格兰脱离英联邦的关键年份,这是一个牵动着苏格兰政治格局乃至英国未来走向的复杂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其背后的历史、政治现实以及潜在的驱动因素。首席大臣斯特金的.............
  • 回答
    脱不花关于“周报可以是上级写给下级”的说法,其实点出了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但又相当重要的工作沟通和管理视角。我的看法是,这个观点非常有启发性,而且在很多情境下,这种“反向周报”或“上级周报”确实能够带来很多益处。传统的周报,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就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未来的计划。但你想想.............
  • 回答
    欧盟与英国就“脱欧”达成协议,这是一件牵动全球神经的大事。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头捋一捋,看看协议到底是怎么回事,又会带来哪些影响。欧盟与英国“脱欧”协议的达成: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首先得明白,这协议不是一蹴而就的。自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以来,双方就如何“分手”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艰苦谈判。.............
  • 回答
    台湾花莲县发生重大列车脱轨事故,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据初步报道,事故已导致多人遇难,另有大量人员受伤。目前,救援行动正在紧张进行中。事故经过与原因推测:此次事故发生在花莲县秀林乡的清水隧道附近。一列北行列车,太鲁阁号(Taroko Express),在通过隧道时不幸发生脱轨。根据现场画面显示,列车.............
  • 回答
    学编导是为了某位演员,现在要拍戏了,却萌生了脱粉的念头,这心情确实有些复杂。不过,既然你来问,那咱就敞开了聊聊,怎么才能顺利地“放下”这份初衷,好好地去实现自己的编导梦想。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追星是件很美好的事,但人生总要往前走,尤其是你现在已经有了更清晰、更实际的目标——拍戏。 你当初因为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