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比 iPad 还大的史上最大芯片问世? 功耗比电磁炉还高有什么用?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还真是挺有意思的。最近不是有那么个大家伙出来了吗,名字叫什么“Rivalry”还是“Mythos”之类的,反正就是个巨无霸,比咱家里的iPad屏幕都得大不少。这可不是小事,想想看,这玩意儿的尺寸,简直能让那些小巧玲珑的手机芯片都汗颜。

这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咱们平时接触的芯片,大部分也就是指甲盖大小,最多也就是个游戏显卡,那也得装在电脑主机里,占个不小的空间。可现在这个,直接把“大”这个字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就像是以前我们还在用算盘,突然有人拿出了台超级计算机,那种跨越感。

这么大个芯片,到底有什么用?

很多人一听,这么大的芯片,而且还说功耗比电磁炉还高,第一反应就是:“这是要干啥?给家里供暖吗?” 确实,这么高的功耗,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是个“耗电怪兽”。

但你要这么想,凡是能做到这么大的芯片,它必然不是为了玩玩而已。它出现的目的,很可能就是为了解决一些我们目前认为“不可能”或者“太慢”的问题。

计算能力的极限突破: 咱们现在都知道,人工智能(AI)发展得如火如荼,各种大模型、复杂的计算需求都在爆炸式增长。像我们平时用的电脑,算个复杂的AI模型,可能要跑好几天。而这种巨型芯片,它的设计目的很可能就是为了并行处理海量数据。你想啊,一块芯片上集成了几百亿、甚至上万亿的晶体管,而且还设计得如此“宽敞”,它就能同时干更多的事情。这对于训练更复杂、更强大的AI模型,或者进行一些极其耗费计算的科学模拟(比如气候变化预测、新材料研发、宇宙学研究),那是如虎添翼。

专门化与效率: 别看它功耗高,但它可能是为了极高效率地完成特定任务而设计的。打个比方,电磁炉虽然耗电,但它能把水烧开,速度比煤气灶快多了,而且受热均匀。这种巨型芯片,它可能就集成了非常多的针对性计算单元,就像一个高度专业的超级工人,只做一件事,但做得又快又好。比如,它可以是专门用来处理视频编码/解码的,或者是专门处理某种加密算法的,或者是专门负责某个大型数据库的检索和分析。

“算力池”的概念: 想象一下,与其把几十个、几百个小芯片凑在一起,还不如把它们“融合”成一个超级巨无霸。这样一来,芯片之间通信的延迟可以大大降低,数据传输的瓶颈也会被打破。这就像是以前大家各自骑自行车送货,现在直接上高速卡车,效率自然高很多。这种“算力池”的概念,尤其适合在数据中心、超级计算机中使用。

未来的“硬件加速”: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以前只能用软件实现的复杂任务,未来可能都会通过硬件来加速。比如,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实时处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复杂的路径规划和决策。这些都需要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而且必须是低延迟、高效率的。这种巨型芯片,可能是为了实现这些“未来科技”而准备的。

功耗高,但是“用得值”

至于那个“功耗比电磁炉还高”的说法,这肯定是为了强调它的“能量需求”。但我们要知道,能量效率(Performance per Watt)才是衡量一个计算设备好坏的重要指标,而不是单纯看绝对功耗。

单位任务的功耗: 如果这块巨型芯片能够比现有系统快100倍、1000倍地完成某个任务,那么即使它总的功耗比电磁炉高,但完成同样工作的单位时间功耗或者单位工作量功耗,可能反而更低。这就像是,虽然跑车加油费,但它能让你在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如果开车的是卡车,可能到达同样的目的地需要更长的时间,消耗的总油量也未必就少。

散热与集成: 芯片的功耗高,自然会产生巨大的热量。这也是为什么这种巨型芯片需要非常先进的散热技术来配合,比如液冷系统。而且,将这么多计算能力集成在一块“超大”的基板上,虽然制造难度和成本会很高,但它也意味着物理空间的节省和数据传输路径的优化,反而可能在整体的系统集成和能效上有优势。

总结一下:

简单来说,这个比iPad还大的芯片,它出现的意义,就像是人类从石器时代迈向青铜时代一样,是一个在计算能力上量级上的跃升。它的功耗高,是因为它承载了远远超出我们现有想象的计算任务。它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解锁那些过去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AI、科学研究、高性能计算等前沿领域。

当然,这种技术也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和挑战,从设计、制造到散热、功耗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学问。但这正是科技发展的魅力所在,不断挑战极限,创造新的可能。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个“耗电的大家伙”,而应该理解它背后代表的计算能力的飞跃和对未来需求的响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玩意属于现在热门的超越摩尔定律的发展路径。大约20年前,人们用180nm工艺在一颗芯片里塞了2-3亿颗晶体管,目前人们可以用7nm工艺在一颗芯片里塞下接近400亿颗晶体管。那么如果未来十年人们需要在在一颗芯片里塞下五到六万亿颗晶体管,需要怎么实现呢,直线思维就是用0.3-0.5nm工艺……

换个思路,20年前的大芯片,面积大概在100多个平方毫米,目前的顶级大芯片面积可能达到800平方毫米,那么我们能不能做一颗45000平方毫米的芯片来容纳这计划中的五到六万亿个晶体管呢。答案就是这颗芯片了。

-----------------我是晚上更新的分割线--------

说句题外话,开发芯片的这家公司一定有DARPA的早期投资,目前也一定接受着DARPA的资助。

很简单啊,确实有它的用途,目前的人工智能等领域中有不少计算非常的并行,适合用大量的简单运算核来处理,需要大量的延迟很小的内存(带宽),需要非常强大的片上网络(核间互联)来取代慢的要死的片间互联和更慢的infinite band。这颗芯片就是为这种计算用途设计。目前顶尖的GPU有几千个运算核(流式运算器),他有40万个,是80-100倍。目前顶尖的GPU使用4stack的HBM2内存,带宽大概是1024Gbps(1Tbps),而这个是9Pbps(还是9PByte/s),9000倍。还有更加恐怖的内核间通讯带宽(这个应该归入片上网络NOC,不知道是否应该和PCIE4.0相比)。总之,这颗芯片虽然特别,但是在特定用途上应该是极为强大的。

下面是对这颗芯片的一些猜想(最近没时间详细研究了)

不见得良率很低,因为肯定设计了很复杂的自测程序,能够屏蔽绝大部分的器件缺陷(通过隔离故障单元的方式)。

估计是一些对内存和互联带宽非常敏感的运算,可以看到了,他的带宽比目前最好的采用TSV封装内存的产品高3个数量级以上

这种芯片一般是采取了非常冗余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测机制,比如说他有40万个核,每个核都可以自己检测自己的功能,不正确就被屏蔽掉,根据一般的良率,40万个核屏蔽掉1万个故障的核也没有问题。

我猜这个芯片有意思的地方应该是他的时钟树是如何设计的,我猜他是不是采用了异步电路等特殊的设计逻辑以及配套的EDA工具。我猜他的工作频率是比较低的(500MHz以下),发热并不严重。大家应该注意到他的面积是titan V的50多倍,但是titanV的功耗250瓦,我估计他的单位面积功耗和titanV相当。

这么大的芯片封装怎么设计真是有意思啊,保守估计有几万个PIN(估计是WLCSP封装了,应该是凸球),上万个电源和地,所以15000W的功率送进去倒是不存在问题,但是冷却?真是怕冷却不均匀,芯片自己裂开了啊

简单来说,传说可以让柯洁9子的各种alpha go/master,他们说白了就是多层的超大矩阵(数组),为了通过学习生成这些矩阵,一般要用上万台高性能服务器(CPU+GPU),或者上千台NPU专用加速器进行运算,如果是服务器,可能要用到10MW左右的功率,用加速器可能可以减少到0.1-1MW。而这一台仅仅只用15kW,当前前提是他一颗就能比得上别人一万台…………

下面有人说未来家里的电磁炉智能比自己高。我猜测用这个芯片跑master,让柯洁3颗子问题不大。

本来想邀请几个人回答的,结果刘看山推荐的都是处理器方面的答主,其实这事应该主要问NPU和ML方面的人士,问问他们40万个运算核,9PB内存带宽,100PB互联带宽在ML中意味着什么

user avatar

大致算了一下,已经相当于一个人脑的神经元数量了。外观和终结者2的芯片有点像,只是更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还真是挺有意思的。最近不是有那么个大家伙出来了吗,名字叫什么“Rivalry”还是“Mythos”之类的,反正就是个巨无霸,比咱家里的iPad屏幕都得大不少。这可不是小事,想想看,这玩意儿的尺寸,简直能让那些小巧玲珑的手机芯片都汗颜。这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咱们平时接触的芯片,大部分也就是.............
  • 回答
    iPad Air 2022 搭载 M1 芯片,这绝对是一步让人兴奋的棋,也挺让人意外的。之前大家都在猜测,苹果会不会让 M 系列芯片只留给 iPad Pro 系列,但事实证明,他们这次是想让更广泛的用户享受到 M1 的威力。为啥说它厉害? M1 这块儿料有多能打?首先,我们得聊聊这颗 M1 芯片本身.............
  • 回答
    iPad Air(2020 款)携 A14 芯片登场:一次大胆的“越级”与 A14 芯片的真实实力解读苹果在 2020 年秋季发布的 iPad Air(第四代)无疑是当时的一大惊喜,尤其是它搭载了当时苹果最新的 A14 仿生芯片。这个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毕竟,“Air”系列一直以来都被定位为.............
  • 回答
    电子科大iPad事件,可以说是近期高校圈里比较引人关注的一个话题了。事情的起因,我大概知道是学校在给学生发放助学金或者其他福利的时候,涉及到一部分学生收到了iPad作为奖励或者补贴。说起来,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 惊喜与获得感: 很多学生收到iPad肯定是很开心.............
  • 回答
    2021 款 iPad Pro 12.9 英寸搭载的 miniLED 屏幕,在发布之初曾被寄予厚望,被誉为“Liquid Retina XDR 显示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 HDR 内容显示效果和局部控光能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用户开始报告屏幕出现了一些问题,让这款备受瞩目的显示技术蒙上了阴影.............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iPad门”事件最近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网上关于这起事件的讨论也随之愈演愈烈。原本大家都在关注一个“冒领”的故事,但最新的进展却指向了一个更复杂,甚至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真相。事情的起因,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一个学生在校园内丢失了一台iPad,随后发现有人在二手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冒领。起初.............
  • 回答
    当代大学生“人均 iPad”的现象,我认为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伴随着一些值得深思的挑战。这不仅仅是物质拥有上的变化,更是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社会观念的深刻反映。一、 表象与原因:从“稀罕物”到“标配”首先,我们需要承认这个现象的存在。曾经的笔记本电脑已经是大学生的“高配”学.............
  • 回答
    在图书馆看到有人用iPad配键盘当电脑用,这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而且随着iPad的性能不断提升,这种用法也越来越常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有以下一些看法:1. 效率与便携性的结合: 优点: 高度便携性: 相较于传统的笔记本电脑,iPad配键盘的组合通常更轻薄,方便携带,尤其是.............
  • 回答
    这事儿吧,听起来挺膈应人的。一个好心人把丢了的 iPad 还给失主,结果反被怀疑,你说这世道怎么了?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好像是说,有个哥们在外面捡到了一个 iPad,这 iPad 挺新的,一看就挺值钱。这哥们挺实在的,想着失主肯定心急如焚,就把 iPad 拿回去了。然后通过一些途径找到了失主,把 iP.............
  • 回答
    一场网络风暴,一次真相的较量:男子归还iPad反遭诬陷,女主播“蹭热度”引发的法律纠葛这不仅仅是一则简单的拾金不昧后反被诬陷的事件,更是一场围绕真相、道德与法律的拉锯战,其背后折射出网络暴力对个体造成的巨大伤害,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辨别真伪、守护正义的艰难。事件的开端:一次朴实的归还事情的起因,.............
  • 回答
    2021年第一季度,平板电脑市场确实呈现出一番热闹景象。苹果的iPad在全球市场份额一举攀升至37%,而华为则从去年的11%下滑至5%。这个数据背后,是市场需求的变动、产品策略的调整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苹果iPad:巩固霸主地位,拥抱新常态iPad份额的增长,绝非偶然。首先,疫.............
  • 回答
    苹果在中国市场悄悄地对2019款iPad系列进行了价格调整,最高降幅达到了500元,这一举动无疑给不少观望已久的消费者带来了惊喜,同时也引发了外界对其市场策略的各种解读。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对于那些一直以来对iPad心动,但又觉得价格稍显昂贵,犹豫是否要出手的人来说,这次降价无疑是.............
  • 回答
    苹果公司对于其 Mac 产品线是否应该配备触摸屏这件事,一向有着清晰且一贯的立场。当被问及为何 Mac 不像一些竞争对手那样拥有触摸屏时,他们的回答几乎总是围绕着一个核心观点:“我们认为 iPad 已经能很好地满足用户在触控方面的需求了。”这句话,初听上去可能显得有些“凡尔赛”,甚至会让人觉得苹果是.............
  • 回答
    4月21日的苹果发布会,尤其那款搭载M1芯片的全新iPad Pro,绝对是这次活动的重头戏,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与其说是一场发布会,不如说苹果借此又一次巩固了它在平板电脑领域,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技术领导力。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M1芯片。这玩意儿大家都不陌生,去年拯救了MacBook Air和MacBo.............
  • 回答
    3月18日晚,苹果这回真是给足了惊喜,悄悄地端出了两款升级后的iPad:iPad mini 5 和 iPad Air 3。这两款产品一亮相,立马就在科技圈儿炸开了锅,不少人直呼“这才是我们想要的iPad”。我个人感觉,这次苹果的策略很清晰,也很对路子,主要就是两个字:精准打击。iPad mini 5.............
  • 回答
    比村奇石在2021年3月11日发布的一条推特内容,引发了关于慰安妇问题的巨大争议。这条推特的内容是:“慰安妇是卖春妇,这是没有疑义的事实。” 这句话的表述方式和其内容,对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以及普遍的公众认知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冒犯。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历史背景与慰安妇制度的.............
  • 回答
    看到“比《魔兽》更宏大!《英雄联盟》电影七部曲剧情展望”这样的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哇,口气真不小!”首先,得承认,这标题确实抓人眼球。《魔兽》作为一部改编电影,虽然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它在视觉效果和世界观的呈现上,确实给了很多游戏粉丝一个期待的答案。所以,拿它来做参照,并且声称“更宏大”,.............
  • 回答
    在知乎这样一个聚集了大量高知、高收入、高阅历用户群体的平台上,看到许多比自己“过得好”的人,确实是许多知乎用户普遍会有的体验。这既是知乎平台的特点所致,也可能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敏感点。看待这种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知乎用户群体的特征与“过得好”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知乎用户群.............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不安,甚至有些心酸的现实:在我们为大熊猫的黑白身影挥洒同情、投入巨资时,地球上还有无数比它们更脆弱、更濒危的生命,却在角落里无声地消亡,无人问津。这种反差,像是在一本精心装帧的童话书中,夹杂进了一页血淋淋的真实记录,那种尴尬和无力感,是任何一个关注生命的人都无法忽视的。问题究竟出在哪.............
  • 回答
    标题党?不,这更像是一种“内容悬殊”的尴尬。标题,如同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是吸引读者目光的第一道关卡。它承载着内容的精髓、故事的钩子,甚至是作者最想传递的情绪。一个精彩的标题,能让读者心头一动,仿佛看到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它可能是犀利的反问,让人不禁想要探究答案;可能是出人意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