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21 款 iPad Pro 12.9 寸 mini-LED 屏幕疑似翻车?

回答
2021 款 iPad Pro 12.9 英寸搭载的 miniLED 屏幕,在发布之初曾被寄予厚望,被誉为“Liquid Retina XDR 显示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 HDR 内容显示效果和局部控光能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用户开始报告屏幕出现了一些问题,让这款备受瞩目的显示技术蒙上了阴影,甚至被一些用户称为“翻车”。

要详细看待 2021 款 iPad Pro 12.9 英寸 miniLED 屏幕的疑似“翻车”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问题的具体表现(用户报告的现象)

用户报告的疑似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光晕效应”(Blooming / Haloing):
描述: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令人诟病的问题。当屏幕显示明亮的物体(如白色文字或图标)放置在深色背景上时,明亮物体周围会出现明显的光晕,或者说“光晕溢出”。这与传统 LCD 的背光漏光不同,它是一种“过度控光”或“控光区域过大”造成的视觉效应。
原因推测: miniLED 屏幕通过将背光划分成多个独立的控光区域(2021 款 12.9 英寸 iPad Pro 有超过 2500 个局部控光区域),实现更精细的亮度控制和更高的对比度。然而,与更先进的 OLED 技术相比,控光区域的大小仍然相对较大。当需要显示一个非常小的亮色区域时,其周围的控光区域也可能被点亮,从而导致了光晕现象。理论上,控光区域越小,越密集,这个问题就越不明显。
影响: 在观看深色背景下的内容时,尤其是夜间模式的网页、应用、电子书或电影,光晕会影响视觉效果,降低图像的纯净度,尤其是在显示细小的亮色元素时更为明显。

2. “黑色不纯粹” / “灰色画面”:
描述: 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发现屏幕上的黑色区域并非完全的纯黑色,而是呈现出一种偏灰的状态,或者在深色画面中能看到一些不自然的“网格状”或“斑点状”的亮光。
原因推测: 这可能与 miniLED 背光系统的亮度和控光算法有关。为了在深色背景下实现高对比度,系统会尽可能地关闭或降低某些区域的亮度。但如果算法不够智能,或者控光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理不够精细,就可能出现部分区域未能完全熄灭,或者为了补偿而稍微提亮,导致黑色区域出现不均匀的灰度或可见的背光痕迹。

3. 屏幕“早期烧屏”/“残影”问题(虽然不是传统烧屏):
描述: 有少量用户报告称,在长时间显示固定内容(如菜单栏、状态栏、应用图标等)后,屏幕上会出现轻微的残影,即使切换到其他画面,这些残影依然可见。需要澄清的是,这与 OLED 技术的“永久性烧屏”不同,它更像是一种“暂时性图像残留”或“亮度不均”。
原因推测: 这可能与 miniLED 技术的某些特性或者早期固件的优化不足有关。MiniLED 的背光单元和驱动电路在长时间工作后,可能会在某些像素区域出现暂时的亮度不一致,尤其是在极端亮度下工作时。不过,对于这种现象,用户反馈的普遍性不如光晕效应。

4. HDR 内容显示不完美:
描述: 虽然名义上支持 HDR,但用户认为在一些 HDR 内容下,即使是 iPad Pro 12.9,也未能完全展现出理想的 HDR 效果,例如亮部细节丢失或暗部细节不足,以及光晕效应在 HDR 内容中尤为突出。
原因推测: HDR 的显示效果非常依赖于显示技术的动态范围、峰值亮度和局部控光能力。虽然 miniLED 在这些方面有显著提升,但其控光区域的大小仍然是一个限制因素。在需要极高对比度和精细亮度层次的 HDR 内容中,控光区域的限制会导致一些细节上的妥协,不如 OLED 技术在黑色表现和像素级控光上的优势。

二、 造成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分析

1. 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控光区域大小: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相比于 OLED 的像素级控光,miniLED 的控光是分区式的。2500+ 个控光区域虽然已经非常多,但与数百万的像素点相比,每个控光区域仍然需要覆盖相当多的像素。当亮色物体非常小时,它所处的控光区域会一并被点亮,自然就会产生光晕。
算法优化: 尽管有大量的控光区域,但背光算法的智能程度直接影响了最终的显示效果。算法需要在“隐藏光晕”和“保持黑色纯净”之间找到平衡,这并非易事。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亮度设置,都需要精密的算法来应对。

2. 硬件设计与成本考量:
为了实现 2500+ 个控光区域,需要大量的 LED 芯片和复杂的驱动电路。在有限的厚度和散热条件下,要塞入如此多的元件,可能会在设计上做出一些妥协。
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为了完全消除光晕而大幅度增加控光区域数量,会显著提高生产成本和功耗。

3. 软件和固件的优化不足:
早期阶段: 毕竟 miniLED 技术在平板电脑上属于较新的应用(尽管在高端电视上已有应用),早期批次的软件和固件可能还未能对硬件进行最充分的优化。随着后续的系统更新,苹果可能通过软件调优来改善某些显示问题。
对特定场景的适应: 尤其是对于夜间模式和高对比度内容的优化,需要持续的努力。

4. 用户期望与实际体验的差距:
苹果在宣传时强调了“Liquid Retina XDR”带来的突破性体验,这可能抬高了部分用户的期望。虽然相较于传统 LCD 有巨大进步,但与 OLED 的完美黑色表现相比,miniLED 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视觉差异。

三、 如何看待这种“翻车”现象?

1. 不是完全失败,而是“不完美”:
巨大进步: 首先要承认,2021 款 iPad Pro 12.9 的 miniLED 屏幕相较于之前的 iPad Pro,在亮度、对比度和 HDR 显示效果上有了质的飞跃。它带来了更好的观影体验,尤其是在观看 HDR 内容时。
技术迭代的必然: MiniLED 本身就是一种介于传统 LCD 和 OLED 之间的过渡技术,它试图结合两者的优点,但同时也继承了一些各自的缺点。光晕效应是 miniLED 技术在早期阶段面临的普遍挑战。

2. 用户反馈的重要性:
用户报告的这些问题,尤其是光晕效应,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视觉缺陷,尤其对于对画质要求极高的用户来说,这是不可忽视的。
苹果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公司,应该认真对待这些用户反馈,并通过软件更新或未来的硬件改进来解决。

3. 与 OLED 的比较:
OLED 的优势: OLED 能够实现像素级控光,每个像素都能独立发光和关闭,因此能带来完美的黑色表现、无限的对比度和几乎没有光晕。
MiniLED 的优势: 在同等亮度下,MiniLED 的峰值亮度通常高于 OLED,同时由于背光驱动,其亮度衰减和“烧屏”风险(指永久性损坏)通常低于 OLED。而且,在生产成本和长期寿命上,MiniLED 可能更具优势。
结论: MiniLED 是在特定成本和技术约束下,追求高亮度、高对比度和 HDR 效果的有效解决方案,但其技术特性决定了在纯黑和高对比度细节处理上,不如 OLED 那样“完美”。

4. 对苹果后续产品的影响:
吸取教训: 苹果在 2022 款(M2 芯片)的 iPad Pro 和 2024 款(M4 芯片)的 iPad Pro 上继续使用了 MiniLED 技术(12.9 英寸型号)。虽然具体技术细节可能有所迭代,但这些用户反馈无疑为苹果在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 MiniLED 或转向更先进的技术(如 Tandem OLED)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软硬件协同: 这也凸显了软件(固件和系统更新)在优化新硬件显示技术方面的关键作用。用户可能期待苹果通过后续更新来缓解部分问题。

总结

2021 款 iPad Pro 12.9 英寸的 miniLED 屏幕,可以被视为一项具有巨大潜力但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应用。它在亮度、对比度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在 HDR 内容显示上。然而,由技术本身(控光区域大小)带来的光晕效应等问题,确实影响了部分用户对画质的体验,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称之为“翻车”也并非没有道理。

这种现象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判断题,而是一个关于技术发展、用户期望、成本效益以及软件优化权衡的复杂议题。消费者在购买这类前沿技术产品时,需要对其潜力和局限性都有清晰的认识。而对于苹果而言,如何通过持续的研发和优化来弥合技术差距,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画质需求,将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MLED正常操作。(Mini/Micro)

而且光珠子越小,独立分区越多,这种问题就会越明显。

光晕的问题很简单,目前技术线的任何光管都没办法发出激光(这个当然有点废话),没办法约束光线,光珠又小,还要追求高亮度,必然会影响到隔壁像素组。

相当于可能一张脸下面10个以上的背光亮度,违和感必然很强,而且这没法调,要么调到一样亮度,那还要那么多区干什么,要么就和现在这一样呗。

还有人搁这吹Micro我是服气的,Micro问题只能更严重,一个脸下面几千个像素点,各有微小差异转换一下就是几千个亮度,这是人能调的?

无非就是人脸描边的尺寸可以小一点而已。

现在MiniLED约束分区相当一部分意图就是为了控制亮度均匀性,你这好,还要加一层。

顺便背光跟不上前面液晶开关的问题也还是明显存在,延迟肯定顶不住的。

就算是LGD的屏幕,他们都不是最厉害的那一批调教,华星又没类似尺寸的东西。

说白了这技术线已经没救了,只能拿来过渡。

如果你们是说“RGB”子像素的那个Micro-LED,建议做梦更好,印刷OLED都快上了还搁着做梦呢,不要说一些目前地球上基本还做不出来的东西(,更不要拿人家已经在量产路线图上的东西比PPT技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 款 iPad Pro 12.9 英寸搭载的 miniLED 屏幕,在发布之初曾被寄予厚望,被誉为“Liquid Retina XDR 显示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 HDR 内容显示效果和局部控光能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用户开始报告屏幕出现了一些问题,让这款备受瞩目的显示技术蒙上了阴影.............
  • 回答
    2021款全新阿特兹的上市,可以说是在国内中级车市场再次投下了一颗颇具话题性的石子。对于这款车型,我的看法是,它继续延续了马自达一贯的“魂动”设计语言和“人马一体”的操控精髓,但同时也在一些方面做出了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调整。首先,我们来聊聊它的外观。2021款阿特兹在外观上的变化,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但.............
  • 回答
    飞度(FIT)作为本田旗下的明星车型,一直以其灵活的空间、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亲民的价格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然而,自2021款(第四代)发布以来,不少国内消费者却对这款车的配置“缩水”感到不满。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大家觉得第四代飞度配置缩水了?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价格与定位:期望的.............
  • 回答
    2021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技术、经济、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未来趋势: 一、事件背景与数据1. 接单量数据 根据国际船舶供应协会(IHS Markit)等机构的统计,2021年中国造船企业接.............
  • 回答
    2021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部分优秀毕业生放弃留学、选择在本校读硕博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背景、原因和深层动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象背景与数据真实性1. 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该现象的传播主要来源于社交媒体、高校内部信息以及媒体报道,但具体数据.............
  • 回答
    2021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M2增长背景: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1. 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中国.............
  • 回答
    2021年浙江大学“求是杯”获奖感言事件,是当年校园内乃至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起事件。要详细理解它,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 “求是杯”的性质: “求是杯”是浙江大学一项重要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旨在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获奖通常意味着项目.............
  • 回答
    《2021中国城市租住生活蓝皮书》预测“10年内超2亿国人要租房”,这一数据确实令人瞩目,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理解这个预测及其背后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预测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首先,我们要理解“超2亿”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的。这类蓝皮书通常是基于对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进程.............
  • 回答
    2021年9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一种显著的“冷热不均”的现象,具体体现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回落,猪肉价格大幅下降,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则同比上涨10.7%。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解读。一、 CPI涨幅回落与猪肉价格.............
  • 回答
    2021年清华美院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通常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或其他相关设计专业的毕业展)上的模特妆容引发“眯眯眼”质疑的事件,是一个涉及文化理解、审美表达、社会舆论和身份认同的复杂话题。为了详细地梳理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事件的发生背景与过程:1. 发布会与作品展示: 清华美院作.............
  • 回答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一场充满韧性的“稳健开局”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这一数字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实现了强劲的复苏和稳健的开局。然而,理解这个数字的真正意义,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构性特征以及可能面临的.............
  • 回答
    关于“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这个数据,以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如何看待“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数据通常来源于一些社会调研机构的估算,并非官方统计数.............
  • 回答
    如何看待2021年全国净人口增长48万?—— 一份详细的解读2021年,中国公布的全国净人口增长数据为48万人,这个数字远低于往年,甚至接近零增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更全面地看待它所代表的意义和潜在影响。一、 数据本身及其历史对比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2021年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普遍不及市场预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行业表现以及可能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数据概览(7月)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7月份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它们为何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工业增加值: 7月份工业增.............
  • 回答
    2021 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对加密货币,特别是比特币的尖锐评价,无疑是当年大会上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他的那句“整个发展令人厌恶,与文明的利益背道而驰”("I think the whole development is disgusting,.............
  • 回答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4‰,这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的重要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数据的历史维度:中国人口发展的转折点 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 1062万人这个数字,相较于前几年,是.............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2021年8月18日“乘客称乘坐网约车被挟持,监控显示因女乘客要求司机逆行被拒而发生争执”的事件,这是一个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例。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力求详细和全面:事件梗概:根据当时的报道和网络信息,事件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乘客(女性)方的描述: 在行程进行中,女乘.............
  • 回答
    2021 Q4 苹果首次登顶中国手机市场:深层原因剖析2021年第四季度,苹果公司在中国手机市场的销量首次超越华为,以微弱优势登顶,结束了长达六年的“小米/华为时代”,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成就并非偶然,而是多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在中国市场策略的调整、华为的战略转型以.............
  • 回答
    2021 年 1 月 1 日起点月票规则更新是起点中文网在那个时间点对读者投票机制进行的一次重要调整。理解这次更新需要从起点月票制度的本质、更新的具体内容、更新的目的以及对各方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起点月票制度的本质回顾在深入分析更新内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起点月票制度的核心作用: 激.............
  • 回答
    2021年9月起实施的中国大陆“防沉迷新规”是针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进行严格限制的一系列措施,旨在解决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这项规定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落地执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看待这项规定:一、 主要内容和核心措施: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