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重温一个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新世界的诞生而流血牺牲的烈士的话,不禁热泪盈眶。
不错,瞿恩这个角色是虚构的。但像他这样愿意为无产阶级的胜利、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自己的人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且为数众多。在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年代,这片土地上有无数个瞿恩。他们或许是饱受黄金荣、杜月笙压榨剥削的工人,或许是因为“多收了三五斗”而陷入绝境的农民,或许是被以吸兵血为能事的汤恩伯、胡宗南肆意欺侮的士兵,或许是有志求学却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的学生。尽管身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经历过挣扎在死亡线边缘、随时可能横尸街头的痛楚,经历过提着大捆钞票进市场、发现连一粒米都买不起的悲哀,经历过敌人拥有绝对火力优势、只能血肉之躯与之对抗的无奈,经历过洋人和二鬼子耀武扬威、自己却被迫敢怒不敢言的愤恨。因此,当一种全然不同于过往、以解放普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为目标的理念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自然会为之感动,会为了人民的事业而燃烧自己,会团结起来怒吼“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反动派固然可以杀害瞿恩。然而一旦觉醒了阶级意识、决心再也不做奴隶的人民团结起来,旧世界一定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瞿恩的遗志一定可以实现,人民的共和国一定可以建立。
如果说《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瞿恩的遗言表明人民有信心、有能力破坏一个旧世界的话,那么《横空出世》中广大解放军官兵的呐喊表明人民同样有决心、有力量建设一个新世界。
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离不开钱学森、邓稼先、彭桓武、程开甲等卓越的大师,但同样离不开无数答应一辈子隐姓埋名、在戈壁滩上斗风沙喝咸水吃咸菜的军民。我们有满腔热情的无双国士,更有数不清的虽然默默无闻却同样在以不懈的努力推动国家建设的普通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他们热爱自己的故土和亲人,愿意为了一个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宏伟目标而成为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人民共和国筚路蓝缕的光辉画卷中,这些刚刚砸烂一个旧世界、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普通人同样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样值得所有人的尊崇和敬意。
也就不难理解,那位在诗歌里对古今帝王几乎没有溢美之词的伟人,会欣喜于“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热情地讴歌“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作为共和国最神圣之所在的纪念碑会让最普通的工人、农民、学生、士兵居于核心位置,会被命名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显赫一时的王公将相在历史长河中只会变成时间的灰烬,永垂不朽的只有英雄的人民。
如果你要寻找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要去富丽堂皇的宫殿。相反,要到农田里,到工厂里,到工地上,到流水线上,到大马路上。那些日复一日为柴米油盐而奔波的人,那些为一家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的人,那些在不同的岗位上为自己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而奋战的人,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毕竟,大米猪肉蔬菜不是从货柜上自动长出来的,电灯不是天生就会发光照明的,手机不是天生就能打电话刷微信的,外卖也不是自己长腿跑到买主家里来的。
因此,我自始至终认为,当我们朗读“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这个神圣的词汇时,重音毫无疑问要落在“People”上——我们的共和国之所以伟大,之所以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就在于这个沉甸甸的词。
在分享这几段台词的同时,我殷切地希望,我的祖国——由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定要实现革命先辈所热切期盼的美好未来:
我殷切地希望,我的祖国——把人民福祉置于至高无上地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定要始终践行半个多世纪前的初心:
我殷切地希望,我的祖国——视人民为新社会主人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定不能忘却七十年来我们这片土地最大的政治正确: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来了他来了!他脚踏祥云走来了!!
他来了他来了!他辞职申请通过了!!
敲!太魔性了!!
他来了他来了他的辞职申请通过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149826014573080576
万能的评论区,男主持的微博:且把悲歌欢唱L,很有趣的人呐~
这句经典的:俺也一样!
出自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桃园三结义片段
关羽
张飞
这句话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的调侃了
某某写了个好答案,然后来一句:俺也一样~
视频如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1149709276690993152还有这一句:“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这句载入中国影史的经典台词,来自冯小刚于1997年的喜剧片《甲方乙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