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下暴雨马路积水漏电致多人伤亡的事件?

回答
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心痛和愤怒的悲剧。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都忍不住会去想,本可以避免的灾难,为什么会发生?它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仅是天气原因,更是我们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管理、甚至社会责任感方面存在的严重短板。

我们来一点一点地掰扯一下这件事里值得关注的点,尽量把事情说得透彻些。

首先,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积水与漏电。

暴雨本身是自然现象,虽然我们无法控制,但可以预见和应对。但问题就出在这“应对”上。马路积水严重,说明城市的排水系统出了问题。是设计不合理?是建设质量不过关?还是后期维护不到位?这背后可能是一系列原因。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基本的排水能力应该是首要保障的,尤其是在经常遭受洪涝的地区。

更致命的是“漏电”。这立刻将自然灾害升级为人祸。这说明:

公共设施的安全隐患极其严重。 暴露在外的电线、未完全绝缘的供电设施、甚至路灯杆、交通信号灯等都可能成为漏电点。暴雨导致积水,而积水是导电的,这样一来,稍有不慎触碰,就可能造成触电伤亡。
安全意识和监管缺失。 为什么在暴雨天气,本应采取严格防范措施的电力部门、市政部门没有及时检查和切断潜在的危险源?是不知道有问题?还是知道了但敷衍了事?抑或是缺乏必要的应急预案和执行力?
应急响应的迟缓和无效。 即使发生漏电,如果应急处理人员能够迅速赶到现场并采取有效措施(如切断电源、隔离危险区域、疏散人员),悲剧的程度或许可以大大降低。但现实往往是,事发时现场一片混乱,等待救援的时间长得让人绝望。

其次,事件背后暴露出的系统性问题:

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不足。 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是几十年前甚至更早设计的,早已无法满足如今的降雨强度和城市化进程的需求。城市建设的“面子工程”往往多于“里子工程”,比如对排水系统、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而一旦遇到极端天气,这些被忽视的“里子”就成了致命的弱点。
基础设施的老旧与维护不力。 即使是设计初期的排水系统,如果长期缺乏有效的维护和升级,也会出现淤塞、堵塞等问题,导致排水能力下降。同样,电力设施的绝缘老化、破损也是潜在的危险,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
部门协调与责任划分不清。 城市基础设施涉及多个部门,如市政、电力、交通等。在紧急情况下,如果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责任划分不清,就容易出现推诿扯皮,延误处理时机。
对极端天气的预判和预警不足。 虽然近些年极端天气频发,但我们的预警和应对机制是否真正跟上了?气象部门的预报是否足够及时和准确?相关部门是否根据预报提前采取了预防措施(如排查隐患、启动应急预案)?
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教育的缺失。 在积水严重的区域,很多人可能因为不了解危险性而冒险涉水通过,甚至好奇围观,无形中增加了危险。加强对市民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在极端天气下的应对常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再次,公众的感受与期望:

对于遇难者及其家属而言,这是无法承受的痛苦。对于其他市民来说,看到这样的新闻,除了悲痛,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担忧和愤怒。我们花钱纳税,期望政府能够提供一个安全、宜居的城市环境。这样的悲剧,是对我们基本安全保障的严重质疑。

人们会问:

为什么别人的城市能安然度过暴雨,我们的城市不行?
为什么小小的漏电就能夺走生命?我们的安全措施到底做到位了没有?
相关部门的责任到底在哪里?事故之后又会有怎样的问责和改进?
我们还能不能安心地走在自己的城市街道上?

最后,这场悲剧带来的警示与反思:

这不仅仅是一次事故,更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它迫使我们必须正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必须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 特别是排水系统、地下管网、电力设施等事关民生安全的基础工程,不能再是“面子工程”的牺牲品。
建立健全常态化的隐患排查和维护机制。 不仅仅是在暴雨前,而应该将安全隐患排查和维护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做到防患于未然。
加强部门联动和责任落实。 明确各部门在城市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确保应急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提升公众安全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让市民了解极端天气下的风险,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
严肃追责问责。 对于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导致悲剧发生的责任人,必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以儆效尤。只有严惩,才能让相关部门真正重视起来。
透明公开信息。 及时、准确地公布事故原因调查结果和后续处理情况,回应公众关切,重建信任。

总而言之,下暴雨马路积水漏电致多人伤亡,绝不应只是一个简单的“天灾”标签,它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失误和管理失效的叠加结果。我们期待的不仅仅是道歉和赔偿,更希望这次悲剧能真正成为推动城市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转折点,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强答,先放结论,人祸非天灾

看了太气愤。答主本人电相关,个人认为,招标,施工,监理,维护保养这几个过程中都存在有对社会极度不负责的表现。一般情况,如遇强降雨雪天气,没有强大的外力破坏设施本身,不应该,也不能出现漏电的状态,如果出现了,应该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先上两个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988792329569914880


https://www.zhihu.com/video/988792359450165248

这是2018608发生的事情一个在佛山禅城,一个在广州(感谢知友指正),答主也是在群里看到的,我震惊了,还能发生这种事?这两个家庭就因为一场大雨陷入了悲伤或则绝境,说真的,如果情景代入,答主本人遇到这种事情,面至亲的离开,该如何让需要负责任的人负责,那些人需要负责,该如何去起诉他们,怎样面对政府的息事宁人?不知道,没法想象。然后答主用度娘搜索了下,这种事,2012年就有发生,一直到今年发生了不知道多少起,刚才搜索相关新闻,广东省花都也电死了不少!我在想,这尼玛是电动物么,原谅我说脏话。发生了这么多起,在这种项目的施工上也不能严格去遵守产品标准,施工标准,检修标准吗?

答主就从这三个方面说一下,产品标准

答主目前做家电,就说说家电标准Gb4706,在标准中做了抗电强度要求,路灯路牌这种,我不清楚具体产品的要求,但家电产品有个上加强绝缘要求,3000v交流施加60s 小余3.5mA(根据设备分类不同,漏电流要求不同),这个条件放在这,意思就是说,要给把绝缘做足了。具体来说,电缆线做厚,最好多包几层,按理对应的绝缘材料也要做要求。我觉的路灯,公交站牌按加强绝缘做,这个要求不过分。

另一个是施工标准,根据国标,GB50169,第二条已经描述,屋内外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拦和金属门需要接地或则接零。第四条,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 柜 箱 及操作台的金属架和底座等就不详细说了,路灯和站台广告牌肯定属于这个范围。这只是接地,是一个一般要求,对于重点场合,漏电保护器的配置也是有必要的,我觉得人来人往的站台,极容易被接触的路灯杆都应该属于重点关注的吧。就说最基本的接地,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就是打个地桩,施加降阻剂等,让被保护对象与接地点电阻低于4欧姆还是几欧姆,不记得了。还一个就是接零,就是把零先接到外壳。这两种方式做好后,外壳如果带电会把电流带走,让上级开关跳闸。

再说,检修,这个答主不太了解,应该就是定时检查接地点的是否可靠,接地电阻是否达到要求吧。


另一种情况是,地下电缆被水泡坏了,这个我不太了解,但按电缆的产品标准应该不至于 ,这个其他人补充吧。但我了解,电缆埋在地下应该会有穿管的,相当于加强了绝缘。

总之,在这种没有大破坏的自然一条件下,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是人祸,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保护普通人。


全手打,累死了,答主平时不怎么发言的


答主的回答是抨击相关单位的对公共设施选型,施工和维护标准等不严格,漠视广大公民的人生安全。按现在社会上普遍情况,雨雪天气只是有较大概率发生意外,但不代表非雨水就不会出现,大家不可能做到处处留心。本意在能让更多人看到,有一定提防之心,再一个如果能让有能力影响各个机构的人看到,让政府部门重视涉及公民安全的事务,严格执行相应施工的标准和验收标准,让该类事故概率降为0,那就更好了,你说下场雨就挂这么多人,心酸么?其实另一个领域,食品相关也的情况也差不多。


——

竟然受到这么多关注,顺势更几点:

1.第一个视频发生在佛山禅城


2.有人问到怎么触电的,稍微解释下,做个小科普。

一种是直接接触带电体,电流通过人体流向大地。

第二种是跨步电压,这里就引出一个紧急处理此种突发事件的方法,如果在积水路上,突然有个电线落在你的视野范围,只要不是落在你头上,而是水中,你没有被立即击倒,此时你要做的不是大步逃跑,而是要双脚并拢,向电线的反方向跳走。如果,你大步往后跨越,有可能受到伤害。

3.答主想借此说一件事。一般看到这个问题的,都是普通公民,也许大家并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但请在是非上有一个自己的判断,至少知道,谁应该为此负责,谁理所应当要关注普通公民的生命安全,尽管我们可能没有说出来。然后,碰到需要帮助的人,尽量伸出援手,谁也保不了这一辈子类似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来了这么多人,答主会不会有危险?既然,来了这么多人,关于保护这块,答主在多说几句,多增长些姿势,有利于做出客观的判断:

1.GB16895为建筑电气装置国标,其中GB16895.21 即第4-41部分:安全防护,电击防护中对故障保护的要求.不懂没关系,重点记住,GB16895.21这一部分是强制标准,,,,强制标准,强制是什么意思就不说了。。。。。

看不懂的看个标题,重点是这幅图

基本保护要求......

2.下面这幅图,是对潮湿环境 农贸市场的电气设备设置要求

看不懂的就看红圈吧(侵删),重点1>是选用电磁式漏电保护器(即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重点2>对高度也做了要求

就这些了,其实本来也就一个很简单的事,做到也不难。不过啊,世事难料,各种纠葛....,答主应该都说明白了,应该不会再更了

————-

针对几处知友提出表达不妥地方,修改了一下。答主不是专业写手,措辞难免会有些不妥,请各位见谅,人太多,竟然匿不了....


看了一些知友的回答,答主认为都是善意的,所以忍不住针对这些问题,谈一下答主的看法,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下面几个:

1,先说专业性。

答主只是电相关(电机控制),不是输配电专业,输配电的知识只在课本了解过。还不能给大伙开个专题上课。因此,专业上的东西答主不能做到很好的描述和解释,所能够用到什么的专业且先进继保设备来规避,答主也不清楚。因此答主只能从基本理论和标准上阐述。虽然答主非输配电专业,但也还是电相关的专业人士,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答主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一定可以通过使用必要的设备和标准操作降低甚至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2. 在说本次答主写这个答案初衷。

答主,本意只是让看到的知友们了解有这种事,多个心眼,另外能引起有关部门注意推动改善就更好了。能看到的人越多,多个心眼,也许出现这种事故的人就越少。能看到的人越多,遇到能够影响该类事件的发展的人的概率也就越大,能都推动解决该问题的概率也就越大,这一点与第一点相呼应,答主主要目的是说事,不是上专业课。

3.有人疑问是否为不可抗力

1> 有只有在评论中说,本次没有收到警报。 2>答主本人也属于这个范围,实际情况是只是大降雨,没有外力,比如大风,地震 , 而且重点设施也会具备承受一定不可抗力的要求。至于是否达到洪水的标准,答主真不知道。答主现实感受就是车还能开,水深在300,400mm,地势特别低地方就不说了(因为标准中会对地势低的地方做电气设备安装要求)。所以答主在这一点上,答主态度是只是积水,不属于洪水范围,答主觉得至少要上1米吧,才能算作吧,这点不清楚。(好像有另一个方法,如果保险公司不赔被泡的车,就算是洪水,^_^)

4.给排水相关部门有责任

造成事件发生不是单一因素,这点答主同意。但答主认为不是主要责任,为什么呢?因为会有国标限制,进而被影响的相关施工规范都会考虑到这些情况。答主记的通信设备一个标准(标准号不记得了),对安装位置进行要求:需要安装至地势较高,地势平坦的位置(很笼统哈)。引用一条另一个行业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第6.2.8条规定,照明配电箱安装高度(底边距地面)不应小于1.5m,照明配电板不下于 1.8m。答主认为,给排水差点,到1.5m,估计也不会有人去趟水了吧?所以对于这一点,答主的态度显而易见。

5.漏电保护开关不适合安放在这种场合

对于这一点,部分答主是同意的。比如很多工业设备,控制电机,电机的输出由于线缆寄生电容的原因会造成漏电,所以这种场合安装漏电保护意义不大。首先,民用场合多数使用工频设备,通信设备中使用的开关电源也会做绝缘,对外壳漏电流也是很小的。其次,在用户末端,一小部分用电设备使用漏电流保护设备,合适选型答主认为不会发生误动作。

以上其实答主说明一点,想要实现有保护的安全用电是做的到的,不会像做芯片这么难。

以下是几个小问题:

6.成本高,这个答主觉得不是问题。

7.责任方不清晰:从招标,施工,监理,保养维护这几个方面总是没的跑得,具体可能不准确也不全面,请见谅有熟悉的可以补充。


最后答主在轻微解释下接地系统的重要性,下图是红色框中为单相设备,TN-C-S接地配电系统,初略说就是外壳PE接工作零线N(保护接零)与保护地线,叫重复接地吧。

这也是符合多数用电设备基本只引出一根火线(L3)与零线到用电设备使用工况。假设,我们电缆不会有问题(如果有问题也是施工问题了,另外一个答案也说了,电缆埋地铺设,深度要大于700mm),

如果在未被水淹没的情况下,只要保护接零与保护接地没有同时失效,发生漏电那么人接触在PE外壳上,不会发生触电。

如果在被水淹没的情况下,只要保护接零与保护接地没有同时失效,假设内部火线绝缘失效,由于有外壳保护存在,尽管内部火线漏电点与外壳之间浸泡了水存在水电阻,此时电流达不到短路电流使空开断开,但是漏电火线与外壳接地点的电阻 相比 漏电火线---水路--人的回路电阻相比是很低了,大大降低了人触电的强度和可能性。因此如果严格按照这样的配电系统来施工,这最后一道防线也能有效的起到保护。

当然,造成事件产生是多个环节没有做到位导致,因此为什么答主的这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就显而易见了。

最后,谢谢各位关注,答主真的要匿了。。。。

user avatar

1、希望不要只报道众志成城、情感动天的陈词滥调,英雄我们会记得,但我们也想知道究竟谁应该负这个责任。除了感动,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东西。

2、对于谁该承担这个责任,作为电力员工说两句。很多用户侧设备的随心所欲程度超出一般电力人士的想象,而这些设备电力公司压根管不到,更何况很多是市政工程的低压设备,更没有管辖权限。电力公司管辖内的设备,安全是第一位的,因为只要出现人身伤亡事故,从省公司的一把手到班组的组长,一个都跑不掉,要么免职要么处分。

下面两张图片来自广州供电局的微博,一个变电站直接被水淹了

下面几位师傅光着脚就下去了,没有丝毫害怕漏电什么的,虽然此时的变电站已经全站停电了,但是相比于公交站牌,变电站内应该算电力设备最密集的地方了,但是电力员工直接就下去了,对于电力设施的安全程度,自己人心里是有一本账的。

2、看到下面有人在嘲讽说电力公司竟然建议在危险地段用单脚跳的方式避险。很诚恳的说一句,这个建议是正确的。因为漏电区域的跨步电压可能会导致人身伤亡事件,跨步电压就是两脚之间电压不一致导致的。

3、也有人说会不会是电缆漏电导致的?下面是一级建造师机电实务中对于电缆排管敷设的要求

埋入地下排管顶部至地面的距离,人行道上应不小于500mm;一般地区应不小700mm。

电缆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浅,并且真正看到电缆实物你就会发现,电缆导电的部分只在中间一丢丢,外面是非常厚的绝缘还有保护层。电缆掩埋分两种,要么是直埋要么是用排管埋(外面有管道),管道电缆的保护强度就不必说了,直埋电缆也不是大家想的直接就埋下去了,直埋电缆外面都装得有铠装层,自己脑补铠甲武士就行了。

所以,电缆接地时(也可以说漏电),最大的可能是人为损伤,要么是被施工队挖断了,要么是被人偷了。只有很少很少的可能是内部故障发生接地。

如果那种很少很少的可能发生了,即真的是内部故障发生接地,接地信号会在第一时间报送到当地电力调度机构,要么用小电流接地法要么用拉路法,一般来说十分钟之内就会找出接地的线路,然后停电隔离。想要看是不是电缆接地导致的漏电,直接去看发生触电事故区域是不是发生大面积的先停电然后马上来电现象就行了,这就是电力公司在用一条条线路试拉的方法找接地。但是这种事儿并没有发生,因此可以排除电缆漏电的情况。另外,如果真的是刚好公交站牌下面的电缆发生了严重绝缘击穿,产生了漏电的话,请相信我,公交站牌这一小片区域内的人很少有能幸免的,10kV电压的伤人和380V的低压伤人不是一个概念。

虽然我上面分析了这么多的电缆漏电情况,但是真的很诚恳的说一句:电缆自己漏电真的很稀少。

4、这种公交站牌和广告牌漏电的情况,属于用户低压侧设备,直接去找这些设备的产权所属单位就行了,其实很简单,不需要阴谋论满天飞整得太复杂

user avatar

整个问题可以用三个简单的问题来回应,关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电力设备安全,怎么保障安全?谁来承担责任?如何应急处理? 看着挺简单的三个问题,但有趣的是,这三个问题中各蕴藏着特有的现实矛盾,安全事故往往就在矛盾天平摇摆的过程中发生。

一、 电力设备的安全保障——经济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大概率事件与偶然事件的矛盾

先简单说一下电力安全的保障如何实现,从管理运行的角度就是定期巡检,排除隐患;从技术实现的角度,通常分为事前和事后两个时间维度,事前加强技术支撑,提高设备的绝缘和安全稳定水平,事后在于如何快速断电,及时对事故做出响应,最小化事故的影响。

然而,不管是管理还是技术,都是需要成本支撑,这就出现了本质上的矛盾——经济性与可靠性的矛盾。高可靠性就需要更高的经济投入,而不论什么主体,只要脑袋上顶着算盘做计划,可靠性往往受损;但这事也不尽是生产建设方的问题,用户作为最终的使用者,也是不乐于接受上游成本上升带来的高价格。所以,电力设备本身就是经济与可靠矛盾交织下的产物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有相关国家标准来保障安全吗?国家标准能保障所有安全吗?国标也是由人针对已知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出来的,但对于未知或意料之外的因素缺乏抵抗力。

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刚好可以反应上面两个矛盾。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基于一个很容易理解的常识,输电线路的设计要考虑所处位置的环境与气象因素,然而这其中亦有不少门道。

输电线路可能跨越上百公里,穿过的地区众多,从经济的角度,只要满足各段线路所处区间的气象要求即可,下面的图展示了设计人员必须要参考的风区分布图,基于所处风区,选择满足要求的设备。其实,风区的划分本身就是为了通过“量体裁衣”的方式降低投资成本的。

2008年南方地区发生了特大冰灾,很多线路损毁。直接原因是,在以前的设计规范中,对于覆冰这种特殊气象情况的考虑不足,08年之后,再开展设计时就加强了对覆冰情况的考虑。所以,即使是规范和标准,也是在不断的事故中逐步完善的。

把这个道理延展到城市公共设施、电器等领域也同样适用。

二、责任的承担主体——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

在广东暴雨事件中,特别要为电力部门(题主应该主要指电网吧)鸣个不平了。从逻辑上讲,原因的原因并不是原因。例如,美国枪支泛滥使得受到校园欺凌的人易于得到枪支,受欺凌的人因为有了枪支引发了校园枪支案,那我们可以说校园枪支案的发生原因在于枪支泛滥吗?不太合适吧。同样地,你触电了,就要去责备发电的人甚至是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的法拉第吗?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

发电企业负责发电,电网企业负责供电,而之后则进入了用电环节,除非因为供电质量导致的设备损坏以及其他安全问题,否则就与电网无关了,不然有电的地方就要电网负责,电网真的是要累死了。正常用电的时候没人在意,像空气一般的服务存在,出了问题却问责电力部门,不太合适吧。

如果你在办公室或者家里,因为电器漏电等问题而触电,责任归设备厂家,这是技术不达标,安全不过关;在小区、工厂的公共空间,或者新闻中的公交站触电,责任往往是物业、运营单位或者路政部门了,这就是典型的管理不到位。

但是!!有一个未曾明确界定,但所有事故条款中都会出现的一个词——不可抗力!通常情况下,设计时满足标准工况,但事故发生条件在工况之外往往被冠以不可抗力的结论,类似2008年的冰灾。如果是因为不可抗力,那就会定义为天灾,无人担责了。

至于新闻中界定为罕见暴雨条件,还是路政部门管理不善,抑或是设备厂家质量不过关,且看日后如何博弈。

三、应急处理方法——里子与面子、理智与滑稽的矛盾

在不少答案中,提出了单腿蹦的解决方法,这是完全没问题的,通过单腿跳避免跨步电压,简言之就是双腿在水中所产生的电压差将由身体承担,简称触电。

但这个方法提出的时候,很多人当成笑话来看。就像人工呼吸,专业的角度在于供氧,旁观者看的是接吻;单腿跳,专业的角度在于回避电势差,旁观者却在看马戏表演。

不要在安全的时候把应急处理方式当成玩笑,而在紧急状况下让自己成为一个笑话。

user avatar

这两天,北京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的消息刷遍了朋友圈。由于中国特殊的气候原因,全年降水量的70%-80%都发生在夏季,暴雨十分频繁。

逢雨必涝、逢涝必瘫,几乎成为每年夏季中国南北方城市的通病。“城涝”现象日益严重的背后,“暴雨漏电夺命”的新闻也屡屡频发。公交车站广告牌、电线杆、市政电箱……灾难往往骤降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究其根源,恐怕并不能怪罪于极端天气。梳理往年发生的社会新闻,我们可以发现,暴雨并不是致死的原因,城市基础设施所隐藏的安全隐患,才是真正导致意外的原因。

城市公共地段电线老化、绝缘体受潮失效、公共设施漏电保护器质量不合格、检查维修人员没有及时更换漏电保护器……只要有一个环节发生故障,就可能引发人员伤亡的悲剧。

显然,市民安全的保障绝不能依靠运气。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吴必虎曾这样掷地有声地说过:“一个小概率事件对生命来说,就是一个大概率问题,而防止小概率事件其中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生产厂家担起责任”。

作为新一代电网守护专家,小施愿意将我们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下面以施家改造过的北京一个老旧小区开闭站为例。

北京丰台右安门外的开阳里二区,是皇城根儿下出了名的老旧小区。超过三十年楼龄的小区鳞次栉比,错综复杂的电网系统一遇故障,就连老电工也无可奈何。

这种老旧小区一遇到暴雨天就特别容易断电,严重还可能因为倒灌出现更大的安全隐患。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小区的排水设备为缸瓦材质,脆弱易碎,且排水系统设计成雨污合流形式,负荷量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排水设备年久失修,管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积,大大减弱排水能力。因此,每当遇上大暴雨时,地势低洼造成积水的同时,排水量一旦超过管道负荷,下水道就汩汩地往外冒脏水。

为保障该小区用电安全,2016年北京丰台供电局委以施耐德电气一个重任:开闭站自动化改造和扩容。

开闭站是高压变电站向低压变电室接入前的分流设备,可以理解为发电站的一个10千伏配电室。城市用电一般是以一个发电站为中心,向外扩展无数的区域开闭站,形成环形供电网络。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发电站空间有限的局面,又让城市居民有足够的电源接口。

开阳里二区居民密集,生活用电量大。根据供电需求,需要将原有的12台开闭站增加至18台,而且未来还可能增容。但是,小区配电室因为是几十年前规划的,长度仅为7.2米,目前市面上各种宽度的中置柜都不能适应需求。

这个时候,施家Premset中压开关柜就大显神通了。Presmset采用模块化设计,断路器单元和全绝缘计量单元的最小宽度仅为375mm;深度为1135mm,相比市面上所有的产品,Premset简直称得上“超模身材版开关柜”,又瘦又美,百分百符合要求。

Premset最大的能耐并不是“魔(xiao)鬼(qiao)身材”。要知道,诸如开阳里二区的老北京小区地势低洼,一旦遇到极端暴雨天气,常常发生雨水倒灌。配电室一旦进水,一般配电柜就会down机,整片小区立即停电。

而施家Premset采用了全屏蔽绝缘系统,能保证所有中压元件表面屏蔽连续接地的同时,在实验中,浸入水中10千伏电压通电情况下,还能从容应对潮湿、污染、高盐雾、高温、强风沙等恶劣环境。测试实验中,Premset在浸入水中10千伏电压通电的情况下,还能安全稳定地连续运行48小时。

此外,Premset开关柜还具备实时监测、故障隔离、远方操作等先进的分布式自动化功能。相当于在开闭站里安装了一个人工智能大脑,所有的信息通过数据总线、汇集到此之后,再上传到电力调度中心。在电网发生故障时,系统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快速隔离故障,恢复非故障区的正常供电,降低大面积停电风险,加快抢修复电速度。

当然,除了Premset,施家还有许多安全用电的“法宝”。如果有兴趣,请移步以下链接:

schneider-electric.cn/z

最后,小施在这里给大家一点注意用电的小tips:

当大家在室外时

1 若发现有电线断落,无论带电与否,都应视为带电,应与断线落地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及时拨打24小时供电服务热线95598向供电部门反映。

2 万一发现电线恰巧断落在离自己很近的地面上,不要惊慌,更不能撒腿就跑,应单腿跳跃或双脚并拢跳着离开现场8米以外,以免跨步电压伤人。

3 尽量不要趟积水,也不要在临近高压线的地方避雨。

当大家在室内时

1 要注意家电防浸水,如不慎家中浸水,首先应切断电源;如家电已浸水,再次使用前应使用专业的电表测试设备的绝缘电阻,视情况进行干燥处理,直到绝缘良好为止。

2 同时要防漏电触电,注意检查家电电线胶皮有无破损。若有漏电现象,应加装漏电开关等,家电不用时最好切断电源。

3 谨记!雷雨天气尽量不使用电气设备。

以上的小tips希望能够保护每一个人,就算大雨让整座城市颠倒,小施也会给你拥抱,为你的平安护航!

user avatar

现在我觉得有时候有些喷子是应该存在的,应该把他们当作药引子用。当年,公知们就下水道质量、防洪能力、城管问题、暴力执法问题喷过。那时的自干五只知道“辟谣”,没有深层次思考怎么运用网络这个难得的“自下而上反馈渠道”。


现在好了,公知要么去别的领域收智商税,要么自己当五毛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网络上的派系说变就变啊。那时看似是骂垮了公知,但螳螂捕蝉 黄雀在後。


现在禁评禁转禁报道,五毛出来一通洗,微博限流不显示敏感信息。一切安好。


他们学会怎么管网络了。


过去出了事,自干五都有一套流程,从辟谣逐步演变成“先找找爆料/质疑”有什么漏洞,从不站队变成先站在TG那边想怎么回应质疑。

没限制报道。。没限制报道。。惹不起惹不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