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卖海产品的,主要是海参鲍鱼扇贝等。
你去淘宝搜一下,看看除了天猫店之外哪些海参店卖得最好?答案是打着“农家、参农、自家渔船、自家捕捞、古法工艺、传统工序、纯天然自制”等旗号的个人店铺。买家们好像对什么传统啊、古法啊、农家啊这些词汇特别热衷,只要你卖家能证明你家的海参是自己捞自己煮自己晾的,我就说好,你卖多贵我都觉得物有所值。
朋友们,无语啊!海参跟蜂蜜不一样,很多朋友喜欢买农家自制蜂蜜,不喜欢买工厂出的,因为农家蜜里面没有添加剂。但海参不一样啊,就算工厂出的也没有添加剂啊!海参晾干了没有水分了能放好多年啊,不需要也不可能添加什么进去啊!其实工厂的海参品质比散户海参贩子的要好很多的。
海参是食品,多数人买来是给孕妇、老人、病人吃的,这种情况下你不讲科学不讲卫生,反而去讲传统?去讲古法?什么是古法?古法就是古代的方法,因为条件限制,古代干海参除了产量低之外,卫生和品控也非常难达标的!不是产量低就好啊!不是自家锅里煮出来的就干净啊!海参是海底吃乱七八糟脏东西长大的,不是随便煮一煮,寄生虫细菌就灭干净了的,得灭菌啊!
一套价值十几万的阶段式升温升压灭菌设备,几座成本几十万的冷库,再加上一系列专门培训过的全副武装的工人,无菌车间,传送设备,烹煮设备,冷却设备,各种细致干净到极限的操作间和烘干晾晒场地。这么多现代化的生产线居然比不过一口黑乎乎的农村大铁锅?
还有,海参是动物,动物基本上都是野生的小,圈养的大,网上很多小商贩卖的海参个头都很大,一个个又粗又胖又长,跟小胡萝卜似的,一看就是笼子里或者小池子里养大的,却口口声声号称野生海参,但是我们都知道,动物基本都是饲养的比野生的大,野生的永远胖不过饲养的。太大的太小的海参都不合格,正规大厂是不会出这样的海参的。
我们厂里的干海参品质非常好,一家号称自家捕捞古法工艺的海参贩子,每斤比我们贵七八百,销量愣是甩了我们几十条街。
有的海参贩子找个水鬼,扛着块写有自己家店铺名的板子,泡水里拍个照,证明海参是自己捞的,这种照片真的太搞笑了,都是在养殖池子里照的,小船的另一侧就是水泥地面。
还有些海参贩子弄一些小孩的,美女的或者老人的照片放上去,声称给孩子积德只卖野生海参,什么参农之女为父亲卖海参,什么爷爷奶奶捕了一辈子海参,什么爸爸妈妈天不亮就出海了,照片里的老人们一个个的倍儿慈祥嘿,朋友,你让你爷爷奶奶歇歇吧,你那动辄几千上万斤的巨大销量,就算你有一个连的爷爷奶奶,他们也弄不出来这么多啊,进的货就说进的货,非得说自己家下海捞的有意思么?你家里人都是哪吒啊?而且都TM是养殖的,你爹你娘天不亮坐个小船出的哪门子海?偷渡吗?真的……太无良了,就这么低的营销手段,消费者居然被蒙得一愣一愣的,奉若神明。
营销就是讲故事。
而“人”的故事最容易打动人。
好多所谓古法大概率是情怀忽悠骗你买单的噱头而已。
先放张罗老师的神图镇下楼
就拿我们做实木家具来说吧,很多文章一提到木匠,伴随的都是下面这种配图
附带的还有各种“手作人”的称号,造型大概都和小潘差不多(老罗那张是摆拍,假装木匠,小潘是真搞了个木工房)
包括我很多客户都问我,你们家具都是手工做的吧。大概在普通吃瓜群众的眼里,我们木匠都还是在用这样的工具来做家具。
有时候吧,从对方期待眼神,满眼的赞许里,再加上虚荣心作怪,我真想说:是啊,我们都是手工打造。
可那并不是事实啊,上面那些充满工匠精神的工具,对我们工厂来说是可以摆进博物馆的玩具了,它们可能是我老爸那一代人的吃饭家伙,或者说是喜欢动手的发烧玩家挖勺子做小板凳之类的工具。
在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追求效率与精度的背景下,实木家具生产设备早已经超越手工的概念,复杂程度和可操作性,已远远超过传统工具的能力。
效率和精度做为结果不提,对于生产来说,这些设备带来了几个很明显的变化:
1、生产线的分段变化;
2、工人的技能需求变化;
下图是我们料房
我们使用的是北美进口的标准烘烤木板,从几大港口运到工厂。也就是所有家具都要是使用这些标准木材做为原料,进行切割拼接砂光制榫……等工序来制作家具
有一次我看到某友商在做直播,他们宣传他们下面的一个工人,说一这个工人如何如何好,他一个人的变化,比如生病了都会影响产品质量,那个状态特别像抖音上卖那个干虾的老太太
我听了真觉得不可思议,先不说这家其实并没有工厂(他们工厂也在网上宣传呢),而是现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工厂产品质量靠一个工人维系这实在太不科学了。
因为既然是产线,就一定会分工。那种一个工人从下料开始到成品全程一个人的作坊式操作,基本是不可能在工厂操作的,效率太低了。
就拿我们的下料这一个阶段来举例,下料至少会分四个环节:断料定长,纵锯定宽,平刨找基准线,四面刨定宽定厚出净料。
这个是断料锯,就是下料工人根据拆单需求,按照家具的门板侧板内板背板抽屉板等部位需要,挑选制作家具等木料,然后大体切割成相应的长度。
这种断料锯用脚踩来操作,脚挪开锯子就回去了,安全系数高一些。为啥换掉呢,是因为去年一个工人操作推台锯没有按照规定操作,手指头碰了,我一气之下,两个工厂都换了。
断料之后使用纵锯定宽
然后用压刨来找基准面,因为木料往往不是直的,有一定的起巧弯曲,用平刨刨出这些料的基准面
目前压刨是我们厂里相对来说危险系数较高的。在过去,压刨不但用来刨平,还要用来定厚,用的非常多,也是最常出工伤的地方。
后来,我把平刨的功能减少,只用来找基准面,然后用下面这个四面刨定宽定厚
这是木料进去前
这是出来后,明显光溜了不少,毛料变净料。
要知道,在有这些机械设备之前,我老爸那一代木匠过去都用手工锯,手工刨来操作,不但费时费力,其精确程度比这些设备也要差很多的。
过去一个人操作的环节,现在分成了几段,要分不同的工人操作不同的设备,特别费力气的工作很少,在有了地滚线之后,从前往后挪就是了。
这个环节的工人,根本不需要懂木工技术,只需要了解选料用料的标准就可以了。
再看下一个环节
净料出来以后,要根据排板顺序,打闪电缝拼接。
这个顺序是选料师傅挑好的,会在上面画一个三角,用来固定排列顺序,后面按照这个排列操作就不会出问题
因为我厂要求无论家具用料,不管内外,必须闪电拼接。所以相对来说,我们比外面的家具多了一个工艺:打闪电缝
这样拼接的好处是耐用,大大降低实木拼接位置开裂的风险。
最早用这种设备,立刨,操作起来是相对危险的
现在用这个,把木板放上去,上面会有气动装置下来压住木板,另外一侧有个锯自动走一下就好了。
工人的工作就是按照顺序,把木板排好,然后按一下按钮,你说我咋和人吹手作精神啊
除了各种切割刨不用手工工具,就连拼板之间的乳胶都是用机器喷的。
哎,面对手作达人,我有点羞愧啊,原来有个拍视频的哥们,非要拍工人用刷子刷一下那种镜头,工人都为难。
拼板的八抓鱼连上夹子都是机械的,人要做的就是挪动位置,然后按开关
一般拼板完之后,会用到砂光机,我厂配的是三砂,砂出来的木板做成家具后,都不用粗打磨这个环节了
这下料拼料一个手工工具用不上,更谈不上古法,那做实木家具的制榫要用古法了吧?那义务啊
我们对工人的要求变了,不再是传统的木工,而是懂设备也懂家具结构的人。
我们举斗柜常用的燕尾榫这个例子
这个燕尾榫拆开后是这样的
这玩意是用这个做的
做一些大的需要拆装板式家具(这就是很多所谓的家具风格对我们工厂来说都是一类东西的原因),或者餐边柜等小的整装家具,经常用到榫槽,现在可以用这个神器:CNC
用软件绘图输入设备,按下按键,这个设备自己挑选钻头进行操作,功能十分强大,下面这些都是在cnc上完成的
其他常用的小的制榫设备还有五碟机
方榫机,这方榫机其实发明以来,真是解决了很多问题,早期只有圆榫的钻。这圆榫的链接比方榫的牢固程度要差,所以那个时候只能用凿子手工打榫,因为打不好我还挨过老爹的骂。
制榫完毕之后家具要组装,也就是这个时候,才第一次能大概看到设计图上的家具造型
唯一的一个可以称作小的手工工具大概就是这个了,这是用来铣边的
放上不同的钻头用来铣斜边或者直边
工厂一直在培养拆单画图专用软件的人才,他们是家具背后的操控师,我梦想有一天,能够像做板式家具一样,完全使用设备来操作。
这里面,可能用到人工最多的,就是打磨上蜡了。
这些都是等待打磨的家具
实木家具的打磨工艺相对特别一点,板材家具是不需要的,再加上家具造型多变和复杂,目前来看,很难完全脱离手工。
不过在家具还处于板的状态时,会用到这个大型抛光机,让实木板材在组装前就有了相当光泽细致的程度
当然,越到打磨的后期流程,越要费时费力,使用的工具越小巧,有些部位不得不用手拿砂纸来打磨
直到上蜡,应该说打磨是所有流程中,唯一一个没有大型设备,需要细致手工操作的流程。
设备用了这么多,古法是不可能有什么古法的了。
当然木工爱好者不可能用这种大型专业设备,市场上也给爱好者准备出很多小型设备,甚至有微型的车床。
手持设备美国和欧洲很发达,这些国家房子大,很多家里有地库,比如乔布斯他爸爸就在地库有个木工房,给自己家做柜子。
但实话实说,即便是小的手持设备也几乎全部电动化了,很少靠人的力气去操作。
过去传统的工具效率又低精度又差,有很多花哨的榫卯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设备高效又精确,配合强力的乳胶,放着这种又好又便宜的不用非跟你说用古法强调手作,我感觉就是暗示你这个东西的价值高。
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上了热门的小罐茶吗?这些大师平均日炒三千斤,每一片茶叶都是大师古法亲手搓捻,卖你800一罐……我编不下去了。
有时候看到那些公众号推文的配图我都想笑,比如这位刷过多少次屏的美女木匠,手持的是一把气钉枪
气钉枪用起来的时候“啪啪啪”,听起来倒是挺性感的,但特么和工匠精神有毛关系?
像我们这种态度还算端正,玩了命的追求用好设备追求真材实料好工艺的厂家,是不敢谈什么情怀的了。
像我们这种态度还算端正,玩了命的追求用好设备追求真材实料好工艺的厂家,是不敢谈什么情怀的了。
注意看我们展厅书柜的上,小潘同志送给我这个木匠的一盒刨花
说到这放几张照片吧,就是不知道没有使用古法制作的家具,是不是有人喜欢。
嗯,这就是我们的工厂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有产品目录价格和超级多的订制案例可以参考,微信搜索公众号:良禽佳木。或者您搜小程序:良禽佳木,可以点选估价哈。
对于小批量生产来说设备模具成本过高。
因为古法的意思就是人工多。
他们其实看得不是质量,也不是材料,更不是所谓的“xx”年打造。
他们看重的是有那么个人耗尽心血一点一点的做出来一个东西给他们用。这种仿佛享受到了“周到”的人工服务的感觉,是机械大生产无法做到的。
同样一双牛皮鞋,你说是“意大利工匠纯手工制作”贵呢,还是“厂长是我表锅”贵呢。
在古代,能够享受这样价格高昂的人工服务的阶层只有贵族。现代没有了贵族,却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花钱买“贵族”的感觉。既然喜欢就让他们去买好了。
因为我们大家心里其实都清楚,什么才是又便宜又好用的实惠东西。
我是做软件的。一直用祖上传下来的家伙事工作。键盘是明末的,琉璃键帽。处理器是宋徽宗特制的官窑限量型号,现在存世不多,很稀罕的。
机器电源倒是新的,但也是特殊定制款,因为宋朝的电压规范和本朝不一样,不是交流220v50Hz,只好特殊定制。算是一个小缺憾吧。
首先,现代工艺是很好;
其次,现代工艺也很坏。
百年前,药剂师霍夫曼用现代工艺改进了古法提炼的水杨酸,制成了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功效极佳,且没有水杨酸的副作用。
在成功的鼓舞下,他又投入了用现代工艺改进另一种古法药物吗啡的事业中。二乙酰吗啡诞生了。拜耳公司销售这种产品,广告宣称其为不会上瘾的吗啡,并命名其为海洛因。
从功能性的价值来说,我觉得基本所有古法都比不了现代工艺的。
不过价值本来就是不单纯功能性的,也可以赋予人文情怀,艺术价值等等。
就好像古董论功能性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不能否认古董的价值(当然古董的商业价值主要来源于稀缺性)。
当然,要是硬是去从功能性上拼的话,就是收智商税了。我们要认识到古法的主要价值不是来源于功能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