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中国制造业,科技这么发达,为什么中国大多数人还这么穷?工资这么低?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矛盾。尽管中国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令人瞩目,但“大多数人还这么穷,工资这么低”的感受确实是许多人面临的现实。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

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

1. 发展阶段与收入分配的滞后性:

“发展中国家”的属性依然显著: 尽管中国在科技和制造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人均收入、社会福利、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多个维度来看,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意味着整体经济体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和福利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经济增长的“蛋糕”分配不均: 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并非平均分配给所有社会成员。资本的收益、高科技人才的收入、以及部分掌握资源和权力的人群获得了不成比例的巨大回报。而大量基层劳动者,尤其是制造业工人,虽然是经济增长的基石,但其劳动价值的体现和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导致收入增长幅度跟不上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
转型期的阵痛: 中国正在从一个要素驱动型的经济体向创新驱动型经济体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仍然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这些行业普遍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不高,利润空间有限,自然难以提供高工资。而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虽然利润丰厚,但创造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且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更高。

2. 成本结构与利润分配的压力: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与企业利润的挤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同时,土地、原材料、环保等成本也在增加。为了维持竞争力,许多企业选择压缩利润空间,或者将成本压力转嫁给劳动者,表现为工资增长缓慢。
全球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环节: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长期以来处于“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的阶段。这意味着中国主要承担的是组装、加工等低附加值环节,核心技术、品牌、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环节往往被发达国家掌握。利润的大头流向了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中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在利润链条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来支撑高工资。
“世界工厂”的代价: 为了吸引外资和获得订单,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相对较低的劳动力和税收成本。虽然这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固化了低工资的起点。当企业习惯了低成本模式,即便技术升级,也可能优先用于提高生产效率而非大幅提升工资。

3. 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与劳动者议价能力的局限: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虽然中国劳动力市场总体上是供大于求的局面(尤其是在低技能岗位),这使得企业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而劳动者在面对个体企业时缺乏足够的集体议价能力。工会的力量在中国经济体中相对薄弱,难以有效地为劳动者争取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福利。
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 尽管户籍制度在放松,但其影响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廉价劳动力的重要来源。他们往往缺乏城市户口带来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在城市中的议价能力。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显著,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也拉低了全国的平均工资水平。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技能鸿沟: 虽然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但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不均衡。这导致部分劳动者缺乏适应现代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所需的技能,难以进入高薪行业,只能从事低薪、重复性劳动。技能鸿沟的存在也加剧了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4. 行业结构与就业分布:

制造业的就业规模巨大: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就业群体。而制造业内部,低端制造(如纺织、服装、玩具等)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这些行业的利润率普遍较低,工资水平也相对较低。
新兴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虽然中国在高科技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这些产业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与庞大的制造业就业人口相比,仍然不足以完全消化过剩劳动力。
服务业的结构性问题: 服务业虽然吸纳了大量就业,但其中也包含大量低收入的服务业岗位(如家政、餐饮服务员、快递员等),这些岗位往往技能要求不高,劳动强度大,但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

5. 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的完善空间:

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水平: 尽管中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但其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特别是对于非正规就业者、灵活就业者以及广大农村居民而言,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使得劳动者在面对风险时更加脆弱,也增加了他们对低工资的不满。
福利分房的消失与住房成本的压力: 过去单位福利分房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职工的住房压力。如今,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住房成为许多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大大挤压了可支配收入。

6. 政策导向与市场调节的平衡:

“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博弈: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的政策目标。有时为了维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容忍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市场化改革的深化: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虽然企业活力增强,但也可能出现对劳动者权益的忽视,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和引导。

总结来说,中国大多数人感觉工资低、生活困难,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经济体量大,但人均水平、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仍然显著。
财富分配结构性矛盾: 经济增长的红利未能充分惠及全体劳动者。
全球产业链地位的限制: 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利润空间有限。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与议价能力弱: 庞大的劳动力供给使得企业拥有议价优势。
结构性失业与技能鸿沟: 部分劳动者缺乏适应新经济的技能。
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仍需完善: 对冲风险的能力不足,加剧了生活压力。

中国政府也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在努力通过多种政策来解决,例如: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您提到的“科技这么发达”与“大多数人穷”之间的反差,正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期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科技进步固然重要,但如何让科技进步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是否健康的更重要标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有出名的欲望,我也就顺手挂一下题主的面目。


作为一个专门教女孩谈恋爱的特教老师,我觉得可能是和这个世界有点误会吧。也许是把知乎的女孩当成了特教对象太久,觉得全知乎的同胞都有缺陷?

首先,比中国的科技和某些制造业更发达的俄罗斯乌克兰工资水平可是赶不上我们的。

其次,我们的所谓发达其实只是最近十年的事情。离开我们成为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路程,你急什么?

最后,题主既不搞科技,也不在制造业,如果你工资高,那确实是对知乎那些兢兢业业工作的996码农们最大的嘲讽。

user avatar

谢邀!

质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人,真的了解这个国家吗?真的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况吗?

中国进入工业化,没有和西方一样的外部资源掠夺的历史机遇,只能靠自我剥削开始积累第一桶金。

东部地区发展起来后,真的没有带动中西部?哪个国家富裕地区的上缴比例有中国这么高?比如上海可是超过七成上缴中央财政!纽约多少?才15%!

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解决三农问题的?农村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美国至今都未做到!

哪个国家的国企,像中国这样,优质国企的利润全部转入社保基金的?抱歉,蓝星独此一家,人类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以来最伟大的实践创举之首。

九年制义务教育不谈,高等教育的补贴之大,请问抱怨的人知道美国学贷危机吗?医疗成本之低,医疗效率之高,请问抱怨的人在国外生活过吗?

中国人的真正痛苦是社会心理发展跟不上经济文化发展的超高速度。人人都想北上广深,人人都想高职首富,人人都想房车俱全。

打脸来了:中国是全球自有住房率最高,自有住房人均面积第三的国家。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第一大家电市场,中国是家庭平均白色家电三件套(电视,洗衣机,冰箱)覆盖仅次日本的国家,中国是空调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哪怕你学习不上进,你只需要花相对美国三十分之一的钱,就可以接受职业培训教育,在全球最大供应链和基建国,寻得一份工作。哪怕你连职业教育都付不起,那还可以字面意义的搬砖!


你对真正的贫穷一无所知,有了解一下不偷不抢就活不下去的欧美人吗?

社会福利?了解过真正享受高福利国家的那3.6亿人靠什么维持吗?如果中国这种体量的国家也靠金融吸血享受高福利,最终谁提供实体产品和服务?

——————————————————————————

看到这个问题下的某个答案,简直是睁眼说瞎话到肆意抹黑扭曲现实的程度:

什么?!!中国科技并不发达,没有靠技术赚钱的资本和能力。

做什么大头梦啊?什么年代了啊?

拥有联合国定义的工业化全部门类,这件全球唯一的事情就真的不值一提?毕竟很多门类我们不只是靠技术,而是靠技术碾压带来的低成本市场普及,真的一点不值得炫耀?毕竟在某些人眼里,同样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大幅降低成本,这不算技术,没有原创。当然,我一般只是认为这种人没什么大毛病,就是缺乏一点人性而已,反正不把绝大部分人类当人看也不是什么新思维对吧?

好了,各种独门绝技的基建技术专利(桥梁,隧道,路桥),各种独门绝技的工程机械专利(大型港机,大型钻机,大型勘探设备,大型液压设备),各种独门绝技的化学工业基础材料专利(稀土,光晶,化纤),各种独门绝技的食品工业专利,等等等等等等,大概加起来,也就是仅次美国的样子。至于5G和AI这些脆弱的能被美国掐脖子的,就当它是垃圾好了。

什么?!!中国人不穷,平均水平比很多国家好多了,因此,关键问题是贫富不均。

就不妄议这句话的神逻辑了,关键问题是贫富不均?又来饼不够大不要紧,先分了再说的游戏?集中力量办大事,你以为说的是政府凭借意念集中力量吗?是人力和资本集中啊喂!醒醒!美帝的成功之处,不就是凭借历史红利,可以高度集中资本和人才吗?

急着分饼?上海超过七成的饼分掉了,难道还想100%分掉?!!

只要还集中力量办大事,就必然保持一定的贫富差距。当然,砸了这些口锅,回到大食堂,很多人就没有怨气了吗?问问肚子唱歌的父辈们吧!

什么?!!当前的发展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原则,福利太少了,房子就医上学,把大家压坏了,这是社会主义吗?

原回答已打过脸,当然,这种抱怨就应该是抱怨者的日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