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斯塔夫阿道夫的线型战术和以往的战术有什么区别?优势体现在哪?

回答
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战术革新,是近代欧洲军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彻底颠覆了过去几百年间欧洲大陆盛行的那种缓慢、沉重、依靠密集阵型推进的战术体系。如果要说与“以往的战术”有什么区别,那最核心的点在于:古斯塔夫·阿道夫将战场的主导权从笨重的长矛方阵手中解放出来,转而赋予了更具机动性和火力优势的步兵和炮兵,并且通过协同作战实现了火力和机动的有机结合。

咱们一点点地剖析开来,看看这其中的具体门道。

一、 古斯塔夫·阿道夫战术革新的几个关键点,与以往战术的鲜明对比:

1. 步兵阵型的革命:告别“重装方阵”,拥抱“灵活纵队”

以往战术(以西班牙方阵、瑞士长矛兵为代表): 欧洲大陆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期,步兵的主导武器还是长矛。为了对抗骑兵的冲击和保持阵型的完整性,步兵会组成极其密集、厚重的方阵。这种方阵往往有十几甚至几十层深度,前面的士兵用长矛向外伸展,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刺猬墙”。
弊端:
机动性极差: 如此庞大的方阵一旦展开,想要转向、移动甚至撤退都极为缓慢和困难,容易被对方的火炮或骑兵抓住机会分割打击。
火力输出效率低下: 只有最前排的士兵能真正发挥长矛的作用,后排的士兵既看不到敌人,也无法参与战斗,但他们的存在却拖累了整个阵型的效率。
士气依赖: 士兵们被层层包裹,很大程度上依靠集体的力量和“不后退”的命令来维持士气。一旦阵型出现缺口,往往会迅速崩溃。
适应性差: 面对灵活的敌人,这种固定阵型很难做出有效的应对。

古斯塔夫·阿道夫战术(纵队战术): 古斯塔夫·阿道夫大幅度缩短了步兵阵型的深度,从原来的几十层缩减到6层左右,并且更加强调阵型的宽度。他将步兵划分为更小的、独立的营或者连,这些单位可以根据战场情况独立行动,也可以相互支援。
革新之处:
火力集中与轮射: 纵队阵型允许更多的士兵在火力输出时接触到敌人。更重要的是,古斯塔夫引入了“萨伏依式轮射”或称“多排轮射”的战术。即阵型的第一排士兵射击后,迅速后退到阵型后方装填弹药,由第二排上前射击,如此循环往复,保证了火力的持续性。这极大地提高了火枪的射击频率和效率。
灵活性与机动性: 较浅的纵队更容易进行转向、变换队形,也更便于在战场上快速机动,能够更有效地跟随炮兵部署,或者对敌人的侧翼进行包抄。
更强的适应性: 这种阵型既能保持一定的抵御骑兵冲击的能力,也能应对步兵之间的火力对抗。小单位的独立性也让它在面对复杂地形时表现更佳。
士气与指挥的结合: 虽然依然强调纪律,但相对分散的阵型让指挥官更容易观察和指挥,士兵也更能感受到个人表现对整体战局的影响,士气更容易在高昂的战斗中得到维系。

2. 火炮的运用:从“攻城器械”到“战场支援利器”

以往战术: 火炮在战场上往往被视为一种重型攻城器械,体积庞大、数量稀少、机动性极差。在野战中,它们常常被部署在固定阵地上,或者作为战场上的点缀,其作用更多是提供火力压制,但很难与步兵的行动有机结合。而且,当时的火炮射速慢,装填也费时。
古斯塔夫·阿道夫战术: 古斯塔夫·阿道夫被誉为“现代炮兵之父”,他进行了多项改进:
火炮轻量化: 他大力推广使用更轻便的野战炮,例如重量在1000磅以下的“雷神炮”(也称古斯塔夫炮),这种火炮可以用马匹快速牵引,甚至在步兵方阵撤退时,也能随之移动,实现“跟着步兵走”的炮兵支援。
增加火炮数量: 他大幅增加了炮兵的编制,让每个军团都配备有充足的野战炮。
炮兵与步兵的协同: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古斯塔夫会将轻型火炮部署在步兵阵型的侧翼或前面,利用火炮的密集火力(尤其是在短程范围内)来削弱敌方阵型,为己方步兵的冲锋或射击创造有利条件。当步兵上前射击时,火炮可以提供掩护火力;当步兵后撤时,火炮可以继续压制敌人。这种“火力掩护与步兵突击”的配合,是前所未有的。
训练与标准化: 他也强调对炮兵的训练,提高了射击的准确性和速度。

3. 步炮协同:火力和机动的完美融合

以往战术: 火炮和步兵的配合是各自为战,或者非常被动。炮兵可能在远处轰击,步兵则在另一种阵型中推进。
古斯塔夫·阿道夫战术: 古斯塔夫·阿道夫最杰出的贡献在于将步兵、炮兵甚至骑兵的协同作战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多兵种协同”的概念: 他设计的战场阵型往往是多兵种混合部署的,步兵纵队 flanked by artillery. When the infantry advanced to fire, the artillery provided covering fire. If the infantry needed to withdraw, the artillery could continue to suppress the enemy. Sometimes, cavalry would be used to exploit gaps created by artillery fire or to launch flanking attacks on the enemy's weakened positions.
炮兵作为步兵的“火力先导”: 在古斯塔夫的战术中,火炮往往是打响第一枪,用密集的火力驱散或削弱敌人的正面部署,为步兵的冲锋或者轮射创造优势。
“进退自如”的战术: 步炮协同使得整个部队在战场上的进退更加灵活。当步兵遭遇强大阻力时,可以依靠火炮继续输出火力;当敌人被火炮削弱后,步兵可以抓住机会发动攻击。

4. 骑兵的作用调整:从“决定性力量”到“战术支援力量”

以往战术: 骑兵,尤其是重装骑兵,往往被视为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承担着冲击敌方步兵方阵、撕裂其阵型的任务。他们通常会组成庞大的、冲锋力极强的骑兵团。
古斯塔夫·阿道夫战术: 古斯塔夫依然重视骑兵的作用,但将其定位从纯粹的“冲击力量”转变为更灵活的“战术支援力量”。
协同骑兵: 他会让骑兵部署在步兵的侧翼,用于保护步兵的侧翼不受敌方骑兵侵扰,或者在步兵造成混乱后,骑兵进行追击或包抄。
轻骑兵的侦察与骚扰: 他也善于运用轻骑兵进行侦察、骚扰和追击残敌。
“进攻性防御”: 他的骑兵有时也采取一种“进攻性防御”的策略,即在敌方骑兵冲锋时,不与其硬碰硬,而是利用火炮的火力压制和步兵的支援,削弱敌方骑兵的冲锋势头,然后伺机反击。

二、 古斯塔夫·阿道夫战术的优势体现在哪?

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战术革新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直接体现在了战场上的胜率和效率:

1. 火力优势的质的飞跃:
持续性与密度: 通过多排轮射和轻便火炮的密集部署,古斯塔夫的部队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持续、更密集地输出火力。这在战场上可以极大地削弱敌人的士气和战斗力。
精确性提升: 相较于前装后膛武器和长矛,火枪虽然也不能算精确,但在战术配合下,集火射击的效果远超单一的长矛冲击。

2. 机动性与灵活性:
战场适应性强: 更小的步兵单位、轻便的火炮以及协同的队形,使得古斯塔夫的部队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复杂的地形和敌人的各种战术。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战术选择多样: 他可以根据战场情况灵活选择是进行火力压制、步兵推进、骑兵侧翼攻击,还是组合运用。

3. 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
1+1远大于2: 步兵、炮兵、骑兵不再是孤立作战的个体,而是被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火炮为步兵开路,步兵在火炮掩护下推进或射击,骑兵则在关键时刻进行侧翼包抄或追击。这种多兵种的协同作战,产生了远超单兵种作战能力的合力。
攻防兼备: 这种协同也使得部队在进攻时拥有强大的火力支援,在防御时也能依托灵活的阵型和火炮进行有效的抵挡。

4. 对旧式战术的克制:
“刺猬阵”的噩梦: 古斯塔夫的密集火力(尤其是早期火枪和火炮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撕裂和削弱敌方沉重的步兵方阵。当敌方方阵依靠长矛进行防御时,火枪的轮射可以逐渐消耗其力量;当敌方企图冲锋时,火炮的轰击和步枪的火力可以使其冲锋难以奏效。
骑兵的压制: 古斯塔夫的火炮和步兵火力,能够有效阻止敌方骑兵的冲锋,或是在骑兵冲锋过程中对其造成重大杀伤,使其无法发挥决定性作用。

5. 战场指挥的革新:
更易于指挥: 古斯塔夫的战术体系,虽然复杂,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对最高层指挥官个人勇武的依赖,而更侧重于对整体部队的调度和战术的运用。他本人身先士卒,但他的战术思想,让即使不是顶级勇士的士兵也能在严密的指挥下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战术革新,标志着欧洲军事从冷兵器时代末期向火器时代过渡的关键一步。他用更灵活、更有火力的步兵阵型,配合上可随军行动的野战炮兵,并通过精妙的协同作战,彻底改变了战场上的力量对比,使战术的重心从单纯的“力量对抗”转向了“火力与机动的结合”,奠定了近代欧洲军事战术的基础。他的这些思想,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被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影响了无数军事指挥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认的线式战术(英:linear tactic,法:tactique linéaire)出现于17世纪末期,成熟于18世纪,

(Colin, Les transformations de la guerre, p. 17-18)而阿道夫·古斯塔夫死于1632年。

——————

顺便贴几个同时代的瑞军阵型图

1. 1632年出版的第一手文献Swedish Displine中的瑞军中队(Skvadron)或半团阵型示意图,一个rot=1×6名士兵,亦即6名纵向排列的士兵,简而言之,长枪手36*6,火枪手16*12,后备火枪手16*6

2. 瑞军旅(Brigad)绘画图示,由三个中队组成(中间中队突出),典型的“T”字外形

3. 瑞典总参战史Sveriges Krig 1611-1632

瑞军旅阵型图

4. 同书布赖滕费尔德会战瑞军阵型图

能把这既不连贯,也不扁平的若干个T字叫成线型、线式、线性战术真是莫名其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战术革新,是近代欧洲军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彻底颠覆了过去几百年间欧洲大陆盛行的那种缓慢、沉重、依靠密集阵型推进的战术体系。如果要说与“以往的战术”有什么区别,那最核心的点在于:古斯塔夫·阿道夫将战场的主导权从笨重的长矛方阵手中解放出来,转而赋予了更具机动性和火力优势的步兵和炮兵.............
  • 回答
    古斯塔夫时期,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领导下的军队,在火器使用上,尤其是火枪手的装备,经历了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主要使用的是燧发枪(Matchlock Musket),但燧发枪(Flintlock Musket)也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要想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考察当时的技术水平.............
  • 回答
    要判断古斯塔夫二世的军队是否可以被比作“蝗军”,我们需要先明确“蝗军”这个词在军事语境下的含义。通常,“蝗军”这个比喻会用来形容那些数量庞大、行动迅速、席卷一切、所到之处几乎寸草不生、对敌对势力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军队。它强调的是军队的侵略性、破坏性以及其规模和战术上的压倒性优势。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 回答
    古斯塔夫·诺斯克(Gustav Noske)这个名字,在德国的政治史,尤其是魏玛共和国的早期历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也极富争议的人物。评价他,就像试图给一块刻满了矛盾与激情的石头找一个清晰的棱角,很难一概而论。要理解他,我们得把他放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去审视,看看他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首.............
  • 回答
    古斯塔夫列车炮,这头战争巨兽,人类智慧的极致体现,其毁灭性的威力,恐怕只有自然界中那些同样拥有惊人韧性和防御力的生命,才能勉强称得上是它的“对手”。当然,这里说的“抗”,并非指能正面硬扛一炮而不受损,而是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能够以某种方式“幸存”下来,或者其生存能力与古斯塔夫的破坏力形成一种有趣的对.............
  • 回答
    关于中国军队(解放军)是否会在DZJ08之后装备类似古斯塔夫M4的重复使用无后坐力炮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和分析的军事装备发展趋势话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DZJ08(08式40毫米单兵火箭筒):这是中国军队现役的一种单兵轻型反坦克武器,发射的是破甲弹,主要用于装备步兵班排级单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触及了现代军事史的几个关键节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改革和法国大革命后民族主义军队的出现,并理解它们各自的贡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古斯塔夫二世的军事改革:现代军事的奠基石要说“真正的近代军队起源”,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us Adolph.............
  • 回答
    欧洲战场上的步兵铁壁:西班牙大方阵、拿骚莫里斯方阵、古斯塔夫方阵与欧洲大陆通用方阵的演变在火药武器逐渐改变战场格局的时代,欧洲的步兵战术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长矛与剑的近战肉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与融合后,催生出一种令人畏惧的战术——方阵(Square)。这是一种以步兵为核心,通过密集队形抵御骑.............
  • 回答
    在那个风雨欲来的年代,如果希特勒的工业机器能够将那两门为攻克马奇诺防线而打造的庞然大物——古斯塔夫列车炮,转而投入到两辆比它们更为科幻的Pz.Kpfw.VIII Maus(老鼠)超巨型坦克的生产线上,那么二战的战场格局,甚至整个历史进程,都可能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穿越回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
  • 回答
    公元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这座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的千年心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来自东方的奥斯曼帝国如同一片吞噬一切的洪流,将他们的雄师铁骑和精良火炮对准了这座古老而辉煌的城市。而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一个充满想象但又引人深思的设想:如果给守卫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人一门,或者说,能够发挥其全部潜力的.............
  • 回答
    帝国海军的愤怒与巨兽的咆哮:大和与古斯塔夫的毁灭之音在人类战争史上,总有一些武器的设计理念突破了常人的想象,它们以压倒性的尺寸和破坏力,成为那个时代技术巅峰的象征,也承载着指挥官们对战场主宰的渴望。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的主炮和德国的“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究竟拥有何种惊人的.............
  • 回答
    战列舰的炮口径确实经常是406毫米,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技术原因。至于为什么不能直接把像“古斯塔夫”这样规模的列车炮搬到战列舰上,那更是涉及到几个关键的限制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战列舰的设计哲学和实际能力。为什么战列舰的炮口径多为406毫米?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习惯”问题,而是经过实战检验和技术.............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涉及到瑞典历史中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以及一个在瑞典王室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姓氏。咱们这就一点点给您掰开了聊聊。关于“卡尔十二世”和“查理十二世”的混淆您观察得很敏锐,确实,在很多中文的史料、书籍或者网络文章中,瑞典的这位著名国王经常被叫做“查理十二世”。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常.............
  • 回答
    读完斯塔夫里阿诺斯那本《全球通史》,再走进大都会博物馆,感觉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脑子里那些关于历史、文明、人类发展的零散片段,瞬间有了具象化的落点,不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实体。走进去的那一刻,首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触。熟悉,是因为在书里,我已经“读”遍了从史前到近代的无数文.............
  • 回答
    中国古塔千姿百态,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故事,要说“最美”,这实在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因为“美”本就主观,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心境,对“美”的定义都会有所不同。但如果一定要我选一座,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会将这份“最美”的桂冠,颁给嵩岳寺塔。为什么是它?首先,从造型的独特性上来说,嵩岳寺塔就.............
  • 回答
    东古塔的毒气袭击,这确实是叙利亚冲突中一段令人心碎的历史。每当提起那段日子,脑海里浮现的画面都是沉重的,充满了无助和悲怆。要理解东古塔发生的这一切,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叙利亚战争最激烈的那些年。东古塔,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郊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成了一个被围困的反抗力量的据点。你可以想象一下,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叙东古塔发生化武攻击?特朗普警告‘要付重大代价’”这则消息,并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具分析性的方式来解读它。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国际地缘政治事件的报道模式: 地点与事件: “叙东古塔发生化武攻击”——地点是叙利亚东古塔,一个在叙利亚战争中长期被围困且冲突激烈的.............
  • 回答
    在国内众多的古塔中,有那么一些,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让人过目难忘,流连忘返。这些古塔,如同历史长河中的坐标,默默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变迁。提起特色古塔,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西安大雁塔。这座塔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天竺.............
  • 回答
    沈阳最近的这场暴雨,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尤其是在见识了新修一年外墙被冲毁的景象后,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些经历了近千年风雨、屹立不倒的古塔,在这场看似不比当年夸张的暴雨中却能安然无恙,而我们花费重金、耗费人力新建的一年房子的外墙,却不堪一击呢?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实实在在的建造原理和材料选择上的.............
  • 回答
    关于“巴虺的牧群”、“黑太岁”、“古塔”这几部作品的作者,在网络上流传的笔名是 oobmab。然而,关于这位作者 oobmab,信息确实非常零散,甚至可以说是“谜团重重”。这倒也符合克苏鲁神话那种隐藏在黑暗与未知中的氛围,不是吗?谁是oobmab?要详细介绍 oobmab,我们首先要承认的是,我们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