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罗马教会什么时候脱离拜占庭皇帝从属的?

回答
罗马教会与拜占庭皇帝的从属关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复杂且充满张力的演变过程。要确切地说一个“脱离”的时间点很难,更准确的说法是,罗马教会在几个关键时期和事件中,逐渐争取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独立地位,与拜占庭皇帝的直接控制渐行渐远。

早期:教会的雏形与帝国的庇护

最初,基督教是在罗马帝国境内发展起来的,并得到了帝国的认可甚至后来的扶持。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的《米兰敕令》(313年)赋予了基督教合法地位,而他在君士坦丁堡建立新都,也标志着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此时的罗马主教(教皇)虽然享有在教会中的重要地位,但依然是帝国框架下的宗教领袖。皇帝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和最终裁决者,尤其是在涉及教会组织和教义的重大问题上。

皇帝不仅在世俗层面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常常插手教会事务。例如,皇帝会召集和主持重要的宗教会议,如尼西亚公会议(325年),并对会议的决议具有最终的否决权。罗马主教,虽然在一些仪式和教义解释上有其权威,但在政治上仍受到皇帝的制约和影响。他们需要皇帝的认可才能顺利履行职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依赖皇帝的保护来维持教会的运作。

帝国分裂与东西方差异的显现

随着罗马帝国在395年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罗马教会(西方)和君士坦丁堡教会(东方)之间的联系虽然仍在,但因地理距离、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各自所处的政治环境,裂痕逐渐加深。

政治环境的差异: 西罗马帝国在476年灭亡后,罗马教会失去了强大的政治庇护者。面对蛮族入侵和政治真空,教皇不得不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政治事务中,寻求生存和发展。他们开始扮演起政治领袖的角色,与各方势力周旋,这使得教皇的权力和影响力超出了单纯的宗教范畴。
东方教会的境遇: 相反,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依然存在,皇帝继续在教会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君士坦丁堡主教(普世牧首)在皇帝的直接影响和支持下,地位日益重要,甚至与罗马主教并驾齐驱,并在某些方面试图超越。这种“凯撒教皇制”的模式,使得拜占庭帝国皇帝在教会中拥有强大的控制力。

权力真空与教皇权力的崛起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意大利地区陷入政治分裂和混乱。此时的罗马教皇,尤其是像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604年)这样的强有力教皇,利用这一真空期,积极地介入世俗事务。他们不仅管理教产,还承担起行政和军事职责,甚至与伦巴第人等蛮族势力谈判。这种从属地位的淡化,是教皇权力独立发展的重要一步。

宗教争议与教义分歧

除了政治因素,教义上的分歧和仪式上的差异也为东西方教会的疏远埋下了伏笔。

“圣灵论”(Filioque)争议: 这是导致东西方教会分裂的一个重要教义问题。西方教会逐渐在尼西亚信经中加入了“圣灵论”,即圣灵不仅出于圣父,也出于圣子。而东方教会则坚持圣灵仅出于圣父。这一分歧虽然在早期并未导致完全决裂,但日后成为了重要的矛盾点。
普世牧首的头衔之争: 罗马主教自认为是彼得的继承人,拥有教会的最高权威。而君士坦丁堡牧首则因其位于帝国首都,并被皇帝支持,也要求享有“普世牧首”的头衔。这种对至高地位的争夺,是罗马教会与拜占庭皇帝及君士坦丁堡牧首之间关系紧张的重要根源。

“奥斯丁加洛斯”事件与真正意义上的脱离

要说罗马教会真正意义上脱离了拜占庭皇帝的从属,最标志性的事件是800年的“奥斯丁加洛斯”(Coronation of Charlemagne)事件。

历史背景: 此时的西欧,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崛起,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而拜占庭帝国则因女性执政(伊琳娜女皇)而被西方视为政权不合法,这为教皇提供了机会。
事件发生: 在圣诞节的这一天,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曼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深远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标志: 这一事件标志着罗马教皇不再仅仅是拜占庭皇帝框架下的宗教领袖,而是拥有了独立册封皇帝的权力。它在政治上宣告了罗马教会与拜占庭帝国的决裂,并开启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
教皇权力的独立提升: 教皇通过册封查理曼,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威,成为能够影响西欧政治格局的关键人物。他不再需要拜占庭皇帝的认可或同意来行使自己的权力。
东西方教会的进一步分裂: 这一事件也加剧了东西方教会的对立。拜占庭帝国认为教皇此举是对其帝国主权的侵犯,并认为教皇无权册封一个独立于拜占庭皇帝之外的皇帝。

最终的“大分裂”

尽管800年的事件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东西方教会的全面分裂发生在1054年,史称“东西教会大分裂”。这次分裂标志着罗马天主教与东正教正式分道扬镳。虽然这是教义和礼仪上的最终决裂,但其根源早已在政治和权力关系上埋下了。可以说,罗马教会从拜占庭皇帝的从属地位逐渐解脱出来,并在800年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为后来的全面分裂奠定了基础。

总结来说,罗马教会脱离拜占庭皇帝的从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单一事件。这个过程可以追溯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教皇权力的扩张,以及东西方教会因政治、语言和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隔阂。而800年教皇为查理曼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则是罗马教会在政治上真正独立于拜占庭皇帝控制的标志性事件,它确立了教皇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的地位,并开启了欧洲政治和宗教格局的新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我就直接列Bibliography,有心的自己去看看。大体的过程是由于东罗马在西部的军事力量减弱导致诸多矛盾无法被解决,最后西部彻底单飞。学界在晚期古典罗马城与东罗马关系这一点上只有细节上的争议,例如这种摩擦究竟从多久开始,意大利省区人有没有所谓的“罗马认同感”以反抗“邪恶的希腊人”,有多少意大利人是反东罗马的,东罗马在意大利的税收到底去了什么地方,教会在其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早一点的作者比如Walter Ullman会觉得早在六世纪末Gregorius Magnus为了反抗东罗马的权威而向英格兰派出传教士,而Markus和Demacopoulos都不同意这个论断。

我列出的书以及论文集中的文章都多多少少带有一部分作者自己的偏向性,这些偏向往往都是可辨识的。他们对于史料的解释也有各自的问题,例如Ekonomou拿Paulus Diaconus来当做西部罗马人疏远东部人、称呼后者为“希腊人”的例子,虽然Paulus Diaconus是一个完全的伦巴第人。另外我并不推荐直接去看原始史料等等,因为如果不熟悉史书作者的trope & context,解读史料远比看二手著作困难。总之读的时候请带脑子进去。

Brown, T. S. Gentlemen and Officers. London, UK: British School at Rome, 1984.

Demacopoulos, George E. Gregory the Great: Ascetic, Pastor, and First Man of Rome. Notre Dame, IN: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2015.

Dunn, Geoffrey D. The Bishop of Rome in Late Antiquity. London, UK: Taylor and Francis, 2016.

Ekonomou, Andrew J. Byzantine Rome and the Greek Popes: Eastern Influences on Rome and the Papacy from Gregory the Great to Zacharias, A.D. 590-752.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2009.

Moorhead, John. The Popes and the Church of Rome in Late Antiquity. London, United Kingdom: Routledge, 2017.

Noble, Thomas F. X. The Republic of St. Peter: the Birth of the Papal State, 680-825.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1.

Richards, Jeffrey. Popes and the Papacy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Abingdon, UK: Routledge, 2015.

Sessa, Kristina. The Formation of Papal Authority in Late Antique Italy: Roman Bishops and the Domestic Sphere.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Ullmann, Walter. A Short History of the Papacy in the Middle Ages. London, UK: Methuen, 197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罗马教会与拜占庭皇帝的从属关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复杂且充满张力的演变过程。要确切地说一个“脱离”的时间点很难,更准确的说法是,罗马教会在几个关键时期和事件中,逐渐争取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独立地位,与拜占庭皇帝的直接控制渐行渐远。早期:教会的雏形与帝国的庇护最初,基督教是在罗马帝国境内发展起.............
  • 回答
    关于拜占庭(东罗马)军事风格何时不再像传统罗马,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与其说是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不如说是一系列演变和适应的结果,尤其是在经历了多次外族入侵、领土变迁以及文化融合之后。我们可以将这个转变大致定位在罗马帝国晚期到早期拜占庭时期,尤其是4世纪到7世纪之间。从传统罗马到拜占庭:风.............
  • 回答
    要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彻底失去复兴可能的时间点,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历史的进程并非一蹴而就,帝国衰落和复兴的希望也如同潮汐般起伏。但如果非要找一个标志性的节点,那么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以及君士坦丁堡被洗劫和占领,可以说是东罗马帝国走向不可逆转衰败的决定性转折点。在此之.............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对于我们这些“精罗”(即热爱罗马帝国,对罗马历史如数家珍的人)来说,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可不是一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就能简单概括的。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体会到其中那份复杂和纠结。首先,你要知道,罗马帝国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它经历过漫长的演变.............
  • 回答
    要说意大利人“最晚”什么时候不再认为自己是罗马人,这事儿可没个明确的界限,就像你问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是孩子一样,是个渐进的过程,掺杂着文化、政治、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咱就得从那辉煌的罗马说起。想想看,罗马帝国鼎盛时期,那可不是一般的强大。它的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文化、法律、语言(拉丁语)影响.............
  • 回答
    罗马帝国的皇帝产生方式,远比“养子继承”和“父传子”这两个简单的标签要复杂和充满戏剧性得多。它的演变贯穿了近千年的历史,反映了罗马政治制度的不断调整和权力斗争的残酷。从共和国到帝国的过渡:奥古斯都的开端严格来说,罗马帝国并非像一个现代国家那样,有明确的“皇帝”职位和一套固定的产生机制。最初的皇帝称号.............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这个横跨欧洲心脏地带的庞大政治实体,其“名存实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其中有几个关键的时期和事件,共同促成了其最终的衰落。如果要 pinpoint 一个“转折点”,我认为那应该是 三十年战争(16181648) 及其随之而来的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在此之前.............
  • 回答
    罗马帝国时期,其疆域内语言的分布是一个复杂而迷人的议题,尤其是在如今土耳其所在的安纳托利亚地区。这个地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先后被希腊人、波斯人、亚历山大大帝及其继承者,最终纳入罗马帝国的版图。因此,语言的演变和并存是该地区的一大特色。罗马时期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语言概况:首先要明确,“土耳其”.............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制度,这项在欧洲政治舞台上运行了近千年的独特制度,确实拥有其在同时期中世纪制度中的独到之处,也并非是全然的“缺点”堆积。若要细究其优点,我们得先将其置于那个碎片化、权力分散的时代背景下,并与其他同期的政体做一番对比。首先,从政治稳定性的角度来看,选帝侯制度提供了一种相对可控的权力继.............
  • 回答
    您好!关于赫梯地区在希腊和罗马时代究竟是如何称呼的,以及当地的情况,我来为您详细讲讲。要理解赫梯地区在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称呼,我们需要先了解赫梯文明本身。赫梯帝国曾是公元前第二个千年间小亚细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他们的疆域非常广阔,覆盖了今天土耳其的中部和一部分地区。当赫梯帝国在公元前12世纪左右崩.............
  • 回答
    王毅与布林肯在罗马会晤时未碰肘的这一细节,虽然看似微小,但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尤其是在中美关系如此敏感的时期,很容易被解读出各种信号。要理解这些信号,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时机、双方的立场以及可能的意图来分析。背景分析: 时机: 2021年10月31日,王毅和布林肯在罗马举行的G20峰会期间.............
  • 回答
    罗马尼亚和罗马,这两个名字听起来如此相似,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们之间一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表述。但事实上,它们的关系更像是一对拥有着深厚历史渊源、但又各自独立发展的美丽事物。我们先来看看罗马(Rome)。提到罗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无疑是那座“永恒之城”,意大利的首都。它不仅是.............
  • 回答
    说起罗马,脑海里涌现的第一个感觉是:厚重。这是一种混合着历史、艺术、文化和生活气息的厚重感。它不像金字塔那样是单一的、指向天际的厚重,罗马的厚重是更立体、更丰富的,如同一个经历过无数风霜雨雪,依然坚韧挺立的巨石,上面镌刻着无数故事和细节。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漫步在罗马的街头,脚下踩着的可能是两千年前.............
  • 回答
    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之间的恩怨,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跨越千年、交织着民族、领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复杂情感。要说具体有什么“仇”,那不如说是一系列深刻的历史纠葛和长期的相互影响,最终在不同时期累积成了彼此的隔阂甚至敌意。起点:民族的相遇与疆域的博弈故事得从很早说起。匈牙利人(马扎尔人)在公元九世纪.............
  • 回答
    要说斯大林在二战前对罗马尼亚的“觊觎”,以及这种觊觎如何最终成为压垮希特勒决心进攻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这背后牵扯着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历史恩怨和战略考量。这并非简单的“想要”或“不想要”,而是一系列步步紧逼的策略,最终将德国推向了那个决定性的十字路口。我们得先回到一战后那个硝烟散尽的欧洲。当时的.............
  • 回答
    要理清罗马帝国、东西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关系,得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看下去。它们都带着“罗马”的名号,名字上就有着剪不断的渊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各自的命运和面貌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得从那个最古老、最辉煌的起点说起:罗马帝国。想想看,那个用拉丁语说话,以罗马城为中心,一步步扩张.............
  • 回答
    要客观地评价1994年美国世界杯上罗马尼亚队的水平,以及他们在队中灵魂人物——格奥尔基·哈吉的个人表现,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1. 罗马尼亚队整体实力:一支不容小觑的黑马1994年的罗马尼亚队,绝不是一支“普通”的球队。虽然在赛前,他们可能不像巴西、德国那样被视为夺冠热门,但他们绝对是一支拥有强.............
  • 回答
    罗马帝国,这个曾经辉煌了近千年的庞大帝国,最终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刻宣告终结。然而,导致这个昔日巨兽衰落并最终崩溃的原因,并非单一的事件或因素,而是一个复杂交织、长期积累的“系统性衰败”过程。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外部压力等多个维度来详细阐述:一、政治上的腐败与不稳定 中.............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介绍一些关于希腊罗马多神教的优秀书籍。这些著作不仅内容详实,而且文字生动,能够让你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辉煌而充满神话的时代。要深入了解希腊罗马多神教,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神祇的名字和故事上,更要探究其背后复杂的社会结构、哲学思想以及对古人生活的影响。以下几本书籍,我个人认为非常值得一读:.............
  • 回答
    罗马皇帝的头衔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变的系统,它反映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们会根据自己的功绩、帝国扩张、以及对传统和宗教的强调而不断增加或修改他们的头衔。以下是对罗马皇帝全部头衔的详细梳理,按照其出现的大致顺序和含义进行解释:早期共和国(PreImperial Era)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