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有什么仇?

回答
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之间的恩怨,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跨越千年、交织着民族、领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复杂情感。要说具体有什么“仇”,那不如说是一系列深刻的历史纠葛和长期的相互影响,最终在不同时期累积成了彼此的隔阂甚至敌意。

起点:民族的相遇与疆域的博弈

故事得从很早说起。匈牙利人(马扎尔人)在公元九世纪末来到喀尔巴阡盆地,开启了他们在欧洲中部建立王国的历史。而罗马尼亚人的祖先,达契亚罗马人的后裔,早已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早期互动: 最早的时候,匈牙利王国的扩张自然会触及周边的斯拉夫、日耳曼以及日耳曼化的达契亚人(后来演变成罗马尼亚人)的聚居区。虽然早期并没有明确的“民族仇恨”,但随着匈牙利王国的强大,对周边土地的控制和影响逐渐增强。
特兰西瓦尼亚的归属: 关键的症结在于特兰西瓦尼亚(Erdély 匈牙利语,Transilvania 罗马尼亚语)。这个地区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聚居的交汇点。在匈牙利王国时期,特兰西瓦尼亚被纳入了匈牙利王国的管辖,并有其独特的政治地位,例如有自己的自治权和议会。但同时,这里也有大量的罗马尼亚族人居住,他们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社会结构。这种“一个地区,两种居民,两种历史叙事”的局面,就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时期:合作与并存的复杂性

在中世纪后期,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匈牙利王国遭受重创,大部分地区被奥斯曼帝国统治。特兰西瓦尼亚则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宗主权下的自治公国,而匈牙利王国则在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导下继续存在。

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兰西瓦尼亚最终也并入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在这个框架内,匈牙利人和罗马尼亚人都成为了哈布斯堡帝国的一部分。这时,两族之间的关系更多地是臣民之间的关系,政治压力的来源是维也纳的中央政府,而非直接的族群冲突。
“民族觉醒”的开端: 到了18、19世纪,随着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无论是匈牙利人还是罗马尼亚人,都开始了自己的民族觉醒。匈牙利人追求恢复其历史上的政治独立和语言文化地位,而罗马尼亚人则希望摆脱外来统治,建立属于自己的民族国家。在这种民族主义浪潮下,特兰西瓦尼亚的地位就变得更加敏感。匈牙利人视其为历史上的匈牙利王冠上的宝石,而罗马尼亚人则认为这是他们的民族发源地和主要聚居地,应该成为大罗马尼亚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特里亚农条约》:仇恨的集中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匈牙利与罗马尼亚关系史上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也是仇恨最集中爆发的时期。

罗马尼亚参战的动机: 罗马尼亚在一开始保持中立,但它对特兰西瓦尼亚的野心是显而易见的。协约国(包括法国、英国、俄国)承诺,如果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战后将把特兰西瓦尼亚割让给罗马尼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也出于对奥匈帝国长久以来的不满,罗马尼亚于1916年正式对奥匈帝国宣战,加入了协约国阵营。
战争的残酷: 罗马尼亚的加入,使得曾经相对平静的地区变成了战场。虽然罗马尼亚军队在战场上遭受了重创,但随着同盟国的最终失败,罗马尼亚的愿望得以实现。
《特里亚农条约》(Trianon Treaty): 战后,战胜国于1920年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该条约对战败国匈牙利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其中最令匈牙利人刻骨铭心的是:匈牙利失去了其国土的三分之二,其中就包括了人口众多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将其划给了新成立的罗马尼亚王国。
匈牙利的民族创伤: 对匈牙利人来说,《特里亚农条约》是一场民族灾难,是“国耻”。数百万的匈牙利族人被划入了邻国,这在匈牙利民族的集体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匈牙利从此失去了重要的战略纵深、经济资源和大量人口,其国家地位一落千丈。
罗马尼亚的民族成就: 对罗马尼亚人来说,《特里亚农条约》则是民族独立的巨大胜利,是实现“大罗马尼亚”梦想的关键一步。特兰西瓦尼亚的回归被视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完整的象征。

二战及之后:修正主义与边界摩擦

《特里亚农条约》的签订,并没有真正化解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反而为两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匈牙利的修正主义: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匈牙利的政治重心之一就是“收复失地”,即修正《特里亚农条约》带来的边界。这种“修正主义”情绪在匈牙利社会中广泛存在,并直接影响了其对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站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匈牙利加入了轴心国。而罗马尼亚一开始也是轴心国成员,但在1944年,随着苏联的推进,罗马尼亚又转向了同盟国。在战争期间,匈牙利曾短暂地在罗马尼亚境内的部分地区(例如北特兰西瓦尼亚)恢复了统治,这无疑加剧了双方的敌对情绪。
战后格局: 二战后,罗马尼亚的边界大致被确认,特兰西瓦尼亚继续属于罗马尼亚。虽然匈牙利作为战败国,失去了修正边界的可能,但《特里亚农条约》造成的“民族伤痛”依然是匈牙利民族主义的敏感神经。
共产主义时期: 在共产主义时期,虽然官方提倡国际主义和兄弟情谊,但民族主义的暗流并未完全消失。两国都处于苏联的影响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意识形态的约束。然而,即使在政治制度相似的情况下,历史的积怨依然会不时浮现。例如,在处理国内少数民族问题上,匈牙利对罗马尼亚境内的匈牙利少数民族待遇的关切,以及罗马尼亚对其国内的匈牙利少数民族的政策,都可能成为两国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当今:遗产的延续与和解的努力

进入21世纪,虽然两国都加入了欧盟和北约,官方层面也在努力推动睦邻友好关系,但历史的遗产依然存在。

历史记忆的差异: 匈牙利人对《特里亚农条约》的看法,与罗马尼亚人看待特兰西瓦尼亚的归属,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这种历史记忆的错位,使得双方在解读历史事件时,常常会站在不同的立场上。
少数民族问题: 罗马尼亚国内约有150万匈牙利族人,他们的语言、文化和政治权利问题,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敏感点。匈牙利政府对这些少数民族的“保护”姿态,有时会被罗马尼亚视为干涉内政。
政治言论: 在政治竞选中,有时会有政客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发表一些可能引发对方不满的言论,这也会加剧两国之间的隔阂。

总而言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之间的“仇”,并非是单一事件或仇恨的简单累积,而是 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民族认同的碰撞、文化差异以及不同时期政治格局演变 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兰西瓦尼亚这个地区,就像一个放大镜,将两国民族历史中的所有复杂情感都聚焦起来,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纠结。尽管在现代,两国都致力于改善关系,但那些深植于历史记忆中的情感,仍旧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它们之间的互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大的仇恨在于《特里亚农条约》和罗马尼亚在1919年战争中对匈牙利的掠夺行为。


匈牙利在1918年独立之后,成立了由卡洛伊伯爵领导的匈牙利民主共和国。当时匈牙利已经无法承受继续战争,迫不及待想要和协约国达成和约。

然而匈牙利代表团在巴黎得到是一份极其严苛的和约。匈牙利压迫少数民族在战前臭名昭著,甚至特兰西瓦尼亚的德意志人也倾向罗马尼亚 。马扎尔沙文主义的结果就是协约国对匈牙利缺乏同情。劳合·乔治认为匈牙利农民所受压迫犹如黑暗的中世纪, 以德斯佩雷将军为代表的法国人对匈牙利也不怎么友善。只有意大利出于反南斯拉夫的目的,对匈牙利表示了些许支持。

不过协约国对匈牙利的恶感还没有大到对土耳其的程度。确切来说,肢解匈牙利不是四巨头的本意,实际上四巨头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讨论匈牙利问题。这份严苛的和约基本是罗马尼亚委员会和南斯拉夫委员会炮制人口普查的结果。

卡洛伊伯爵知道,如果把这份丧权辱国的要求带回国内,自己的政治生涯就可以结束了。事实也是这样,1919年3月20日,丧失耐心的协约国通知匈牙利,将在特兰西瓦尼亚划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中立区。第二天卡洛伊政府垮台,政权被和平移交给贝拉·库恩的布尔什维克政府。除了沙文主义者之外,匈牙利再添赤化的名声,给协约国的印象更糟糕了。


维多利亚2的玩家应该对这幅图很熟悉。


客观来说,贝拉·库恩并不是典型的共产主义战士,匈牙利的布尔什维克更多是民族主义的,而非共产主义的。当然匈牙利人除了布尔什维克之外也没啥可以选择了。贝拉·库恩一开始把希望寄望于英国人的调停,但是这并没有什么效果,协约国依然允许罗马尼亚占领特兰西瓦尼亚。1919年4月,在法国的暗示下,捷克和罗马尼亚军队开进匈牙利。

最终匈牙利苏维埃选择反抗。通过民族主义的号召,布尔什维克暂时把匈牙利军队团结在抗击侵略的大义下,而意大利出于反南斯拉夫的目的愿意向匈牙利出售军备。同时匈牙利在和苏联串联。1919年5月,匈牙利在北线取得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胜利,甚至反攻入斯洛伐克,形势似乎发生了变化。

与此同时在巴黎,四巨头被阜姆问题和对德和约搞得焦头烂额,四人议会随意就通过罗马尼亚和捷克提交的边界建议,这也是我们看到的《特里亚农条约》。对于这样一份导致匈牙利丧失70%领土的条约,四巨头连讨论都没讨论。

然而布尔什维克并没有解决通货膨胀,物资紧缺的问题。库恩执政期间的取消头衔、分配土地、工厂国有化等行为也引起匈牙利旧势力的恐慌。对于这帮旧贵族,投降协约国不过是领土沦丧,泥腿子掌权了自己可是要被共产的。容克老爷都知道的事情,这帮更反动的大地主会不知道吗?

1919年7月,当罗马尼亚军队发起攻击时。霍尔蒂上将派系的军队选择停止作战,导致匈牙利军队全线崩溃,库恩政权垮台。1919年8月,罗马尼亚攻占布达佩斯。不过在占领布达佩斯期间,罗马尼亚做了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罗马尼亚军队像鬼子进村一样,把布达佩斯的粮食、牲畜、汽车、火车、家具、地毯等等全部洗劫一空。



事后罗马尼亚的玛丽王后是这么对美国的调停人说的:

You may call it stealing if you want to, or any other name. I feel we are perfectly entitled to do what we want to 你可以称其为盗窃,或者其他什么都行。我觉得我们有权干任何我们想干的事情。

毕竟王后来自德性高地。

现在新的匈牙利政府只能指望协约国大发慈悲了。匈牙利新政府得到了四巨头的部分同情。乔治·劳合和威尔逊承认匈牙利边界划分并不公平,不符合民族自决原则,决策的依据都是虚假的。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共同施压,要求不修改对匈的边界划分。协约国的威信也在下跌,如果罗马尼亚人和捷克人的要求没有被满足,他们很可能干脆不撤出匈牙利。另外一个原因是协约国的懒惰和无能,基本无暇顾及德国以东,“协约国有比三百万匈牙利人更重要的事情要关心。”

匈牙利认为《特里亚农条约》最大的不公在于,如果根据旧欧洲的规则,那单独对德奥媾和的罗马尼亚在和会上没有任何权利。如果按照威尔逊十四条,那匈牙利的权利又被无视了。

战后奥匈留下的中欧权力真空被德国迅速填补,匈牙利倒向德国。作为奖赏,希特勒在两次维也纳仲裁中把部分领土分配给匈牙利,包括特兰西瓦尼亚的匈牙利人聚居区,同时也包括一些罗马尼亚人为主的区域。

库恩在垮台之后流亡到苏联,二十年后被慈父处决。而霍尔蒂的匈牙利在二战末期跳船失败,战后被打回原形。特兰西瓦尼亚被同盟国分配给罗马尼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之间的恩怨,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跨越千年、交织着民族、领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复杂情感。要说具体有什么“仇”,那不如说是一系列深刻的历史纠葛和长期的相互影响,最终在不同时期累积成了彼此的隔阂甚至敌意。起点:民族的相遇与疆域的博弈故事得从很早说起。匈牙利人(马扎尔人)在公元九世纪.............
  • 回答
    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的历史确实非常复杂,其语言和民族认同的演变,特别是它在漫长的匈牙利统治时期仍然保持了罗马尼亚的语言和民族认同,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涵盖了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宗教以及地理等多个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特兰西瓦尼亚为何能.............
  • 回答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这两颗曾经在地缘政治星空中闪耀的巨星,其历史渊源深厚且复杂,既有同源而生的亲近,也有走向不同道路的渐行渐远。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得从那片古老而动荡的中欧土地说起。神圣罗马帝国的余晖与日耳曼民族的共鸣要追溯这两大帝国的渊源,必须回到更早的时代——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名义上的“.............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克罗地亚和匈牙利在历史上与教廷及意大利事务的关系,并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一看就知道是AI写出来的感觉。首先,得明白一点,在中古到近代早期,所谓的“意大利”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系列政治实体,包括教皇国、王国、公国、共和国等等。而“教廷”,即罗马教皇及其领导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当时.............
  • 回答
    这几个民族,就像史书上璀璨的星辰,虽然各自闪耀,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相遇和交织,却是那个时代最波澜壮阔的篇章。要说它们有没有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答案是:有的,而且他们的存在和互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格局。我们不妨一条条地捋一捋,看看它们各自活跃的时间段,以及它们重叠的时期: 匈奴:草原上的.............
  • 回答
    “匈奴是否是中华民族?”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古老的谜团,牵动着许多人的好奇心。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思绪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古代,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搞清楚“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如今我们说的“中华民族”,那可是一个集合体,包含了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等许许多多的民族。它是一个现.............
  • 回答
    关于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删除“汉匈战争”以及卫青、霍去病的内容,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议题。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历史教学的目的、教科书编写的原则、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首先,我们得明白,教科书的编写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国家对历史认知的调.............
  • 回答
    当然,很乐意为你详细介绍一下奥匈帝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并推荐一些深入了解的读物。要理解奥匈帝国,我们得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说起。这个庞大的帝国,横跨了中欧大部分地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寿终正寝,其存在的时间虽然不如一些古老帝国那样悠久,但其影响力和复杂性绝对不容小觑。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国家聚合体,而是.............
  • 回答
    跨越千年,血脉奔流: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为何如此重要?历史课本在谈及中国历史的恢弘画卷时,南北朝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变数与活力的重要篇章。而在这段时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民族大融合”这一主题。为什么历史课本如此青睐它?这种融合又是如何发生的,以至于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基因与面貌?为何课本独爱“民族大融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张骞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历史的长河会因此而改写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首先,我们来认真审视一下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意义。当时,汉武帝刘彻雄心勃勃,渴望扩张汉朝的疆域和影响力。对于北方强大的匈奴,汉朝一直遭受其侵扰,疲于应付。武帝迫切需要找到能够联合抗衡匈奴的力量。而传.............
  • 回答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启,也奠定了蒙古民族延续至今的根基。 相较于匈奴,蒙古民族的持久生命力,其原因远不止于军事上的征服,更在于一系列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及地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一、 蒙古帝国强大的凝聚力与制度性传承成吉思汗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便是他建立了一个高度组织化、具有强大凝.............
  • 回答
    历史上有许多因决策失误或极端错误而被后世称为“馊主意”的案例。这些方案往往基于错误的判断、短视的策略或对现实的严重误解,最终导致灾难性后果。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 1. 拿破仑的“大陆体系”(18061812) 背景:拿破仑为对抗英国的海上霸权,于1806.............
  • 回答
    关于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朝、汉朝和明朝修长城”的说法,实际上存在明显的错误。中国历代王朝中,周朝、秦朝、汉朝、北魏、隋朝、辽、金、元、明、清等朝代都曾修建或修缮过长城,只是不同时期的修建目的、规模和重点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为什么历史教材或大众认知中常提到秦、汉、明三朝修长城?1. 秦朝:中.............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满门忠烈”通常指整个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殉难或英勇牺牲。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满门忠烈”人物及其故事,尽管部分案例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1. 岳飞家族(南宋) 背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闻名,其家族成.............
  • 回答
    李世民(599年-649年),即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以开明的政治、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包容的文化政策闻名,开创了唐朝历史上最辉煌的“贞观之治”,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他的历史形象: 一、政治统治:开明务实,以民为本1. 继位与玄武门之变 .............
  • 回答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发生在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第9兵团与联合国军(以美军第10军为主)在朝鲜北部长津湖地区展开激烈交战。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局势,也展现了志愿军在极端环境下的顽强意志和战略智慧。以下是战役的真实情况及志愿军面临的困难的详细分.............
  • 回答
    长津湖战役(1950年11月27日—12月24日)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惨烈、影响深远的关键战役之一,其历史真相远比影视作品中的表现更加复杂和残酷。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及其历史意义: 一、战役背景与战略意义1. 国际局势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联合国军.............
  • 回答
    历史上对时事的超前预判令我拍案叫绝的,当属卡尔·马克思。他的理论不仅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引发巨大争议,更在20世纪的全球历史进程中成为预言,其预见性、逻辑严谨性与现实穿透力至今令人震撼。 1.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预言“必然崩溃”马克思在《资本论》(1867年)中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因误会、误判或技术失误导致的“乌龙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因意外的错误或误解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改变历史进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乌龙事件及其详细分析: 1. 1942年:菲律宾误击事件(“菲律宾误击事件”) 背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面临严峻形势。1942年,美军在菲律宾的巴布.............
  • 回答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一直呈现复杂多面的特点,既有高度肯定的声浪,也有激烈批评的声音,这种矛盾性源于其历史地位、政治手段与文学成就之间的张力。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历史评价的演变脉络1. 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正面与负面并存 陈寿《三国志》(284年成书)作为官方正史,对曹操的记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