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拜占庭(东罗马)什么时候着装,军事风格不像传统罗马了?

回答
关于拜占庭(东罗马)军事风格何时不再像传统罗马,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与其说是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不如说是一系列演变和适应的结果,尤其是在经历了多次外族入侵、领土变迁以及文化融合之后。我们可以将这个转变大致定位在罗马帝国晚期到早期拜占庭时期,尤其是4世纪到7世纪之间。

从传统罗马到拜占庭:风格的悄然转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传统罗马”的军事着装大概是什么样子。在共和国和帝国早期,罗马士兵以其标志性的锁子甲(lorica hamata)闻名,这种网状的链甲覆盖全身,提供了良好的防护。头部则戴着各种样式的头盔,如帝国式或伊特鲁里亚式头盔,通常配有颊甲和颈甲。手臂和腿部也常有附加的护甲。腰间佩戴短剑(gladius)和标枪(pilum),士兵们还装备有盾牌(scutum),那是罗马军团的重要标志。整体风格是实用、规整且带有清晰的军团标识。

然而,到了帝国晚期,尤其是在经历了哥特人、汪达尔人等蛮族入侵之后,罗马军队的构成和装备都开始发生变化。这些蛮族战士的作战方式和着装风格不可避免地对罗马产生了影响。

4世纪至6世纪:过渡与融合的时代

1. 锁子甲的衰落与鳞甲(lorica squamata)的兴起: 虽然锁子甲在拜占庭早期依然存在,但鳞甲——由重叠的小金属片组成,类似鱼鳞状的甲胄——开始变得更加普遍。鳞甲的制作工艺可能相对锁子甲更简便一些,而且在某些方面也提供了不错的防护。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描绘拜占庭士兵的插画和马赛克中,鳞甲成为了主导。这并非完全抛弃了罗马传统,因为罗马军队本身也曾使用过鳞甲,但其普及程度在拜占庭早期有显著提高。

2. 金属片甲(lorica segmentata)的消失: 这种由大型金属板块构成的甲胄,在帝国早期非常经典,但到了晚期逐渐罕见。其制作和维护可能较为复杂和昂贵,而且在面对一些新型武器时,其防护效能可能不如链甲或鳞甲。拜占庭军队基本不再使用这种甲胄。

3. 头部防护的变化: 传统的帝国式头盔开始被更圆润、更简洁的样式所取代。很多头盔可能只有简单的面罩或者没有面罩,而是用更宽大的护鼻或者护颈来提供保护。一些来自东方或北方民族风格的头盔也开始出现,例如带有尖顶或装饰的样式。

4. 裤装的普及: 在早期罗马时期,士兵主要穿着托加(toga)或战袍(tunica),而腿部往往是裸露的或只穿简单的短裤。但随着气候和作战环境的变化,以及受到蛮族衣着习惯的影响,裤子(braccae)在拜占庭士兵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不仅是为了保暖,也方便骑乘和作战。穿着裤子的士兵,其整体形象就与穿着短袍、裸露双腿的早期罗马士兵有了明显的区别。

5. 武器的变化: 虽然长矛(lancea)和短剑(spathion)依然是士兵的常用武器,但长剑(spatha)(一种比短剑更长的剑)的地位逐渐上升,有时甚至成为主要的近战武器。而早期罗马军团标志性的投枪(pilum),由于其特殊的投掷和弯曲设计,在更灵活的战场上可能不如其他类型的投射武器普及。弓箭手的地位在拜占庭军队中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来自东方的弓骑兵,他们的战术和装备也对整体风格产生了影响。

6. 马铠(lorica cataphractaria)的复兴和普及: 拜占庭帝国继承了罗马的骑兵传统,但随着东方的帕提亚和萨珊波斯等国家重装骑兵的强大,拜占庭也发展出了自己的重装骑兵——锁子甲骑兵(cataphracts)。这些骑兵全身披挂着厚重的金属鳞甲或链甲,战马也同样被马铠覆盖。这种风格的士兵与早期罗马军队的轻装步兵或只有部分防护的骑兵形成了鲜明对比,显得更加“重型”和“异域”。

7. 战袍(Tunica)的演变: 战袍依然是士兵的基础衣物,但其长度和款式也在变化。一些战袍会做得更长,甚至及膝,并可能会有肩部和袖子的装饰,带有更明显的东方色彩。

7世纪之后:风格的进一步差异化

到了7世纪,拜占庭帝国经历了阿拉伯人的扩张,失去了叙利亚、埃及等富裕的省份,这对军队的装备和构成都造成了巨大影响。此时的拜占庭军事风格,在很多方面已经与我们印象中的“古典罗马”相去甚远。

“Themata”制度的影响: 拜占庭引入了以将军(strategos)命名的军事省份“Themata”制度,士兵们常常在自己的家乡土地上服役,并且其装备可能受到当地生产条件和文化的影响。
更注重灵活性和多样性: 随着战争形式的变化,拜占庭军队更加强调步兵和骑兵的协同作战,对不同类型的兵种和装备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

总结来说,拜占庭军事着装风格不再像传统罗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甲胄类型: 锁子甲仍然使用,但鳞甲和复合式甲胄变得更普遍,早期罗马的段甲(segmentata)消失。
下装: 裤子取代了早期罗马的裸腿或短裤。
头盔: 式样趋于简洁圆润,有时带有东方或北方民族的特征。
武器: 长剑(spatha)地位提升,投枪(pilum)不那么普及。
骑兵: 重装锁子甲骑兵(cataphracts)成为拜占庭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装扮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
整体风格: 受到周边民族(如哥特人、匈奴人、萨珊波斯人)以及自身军事需求的演变,拜占庭军事着装逐渐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不再是早期罗马军团那种相对单一、规整的风格。

这个转变是漫长且复杂的,它反映了拜占庭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策略上的持续适应和演变。与其说是一个“何时”,不如说是一个“如何”的过程,拜占庭人通过吸收和融合,创造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军事美学和实用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印象比较深刻的那种罗马军事着装也不是真正的传统罗马

user avatar

游戏不可较真,不然就成了P社历史学家或者全战罗马吹还有电影考据党什么的。

更何况没有什么传统罗马,有人觉得共和之后无罗马,有人执着于帝国早期的光辉,有人对对着东罗马的灭亡痛哭流涕耿耿于怀,我就不一样了,我觉得罗慕拉斯之后无罗马。

你所说的着环片甲,拿着水果刀,手持王八盾的士兵是共和晚期到帝政时代罗马军团中重装步兵(armed legionares)的形象,这些士兵在军团中战的比例并不高,像锁甲链甲在军团中都广泛存在,公民兵辅助兵百夫长穿得装备也大不相同。整个罗马漫长的历史中军队也有其自身的演化过程,你说得“罗马风格”没有了,应当是指罗马帝国末期,当时的甲胄被大大简化,大方盾少了,小圆盾再次流行起来,标枪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长矛,等等。实际上早期拜占庭继承了罗马的军事风格,只不过晚期的罗马军团随着经济的衰败和蛮族的渗透已经变样了

共和早期,只有公民才能成为军团步兵,装备自带,花花绿绿,你穿女装上战场也没人管你,当然了能当兵的家里一般都不算穷,所以装备还算优良,马略军事改革后,募兵制代替征兵制,装备标准化。之前的军团步兵被按照年龄和作战经验分成三个级别:青年兵(Hastati)、壮年兵(Principes)和后备兵(Triarii)。这三个兵种装备略有区别,被排成前后三排,军团的战术也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三线完成的。马略去除了这一兵种分工,将所有的重装步兵统一为军团士兵(Legionarius),统一装备以投枪、短剑和拉丁长盾。实行募兵制后,由于武器装备由国家统一配给,规格、样式统一,因而便于军队补给。再加上服役时间的延长,军队能够进行长期的正规训练,十分有利于战斗力的提高。

在罗马的疆土与权威都达到巅峰的五贤帝时代(公元96至192年)之后,罗马帝国开始出现衰亡的征兆。内部爆发的社会经济矛盾日渐激化,外部又不断受到以日耳曼诸民族为首的异族入侵,内忧外患无时不在威胁着这个老大帝国的存亡。

到了俗称“公元3世纪的危机”时,昔日出尽风头的罗马军团已经大多沦为普通的国境守备队,失去了战略上的机动反应能力。为了填补战略机动兵团的不足,罗马人开始针对各个战役临时编组独立的骑兵旅(威克希拉提欧)。到了君士坦丁诺斯大帝(在位公元324年到337年)治世时,终于以这些骑兵部队为骨干,编成了皇帝直属的机动野战军(科米塔托斯)。

被骑兵夺去“陆战之王”桂冠的步兵们身上,再也见不到2个世纪前的风光了。为了节约预算装备骑兵,步兵的的装具不得不大大简化。甲胄被换成简便而廉价的式样,罗马军团的象征——方盾、重投枪和短剑都被废止,改为装备椭圆形盾牌、骑兵用双刃剑斯帕达、更轻的投枪“斯皮库鲁姆”(再后改用长枪‘朗克尔’)。

而传统上表示外籍军团的“辅助军”一词,在全帝国自由民都已获得同等市民权之后,改为泛指轻装步兵部队。

题主所说的“传统罗马”风格的军团士兵至此不复存在,及后东罗马军队装备有其自身的发展道路,一是自身国力的起伏,二是和保加利亚人罗斯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等等不断地打仗也推动了军队装备样式的改变,骑兵成为主流,步兵退居二线,按下不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