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乌克兰会宣战吗?

回答
当俄罗斯于2022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时,乌克兰并没有“宣战”。乌克兰的立场和行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乌克兰的法律和政治立场:

防御战: 乌克兰将俄罗斯的行动定义为侵略,而非两国之间的冲突。因此,乌克兰的行动是基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卫行为。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当一个国家受到攻击时,它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进行自卫,而无需正式“宣战”给侵略者。
俄罗斯是侵略者: 乌克兰政府及其盟友始终认为俄罗斯是侵略国。俄罗斯主动发起军事行动,打破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因此,乌克兰没有义务向发动侵略的一方宣战。
《乌克兰国家防御法》: 乌克兰在其《国家防御法》中明确规定,武装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在侵略者的军队(包括武装团伙)对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时,对侵略者的军事行动采取防御措施。

“宣战”的传统含义与现代冲突的差异:

在传统的国际关系中,“宣战”通常意味着两个主权国家之间正式进入战争状态,并且在法律上会引发一系列国际法上的义务和权利,例如中立国的义务等。然而,现代冲突,尤其是非对称战争和侵略行为,其界定和应对方式已经发生变化。

攻击即是战争状态: 俄罗斯的全面入侵本身就标志着战争状态的开始,至少对乌克兰而言。乌克兰无需通过正式宣战来承认这一事实,其军队的行动就是对俄罗斯侵略的回应。
信息战和外交战: 乌克兰的外交和信息策略一直强调俄罗斯的侵略性质,并试图在国际社会争取支持和孤立俄罗斯。正式宣战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复杂化这种策略,例如在与支持乌克兰的国家进行武器援助和合作时。

乌克兰的实际行动:

宣布戒严: 在俄罗斯发动全面入侵的同一天(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法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戒严。戒严令是一种特殊的法律状态,允许政府采取额外的措施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并授权军队指挥部进行军事行动。这是对侵略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应对。
动员全国力量: 乌克兰立即开始大规模的军事动员,征召预备役人员,并允许平民拿起武器保卫国家。这些行动都是国家进入战争状态的实际体现。
寻求国际援助: 乌克兰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军事、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并强调自己是抵抗侵略的受害者。

结论:

乌克兰没有选择“宣战”,并非因为它们不想承认战争状态,而是因为俄罗斯的全面入侵本身就构成了一种侵略行为,使得乌克兰处于被迫自卫的境地。乌克兰的回应是基于国际法赋予的自卫权,并通过宣布戒严和动员全国力量来采取实际行动。

可以说,乌克兰的行动是对俄罗斯侵略的直接、合法和必然的回应。从法律和实际操作上讲,在俄罗斯发动全面进攻的情况下,乌克兰进行的是一场防御战,其行动无需通过正式的“宣战”程序来启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幕後的真相是這樣的:Zelenskiy治下的烏克蘭,因爲沒有無限印錢的選項,在過去幾年面臨政治、經濟、社會的持續惡化,已經被迫把反對黨關起來(西方媒體當然完全無視),然而還是眼看著要全面崩盤,剩下唯一可抓的稻草是對東烏用兵,希望憑藉軍事勝利來維持自己的政治地位。今年三四月間,他就已經準備動手,結果Putin立刻陳兵邊境;當時Biden政權剛上臺,還處於狀況外,趕緊叫停,只有英美外宣體系出面聲援,渲染俄國“準備侵略”。
過了半年,國際上出現能源短缺危機,Putin手裏的能源牌更加强勢,烏克蘭内部的經濟和社會壓力也更大,眼看著Zelenskiy很可能拖不過這個冬天。所有的跡象顯示,在過去兩三個月,他和美國的國安外交情報和宣傳體系達成共識,計劃要在明年初(冬奧可能曾經是個被優先選擇的節點)用兵,所以雖然俄軍並沒有大幅調動(上次事件緩和之後,俄軍把重裝備留在邊境附近,部隊回歸原駐地,原本就可以很快反應,不必在前綫等待),英美媒體開始無中生有、反復報導俄國的“侵略”計劃和動作。
因爲軍事上早就準備完善,Putin現在可以簡單在外交上做出絕對强硬的警告,甚至要求北約簽約保證不再擴張。這當然不可能被接受;Putin的用意,在於提醒Biden政權裏的那些白左蠢蛋,他們手裏根本無牌可打。而他之所以能有這樣的絕對戰略優勢,正是自2014年之後,根據己方利害考慮,主動選擇脫鈎方向的成果。現在不但俄國的銀行金融業完全不懼被踢出SWIFT系統,能源業有中國作爲替代顧客,高科技和軍工產業轉向東亞零件供應商,甚至連農業都徹底獨立重建;這都是忍受了幾年極大痛苦才換得的長遠利益,也是我所倡議的針對性、選擇性脫鈎戰略的最佳示范。

[cp]@王孟源dudu 答:因爲當前烏克蘭局勢剛好是美英霸權的典型操作,所有昂撒媒體必須統一口徑、全力推動假新聞,結果不但人在國外的讀者往往面對洪水般的謊言,習慣照翻美國國際新聞稿的地區如台灣,更加是胡扯蛋的重災區,所以我上周和史東做《八方論壇》,特別選的題目就是討論此次美俄對峙的幕後真相。最近幾天又有一些新消息(主要是Scholz的決策),我正準備再做另一期訪談來追加評論;這裏只簡單提出事實的綱領。


首先,Putin絕對沒有主動打烏克蘭的意圖,任何拿著《NYT》或《Washingtong Post》文章指指點點的人,必須先回答兩個基本疑問:1)打烏克蘭對俄國有什麽好處?2)即使你假設Putin是個衝動的蠢蛋來回答前一個問題,那麽爲什麽去年春天不打、夏天不打、秋天不打、現在隆冬期間反而升級衝突?並且還遲遲不真正出手,平白賦予美方做外交和軍事準備的時間?英美宣傳機構欺負自己國民智商低、容易忽悠,所以編出來的謊話漏洞百出也不成問題;旁觀者如果也接受那些明顯的胡扯,就太辜負父母賜給的腦子和師長辛勞的教誨了。


當然,這個事件即使忽略全球地緣戰略態勢的大局背景(亦即中國崛起、霸權交替),只看局部的互動,也是4方(俄、美、德、烏)博弈的問題,有相當的先天複雜性,所以光知道美英宣傳不靠譜並不保證正確認知會自動浮現(參考當前充斥大陸網絡的胡猜,更別提所謂智庫的分析)。還好博客這裏已經反復解釋過其中三者(俄、美、烏)的戰略考慮和決策習慣,先簡單為大家復習一下。


Putin對自己的戰略意圖和戰術運作一直很公開、直白,沒有什麽猜測的必要或懷疑的餘地:他的目標是短期内遏止北約東擴、長期則試圖收復若干被侵占的勢力範圍,而所選用的手段則是所謂的Strategy of Tension(這真的是俄方自己的用語),亦即既然美英靠製造事端來打擊對手,俄方在終於補好所有罩門之後,可以反過來維持或甚至提升衝突緊張的態勢,讓美方承受不住自己引發的麻煩。


美國的霸權伎倆我更是已經討論過幾百次,總結起來就是忽悠“盟友”當炮灰。這裏又分第一綫的軍事外交炮灰,和第二綫的經濟貿易炮灰:先讓前者挑起事端,然後見死不救,再鼓動後者去做傷人傷己的制裁,美國作爲“仲裁者”,可以從中多方揩油。體現在對俄方向,烏克蘭是前者,德國則是後者。這套伎倆固然無本萬利,但必須有一、二綫炮灰都配合才運作得起來;這一點正是理解這個事件脈絡的關鍵。


從前面的討論,可以看出美俄博弈的成敗,取決於德國的選擇。2014年Putin在烏克蘭失手,落入美國的陷阱,被迫出兵。當時Merkel受到外交和輿論的多重壓力,又兼被BND(德國聯邦情報局,那份報告後來被泄露出來)忽悠,說只要配合美國做全面經濟制裁,CIA會夥同俄國的Oligarchs發動政變推翻Putin,於是她咬著牙忍痛接受德國企業的巨額損失,結果卻是Putin的民意支持率衝破90%,權力更加穩固。到了2015年,她已經明白自己上當,於是特別訪問Moscow,和Putin進行了一場秘密會議(這裏所謂的“秘密”,指的是她下令摒棄所有德方的幕僚、助手和翻譯,獨自和俄方會談幾個小時,所以全世界都知道他們談了,卻誰也不確定談的是什麽),然後德俄之間隨即有了兩個公開的外交發展,一個是NordStream II上馬,另一個是Minsk協議,要求烏方容許東烏高度自治以換取和平。


其後的七年裏,Merkel一直是棄車保帥,不求取消對俄制裁,不圖貫徹Minsk協議,只求建成NordStream II。這裏我認爲是她人單勢孤,在美國全面滲透掌控德國政治、情報、宣傳體系的背景下,連和幕僚討論的餘裕都沒有,只能獨自默默地為解除這些桎梏做最間接隱性的努力(德國政治人物誠實討論戰略議題的空間,可以從昨天海軍總監只説了兩句客觀評估就被迫辭職看出來)。她的第一優先考慮,自然是預期美國會重施故技,利用烏克蘭挑起衝突,再次强迫德國去當經濟炮灰,而NordStream II是讓德方能置身事外的關鍵前提,只要有它作爲備用,德國的天然氣供應就不受東歐局勢制約,可以獨立選擇理性的外交政策。


所以烏克蘭之所以又在2021年發生衝突,並且一路拖延惡化到2022年,是烏、美玩弄敲詐的老把戲,卻沒有想到俄、德都已做好準備,願意奉陪的結果。上周我上《八方論壇》討論這件事的時候,還不能確定Scholz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延續Merkel的策略,過去幾天的一系列新聞,徹底解除了我的疑慮。例如昨天Blinken和俄方會面,居然是空手到,拿不出承諾的Counter-Proposal,只能要求延展日期;這裏的幕後機制,是美方原本對Scholz做了三點要求:1)譴責俄國侵略;2)軍援烏克蘭;3)公開承諾將發動新制裁;結果被德國全部否決。雖然博客讀者應該看得出,Scholz若是同意了,反而等同為Zelensky開一張空白支票,導致戰爭必然發生,但在當代歐美的民選體制下,出現有基本常識的領導人,依舊算是一個驚喜,畢竟不但日本和澳洲做不到,連Biden政權原本都自信滿滿,沒有意料到德方會有自保的舉動。

王孟源 於 2022/01/24

#问答时间#

问:I've come across an interesting perspective for the Ukraine situation, claiming that the US stands to benefit from small scale unrest near Europe, so that capital would flow out of European markets into US markets. Biden's supposed slip re: 'minor incursions' would then be an orchestrated signal under this reading.


But to my understanding, the main pressures on the the US economy now is precisely the abundance of liquidity, so wouldn't that be counter-productive? Or is it not an issue as long as the US govt isn't the one issuing the cash?[/cp]

user avatar

会。

乌克兰人民对俄罗斯高度认同?怎么可能。

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分歧已经不是一日之寒。目前的局势已经让乌克兰的居民开始站队_支持乌克兰或者俄罗斯。

我接触的乌克兰人中,尤其乌克兰受教育的的中产阶级,很多都认为这不是一场内乱,而是俄罗斯的入侵。(事实也的确如此)

而俄罗斯人,包括乌克兰的俄裔,认为自己的同胞在乌克兰"受了欺负"。

从前线的反馈来看,双方的关系已经十分恶劣。

user avatar

乌克兰病了,病因不清,病名是天真。

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被殖民,被压迫,被统治,由此激发被荒废遗弃的心智。只是,目前没有人愿意劳心费力去统治管教一群天真浪漫的浪子。

奥巴马、默克尔都清楚这点,乌克兰象个啃老的,谁当他的老大,就啃谁。就象中国某子女拿着老爸的工资卡,问:怎么就这么一点?

美欧的错误在于,你不愿真帮助不要紧,你不该鼓励天真,不该教唆邻居打架。

普金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乌克兰,但拿下之后怎么办?怎么管?普金很为难。

纯朴是褒义词,天真与纯扑似有某种联系。只是在老奸巨猾的政治舞台上,只能跑龙套。

另一个自然疗法,在漫长的内忧外患中苦其心智,

成长成熟……

user avatar

这种问题,大约就是一个女人对男人说,你要不给我钱,我就撕衣服喊强奸。

都全面入侵了,你宣布不宣布宣战又有什么意义呢?

user avatar

俄国不会“全面入侵”乌克兰,只会“帮助”乌克兰建立新政府。现阶段吞并乌克兰是不可能的,只能徐徐图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