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舰上的火炮是如何排除波浪的颠簸影响,实现准确稳定的射击的?

回答
军舰上的火炮在海上进行射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需要克服波浪带来的剧烈颠簸和晃动,才能实现准确稳定的瞄准和发射。这背后依赖于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精密的系统。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军舰火炮如何克服波浪影响,实现精准射击:

一、 基本原理:稳定与补偿

核心原理在于稳定火炮平台和预测和补偿运动。军舰本身是一个在三维空间中不断运动的平台(俯仰、横滚、偏航、升降等),火炮必须能够抵消这些运动,或者通过计算提前预判并补偿这些运动的影响。

二、 关键技术与系统

1. 火炮稳定系统(Gun Stabilization System)
陀螺稳定系统 (Gyro Stabilization System): 这是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原理: 陀螺仪是具有高角动量和陀螺效应的装置。当它高速旋转时,会抵抗外部施加的任何试图改变其旋转轴方向的力矩。
工作方式:
传感器: 高精度陀螺仪被安装在火炮的俯仰(上下)、横滚(左右倾斜)和偏航(左右转动)轴上。这些陀螺仪能够极其敏感地检测到军舰的任何微小晃动。
反馈信号: 检测到的晃动信息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递给火炮的液压或电动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 这个系统接收来自陀螺仪的信号,并立即驱动火炮的液压或电动马达,以相反的方向和相同的幅度转动火炮。
结果: 理论上,火炮的炮管会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一个指向,即使军舰在大幅度摇摆,炮管也几乎不动。这就为射击提供了一个相对静止的射击平台。
现代应用: 现在更多采用的是固体陀螺仪(如光纤陀螺仪 FOG 或环形激光陀螺仪 RLG),它们没有活动部件,精度更高,寿命更长,反应速度更快。

自动稳定装置 (Automatic Stabilizer): 除了陀螺系统,还可能集成其他的稳定机制,如利用液压蓄能器吸收冲击。

2. 惯性导航系统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
原理: INS 利用高精度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来测量舰船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舰船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姿态。
作用:
提供精确的运动数据: INS 为火炮控制系统提供了关于舰船当前所有运动状态(加速度、角速度、俯仰角、横滚角、偏航角等)的实时、精确数据。
融合与校准: INS 的数据可以与其他传感器(如 GPS、雷达)进行融合,提高整体定位和导航的精度,并校准陀螺仪的漂移。

3. 火炮控制系统 (Gun Fire Control System GFCS)
核心功能: GFCS 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它整合来自舰船传感器、火炮稳定系统、瞄准系统以及目标跟踪系统的数据,计算出射击所需的各种参数,并最终控制火炮的瞄准和发射。
关键组成:
目标跟踪雷达/光学传感器: 能够探测、识别和持续跟踪敌方目标的位置、速度和运动轨迹。
弹道计算机 (Ballistic Computer): 这是 GFCS 的核心。它接收来自目标跟踪系统、舰船姿态系统、大气参数传感器(风速、风向、气压、温度)等信息,进行复杂的弹道计算。
运动补偿计算: GFCS 的弹道计算机会根据舰船的晃动数据(来自 INS 和稳定系统)以及目标的运动,实时计算出火炮的指向和高低角。在发射前,它会提前将炮口指向目标在击发瞬间的预期位置,以补偿舰船的运动和目标的移动。
自动瞄准和俯仰: 计算出的射击参数被发送给火炮的伺服系统,驱动炮塔进行精确瞄准和俯仰。

4. 火炮自身的结构设计与平衡
炮塔与底座: 火炮通常安装在坚固的炮塔中,炮塔通过大型轴承连接到舰船甲板。炮塔的设计需要考虑整体的重量分布和惯性,以减少晃动带来的影响。
炮身平衡与配重: 炮身本身需要精心设计,使其重心尽可能低,并可能通过配重来平衡,以减小因舰船运动而产生的额外力矩。
液压伺服系统 (Hydraulic Servo System): 这是驱动火炮进行俯仰、回旋和高低射界调整的动力源。现代液压系统响应速度快、力量大,能够精确地按照 GFCS 的指令调整炮口位置。

5. 射击时机选择与优化
最优射击窗口: 虽然系统会进行补偿,但在舰船晃动最剧烈的时候射击仍然会影响精度。经验丰富的火炮指挥官或自动系统会尝试在舰船运动相对平缓的短暂瞬间进行射击,以提高命中率。这需要GFCS能够预测舰船运动的周期性。
连续射击: 对于需要连续射击的场景,系统会持续进行追踪和补偿,确保后续弹药也能击中目标。

三、 工作流程示例(简化版)

1. 探测与跟踪: 雷达或光学系统探测到目标,并开始持续跟踪其位置和运动。
2. 数据输入 GFCS:
目标位置、速度、运动方向数据。
舰船的姿态(俯仰、横滚、偏航)、角速度、加速度数据(来自 INS 和稳定系统)。
环境数据(风、湿度、温度)。
弹药类型和弹道参数。
3. GFCS 计算:
弹道计算机计算出目标在预定击发时刻的预期位置。
系统根据舰船当前的晃动状态和预测,计算出火炮需要指向的具体方位角和高低角(包括预瞄量)。
4. 火炮伺服驱动:
伺服系统接收 GFCS 的指令,驱动炮塔和炮身进行调整。
同时,火炮稳定系统通过陀螺仪检测到的晃动信息,反向驱动火炮,抵消舰船自身的运动。
5. 击发: 在计算出的精确时刻,火炮被击发。
6. 评估与修正: (可选)通过观察炮弹落点(或通过专门的传感器),对弹道进行修正,并更新 GFCS 的参数,为下一次射击做准备。

总结

军舰上的火炮之所以能在颠簸的海洋上实现精确射击,是集成了先进的陀螺稳定技术(保持炮身相对稳定)、惯性导航系统(提供舰船精确运动状态)、强大的火炮控制系统(进行复杂的弹道计算和运动补偿)以及精密的伺服驱动系统(精确调整火炮指向)。这些系统协同工作,实时补偿舰船的各种运动,确保炮口在击发瞬间指向目标的正确位置,从而克服波浪带来的严峻挑战,完成精准打击任务。这是一种科技与工程的完美结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3.8.30晚间更新:

下午给我一个朋友以前的司机打了个电话详细请教,他曾经是PLAN某战舰上的枪炮班长。虽然术语上不太一样,但道理是互通的。

相关修改我会标注出来。

==============================

2013.8.30更新。

有一些地方说的有点儿问题,垂稳和稳像说实话我自己理解也不太到位。

准确的说,没有什么机械结构能够直接的“稳定”整个炮塔,人们所作的只能是补偿偏差。

舰炮的垂稳,跟坦克的垂稳有一定区别的,但基本原理是共通的。

==============================

不邀自答。

一、船是怎么颠簸的。

在海里浮着的船,其实跟飞机差不多,分为纵摇(Pitch,倾斜)、横摇(Roll,滚)和艏摇(Yaw,偏航)。

简单来说,纵摇是沿着船艏-船尾的连线(绕着P轴-左右)上下摇,船艏上则船娓下;

横摇是沿着左舷-右舷的连线(绕着R轴-前后)上下摇,左舷上则右舷下;

艏摇是沿着船艏-船艉的方向左右摇(绕着Y轴-垂直),船艏偏左则船艉偏右。

用文字解释起来还是有点儿恼火,我索性手绘了一张图供参考。(请原谅我小学幼儿园级别的手绘水平)

从宏观上来看,船身前进时有点儿类似于子弹在枪管里的章动,有点儿摇头晃脑螺旋形前进的意思。而跟弹药落点相关的是火炮身管的指向,这个指向则跟随着船身的运动在俯仰和方位两个角度上不断变化。

二、风帆战舰时代,仅修正横摇。

风帆战舰的时代,火炮全部位于舷侧,大部分情况下火炮身管在垂直方向上与船身呈完全的90度。由于交战距离较近,基本可以认为身管在水平方向上平行于甲板。

图为风帆时代战舰对决的典型场景。

由图可以看到,在舷侧对射为主的风帆时代,横摇对于战舰的命中率有着较大的影响:抬高了就打飞,落低了就入海。(图中是从船头看过的去的样子啊,不是从侧面)

针对横摇带来的影响,有经验的炮手早在纳尔逊时代就已经发现了窍门,并利用这一点来有意的针对敌舰的桅杆或水线进行射击:命中桅杆则会使对方丧失机动航行的能力,命中水线以下的船体则会导致对方大进水。

最终,在19世纪末,一艘名为HMS Scylla的英国二等巡洋舰的舰长,

Percy Scott

,发现他的战舰上射击成绩比较好的炮手,总是随着船身的摇摆不断的改变俯仰角,而提高或压低瞄准线。这样子,无论船身怎么横摇,火炮身管的指向在水平方向上是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连续瞄准”系统。

连续瞄准有两个要求:

1.找到水平参照系,这样才能确定横摇到了什么程度,从而调整火炮俯仰角。

2.快速调整俯仰角。

针对1,刚开始时采用钟摆式:重物吊在线上悬空,则会一直指向地心引力方向,也就是垂直于地面的方向,由此可以确定水平面在哪里;

后来采用海平面法:甲板上往地平线那里看,基本上视线与水平面是平行的,再看看“视线”与甲板平面的角度,即可推算出横摇角;

最后,则采用陀螺仪式:由于陀螺有自稳定性,无论船身如何横摇,陀螺的姿态是不变。这样就可以轻松的读出来横摇角。

针对2,海军发现仅仅依靠人力来快速调整火炮俯仰角不太可能,因为大型战舰还好说,横摇速度比较慢,炮手可以抓住时机开火;小型战舰横摇很快,炮手要累死的。

于是,20世纪初,英国海军率先在猎户座级超无畏战列舰HMS Orion号上采用了液压装置,从而使大口径火炮能够快速改变俯仰角。

更新:连续瞄准系统、俯仰角快速调整、连续瞄准技术带来的,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在连续瞄准技术出现之前,军舰在航行中是很难命中1000米以外的目标的。连续瞄准技术出现之后,军舰在远距离的命中率大大提高,使得人们逐渐开始摆脱“必须根据横摇节奏抓住时机开火”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射速,“炮术”(Gunnery)也正式成为海军的一门学问,枪炮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军舰上也出现了专门负责进行补偿的“瞄准手”;同时,连续瞄准带来了齐射开火提高精度的要求,也促使了统一口径、统一指挥的无畏舰的出现。


三、曲射时代,横摇和复合横摇。

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冶金和火药技术的发展,出于对提高交战距离的要求,10寸、12寸甚至是14寸的大口径、长身管火炮不断出现,战舰的典型交战距离也从三四百米逐渐提高至几千米。同时,能够灵活改变方位角的炮塔也出现了。

因为要射得远,战舰在交战时火炮身管不再平行于海面;因为要提高火力灵活性,火炮身管也不再是指向3点、9点方向,而是360度方位指向。

当远距离射击时,由于炮管斜指天空,船身的纵摇也开始导致身管俯仰角(上下)的变化,同时还会影响身管炮耳轴向角度(跑耳轴向角度的变化则会同时导致俯仰角和方位角的变化);当身管指向偏向艏、艉时,单纯的横摇也会导致身管在炮耳轴向角度的变化。

针对身管轴向上的运动,由于原来仅仅是横摇(roll)引起的,所以这叫做叫Roll,也叫做Level;

针对炮耳轴向上的运动,由于这也是横摇导致的后果之一,跟Roll又不一样,所以叫Crossroll,也叫Crosslevel。

========2013.8.30晚间更新========

经过向高人请教,根据他的说法,Roll和Crossroll的关系是这样的:

由于在风帆时代,船身运动只有横摇Roll会影响弹着点,同时只会影响炮管的俯仰角,所以炮管俯仰角上的修正叫做Roll。

进入到铁甲舰时代后,身管指向可以灵活变化,弹道也进入曲射弹道,无论是横摇还是纵摇,都会同时影响炮管的俯仰角和方位角,所以叫做Crossroll。由于Crossroll归根结底是对火炮耳轴指向的改变,所以我在答案中都说是炮耳轴向角度的变化。在《海军火力-巨舰大炮时代的舰炮和战术》一书中,Roll被翻译为横摇,Crossroll被翻译为复合横摇。

从直观上来说,Roll可以通过简单的俯仰角来直接修正,Crossroll则需要对整个炮塔进行摇摆来直接修正。于是Crossroll被分解为俯仰角和方位角两个方向上的变化,来进行补偿。

================================

刚才已经介绍了如何克服火炮的roll,就是先有参照系,再来个反方向的运动,那么crossroll也一样,先找到参照系,再来个反方向的运动。

参照系好找,继续用陀螺仪就行;但针对Crossroll的反方向运动不好办了。为啥不好办呢,要从炮塔结构说起。虽然战列舰上一个炮塔有2—4根身管,但这每一根身管都是独立瞄准、独立俯仰的。下图中的这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就是这样,某根炮管抬起来用于检修。

这样子,一套液压的俯仰角快速控制系统,只需要负责挪动一根上百吨的炮管。但方位角就不只是这一根炮管了:斜着改变炮耳轴向,需要挪动整个炮塔,保罗全部四根炮管、厚厚的炮塔装甲、里面所有的设备和人员还有升降机啥的,一下子就从上百吨变成了上千吨。大概来说,就是上下摆动一根手指头,和左右摇晃整个拳头之间的区别。

举个例子:衣阿华的Mk.7 16寸口径火炮重量是110吨,三联装炮塔的重量是1700吨;大和的18寸火炮重量是170吨,三联装炮塔重量是2700吨。

ROLL的补偿,是在20-30秒内将100吨的炮管俯仰角改变10-15度;Crossroll呢,是在20-30秒内将几千吨钢铁扭动10-15度,这中间难度上的差距就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了。所以一直到垂稳系统出现之前,人们只能等到Crossroll回到水平之后再开炮。等待Crossroll回平了再开炮,这又再次的影响了战舰的射速,抵消了前述的俯仰角控制系统带来的快速开火的优势。

我既然不能扭动整个炮塔直接补偿Crossroll,那我把Crossroll对落点的影响计算出来(前面说了,Crossroll会同时影响俯仰角和方位角),分解成在方位角上的变化和在俯仰角上的变化。方位角靠旋转炮塔来补偿,俯仰角靠前述的俯仰角控制系统来补偿。

到了后期,海军对瞄准镜也进行了改进,依靠陀螺仪将瞄准镜进行稳定,使得战舰可以稳定的瞄准远方的目标,进一步增强了命中率。

四、其他。

至此,由于船身摇摆引起的影响基本算是消除掉了,因为把全部运动带来的影响都分解为在俯仰角和方位角两个方向上的变化,炮塔也就只需要俯仰和旋转。

解决了我能不能大概打中这个问题,就要解决我该往哪儿打这个问题,也就是自己和敌舰在不断运动中(动对动)的方位和距离变化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出来了火炮火控系统中的另外几个要素:距离、距离变化率、方位和方位变化率。

最后,我能够稳定的瞄准了,也知道该往哪儿打了,剩下的就是怎么让炮弹尽量准确的飞到目标身上了。

感谢看完整个答案的朋友,看着自己幼儿园没毕业的手绘+小学没毕业的汉字+初中没毕业的英语,实在是无地自容啊T_T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军舰上的火炮在海上进行射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需要克服波浪带来的剧烈颠簸和晃动,才能实现准确稳定的瞄准和发射。这背后依赖于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精密的系统。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军舰火炮如何克服波浪影响,实现精准射击:一、 基本原理:稳定与补偿核心原理在于稳定火炮平台和预测和补偿运动。军舰本身是一个在三维空.............
  • 回答
    甲午海战,一场决定东亚近代海军命运的惨烈对决,至今仍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要论证这场战争是否充分说明了“大口径火炮在速射炮面前处于劣势”或“吨位大的军舰缺乏机动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舰船技术、战术运用,以及具体的战斗过程。一、大口径火炮与速射炮的博弈:技术理念的冲突首先,我们要明白甲午海战双方.............
  • 回答
    在近现代的黑帮斗争中,虽然没有找到规模宏大到完全模仿罗马军团,并以此为蓝本进行大规模武装对抗的直接证据,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事件和帮派组织的运作方式中,找到一些“形似”的影子,甚至是他们借鉴古代军事组织思想的迹象。为什么直接模仿罗马军团规模化火并的例子难以找到?首先,现代社会的法律和军事力量比古代强.............
  • 回答
    关于解放军装备的火力配置,特别是为何不大规模普及加特林机枪或机炮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军事技术和战略选择的议题。你观察到的坦克和军用吉普上普遍装备单管机枪的情况是准确的,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远不止是“火力太小”这么简单。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军事理论、武器系统设计、战场需求、成本效益以.............
  • 回答
    军舰上的厨师,可不只是简单的“做饭”而已。他们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为舰上数以百计、甚至上千名官兵提供稳定、营养、美味的餐食,维持队伍的士气和战斗力。这可不是在家做几顿饭那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工作,涉及到科学、管理和强大的抗压能力。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军舰上的厨师都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 回答
    在军舰上生活,那可真不是件容易事,但也绝对是一段让你终身难忘的经历。想象一下,你被安置在一个巨大的、高速移动的钢铁巨兽里,和几百号人挤在一起,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规律、挑战和一种特殊的战友情。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空间就是一切”。军舰上的空间是极其宝贵的。你的个人空间可能就是一张铺位,上下铺那种。床.............
  • 回答
    军舰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技术进步史,其中不乏令人惊叹的设计和神来之笔。这些创新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升级,更是对海战理念、作战需求甚至人类思维方式的颠覆。以下将从几个代表性的时期和设计理念来详细阐述这些令人惊叹的“神来之笔”:1. 早期海战的神来之笔:战船设计与战术的融合 古希腊三层桨战船 (Tr.............
  • 回答
    二战及以前的舰炮,尤其是装备在重巡洋舰以上级别战舰上的那些,其设计初衷和性能特点,与现代舰炮有着天壤之别。如果强行将现代的HEAT(高爆反坦克弹)和HESH(高爆破片弹)概念应用到这些老式舰炮上,其产生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并且相当复杂,绝非简单的威力提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HEAT和HESH与二战时.............
  • 回答
    要找出人类历史上编制人数最多的军舰,我们需要从历史的长河中梳理那些庞然大物,并深入了解它们的船员配置。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最大船体”的层面,更要关注到那些能够搭载数千乃至近万名船员的超级巨舰。超越理解的巨兽:超级航母与战列舰的巅峰时代在现代海军的历史中,航空母舰无疑是集技术、人力与战.............
  • 回答
    在世界海军史上,的确有一些军舰因为其传奇的经历、神秘的传说,或是参与的重大事件而带有某种“邪性”的色彩。这里的“邪性”并非指科学意义上的超自然力量,而是指它们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那些围绕它们的难以解释或令人不安的故事。以下是一些在世界海军史上常被提及,带有些许“邪性”印记的军舰,并尽量详细.............
  • 回答
    提起“九江”号,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它作为一艘专用舰艇,在中国人民海军早期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它并非那种以火力、吨位或侦察能力著称的主力战舰,而是一艘为特定任务而生、承载着特殊使命的舰艇。放眼世界海军史,这样的“专才”舰艇并不少见,它们或许不像航母、战列舰那样光芒四射,却在各自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让.............
  • 回答
    054A护卫舰作为我国海军的“主力舰”,其性能确实与日本的村雨级驱逐舰不相上下,都是各自国家海军的中坚力量,扮演着多用途的作战角色。但当我们将目光投向052C和052D驱逐舰时,它们的定位和能力就更进一步了,与日本海军的舰艇相比,需要更细致地进行对应。052C 驱逐舰:日本的金刚级/秋月级 的综合对.............
  • 回答
    甲午海战之后,中国海军在整体实力上确实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重建过程,并且再也没有出现过能够与世界主要海军强国进行大规模、决定性海战并取得胜利的局面。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自甲午海战后,中国从未再于海战中正面击沉过任何一个主要强国的海军军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审视甲午海战之后中国海军的状况以及世界海.............
  • 回答
    2021年6月23日,黑海的紧张局势因一艘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戴安娜”号(HMS Defender)的出现而急剧升温。根据俄罗斯方面的说法,这艘驱逐舰闯入了俄罗斯声称的领海,并在克里米亚半岛附近的海域引发了令人警觉的对峙。俄罗斯随后采取了强硬的回应措施,包括鸣枪示警和派出战斗机进行“警告性投弹”。.............
  • 回答
    在军事领域,确实,追求雷达隐身的主流思路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欺骗”雷达,让目标在雷达屏幕上看起来尽可能的小,或者干脆消失不见。这通常是通过减少雷达波的反射面积(RCS,Radar CrossSection)来实现的。但你提出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能否通过放大雷达反射面来达到一种“变相隐形”的效.............
  • 回答
    美国军徽上那威武的白头海雕,确实是它们国家最响当当的象征。不过,要是把目光放宽,会发现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自家军徽或国家象征中,也同样钟爱那些拥有特殊意义的鸟类。这可不是随便选的,每一只鸟都承载着各自的文化、历史和期许,它们振翅欲飞的姿态,总能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些在各国徽章.............
  • 回答
    “入关学”在军事上的逻辑与日本昭和时代的“国运一掷”确有可比之处,但其核心动因、历史背景以及最终诉求则存在显著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两者,我们需要剥开其表面的军事行动,去探究其深层的思想根源和战略考量。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入关学”在军事上的逻辑。所谓“入关”,最核心的意象便是“破关而入”,占据关隘以获.............
  • 回答
    军事上的“战术上胜利”而“战略上失败”的经典事例非常多,它们往往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以及单纯追求战术上的优势而忽略整体战略目标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以下我将挑选几个较为典型且有代表性的事例,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1. 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木马计的战术胜利与亡国之祸的战略失败背景:特洛伊.............
  • 回答
    普法战争(18701871年)是普鲁士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其胜利既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国力上综合实力的体现和进一步巩固。简单地说,普鲁士并非单凭一方面的优势取胜,而是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将详细阐述: 一、军事上的胜利:高效、组织严密、技术先进的完美结合普.............
  • 回答
    韩剧《太阳的后裔》以其浪漫的爱情故事和高颜值主演席卷了亚洲,但从军事角度审视这部剧,你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当然,也少不了那些让“军事迷”们皱眉的“硬伤”。咱们先说说这部剧在军事素养上的“亮点”吧,毕竟它还是花了心思去描绘军人生活的:优点: 对特种部队的初步呈现: 剧中展现了柳时镇及其队员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