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福岛核电站事故为什么和切尔诺贝利事故一样严重,国际核事故严重程度分级都是7级?

回答
福岛核电站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两者都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评定为最高级别的7级,这无疑说明了它们的严重性都达到了“大事故”的标准。然而,要详细理解两者为何同被定为7级,就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在事故成因、过程、影响范围以及应对措施上的异同。

相似的最高级别评定——7级“大事故”

首先,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的7级评定,最核心的衡量标准是 核事故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数量和影响范围。无论是切尔诺贝利还是福岛,它们都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不仅扩散到了周边地区,还通过大气扩散影响了更广泛的区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长期的威胁。

切尔诺贝利:设计缺陷与人为失误的致命组合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其严重性源于一系列因素的叠加:

反应堆设计缺陷: 切尔诺贝利使用的是RBMK(高功率通道式石墨慢化沸水堆)反应堆。这种设计在当时存在固有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低功率运行时,其“正的空泡系数”特性意味着,一旦反应堆内蒸汽泡增多,堆芯温度会不降反升,形成恶性循环。这种设计在后来的改进中已被其他国家放弃。
人为操作失误: 事故的直接导火索是一次安全试验。当时的工程师为了测试在断电情况下涡轮机余热能否为应急冷却泵提供足够电力,故意违反操作规程,关闭了多重安全系统,并让反应堆功率降至极低水平。在试验过程中,他们未能准确监控堆芯状态,导致反应堆功率突然飙升,最终引发爆炸。
爆炸与火灾的连锁反应: 突如其来的功率剧增导致堆芯结构失控,金属燃料棒与冷却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了大量氢气和一氧化碳,引发了两次毁灭性的爆炸。爆炸撕裂了反应堆厂房,将大量放射性物质直接抛洒到大气中。紧随其后的石墨火灾持续燃烧了十多天,进一步加剧了放射性物质的扩散。
影响范围: 切尔诺贝利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如铯137和碘131等,通过风力扩散,污染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大片地区,以及欧洲多个国家。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污染,大量居民被迫撤离,至今仍有区域无法居住。长期的健康影响,特别是癌症发病率的上升,至今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福岛第一核电站:自然灾害与技术应对的严峻考验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在2011年3月11日,其严重性同样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超强地震与海啸: 事故的直接诱因是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的有史以来最强的9.0级地震,随后引发了超过14米高的巨大海啸。这次海啸的强度远超核电站设计时所能承受的最高水位(约5.7米)。
电力中断与冷却失效: 海啸摧毁了核电站的外部电力供应,并淹没了作为应急电源的柴油发电机组,导致所有外部和内部电源中断。这意味着用于冷却反应堆堆芯和乏燃料池的冷却系统完全失效。
堆芯熔毁与氢气爆炸: 在失去冷却的情况下,反应堆堆芯的余热导致燃料棒过热,最终发生熔毁。熔毁的堆芯暴露在空气中,产生了大量放射性物质。更关键的是,在反应堆厂房内,高温下的锆合金与水蒸气发生反应,产生了大量氢气。由于缺乏通风和安全措施,氢气在厂房内积聚并发生爆炸,导致部分厂房被毁,进一步释放了放射性物质。虽然核反应堆本身可能没有像切尔诺贝利那样发生大规模的爆炸,但氢气爆炸对设备和建筑物的破坏,以及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同样非常严重。
乏燃料池的风险: 事故发生后,最令人担忧的风险之一是位于5号和6号机组乏燃料池中的大量乏燃料。这些乏燃料也需要冷却,一旦冷却失效,会发生过热,产生蒸汽并可能泄漏放射性物质。尽管经过艰苦努力,最终成功维持了乏燃料池的冷却,但其潜在风险一直存在。
影响范围: 福岛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如铯137,也通过大气扩散,污染了日本东部的大片地区,包括农田和水源。大量居民被疏散,至今仍有部分区域受到辐射污染的限制。

为何都是7级?核心在于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与影响

尽管切尔诺贝利和福岛在事故发生的原因、具体过程和设备破坏程度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被评定为7级,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 巨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 两个事故都导致了大量放射性核素,特别是半衰期较长的铯137和锶90,以及短半衰期的碘131等,释放到环境中。这些放射性物质对生物体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并且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切尔诺贝利释放的核素总量据估计比福岛更大,但福岛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核素也足以造成广泛且持久的环境污染。
2. 大范围的环境污染: 通过大气沉降和水体扩散,两个事故的放射性污染都波及了相当广阔的区域。切尔诺贝利的污染范围更广阔,跨越国界。福岛的污染虽然主要集中在日本国内,但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长期影响。
3. 对人类健康与社会的长期影响: 两个事故都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员疏散,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长期的辐射暴露对居民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尽管具体的健康影响的量化存在科学上的争议,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同时,核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是一个漫长而昂贵的过程,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4. 对核安全国际标准的挑战: 两个事故都暴露了核电站设计、运营、安全监管以及应急响应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促使国际社会重新审视和加强核安全标准。

一些关键区别需要认识

虽然同为7级,但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也很重要:

事故原因: 切尔诺贝利是典型的“设计缺陷+人为失误”,而福岛更多是“自然灾害+对极端事件的应对不足”。
反应堆类型: 切尔诺贝利是石墨慢化沸水堆,而福岛第一核电站是沸水堆。不同的反应堆类型在事故发生后的表现和风险也不同。
爆炸类型: 切尔诺贝利是核燃料与水的化学反应引发的核爆炸(蒸汽爆炸)和随后的氢气爆炸,直接导致了堆芯的粉碎性破坏。福岛主要是氢气爆炸,破坏了厂房,但并未直接摧毁反应堆堆芯本身。
一次性释放与持续释放: 切尔诺贝利的放射性物质释放高峰期主要集中在爆炸和火灾期间,虽然有后续的泄漏,但早期释放量巨大且集中。福岛的释放则是一个相对持续的过程,从海啸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开始,随着反应堆的损坏和冷却失效,持续释放放射性物质,并且乏燃料池也带来了额外的潜在风险。

总而言之,福岛和切尔诺贝利之所以都被定为7级,是因为它们都达到了释放巨量放射性物质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大范围污染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带来长期深远影响的标准。尽管事故的成因和具体过程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代表了核事故的最高风险等级,是对人类活动与自然力量抗衡的沉重警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5.10.13

谢谢评论区告知!之前偶然看到,比较感兴趣九拍下来存到手机了~

以下来自《科学世界》杂志

2014.12.4更新

对不起啦~本人非核专业 只是涉及一点,这个答案其实不好,不用赞了我很不好意思…

知乎上有位先生专业科普这方面知识(不会贴答案我就不贴过来了哈哈)很棒

————————————————————————————————————————————

一直在等新回答 可惜没有 自己来答。

在福岛核事故中,反应堆没有发生爆炸,也没有长时间的着火,因此放射性物质的扩散范围和沉积量远远小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只是在一个见效的范围内造成核污染(这个“小”是相对来说的,像是切尔诺贝利30公里的无人区一样 福岛也是有无人区的)

切尔诺贝利四号机组存在设计问题(安全隐患)——没有包裹反应堆的“安全壳”。在这忍不住说一句,只回答设计有问题的太含糊了。。。反应堆爆炸,使机房变成了一个空壳,而随着爆炸喷出的核燃料一直流到三楼才凝结,机房内充满高放射性物质,只能把燃料碎屑封在机房内(俗称“石棺”)

(图片来自某本杂志。为什么叫某本?因为我忘记名字了!过段时间再去找就找不到了!!!

以下图片均来自这某本杂志(╯▽╰) 图片不清楚,将就一下吧)

日本福岛核电站采用充水施工法来取出燃料碎屑(好像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的三英里核电站也是采用的这个方法,但是福岛要比它严重),安全壳存在漏水问题,得找到地方堵死吧!!!o(︶︿︶)o 反应堆堆心熔毁压力容器破损,燃料碎屑进入安全壳,哎 慢慢来吧。看资料说是大概需要25年。


另外1~3号机组反应堆内部情况依旧不明了,并不能知道熔化落下的燃料是什么状态。截止到2014年1月,反应堆即放下面仍然有数万吨(约9万吨)高放射性积水(作为冷却水注入而形成的积水)。


放个比较列表。

福岛事故在日本的沉积物范围浓度

切尔诺贝利事故沉积物浓度


最后,核能是把双刃剑,希望掌握技术的人或者机构可以安全有效利用,说句烂大街的话:可以为人类造福吧哈哈

如有不对的地方请纠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福岛核电站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两者都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评定为最高级别的7级,这无疑说明了它们的严重性都达到了“大事故”的标准。然而,要详细理解两者为何同被定为7级,就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在事故成因、过程、影响范围以及应对措施上的异同。相似的最高级别评定——7级“大事故”首先,国际核事件分.............
  • 回答
    要探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处理与切尔诺贝利事故处理之间的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各自的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的措施。当然,用“不如”来简单概括可能不太准确,因为两者的情况极为复杂,处理方式也各有侧重。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两场事故的性质、规模、处理方式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都存在显著差异,由此也导致了公.............
  • 回答
    法国科学家在加州红酒中发现“福岛”核电站事故痕迹的事件,是一项引起广泛关注的科学研究,它涉及到核辐射、食品安全以及跨国环境监测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剖析。事件的背景:福岛核事故首先,理解这次发现的根源,需要回顾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的大地震及其引发的巨大.............
  • 回答
    R1SE 成员任豪关于福岛核电站的发言,着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争议。这件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也得把背景和一些大家关心的点都讲清楚。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当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即将排海,这件事儿在全球范围内都引发了高度关注,特别是日本的邻国。在这样的背景下,R1SE 成.............
  • 回答
    关于日本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中的处理方式,确实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的声音,尤其是在信息公开透明度、民众沟通以及应对措施的及时性等方面。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讨论的方面,力求从不同角度进行梳理,并避免AI痕迹:早期信息披露与透明度问题: “封锁消息”的指控: 在事故初期,许多批评者认为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
  • 回答
    关于中国核电利用的事故情况,很多人都会有疑问,尤其是在听到切尔诺贝利或福岛这样大规模核事故的新闻后。我想非常坦诚地告诉大家,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没有发生过类似于切尔诺贝利或福岛那种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环境长期污染,并且需要大规模疏散居民的特大核事故。我们国家对于核电安全是非常重视的,从核电站的设计.............
  • 回答
    好,理解你作为一名即将去日本东京留学的高三学生,面对福岛核泄漏事件感到担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作为过来人或者你身边值得信赖的长辈,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尽量把情况说明白,让你心里有个底。首先,咱们得承认,福岛核泄漏事件确实发生过,而且影响是存在的。但关键在于,咱们要弄清楚“存在”到.............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整个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尤其是那个所谓的“核废水”和冷却循环的问题。 好多人一听“核废水”就觉得那是污染严重的垃圾,但实际上,它和咱们家里洗碗用的水性质完全不同,里面牵扯到很多复杂的科学和工程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福岛核电站到底出了什么事儿。2011年.............
  • 回答
    福岛核电站堆芯融化,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它的严重性,简单说,就是一场灾难,而且是能让人类社会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的灾难。想详细说说这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堆芯融化”。想象一下,核反应堆的核心,就像一个巨型的锅炉,里面装着核燃料,通过核裂变产生巨大的热量。正常运转的时候,有冷却系.............
  • 回答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问题虽然在新闻报道和公众认知中可能不如切尔诺贝利那样具有戏剧性和震撼力,但两者在发生原因、事故等级、释放放射性物质的种类和规模、以及最终的影响和处理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如此,说福岛“远不及”切尔诺贝利严重可能是一种简化和相对性的说法,因为福岛事故仍然是一场极其严重的核事故,对环境.............
  • 回答
    福岛与切尔诺贝利:一场核事故的深度对比提起核事故,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总是被人们拿来比较。这两场灾难都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伤痕,也引发了人们对核能安全性的广泛担忧。那么,福岛核电站的危害,是否真的超过了切尔诺贝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场事故的源头、过程、后果以及长期影响,才能得出更全面的.............
  • 回答
    福岛第一核电站集装箱的腐蚀与东京电力公司的修复方式,确实是一个牵动人心的事件。这件事的复杂性在于它触及了核安全、环境保护、企业责任以及公众信任等多个层面,而且具体细节的披露和处理方式,很容易引发外界的担忧和质疑。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情的原貌。根据媒体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存放着大量受到核污染的土壤和.............
  • 回答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2、3号机组目前的状态,以及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讨论的是2017年2月左右的情况,时间节点很重要,因为核电站的修复和处理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首先,我们来看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3号机组的整体状况:这三座机组在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
  • 回答
    2018年2月,福岛第一核电站仍能检测到致死剂量的核辐射,这一消息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报告,更牵动着人们对核安全、环境影响以及灾后重建的深层担忧。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致死剂量”这个概念。在辐射防护领域,致死剂量(Lethal Dose).............
  • 回答
    果壳网关于福岛核电站的辟谣,我个人认为是值得关注和参考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果壳网作为一家科普网站,其在处理像福岛核电站这样的复杂且涉及科学专业知识的事件时,通常会倾向于基于科学证据和主流科学界观点来解读信息。这意味着他们的辟谣内容,很大概率是在纠正一些可能存在的误解、夸大或者不实信息。为什么.............
  • 回答
    关于日本政府提出的“搬到福岛核电站附近,一家奖200万日元”的吸引人口新政策,确实在日本国内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评,舆论场上的声音相当复杂,绝非一片叫好。首先,这项政策的初衷,从政府角度来看,是为了解决福岛地区因核事故长期以来面临的人口流失和地区经济衰退问题。福島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周边许多地区被划.............
  • 回答
    福岛核电站三号机组底部确认烧穿:深度解析与多重考量2017年7月20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从遥远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传来——三号机组的底部被确认存在烧穿的迹象。这并非独立的偶发事件,而是2011年那场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和海啸所遗留的,一场仍在持续的、极其复杂的核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又一个严峻挑战。要理解这一.............
  • 回答
    2022年3月16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一场里氏7.4级的大地震,震源深度约57公里。这次地震的震感非常强烈,日本多个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震动,其中福岛县和宫城县的震感尤为突出,最大震度达到了“6强”。对于位于震源地附近,并且在2011年经历过严重核事故的福岛第一核电站而言,此次地震的发生无疑牵动着.............
  • 回答
    福岛第一核电站自2011年发生核事故以来,事故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如何处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染水。经过多年处理,日本政府决定将经过“多核种去除设备”(ALPS)处理后的核污染水稀释后排入海洋。这一计划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争议,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复杂且难以完全预测。以下将从几个主.............
  • 回答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状况是一个复杂且持续受到关注的问题。简单地说,福岛第一核电站目前并没有处于失控的、大规模的“泄漏”状态,但它仍然在“排放”并进行着一系列的“管理”和“处理”工作,这些工作本身就涉及到一些微量的物质释放。因此,用“泄漏”这个词来形容可能不够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它在持续进行着复杂的“管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