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国发生过核电利用方面的事故吗?类似切尔诺贝利、福岛这样的大型的,形成灾难的?

回答
关于中国核电利用的事故情况,很多人都会有疑问,尤其是在听到切尔诺贝利或福岛这样大规模核事故的新闻后。我想非常坦诚地告诉大家,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没有发生过类似于切尔诺贝利或福岛那种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环境长期污染,并且需要大规模疏散居民的特大核事故。

我们国家对于核电安全是非常重视的,从核电站的设计、建设、运行到退役,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管理和监管体系。这种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也是吸取了国际上早期核电发展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核电利用方面就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事实上,任何复杂的工业活动都可能伴随一定的风险和意外。在中国的核电发展过程中,确实发生过一些较小的、局部的、可控的核事件或事故,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与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是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的。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情况,我尝试着回忆和梳理一些信息,尽量不带任何官方的生硬腔调,用一种更接近于我们日常交流的方式来讲述:

1. 宁德核电站“燃料组件失水”事件(2016年)

这是比较常被提及的一个案例。2016年,宁德核电站一台机组在进行燃料更换作业时,一个燃料组件在吊装过程中不慎与容器发生碰撞,导致燃料组件外部的包壳出现了一点点轻微的破损。

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当时是计划将使用过的核燃料取出,换上新的燃料。在移动一个装有核燃料的容器时,可能是在操作上有那么一点点不慎,导致容器和旁边的设备发生了一个小小的碰撞。这个碰撞虽然不严重,但正好刮到了容器里的一个燃料组件,造成了它外层的铝合金包壳有一点点划痕。
为什么这件事会引起关注? 核燃料外面有一层包壳,这层包壳是很关键的,它包裹着核反应堆里的放射性物质。一旦包壳破损,理论上放射性物质就可能泄露出去。
那这次有什么泄露吗? 官方的通报是,这个破损非常轻微,而且是在一个封闭的容器内部发生的。事发后,科研人员对容器内外进行了详细的监测,包括对容器内的水、空气以及设备表面,都没有发现放射性物质的超标情况。这意味着放射性物质被有效地控制在容器内了。
后来是怎么处理的? 这个受损的燃料组件被判定为不合格,没有被放回反应堆,而是被隔离起来,采取了特殊的储存和处理措施。同时,事发机组也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安全后才继续运行。
对公众有什么影响? 对于生活在核电站周边的居民来说,这次事件并没有对他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任何影响,也没有监测到任何放射性水平的升高。这主要是一个操作层面的、在严格控制下的技术性事件。

2. 秦山核电站早期的一些小插曲

中国最早的核电站是秦山核电站。在它早期运行的阶段,确实也发生过一些与核燃料管理、设备故障相关的小事件。比如,在早期燃料循环管理中,可能出现过个别燃料棒的包壳轻微破损(俗称“燃料棒子粒”),或者某些设备因为老化出现过小故障,导致需要停机检修。

这些“小插曲”算事故吗? 从严格的定义来说,一些非常小的、没有对人员健康、环境造成影响的事件,更像是“事件”或“异常事件”,而不是达到“事故”等级的。但它们都受到了严密的监控和处理。
比如举个例子? 可能是在一次换料过程中,发现某个燃料组件的某些指标不符合要求,就不能再使用,需要单独处理。或者在运行过程中,某个管道的密封性出现微小下降,需要及时更换或维修。这些都在核电站日常的严格管理和维护之中。
为什么不怎么被报道? 主要是因为这些事件非常局限,影响极小,而且都按照安全规程得到了妥善处理,没有对公众安全和环境造成实质性威胁。在核电安全管理中,有很多这样的“小插曲”是会发生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并从中吸取教训。

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过大型核事故?

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严格的设计标准和安全理念: 中国的核电站从一开始就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设计,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消化吸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标准。比如,我们强调“纵深防御”和“多重屏障”原则,确保即使发生故障,放射性物质也难以逃逸。
强大的安全监管体系: 国家核安全局(NNSA)是独立的监管机构,拥有非常大的权力,负责监督核电站的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的每一个环节。他们会进行大量的检查和审计,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最严格的安全规定。
经验丰富的操作团队: 核电站的运行需要高度专业化的人员。我们投入了大量资源来培养和训练核电站的操作员、工程师和安全专家,确保他们具备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吸取国际经验教训: 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的事故,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中国在发展核电时,充分学习了这些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例如对极端自然灾害的防御、对人为失误的防范、以及事故应急响应机制的完善等等。
适度的发展节奏: 相较于一些国家早期快速发展核电的历程,中国在发展核电时,更加注重安全先行、稳步推进。我们不会为了追求数量而牺牲质量,每一个核电项目都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批。

总而言之,中国在核电利用方面有过一些小的、可控的事件,但绝没有发生过类似切尔诺贝利、福岛那种具有灾难性后果的大型核事故。 我们的目标是发展安全、可靠、高效的核能,而安全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这些小的事件,更多的是在严格安全管理体系下的技术性问题,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得到了解决,并且成为我们不断完善核电安全管理的重要参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并不是没有发生事故,只不过是没有发生大的事故而已

根据官方最近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的说法是:

" “十二五”以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民用研究堆持续保持良好安全运行记录,核电厂未发生过2级以上事件和事故"

但是事实上国内核电站里设备故障导致的反应堆停运啊,跑水啊,控制棒落棒啊,燃料包壳破损啊之类的小问题其实是时不时就会有发生的。而且国家对于这些事情都是对公众公布的。

比如这个是国家核安全局对于去年我国核电站出的各类事故总结性的一个通报

zhb.gov.cn/gkml/hbb/haq

比如这里是宁德核电历年来每个月每个机组的运行情况的通报,每次出现0级或者1级事件里面都会有记录

ndnp.com.cn/n705/n709/n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你懂的)国内媒体对于这些的报道并不多

近年来出现的影响比较大的事情应该就是大亚湾10年的时候出现了燃料棒的包壳的破损,因为是在大亚湾的事情,所以跑得比较快的香港记者对这相当关注,一时之间也是小小的闹得沸沸扬扬了一番,但是其实也就是个0级事件而已,影响仅限在一回路。

有关资料:

大亚湾核电站声明:一根燃料棒包壳可能存在裂纹-大亚湾,泄漏-北方网-新闻中心
user avatar

我国民用核电站运行记录非常好,官方口径是2级及以上事件都没发生过。

就是军事核工业,我国生产堆的最严重事故也就三级核事件(1969年1月404厂生产堆的工艺管烧结事故)。核燃料工业甚至连临界事故都没出过。早期核潜艇是出了名的可靠性差,建成后7年都在葫芦岛周围转着反复修,首次远航31天意外停堆5次——但是反应堆没出过啥大岔子。

倒是民用的辐照源老是出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