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猪肉价格已接近三倍为何并未显示出供不应求的状况?

回答
猪肉价格这轮上涨确实让不少消费者咋舌,近三倍的涨幅,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早就伴随着货架空空、市场抢购的“供不应求”景象才对。可现实情况似乎并没有那么夸张,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更复杂的原因,让我给你掰扯掰扯。

首先,我们得承认,“供不应求”这个词在猪肉市场里,和消费者日常感受到的“价格上涨”并非一一对应。 猪肉价格由很多因素决定,而供需关系只是其中最核心的一个。当猪肉价格翻了近三倍,这更多反映的是一种“成本传导”和“预期调整”,而不是单纯的眼前缺货。

1. 周期性波动与非周期性因素叠加:

猪肉价格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周期性。通常情况下,猪肉价格会上涨,养殖户看到利润就加大投入,导致生猪存栏量增加,价格又会下跌。这是一个典型的“猪周期”。但这一次的上涨,叠加了几个非常关键的“非周期性”或者说是“强周期性”的负面因素。

非洲猪瘟(ASF)的影响: 这是最核心的推手。虽然非洲猪瘟在中国发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它对生猪养殖业造成的系统性打击是长期的。病毒的反复出现,使得很多养殖户为了控制风险,不得不压栏、淘汰、甚至清场。即便现在大家都有了一定的防控经验,但风险依然存在,这直接导致了母猪存栏量的持续低迷和能繁母猪的损失,从根本上影响了生猪的产能。
环保政策的收紧: 近年来,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许多养殖场因为不符合环保标准被关停,尤其是在一些靠近水源地、城市周边等区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猪产能的恢复和扩大。
饲料成本的上涨: 猪肉价格上涨不仅仅是猪肉本身的问题,还跟饲料成本息息相关。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的价格也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内天气、运输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上涨。饲料占到养殖成本的七八成,成本上涨自然会推高猪肉价格。
人力成本的增加: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普遍上涨,养殖业也同样面临着人力成本的压力。

2. “需求”是个相对概念,也发生了变化:

虽然媒体都在说猪肉价格上涨,但实际上,消费者端的“需求”也并非一成不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弹性”调整。

替代效应: 猪肉价格涨得太厉害,消费者会怎么办?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转向其他肉类,比如鸡肉、鸭肉、牛肉、羊肉,甚至是水产品。这些替代品的销量在这个时期往往会有明显增长。所以,你可能会看到,虽然猪肉不好买便宜的,但其他肉类市场可能相对平稳,甚至有些品种还供过于求。
消费量的减少: 如果猪肉真的贵到吃不起,消费者自然会减少购买量。比如,以前一顿饭可能要买半斤猪肉,现在可能就只买三四两,或者干脆换成别的菜。这种“被动减量”也是一种需求上的“萎缩”。
结构性需求: 猪肉的需求也分不同层面。例如,一些对价格不太敏感的餐饮企业、加工企业,可能还能维持正常的采购量,但他们也会考虑成本压力,调整配方或者提高产品售价。而普通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对价格的敏感度就高得多,他们的购买力会明显下降。

3. 供不应求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你说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这可能也和你对这个词的理解有关。

不是没有货,而是没有“合理价位”的货: 在市场里,你可能还是能找到猪肉的,但价格已经高到让人望而却步。也就是说,供应是存在的,但能够以“消费者普遍接受的价格”提供的供应量,却不足以满足需求。
渠道和区域差异: 这种价格上涨和供应紧张,在不同地区、不同销售渠道之间也会有差异。城市中心的大型超市、生鲜市场可能价格更高,供应更紧张;而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小型菜市场,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养殖户的“惜售”心理: 当猪价持续高位时,一些养殖户为了等待更高的价格,可能会选择“惜售”,也就是不急于出栏,这也会暂时影响市场的供应量,并进一步推高价格。

4. 宏观调控与市场预期:

政府相关部门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稳定市场,比如投放国家猪肉储备,鼓励养殖户恢复生产,打击囤积居奇的行为等等。这些宏观调控虽然不能立刻改变供需基本面,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市场情绪,避免价格出现过度的非理性上涨,并且引导市场形成对未来供应恢复的预期。

总结一下:

猪肉价格接近三倍的上涨,更多的是多种负面因素叠加,特别是非洲猪瘟对产能的长期影响,导致了“高成本”和“产能受限” 的双重压力,从而推高了市场价格。而消费者层面的需求也并非铁板一块,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和购买力下降。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单纯的“货架空空”,而是一种“高价位下的供应不足”和“需求弹性调整” 的复杂局面。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市场自然会通过价格信号来调节供需关系,而这个“调节”过程,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钱包缩水和选择更多替代品的现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供应量正常怎么会涨价?当前的价格是供应量和市场需求平衡的结果。

user avatar

大猪厂卫生好没病的。有猪。本来用来压价的小猪场现在基本因为政策(环保)和猪瘟基本凉凉了。所以没有人来拉价格了还不是人家想怎么定就怎么定

user avatar

一、二师兄怎么就病了?

首先个人观点,非洲猪瘟有作用,但某种意义上,猪瘟只是完美的导火索

2010年,中国猪肉产量突破5000万吨,其后兜兜转转,14年前后冲到历史高点,随之而来的《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十条的颁布,养猪业开始习惯于在环保风暴中的闪展腾挪。因此,即使2016年《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提出将生猪生产进行区域分类即所谓“南猪北养”时,多数人的感觉也无非是“又来?”、“说是就近屠宰、冷链配送,可中国人爱吃鲜肉,这生猪跨省物流成本可是……”。何况此处增彼处减,加加减减,总量还是可控的。于是大家至多是吐槽下规划里2020年5760万吨的目标。


  1. 重点发展区:河北、山东、河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7省(市)
  2. 约束发展区:京津沪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和上海3市;南方水网地区。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广东8省
  3. 潜力增长区:东北4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和云南、贵州2省
  4. 适度发展区:山西、陕西、甘肃、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等7省区

结果以上政策在执行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某国特色的层层加码。平心而论,养猪这行业既脏且累,风险又大,听起来没有智能、it高端,赚起来又不如那几年棚改卖地来的快,本来就不受地方政府待见。于是乎,约束发展区域固然是顺势关闭养殖场,所谓重点发展区域的也挂着环保的大旗关了不少,比如位列重点发展区的某地就出现了“城郊不许养猪!哪是城郊?出了城都算的”的段子。

年底盘点:2017年,猪肉产量5340万吨,增长0.8%;生猪出栏68861万头,增长0.5%,但生猪存栏已悄然下降0.4%,在业内人士眼里,政策压力之下,2018-2019年猪肉价格必然有一波反弹,只是彼时没人料到,这反弹如此惨烈

2018年,借世界杯东风,严防死守多年的非洲猪瘟在我国抢滩登陆,而且好死不死的·就是从潜力增长区入境,第一站又到了重点发展区域,于是各省只能划地为牢以求自保,看看上面区域划分,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接下来2018年底猪肉供求最紧张的会是那几个省市。

年底盘点:2018年:猪肉产量5404万吨,下降0.9%;生猪存栏42817万头,比上年下降3.0%;生猪出栏69382万头,下降1.2%。

此时一切的后果已经注定。

二、二师兄病的有多重

简单的计算,根据统计局数字,相较2016,2018年生猪存栏降到96.6%,而且由于统计口径问题,再考虑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小型养猪户,乐观的估计,猪肉减产大概在5%-8%(悲观的就不提了)这个数字看着没多大,其实已经达到400万吨,400万吨是什么概念,2017年世界猪肉总出口量820万吨……

而且,猪肉和鸡肉作为最廉价的动物性蛋白来源,是现代社会蛋白质金字塔的基座,价格的变动必然影响其他食品价格(说到这我总是抑制不住吐槽下号称自己不太吃猪肉,所以养猪必然被淘汰的英明神武的领导)

三、有特效药么?

首先,我们看进口药:前面说了,2017年世界猪肉出口量800万吨+,也就是说现在这个缺口,按最小的算,也要半个世界的出口量(整个北美或者是加拿大+欧盟)才填的满,按最糟糕的估计,整个世界的出口量可能都填不上。

接下来是国产药:养猪业很有趣的一点就是,仔猪价格。但凡猪肉高涨,仔猪价格必然高涨,也就是说这时下场,利润如何不知道,成本是必然高的,因此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养殖户多数不敢弄险;至于大型养殖,在经济风险与疾病风险和政策风险的叠加之下,各地zf鼓励下轰轰烈烈新建的猪场里到底有多少新住户,恐怕也是个问题。


四、听说有人关了二师兄的禁闭?

囤积居奇是个敏感话题,把矛头指向所谓商家也很容易,但实际上由于幼畜不能无中生有,导致养殖业几乎是一个闭环链条,于是一时的价格高涨可能带来一批产品的高利润,但很快就会分摊到整个产业链条,进而将全行业成本拉高。而在这个过程中,本身大型企业就有蓄水池和调节阀的作用。

现在的局面,牌桌上只剩河牌,囤肉的背后是现实的狂欢还是对未来的恐惧?你觉得呢?


ps.应要求补充下偏方:

还是统计局数字2018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851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404万吨,下降0.9%;牛肉产量644万吨,增长1.5%;羊肉产量475万吨,增长0.8%;禽肉产量1994万吨,增长0.6%。除此外应该还有114万吨杂畜肉,也是杯水车薪

二师兄在病床上表示:别难为别的兄弟了,他们也尽力了,还是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扶我起来吧。

或者咱们看看水里?2018年,全国水产品6458万吨,看似基数不小,但是这一块几乎也无潜力可挖,因为目前我国水产品超过70%来自养殖,而近几年,水产养殖业面临的环保治理压力同样在增大,以农业部的渔业公报数字为基准:2016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379.48万吨(2017年调整后数据),而到了2017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6445万吨,增速为0.98%,增速下降主要因拆除超过养殖容量的网箱等设备所致。2018年增速更是下降到0.19%。

龙王:小龙这也救不了天蓬的病啊,要不大圣您去别处看看?

————————————————————————————

评论关了,这东西只是整理下个人对从发展到后期走势的看法,说实话本来跟题目关系也不大

user avatar

因为二师兄没灭绝啊!

猪肉这么贵,主要是囤货居奇。

之前猪肉敞开供应时,肉价都接近成本价。

现在,尝到甜头了,估计肉价回不到十块一斤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猪肉价格这轮上涨确实让不少消费者咋舌,近三倍的涨幅,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早就伴随着货架空空、市场抢购的“供不应求”景象才对。可现实情况似乎并没有那么夸张,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更复杂的原因,让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供不应求”这个词在猪肉市场里,和消费者日常感受到的“价格上涨”并非一一对应。.............
  • 回答
    猪肉价格跳水,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不少朋友看到这消息,脑袋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估计就是:猪肉这么便宜了,是不是咱经济不行了?这逻辑听着挺顺的,毕竟猪肉是咱餐桌上的常客,价格波动一大,大家伙儿都能直接感受到。但我得说,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不能一拍脑袋就下结论。猪肉价格大跌,背后可能藏着不少门道,而经济能.............
  • 回答
    猪肉价格的“过山车”行情,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困惑,也让养殖户们提心吊胆。最近,猪肉批发价短短时间里飙升了近四成,这背后究竟是何种力量在驱动?为何猪价总是“阴晴不定”?又该如何才能让这个“民生猪”的价格稳下来?猪价来回波动,背后的“推手”有哪些?猪肉价格的波动,绝非单一因素在作祟,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相互.............
  • 回答
    香港猪肉价格“破百”的消息,的确是让不少市民感到咂舌,也让餐桌上的选择变得更加“精打细算”。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因素,也折射出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经济和社会现象。首先,从供给侧来看,猪肉价格的上涨,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供应不足。这可能源于多种情况: 内地养殖业的波动: 香港的猪.............
  • 回答
    农业农村部关于猪肉价格近期下跌和鼓励消费的表态,以及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 农业农村部为何说“猪肉价格近期下跌非常快”?这背后通常反映了当前生猪市场的供需状况。具体原因可能包括:1. 生猪产能的过剩或恢复超预期: 经历过非洲猪瘟等疫情冲击后,养殖户为了恢复生产,可能集中.............
  • 回答
    最近中国猪肉价格的持续走高,确实让不少消费者感到钱包吃紧,也引发了对替代肉类选择的讨论。这时候,有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隔壁的澳洲不趁机向中国市场推广他们的特色肉类——袋鼠肉呢?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推广”就能解决的问题,其中涉及到不少复杂的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澳洲在推广袋鼠肉方面,一直都在做,.............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猪肉价格一路跌跌不休,9月份更是出现了同比下降近五成的惊人数字。这消息对咱们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件实实在在的大事,那影响可不是一星半点,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的好处,那肯定是钱包更鼓了。以前买猪肉得掂量着,这会儿好了,同样的钱能买更多肉。家里添了口人的,或者平时就爱吃肉的,简直是福音。每周.............
  • 回答
    生猪期货上市是否一定会导致猪肉价格下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理解这些因素,才能更清晰地看到期货上市对猪肉价格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要明白期货上市的本质是什么。生猪期货的上市,本质上是为生猪现货市场提供了一个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平台。生产者(养殖户)可以通过.............
  • 回答
    一万吨储备猪肉的投放,对于当前猪肉市场的价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它是否会导致“大跳水”,这并非一个能轻易一概而论的答案,背后牵涉到市场供需的诸多细节和宏观调控的复杂逻辑。首先,我们得明确,储备猪肉投放的 核心目的 是什么。通常情况下,国家动用储备肉,主要有两大考.............
  • 回答
    2021年9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一种显著的“冷热不均”的现象,具体体现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回落,猪肉价格大幅下降,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则同比上涨10.7%。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解读。一、 CPI涨幅回落与猪肉价格.............
  • 回答
    19年8月开启的那轮猪肉价格疯涨,绝对是中国消费者记忆里相当深刻的一笔。那会儿,无论是在菜市场还是超市,猪肉价格简直是坐上了火箭,一路飙升,好多家庭的餐桌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要说这事儿,得从根源上讲。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非洲猪瘟(ASF)。这场疫情在19年可以说是爆发得非常严重,而且蔓延速度快,扑杀.............
  • 回答
    2021年2月CPI同比下降0.2%,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4.9%,这无疑是当年开年经济数据中的一个重要看点,但背后隐藏的信息远不止于此。解读这份数据,需要我们把视野拉得更宽,去审视它所处的经济环境、可能的原因以及潜在的影响。从CPI同比下降0.2%说起:通缩的阴影还是季节性因素?首先,同比下降0.2.............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让人操心的。最近这养猪业,简直就像坐了过山车,一开始大家热情高涨,感觉钱景一片大好,结果现在专家出来喊话,说产能要过剩了,猪肉价可能都要跳水,跌破十块一斤。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养猪大户们会“疯狂扩张”?这事儿得从前两年说起。大家还记得吧,那.............
  • 回答
    5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3%,这个数字本身透露了几个值得我们深挖的维度。虽然整体涨幅相对温和,但其背后隐藏的结构性变化,尤其是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更生动的经济图景。1. 1.3% 的CPI涨幅: 温和背后的动态平衡首先,1.3%的同比涨幅意味着,与去年同期相比,我.............
  • 回答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2%,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特别是考虑到猪肉价格的显著下跌——同比下降14.9%。这背后透露出一些关于当前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CPI下降0.2%:通缩压力还是周期性调整?CPI是衡量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的指标,反映了整体物价水平的变.............
  • 回答
    7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备受瞩目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同比上涨了2.7%。这组数字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关注的细节,绝不仅仅是2.7%这个冰冷的百分比。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猪肉价格同比上涨了惊人的85.7%,这无疑是影响居民生活成本最直接、最剧烈的因素之一。我们不妨剥开这些数字.............
  • 回答
    这猪肉价格的过山车,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当初猪肉价格破40元一斤的时候,那叫一个“肉疼”,每次上街买菜,看着那价格,真心觉得这肉是金子做的吧?现在好了,一下子跌破10元一斤,感觉像是回到了解放前,让人有点懵,又有点窃喜。这“跌跌不休”的势头,到底是怎么了?未来还会继续跌吗?咱们一起来掰扯掰扯。为啥会.............
  • 回答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整体来看,CPI保持了平稳态势。其中,猪肉价格出现了比较显著的下跌,同比下降了21.4%。这个数字确实是一个亮点,但要全面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还需要深入挖掘数据背后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除了猪肉,我们还需要关注哪些方面?首先,食品价格的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