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家统计局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7%,猪肉价格上涨85.7%,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回答
7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备受瞩目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同比上涨了2.7%。这组数字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关注的细节,绝不仅仅是2.7%这个冰冷的百分比。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猪肉价格同比上涨了惊人的85.7%,这无疑是影响居民生活成本最直接、最剧烈的因素之一。

我们不妨剥开这些数字的表层,看看它们具体指向了什么,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实质性的影响。

一、 猪肉的“王者归来”与食品价格的整体联动

85.7%的猪肉价格涨幅,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它意味着,如果你在去年7月花100块钱买到的猪肉,今年7月可能需要花费185.7元。这对于以猪肉为主要肉类来源的中国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压力。

为什么猪肉价格会如此飙升? 这背后通常是复杂的供需关系在起作用。最直接的原因往往与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有关。虽然疫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其对生猪产能的长期打击是显而易见的。养殖户需要时间恢复产能,补栏扩养并非一蹴而就,整个生猪生产周期较长,导致供应的恢复相对缓慢。

更何况,除了疫情,季节性因素、饲料成本(如玉米、豆粕等)、环保政策以及市场情绪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猪肉价格的波动。当供应出现明显缺口时,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并不会因此减少太多,这就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而猪肉价格的上涨,并不仅仅是个别现象。它往往会带动其他食品类价格的上涨。这是因为:

替代效应: 猪肉价格过高,消费者可能会转向其他肉类,如牛肉、羊肉、禽类等。这些肉类的需求增加,也会推高它们的价格。
成本传导: 猪肉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原料,其价格上涨会影响到加工食品的成本,比如香肠、肉制品等,这些最终都会体现在终端消费价格上。
整体通胀预期: 当主要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时,容易引发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通胀预期,进而影响到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定价。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猪肉价格的飙升,更要关注它对整个食品价格指数(FPI)的拖累作用。7月份的CPI数据中,食品价格在整体CPI上涨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食品类价格的涨幅是否也普遍较高?这直接关系到居民“菜篮子”的负担有多重。

二、 非食品价格的“冷静”与结构性通胀

与食品价格的火热不同,非食品价格的上涨往往更能反映经济的深层结构和需求状况。如果非食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甚至温和上涨,这可能意味着:

消费需求未过热: 除食品外,居民在服装、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没有出现普遍性的、过度的上涨。这可能表明居民的整体消费意愿和能力并未被大幅刺激,整体经济需求相对平稳。
工业品价格稳定: 工业生产资料价格(PPI)的走势对非食品CPI有重要影响。如果工业生产的成本控制得当,或者市场竞争激烈,那么包括家电、汽车、服装等制成品的价格就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服务业价格的差异化: 非食品项里包含了大量的服务类支出,如房租、医疗、教育、交通、旅游等。这些项目中,有些可能面临上涨压力(如医疗、教育),有些则可能因为竞争或需求不足而相对稳定。7月份的数据能否反映出这种结构性的差异?例如,旅游业在经历了疫情的压抑后,是否会出现报复性上涨?房租价格是否因为经济活动的恢复而有所回升?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非食品价格整体上涨幅度不大,那么CPI的整体上涨主要由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驱动。这可能是一种“结构性通胀”的体现。虽然整体CPI数字看起来不至于非常高,但对于那些食品支出占比较高的低收入群体来说,他们受到的实际生活成本压力可能比数据反映的要大得多。

三、 CPI上涨2.7%意味着什么?

2.7%的CPI同比涨幅,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比较温和的。

与目标值对比: 中国的年度CPI控制目标通常设定在3%左右。2.7%的涨幅意味着今年全年的通胀压力可能在可控范围内,央行在货币政策上仍有一定的腾挪空间,不必过于担忧经济过热。
对投资的影响: 温和的通胀通常被认为是健康的。它一方面刺激消费和生产,避免通缩;另一方面又不会严重侵蚀资产价值。对于股票、债券等投资市场,一个稳定的通胀预期有助于市场平稳运行。
对储蓄的影响: 如果银行存款利率低于CPI涨幅,那么储蓄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虽然2.7%的涨幅并不算高,但如果存款利率更低,储户依然会感受到财富被“稀释”的压力,可能会促使更多资金流向投资领域。

四、 潜在的风险与未来展望

尽管7月份的CPI数据看起来相对温和,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潜藏的风险:

猪肉价格的持续性: 猪肉价格的上涨能否持续?生猪供应的恢复速度如何?如果生猪产能迟迟未能有效恢复,高猪价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对居民生活和整体物价造成更持久的影响。
其他潜在涨价因素: 除了猪肉,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如国际油价、金属价格)的波动也值得关注。一旦这些商品价格出现显著上涨,可能会通过生产成本传导到终端消费品和服务上,推高非食品价格。
全球通胀的外部输入: 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通胀,包括一些输入性通胀的因素,如海运费上涨、原材料短缺等,都可能通过贸易渠道影响到国内物价。
需求侧的复苏力度: 如果随着经济活动的恢复,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服务性消费需求快速释放,也可能对价格形成一定的推升作用。

总而言之,7月份2.7%的CPI同比涨幅,尤其猪肉价格的惊人飙升,是一个需要多维度解读的数据。 它不仅仅是一个宏观经济指标,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柴米油盐”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关注食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理解其背后复杂的原因;同时也要观察非食品价格的稳定性,评估整体经济的需求状况和潜在的通胀风险。对这些信息的深入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并为未来的消费决策和投资规划提供更明智的参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喜闻乐见。

去年养猪,母亲直接崩溃,亏哭了,不是在埋猪,就是在埋猪的路上。

好在她性子倔,不服输。

猪瘟时,炎炎夏日,哪怕每天无数次洗澡消毒,进出猪圈的旧衣服都扔了几大筐,她还是在一直坚持。

终于,到年底,保住了余下的7头母猪。村里就剩我们一家还有猪可养。

今年过完春节,小猪价格飙涨,从去年年初的300涨到今年的1200。而且是供不应求,小猪还没满月,就已经被订购一空。

持续到现在,周边县市已经卖到1500了,她还是1200,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上上个月,她买了两台新空调给猪圈。

上个月,父亲放弃了他从事了几十年的木匠手艺,专心在家养猪。

7头母猪,两个人养,天气好就出去干活,下雨时就在家打打牌。

一头母猪一年平均2.5胎,一胎平均15个,一年一年收入就是30w+。

现在准备把小猪留下来,喂过年猪了,目前来看,生猪肉价格还不错~

致敬她勤劳的一生,她也终于实现了她在我小时候跟我的一句玩笑话:养你还不如养头猪~

https://www.zhihu.com/video/1276447535067463680
user avatar

“先富”们只会试图通过垄断社会公共空间和资源让自己更富。

指望他们主动带动后富,不论从历史、社会学还是心理角度去解读都是荒谬的。

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就会被社会遗忘。 ​

在广州奋斗这些年,成果非常显著:我马上就要吃不起猪肉了。

看得出来,这些年猪比我努力。 ​

user avatar

前一段说退休金上涨了,不知赶没赶上这一波物价。

user avatar

CPI涨幅不大,正常波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既不存在通胀,也不存在通缩。

user avatar

猪肉的问题是暂时的,但我发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抖音上有人抱怨猪肉30块钱太贵,然后下面有个人就喷他,说商人亏本1块钱卖给你就好了?还说30块钱不贵,他不相信有人消费不起。逼站上也看到了这样的人。

这个问题比猪肉价格的问题严重,说明舆论制高点已经被资本家占领太久,很多人已经自觉的为资本家辩护了。

……………………………………………………

先说资本家有没有问题,

1:资本家们为了多获取利益,囤货不出,投机倒把,已经危害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2:部分资本家为了猪肉价格可以长期保持在高水平,用无人机投放猪瘟,或者用其他方式恶意投放猪瘟。

3:资本家的问题暂且不说,更严重的是在猪肉价格已经明显不合理的情况下,有的人还在说什么吃不起猪肉是你不够努力,不相信没人吃不起这种话,说明这种人要么认不清自己的屁股,要么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这两点只有在资产阶级思想占领制高点时才会出现。

…………………………………………

关于第二点,你们自己看吧


我发现知乎有的人真的可笑,自己不相信的事情就着急否定,也不先查一下的。

user avatar

陈平:国内人收入两千块钱要比美国人收入三千美金要活得好多了(ಡωಡ)hiahiahia,我就纳闷了,底层人民不就吃喝拉撒么…

user avatar

重点还是在卖猪肉股了吗?


反正我买了,牧原、新希望、正邦、温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