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家统计局回应恒大事件,「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发展」,释放了哪些信号?

回答
国家统计局对恒大事件的回应,并提出“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解读的表态。这个表态背后,蕴含着多重信号,既是对当前市场情况的评估,也是对未来政策方向的指引,更是对公众情绪的安抚。

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些信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对当前市场情况的评估与定性:

承认挑战,但强调整体韧性: “恒大事件”无疑是房地产行业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暴露了部分房企的财务风险以及市场可能存在的波动性。国家统计局的回应,首先是承认了这一“黑天鹅”或“灰犀牛”事件的存在,没有回避问题。但同时,用“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来定性整个市场,表明统计局认为恒大事件的冲击是局部的、可控的,整体市场的基础依然稳固,具备韧性。
区分“个体风险”与“行业整体”: 这个表态的一个关键之处在于,区分了恒大作为个别大型房企的风险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恒大暴露的是其自身的经营和财务管理问题,而国家统计局传递的信息是,这些问题不会、也不应该导致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硬着陆”或系统性风险。
强调市场的“基本面”: “稳定发展”的说法暗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仍然是健康的。这可能体现在:
巨大的刚需和改善性需求: 尽管经历了一些波动,但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城镇化进程以及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追求,仍然是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重要支撑。
健康的区域市场: 除了少数风险事件暴露的城市或区域,大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保持着正常的销售和价格走势。
政策工具箱的丰富: 政府拥有多种宏观调控工具来应对市场下行风险,例如调整信贷政策、税收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等。

二、 对未来政策方向的释放信号:

“稳增长”是主基调: “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意味着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避免出现大的动荡。这与当前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大方向是一致的。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稳定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整体表现。
“房住不炒”的底线依然牢固: 虽然强调稳定,但并不意味着放松对投机炒房的调控。相反,“稳定发展”更可能是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实现的。这意味着,政府将继续通过差别化信贷、限购限售等政策来抑制投资性需求,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风险化解与市场出清并存: 恒大事件的发生,也为市场提供了一个清理和出清不良资产的机会。国家统计局的表态可能意味着,政府将一方面支持优质房企的正常融资和经营,另一方面也会容忍或引导一些高杠杆、高风险的企业进行风险化解和重组,甚至有序退出市场,从而优化整个行业的结构。
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和监管: “稳定发展”也意味着未来将更加重视对房企的融资行为和财务状况的监管,加强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警,防止类似恒大事件的风险再次大规模发生。这可能包括对开发商杠杆率的更严格限制、对预售资金的更精细化监管等。
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的重要性凸显: 在稳定商品房市场的同时,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居住需求,从而降低对商品房市场的依赖,并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问题。

三、 对市场参与者(房企、购房者、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引导:

对房企:
警示与鼓励并存: 这个表态既是对过度扩张、高杠杆房企的警示,也可能是在鼓励那些经营稳健、财务健康的房企继续发展。
“活下去”是第一要务: 对于陷入困境的房企,信号是“活下去”很重要,但要通过合规、有序的方式。野蛮扩张和财务造假将不再被容忍。
转型升级是必然: 市场未来的稳定发展,可能更多依靠产品创新、服务升级以及对绿色建筑、智能家居等新理念的引入,而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
对购房者:
信心提振,但理性购房: “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意在稳定购房者的信心,让他们相信市场不会出现大的崩盘,也不会出现价格的剧烈下跌。这鼓励了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释放。
警惕炒作: 同时,提醒购房者,虽然市场稳定,但“房住不炒”的定位意味着投资属性会减弱,不应该过度追求短期内的房价上涨。选择可靠的、有实力的开发商的项目是关键。
关注政策导向: 购房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导向,了解哪些类型的住房(如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受到支持,哪些区域的房地产市场更具长期潜力。
对投资者(资本市场):
风险意识加强: 恒大事件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任何投资都不能忽视企业的财务健康和经营风险。
关注优质资产和长期价值: 投资的重点将从追逐高增长转向关注具有稳健现金流、良好治理结构和长期发展潜力的企业。房地产相关的股票、债券投资需要更加审慎。
房地产金融政策的重要性: 密切关注中国央行、银保监会等机构对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调整,这些政策将直接影响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环境和整体估值。

总结来说,国家统计局回应恒大事件,并提出“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信号释放:

1. 客观评估: 承认恒大事件的挑战,但判断其对整体市场的冲击可控,市场基本面依然稳固。
2. 政策定调: 强调“稳增长”是当前重心,将通过“房住不炒”的原则,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来化解风险,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 风险警示与结构优化: 信号中也包含着对高风险房企的警示,鼓励行业进行风险化解和结构调整。
4. 市场引导: 旨在稳定市场信心,引导房企回归理性经营,促使购房者理性决策,并提示投资者保持审慎。
5. 长期视角: 表明政府着眼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将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优化住房供给结构。

因此,理解这个表态的关键在于看到其在“稳定”与“发展”、“风险化解”与“市场出清”、“短期应对”与“长期引导”之间的平衡与取舍。它是一个在复杂局面下,政府希望传递出“一切尽在掌握,市场将逐步走向健康”的信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明政府根本不怕恒大以破产要挟,不仅不怕,而且还一面派了工作组进入,不断约谈恒大高层要求恒大履约,一面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发文要求停止发放恒大地产当地项目贷款。此举明显是在进行风险隔离,以免风险扩散到社会层面与整个金融系统,可以说中国政府已经对恒大在做最坏准备。

“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这句话表明,官方仍在评估恒大困境对行业和社会的影响,至少在目前,还不急于出手救援。

中国政府不急,那么谁急?除了供应商、承建商、广告商和买了恒大房子与理财产品的客户急,大概只有恒大自己最急,得自己去想办法。

那些国字头房企,虽然有政府和银行撑腰财大气粗,但也都是自负盈亏的实体,中国国资委也有考核要求,不可能不计成本高价接盘,不仅不会,还会趁机大力杀价,逼恒大吐血让利,然后才可能上手收购,进行注资重组。

当然,国字头入场重组之后,恒大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就要换了,企业的资产性质就发生变化了,原来的恒大“姓许”,以后就要改姓了。

user avatar

房价3k的时候,如果保持稳定发展,没有任何人阴阳怪气

但是房价犹如开了闸的江水,解开镣铐的猛兽被放了出来,在二十年间摧毁了数不尽的温情

房地产行业市场化之后浩浩汤汤,投机倒把换了张皮全都复活了



二十多年了,此时按照市场规律,按照资本主义运行方式,都需要一场大危机来调节了

毕竟它涨起来的时候用的是这套理论,它终结的时候按原来的路径回去也没什么不对

但是它涨起来的时候放任市场规律,现在保不住了突然叫停了市场规律,不按市场规律行事了,提上裤子不认人了



英格兰银行前行长默文金说过,信任是促使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因子。货币和银行体系以及整个经济运转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故而在反思07~09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他频繁地使用一个词

极端不确定性

他认为经济运行的结果是不可确定的,甚至于说是极端不确定的。信任基石并不牢固,一旦市场失去信心,谁来了都拦不住。

信心的失去并不会比信心的高涨来得慢,甚至更快,人们过于害怕损失,在这心理学上被称为损失厌恶



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今天的房地产毫无疑问是一个高估值的市场,是一个要把毕生积蓄投进去的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出现了下跌势头

轰隆一声

那些手里好几套的人会争着抢着去贩卖

涨是不敢涨的,这样的高位再涨的话,彼时没有任何能力能阻止泡沫的爆炸和硬着陆的出现

跌也是不敢跌的,这样的高位出现持续下跌势头,没有人会对十年内继续升值回来有信心





那又不涨,也不跌。就只能用发展来抹平泡沫,可问题是,我们还有多少高速增长的空间?

曾经专家觉得我们会坚持多子多福,但是年轻人告诉他们:笑死,一个都不生

曾经炒房客们也觉得我们的执念是要有一个房子,年轻人看看欧美和日本:笑死,我不买了


现在的调控犹如在走钢丝,是前二十年野蛮生长的恶果

所谓的平稳发展,指的无非是锁死交易量,稳定备案价等等,可别忘了,这几招在房价上涨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用过,如果不彻底回到计划时代,妄图用这些来对抗市场规律和暗箱操作吗?



彼时要涨,也要维持市场秩序,可所有人都知道,没有管控住上涨的势头

那未来要跌,真的能管控住吗



原作者 @朱雀桥边

公众号:吾与秋。纯粹自己写字的地方,更新慢,建议别关注

user avatar

任何一家民营房企能做到恒大那么大的,没有不通头的,恒大会例外,可能吗?

那么这个时间点,恒大爆了,火了,炒起来了,其实有没有可能是冲着恒大背后的人乃至 去的?我不知道。



恒大事件有其因果性,但这里面也有各种角力和推波助澜,博弈很深。



如果你想搞xxx,那我就搞扩大化,让事态脱离控制,走向反面,看你怎么收场。这一套是不是很熟悉?



所以这种时候,各个部门头头心里和明镜一样,不可能盲目对着恒大穷追猛打,那属于作死。

该如何表态呢?早就说了无数遍,说的很清楚了:

房住不炒,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

跟着走就行了,开卷考试。现在问哪一级的gwy都必须是这个精神,除非他不想混了。



未来恒大怎么收场不是关键,关键是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

如果恒大活利于平稳,恒大就能活;

如果恒大死利益平稳,恒大就必须死。

恒大的生死不在于恒大过去做了什么,而在于更高维度的需要。



年底6中全会,明年20大后,将彻底决定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向。


user avatar

信号是房地产立马进入寒冬,会开始一段时间的长期横盘或者阴跌时期,特别是非一线城市,一线城市需求旺盛但限制厉害房价也不会大涨

房价暴跌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房价暴跌的话全国开发商、上下游供应商、金融机构一起完蛋,大量失业,再加上上疫情的影响,那可真是洪水滔天了。

但是从市场来看明显已经进入房地产开发下行周期,对于开发商来说房价不上涨就是利空,明显的表现就是成交量悬崖式的下跌,对于开发商来说成交下跌比价格下降还麻烦。

下半年的土拍市场已经在变冷,很多地方的土拍会拍个寂寞,市场下行预期一旦形成更难止住,本来要买房的都会观望,理性的选项是持币待沽。

这种情况下救市只有一个办法,货币放水,让货币贬值,逼迫大家把手上的钱去换成房子。

稳字当头

user avatar

我有一计,可解恒大危局

user avatar

我在想,从逻辑上统计局就是个事后诸葛亮,把算出来账目摆出来的师爷角色,它说啥重要吗?

就像不管统计局说人口红利持续还是不持续,难道它还能替你生孩子?

user avatar

国家既不会救恒大,也不会让恒大急性死亡而波及整个地产行业,造成金融系统动荡继而引发更大危机。最符合当局利益的做法是,让恒大慢性死亡,拖延时间,变卖资产优先偿还豪绅的钱(金融机构),至于老百姓的钱(购买恒大期房的消费者,恒大供应商)只能让时间消磨这批人的怨恨,不得不自认倒霉咽下苦果。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有关部门早就轻车熟路,什么泛亚,E租宝,什么P2P,什么共享公寓当初这些受害者不也是闹的挺厉害的吗?现在不一样销声匿迹,默默承担损失?时间是化解债务的最好良药,多少债务拖着拖着就消失了,多少韭菜忍着忍着就认了。

user avatar

不就是统计局表个态,通过各项统计数据分析,恒大能倒,经济不会乱,房地产不会乱的意思吗。

user avatar

有望的意思是有希望会,那返回过来说,相对的就是一般不会稳定发展咯。

你说,你这次考试有望考及格,那是不是就是说你这次考试不及格其实也正常。

我有望完成业绩,完不成也有很多客观因素制约。

是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