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10 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 0.8%,增速年内首次转正,目前餐饮业现状如何?

回答
10月份的餐饮数据显示,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8%,这是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这个数字虽然不算高,但对于经历了一系列挑战的餐饮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引发了大家对当下餐饮业现状的好奇。

经历了寒冬,市场正在缓慢回暖

可以说,过去一段时间对于餐饮业而言,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寒冬。疫情的反复、消费信心的波动,都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商家都在艰难中求生,有的不得不关门歇业,有的则在苦苦支撑,寻找新的出路。

而10月份的0.8%的增长,虽然幅度不大,但它传递出的信息是:市场正在经历一个缓慢但确实的复苏过程。这表明,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以及消费者外出就餐意愿的逐步恢复,餐饮业正在重新找回生命力。

消费者的变化与市场的细分

但我们也要看到,即便是复苏,也并非回到疫情前的状态。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理性消费抬头: 经历过不确定性,人们在消费上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过去那种“随便吃吃”的心态有所减弱,大家更注重性价比、口味和服务。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有所提高,但同时对于真正的好产品和好体验,依然愿意买单。
健康与品质意识增强: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材的新鲜度、制作的健康程度以及用餐环境的卫生。那些能够提供高品质、健康美味、干净卫生的餐饮品牌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场景消费与体验式消费: 餐饮不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更是社交、休闲和情感交流的载体。大家更愿意为特殊的用餐体验买单,比如主题餐厅、特色小店、私厨料理等。周末和节假日的聚会需求依然旺盛,但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有特色、氛围好的地方。
外卖与线上渠道的巩固: 疫情加速了外卖和线上预订的普及。即使堂食在恢复,外卖依然是许多消费者解决用餐问题的重要方式。餐饮品牌也更加重视线上渠道的运营和用户维护。

市场的竞争依然激烈

尽管整体增速转正,但餐饮市场的竞争依然异常激烈。

品牌分化加剧: 一些定位精准、产品过硬、运营能力强的品牌,在复苏中表现更为亮眼。它们能够吸引并留住顾客。而那些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管理粗糙的品牌,则面临更大的生存挑战。
新模式的涌现: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很多商家在探索新的经营模式,比如小店模式、社区团购、预制菜、半成品菜等,试图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下找到新的增长点。
人力成本与原材料成本的压力: 餐饮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的上升一直是困扰商家的难题。同时,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也会直接影响到利润空间。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品质和服务,是所有餐饮从业者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区域性差异明显: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习惯、疫情影响程度都不同,因此餐饮市场的复苏情况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一些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的城市,复苏可能会更快一些。

未来的展望

总的来说,10月份的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8%,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带来了希望,但寒冬尚未完全过去。餐饮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未来,餐饮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

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差异化竞争: 找到自己的目标客群,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
精细化的运营管理: 在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客户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品牌建设和口碑维护: 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尽管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随着消费信心的逐步恢复和市场的不断调整,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历过洗礼的餐饮业将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活力,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0年11月16日,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的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数据,以下为数据及解读。

1. 消费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预期为4.9%,略低于预期,增速比9月份加快一个百分点。

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比1—9月份降幅收窄1.3%。

10月份,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6%,汽车带动消费增长0.7个百分点。


10月,餐饮首次转正,商品零售中,必选消费继续维持在高位,可选消费各大类基本都在快速回升。

上月在分析餐饮时指出,10月份大概率转正,现在得到验证。餐饮10月同比增长0.8%,而限额以上餐饮单位更是增长6.1%。


餐饮板块受疫情影响大,疫情发生之后快速下跌,在国内疫情控制住之后,经过一轮估值修复,8月份之后又经历一轮小幅回调,主要是因为业绩没有跟上。


目前餐饮类营收已经转正,并且后续在疫苗上市、居民收入持续提升的双重利好之下,业绩持续走高至正常水平在大概率事件。前期没有介入的话,目前介入,仍然是一个胜率较高的时机。

商品零售方面,必选消费类依然维持在高位,粮食食品、饮料、烟酒同比分别为8.8%、16.9%、15.1%。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可选消费。服纺涨幅为12.2%,较上月8.3%的涨幅继续扩大。


从上图可以看出,自7月份之后,服纺类产品销售开始快速回升,目前营业额同比远超去年同期水平,提示关注相关产业链个股,其逻辑与上面提到的餐饮业类似。

化妆品10月同比涨幅为18.3%依然维持在高位。


从图中可以看出,3月份之后,化妆品的销售额快速走高,基本与往年相当。

现在看来,化妆品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一种与粮油烟酒类似的必须消费,区别在于,疫情居家的时候,需求与其它可选消费一样,极度萎缩,但是一旦需要出门,需求快速回升,甚至在7月份之后,同比往年大幅走高。

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疫情对消费影响的定量模型,基本可以认为疫情导致的行为模式改变和收入减少,对消费的影响各占一半。但是对于化妆品而言,个人认为收入减少基本没有太大影响,最主要的还是行为模式的改变。

与之相对应的是相关个股的走势,基本上都在3月份之后快速走出了一波翻倍行情,如珀莱雅、上海家化、丸美股份。

上图:珀莱雅2020年1月份以来走势


上图:上海家化2020年1月份以来走势



上图:丸美股份2020年1月份以来走势

目前业绩依然在持续释放,但是个人不建议追高了,如果真的想买的话,可以在龙头回调比较多的时候买入。

金银珠宝涨幅为18.3%、16.7%,依然维持在高位。


金银珠宝在7月份之后,销量快速走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应该有前期需求后置的因素。婚嫁基本只会后置,不会凭空消失,所以7月份以来有回补前期消费的需求。

这其实也非常好理解,疫情期间,很多结婚的需求都往后推了,等到最近几个月,尤其是金九银十,相关需求集中爆发,所以业绩也快速走高,且远超往年。但是这种超高速的增长,个人认为很难持续,关注后续走势是否会回落。

文化办公用品同比涨幅为11.7%。汽车同比涨幅12%,继续维持在高位。


汽车企业在4月份之后一直处于产销两旺的水平,之前个人也曾经在多篇文章中讲过汽车股的机会及逻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汽车股由于近期连续上涨,不少个股自4月份以来已经上涨了3、4倍,目前场内多空分歧逐步加剧,回调压力比较大。技术面上,按照波浪理论,后续比较符合逻辑的走势是一波回调之后,进入5浪泡沫期,想短期介入,可以在4浪回调之后搏5浪反弹,但是如果想持有时间比较长的话,目前的价位其实胜率不高。

受油价的影响,石油及制品类10月同比-11%,依然维持在低位。家具、家电、建筑装潢均有小幅改善。通讯器材在9月份大幅下滑后,本月回升至8.1%。

2. 固定资产投资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8%,预期为1.6%,小幅超预期。从环比速度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22%,环比继续高增。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0.7%,继1—9月份首次转正后,增速继续提高0.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5.3%,降幅收窄1.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3%,增速比1—9月份提高0.7个百分点。


先来看基建,基建是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最大的项目,但是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的改善幅度整体是低于预期的,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政府项目储备不足,导致支出落地成实物速度较慢,这一点从10月份较高的财政存款可见一斑。


另外一方面是在专项债中,棚改债相对于基建的分流。5月份之后,地方政府对于专项债用于棚改的限制开始放松,受此影响,基建类投资在下专项债中的占比明显回落。

往后看,11月份、12月份是历年财政支出比较多的月份,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继续提升。

制造业投资依然在缓慢回升,分行业来看,铁路船舶等运输设备制造业改善较多,1-10月同比为-2.5%,比1-9月份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为22.5%,维持在高位。金属冶炼和压延、金属制品业同比分别为-4.4%、-11.8%,比上月分别收窄2.6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改善较多。

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今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1%,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6.3%,10月单月增长12.7%,持续位于高位。之前文章中就有提到,房地产投资具有惯性,短期内不会大幅回落。


但是需要注意的,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在6月份达到最高点之后开始回落,表明房地产企业在融资渠道收紧之后,拿地热情不高,中长期看可能会影响后续地产的投资。


3. 工业增加值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预期6.5%,小幅超预期,增速与9月份持平。从环比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78%。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


分三大门类看,10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增速较9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5%,回落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回落0.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采矿业虽然增速 继续提升,但是与往年相比依然较弱。


分行业看,10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

纺织业同比增长9.5%,涨幅比上个月扩大3.9个百分点,与服纺类产品销量的走高相对应。

另外,上游原材料类产业走高。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8.8%,涨幅比上个月扩大1.3个百分点。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同比增长11.5%,涨幅比上个月扩大3.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11.2%、4.7%,涨幅分别比上个月扩大2.2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为13.1%和8%,继续维持在高位,主要反映制造业资本开支的回升,以及地产、基建施工的需求比较旺盛。

具体产品如金属切削机床,1-10月份累计为36万台,已经超过了去年的同期水平。


工业机器人10月产量为2.14万台,处于历史第二高,仅次于9月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