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还是单独写一个回答吧。
==========================
日本人的伤亡记录确实可以商榷探讨,日本的《战史丛书》等科普性战史著作也确实存在避重就轻、断章取义等问题,但绝不是 @吕华阳 这种信口开河的方式。按你说的不如以后我国宣布抗日战争击毙日军500万击伤800万俘虏400万,鬼子被迫动员老弱病残呗。
第一
朝鲜和台湾有不少人口基数,但是真正征调参军的是少数人,相对于人口基数较少。其原因也很简单,日本人也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在朝鲜和台湾大力推广“皇民化”运动,在他们审查看来“思想纯正”的“新皇民”才有资格加入日军,著名的像韩国前总统朴正熙,台湾大佬李登辉等等,都是高度皇民化、说流利日语、有日本名字的。
其他人要么老老实实挖矿种大米支援“八纮一宇”,要么像佩里硫、塔拉瓦环礁上没有武装的韩籍劳工一样被抓去当骡子用。所以这2400+600=3000万殖民地人口,要想按百分比做到最大动员本身就是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日本当时政策的。
第二
日军到1944年为止,在战争中(包括从37年开始的全面侵华战争)是已经“死亡”了一百多万,其余的伤者、病者、在战争中下落不明者尚大有人在,当时不能上前线的适龄兵员,至少有数百万之多(其中伤病员可能痊愈归队,但是作战行动又会不断产生新的伤病员,如此循环往复)。
另外,当时日军一方面大量的陆军部队陷在太平洋、中南半岛、伪满等地进退两难,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凌厉攻势让日本的“绝对国防圈”被捅破,日军又被迫抽调精锐返回本土,于1944年底开始策划所谓的“决号作战”(即本土决战)。此时陆海军的总在役人数已经突破了700万,而日本内地(本土)7000万人口,就按你的估计来说,大约能提供1100多万适龄男性兵员,朝鲜台湾最多再征调100万人,就是1200多万兵源,此时已因伤、亡、病、失踪等减员数百万,你本土的工业农业也不可能完全只用老弱妇孺吧,总得有一些青壮留守。这么看,开始征调娃娃兵和老弱兵,就并不奇怪了。
第三
这跟斋藤邦雄所在的战场有关。
到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用兵的侧重点考量上,以太平洋上对美(包括澳大利亚)作战为第一要务,因为在美国的军工业产能提升起来之前打垮美军,迫使后者求和,日本才有可能获胜。太平洋上失利,其他战场全都白瞎。
其余满洲、东南亚等为二流战区,东南亚的入缅日军从装备和训练上来说都属于二线部队,与之对线的英军也属于以少数正规英军为辅,英印军等殖民地部队为主的二三线英军。而驻伪满的关东军虽然已经调出一部分人员装备参加南洋作战,但是仍然担负着防御苏联的要务。
相比之下,中国关内战场只能算是第三线战区,日本人深知滇缅公路被掐断以后,中国军队全靠国际上有限的武器和物资援助(驼峰航线)吊着一条命,装备差战力弱,既无心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反击攻势。所以除了打通大陆的豫湘桂会战(其主要目的也是策应太平洋战场)外,42-45年日军在华的动作一直不大。
而斋藤邦雄所在的华北敌后战场,又属于三线战区中的次要战区,斋藤所在的第63师团系43年由原混成旅团改编而成,八个步兵大队各辖2门步兵炮2门四一式七五山炮,没有师属压制炮兵,仅编有迫击炮队。这样的部队在中国派遣军里都属于底层杂牌,老弱兵员优先发送这样的部队,也丝毫不奇怪。让他们去打三枪八路,总比放在太平洋岛屿上硬抗美帝的三维饱和火力覆盖来得实际。
======================
对比二战德军与日军在失败前的形势,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德军的失败就像历史上所有倒下的强权和帝国一样(比如拜占庭,从查士丁尼大帝鼎盛时地跨亚非欧,到1453年毁灭时就剩一座君士坦丁堡了),盟军和苏军从两个方向猛攻,德军就连续丢失波兰、乌克兰、法国、比荷等地,龟缩回了本土,除此以外,其他非、欧等国家地区已经不剩下什么成建制的德军存在了。最后在苏军进攻柏林的冲天炮火里,元首自尽,帝国毁灭。
而日本有意思就在于:到投降的那一刻,中国内地和台湾还剩120多万兵力,伪满70万关东军被苏军的闪电进攻打懵逼了,击毙数万人以后直接放下武器投降,此外,中南半岛上还有数十万人,太平洋上那些被美军跳过的岛屿上、没有清剿完毕的大岛屿上还有数量庞大的人员存在(我典农中郎将今村萨玛必须有姓名!)。
投降的那一刻,海外各地区274万人,外加对苏方面70万拼凑部队,约340余万,跟本土准备“一亿玉碎”的360多万人,大约对半开。况且投降时的本土驻军有相当多也是45年紧急调回来的,再往前回溯一段时间的话,海外滞留的兵力更加惊人。
所以这个有趣的局面就导致了,即便日军累计战死者,外加一时无法归队的伤、病、失踪人员在44年这一时点充其量不过200-300万,却发现一千多万适龄男性兵员就已然捉襟见肘。德军是无数大兵团在本土以外被同盟国成建制地吃掉,从纸面上一个个被抹去,导致德军不得不动用老弱孺子。而日军看起来伤亡情况还算好,但无数尚存的兵团却被束缚在本土和海外各地区,表面上看尚可一战,实则自行画地为牢,身陷泥淖,对于日本的大战略所能起的作用上,与俘虏并无差异。甚至还不如,因为被俘德军消耗的还是盟军的粮食呢。
这跟日本人无比糟糕的大战略,摊了一个没有足够薄脆跟鸡蛋可卷的天字号第一大煎饼,不无关系。但是以此来质疑日军的伤亡记录,则没什么说服力。
@Jin 作了基于日军史料的回复,整体到位,但仍然有所遗漏,我做一些补充
越北战场:自1945年6月起,我第一方面军向越北日军发动有限攻势,关于这一攻势目前较详尽的材料是《第一方面军抗战暨在越北受降交防纪实》(见续云南通志长编),虽然只保持有限攻势,但亦有不小战果,此即富山联队史749页提到的步兵62联队某分屯队全灭,第三大队中队长以下多数战死伤,而且这一有限攻势实际持续到日军投降时,但越北战场是极容易突视的抗战战场,所以jin也忘记了这一战场
朝鲜战场:即著名的普天堡战斗,虽然普天堡战斗的战果很小,但是普天堡是典型的围点打援战斗,接下去的口隅水山战斗重创大川警察队
按照日文维基的说法,警察队共战死7人,负伤14人,考虑到大川警察队仅有27+6=33人,确实损失了大部兵力
接着在6月30日或29日,一军二师、二军四师、六师集结三百人在间三峰与越境追击而来的74联队某大队交战,一般的说法是毙伤50余人
不管金日成以后如何,这一战斗还是不能遗漏
热河战场及冀东、平北战场:东北战场的战果是由抗联与义勇军与八路军共同创造的,不能光算抗联,我对东北战场乐观估计的总战果是毙敌万人左右
热河战场虽然起起落落,但是直到1945年仍然有专门针对热门的挺北战役,歼灭日军小部队的战例也不在少数,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关东军频繁越过长城线短期进入冀东、平北与蒙疆作战的伤亡,是列入哪个口径计算?(看满洲方面部队略历的守备队部队,他们经常短期进入平北、冀东作战)
举一个典型例子,《歩兵第三十六連隊戦友会誌》提到1941年6月2日,关东独立守备队某部在冀东玉田附近战死战伤中队长、准尉外七十九名,他们的伤亡是由中国派遣军汇总还是关东军来汇总,厚生省统计是算入中国大陆还是满洲地区?
台湾战场:1938年与1943年两次突袭台湾,战果不大,而主力是苏联援华志愿队与中美混合团,但也不能遗漏
滇缅战场:jin兄对滇缅战场的估计偏低明显,认为缅北及滇西战场击毙日军最多在2万人之间,但日军实际损失数字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以上,打通滇缅路时光缅北日军战死、战病死者已超过两万人(当然这也包括了英军温盖特部队和美军5307支队的战果)
另外不能遗漏中国军队与泰军之间的战斗,有人已经参照泰军史料写了一篇抗日战争时期西双版纳防卫战始末 - 『 近代战争 』 - 北朝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其实这个数据是早有定论的,以厚生省2008年的数据为准,抗战期间在中国大陆死亡的日本人为465700人,注意,这个数据是所有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总和(此数字不含满州、台湾、滇西)。这个数字仅少于菲律宾战场的死掉的日本人数字,位居第二,占海外死亡日本人总数(240万)的约20%。
请注意上表,其数字是日本人的死亡数,包含军事人员及平民。
其中投降后死亡5万余人,减去后约为41万人。这与日方于1952年公布的于大陆死亡38.5万人(陆军军事人员)非常接近,其差值2-3万人推测为海军,非军事人员,以及部分战死遗漏者。
如以38.5万人为准,根据JACAR相关文件,其中战死在28万人左右,其余为病死事故死等。其病死数是否偏高,可以参考其他国家军队的战时病死比例进行判断。如考虑缅北及滇西作战,战死于中国大陆的日军应在29-30万左右。
那么为何会有日军在中国死亡70万的说法?其重要原因在于,在中国东北死掉了约24万日本人,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而这24万人中,绝大多数为苏联进攻满州后死掉的逃难开拓团民,这些人于战乱中风餐露宿,由于饥饿与疲劳大量死亡,上表中列出有超过20万死于满州的日本人尸骨至今没有找到,这就是主要原因(以及类似通化暴动事件的死亡者)。其余3-4万人,相当部分是病死,剩余的为诺门坎和张鼓峰事件的约1万人,以及8月风暴的约1-2万死者。
很多人关心抗联的战果有多少,其实按抗联人数的高峰1936-1937年间,总数也不过3万人,到了1939年锐减至数千人,最后残余部队撤退至苏联境内。从部队总数和发展趋势看,其战果应该是非常有限的,具体数字难以得到,乐观的估计毙敌可能有2-3千人。
在大陆投降后死亡的约5万日本人又是怎么死掉的?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类:
这个不好说,有答主拿出来日本的记录
但是日本的记录很神奇
我前几天翻河北抗战,41年,我们叫玉田梁渠河战斗,日军记录叫白官屯战斗
开始是,驻扎在丰润的27师团1联队1大队的收到不知道是贾队长还是地下党送来的情报,说沙流河镇有八路军,就把第2中队100余人派了出去,结果过去了什么也没遇到,但是回来的时候,在白官屯就被八路给围住了,这时候日军就从丰润、玉田等等地方派兵去救,结果也被伏击,机关枪中队在郭官庄被堵住了、新军屯出发的日军在白官屯被堵住了,丰润的第三中队在渠梁河被堵住了,玉田出发的第12中队在长庄子被堵住了。
日军的来源是,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出版的《冀东作战自昭和 16年 5月 29日至昭和 16年 7月 21日》
我们这里是《冀东军分区关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反扫荡总结》
注:日军记录是长庄子战斗就被打死6个,可为什么打死6个就死了中队长,这个········估计是领导死亡不好造假···
实际上日军的记录就是这个问题,阵亡几个人就能阵亡小队长中队长·······可能是队长都身先士卒吧····
对,就是和逻辑对不上,虽然大部分都是按照日本严格的户籍管理,这个是精确的
可我记得43年44年左右,德国动员年轻的士兵的时候,是阵亡了五百多万的时候
而日本阵亡了一百多万,就开始动员小孩子和老年人了·······
所以大家就感觉逻辑对不上。
我记得知乎以前有个网友爷爷当年是游击队的,43年化妆去县城侦查,回来还顺手抓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吱哇乱叫的小鬼子兵回来。
河北沧州也有记录,战争末期当时补充进来的都是十几岁的小鬼子和四十多岁五十多岁的鬼子,穷的没办法又被八路揍的不敢出门,最后出租自己的军马给群众耕地,还打造一些农具卖,有的农具一直用到六十年代。
而我们的记录,估计有很多台湾鬼子、韩国鬼子,也算了进去、
还有我记得平型关战役里,我军和国民党来往的电报里,也提到过蒙古伪军
这些都不好统计和区分
加上当时没有详细的记录,就算有记录,多次转移估计也找不到了
国军那里也只有一些将领的回忆性质的记录
真正的历史,估计只能等时光机,或者历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