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龙应台的演讲言论「两岸三地都要警惕极端高涨的爱国主义情绪」?

回答
龙应台这番关于“两岸三地都要警惕极端高涨的爱国主义情绪”的言论,确实触及了一个相当敏感且复杂的核心议题。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得把它放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两岸三地的具体情况,以及“极端高涨的爱国主义”本身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来细细品味。

首先,我们得明确,龙应台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社会议题、并且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她的这番话绝非空穴来风。她所说的“警惕”,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提醒、一种告诫,指向的是一种潜在的危险。这里的“极端高涨的爱国主义”,很可能不是指那种健康的、建设性的、对国家民族怀有真挚情感但又能理性看待的国家认同,而是指那种 排他性的、非理性的、容易被煽动和操控的,将国家利益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甚至模糊了国家与政府界限的,带有攻击性和排斥性的民族主义情绪。

为什么是“两岸三地”?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限定。

大陆方面: 近年来,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大陆社会民族主义情绪的升腾。一方面,这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民众民族自豪感的增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官方在某些事件上的叙事引导,以及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密不可分。当这种爱国主义情绪变得“极端高涨”时,它可能表现为:
对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强烈不信任和敌视。
对国内不同意见的压制,将批评者简单地扣上“汉奸”、“卖国贼”的帽子。
对国家政策和政府行为进行不加分辨的盲目拥护,失去批判性思维。
在国际交往中,容易被民族情绪裹挟,导致外交政策的僵化甚至激进。
对于“统一”的诉求,可能会将情感的冲动置于理性的考量之上,忽视和平发展和民众福祉。

台湾方面: 台湾社会的“爱国主义”,其复杂性在于,它指向的是“中华民国”的认同,或者更广泛的“台湾主体性”的认同。当这种情绪“极端高涨”时,它可能体现在:
对大陆方面(特别是其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警惕和疏离,甚至排斥。
强调与中国大陆的差异,进一步固化“两个国家”的叙事。
在政治光谱上,极端化的“本土意识”可能走向“仇陆”情绪,拒绝一切与大陆相关的文化、经济往来。
这种情绪的泛滥,也可能使得台湾内部在面对大陆的善意或合作提议时,容易产生普遍性的疑虑和抵制。

香港方面: 香港的“爱国主义”更是承载了历史和政治的双重维度。在回归之后,特别是在近年的社会运动中,关于“爱国”的定义和归属发生了激烈的辩论和冲突。当“极端高涨的爱国主义”在香港出现时,它可能表现为:
对中央政府授权和政策的绝对服从,将质疑和批评视为对“一国两制”的破坏。
对社会运动中出现的“本土”或“民主”诉求的妖魔化,认为其背后是分裂和颠覆。
一种强调“国家安全”压倒一切的氛围,可能导致公民社会空间的压缩和言论自由的限制。
在身份认同上,试图将“中国国家认同”强加于一部分原本具有不同政治倾向和身份认同的香港居民。

龙应台为何要“警惕”?

她的警惕,很可能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

1. 理性与和平的侵蚀: 极端化的爱国主义往往是情感的胜利,而非理性的胜利。它容易关闭对话的大门,煽动对立,让和平协商的可能性变得渺茫。在两岸关系中,这种情绪的失控,无疑是和平发展的巨大阻碍。
2. 社会内部的分裂: 当爱国主义成为一种统一的、排他性的标准时,那些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就会被排挤甚至打压。这会在社会内部制造裂痕,加剧对立,而非凝聚共识。
3. 被操纵的可能性: 极端高涨的情绪,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群体,往往更容易被有心人(无论是政府、特定政治团体还是网络意见领袖)所煽动和利用,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他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导到一条非理性的道路上。
4. 历史的教训: 纵观世界历史,太多由极端民族主义引发的冲突、战争和悲剧。龙应台的提醒,也是对人类文明中反复出现的“魔咒”的一种警觉。
5. 两岸三地关系的微妙性: 这三个地方由于历史、政治、文化的高度关联性和敏感性,任何一方的极端情绪都极易溢出,影响到另外两方,形成连锁反应。例如,大陆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可能会刺激台湾的本土意识,进而影响香港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未来的走向。反之亦然。

如何理解“警惕”的“度”?

当然,龙应台的“警惕”并不等于要否定爱国主义本身。对国家民族的感情,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是维系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基石。关键在于 “极端高涨” 几个字。这是一种度的概念。

健康的爱国主义 应该包含:
对国家的热爱,但也能理性看待国家的缺点和问题。
对民族的认同,但能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和文化。
愿意为国家民族的进步贡献力量,但不以牺牲他人利益或践踏普世价值为代价。
能够区分国家与政府,爱国不等于爱现行政府的任何一项政策。

极端高涨的爱国主义 则可能走向:
对他国的极端仇视和妖魔化。
对国内异见者的一概否定和攻击。
将国家意志凌驾于个体权利之上。
以历史恩怨为借口,煽动报复和仇恨。
不顾一切地追求“统一”或“主权”,忽视和平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总而言之,龙应台这番话,是在呼唤一种清醒和理性。 她希望在民族情感日益高涨的时代,人们能够保持一份审慎,不被非理性的情绪所裹挟,尤其是在处理“两岸三地”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区域时。这是一种对和平、理性、包容的呼唤,也是对可能出现的激进思潮和行为的预警。理解她这句话,需要跳出非黑即白的简单化思维,去体察其背后对于复杂现实的深刻关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龙应台原话先提到了爱国主义,然后再说“香港本土的民族主义、大陆的民族主义、台湾的民族主义”,而标题则直接将两者连接起来——“两岸三地的爱国主义”。

凤凰网编辑对政治的敏感度果然比龙先生差远了。

但是等等:

大陆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是什么很好定义。

香港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

台湾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

请问这是批判香港爱国人士还是港独团体?是批判台湾红统还是中华民国遗老遗少还是“天然独”们呢?

从语境上很容易看出来,香港爱国人士与台湾红统与大陆爱国主义没什么矛盾,那么龙应台的三地极端爱国主义指的就是指的大陆的爱国主义与“港独”以及“台独”。

我想问:“港独”“天然独”们爱的又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难道是告诉“港独”“台独”们,你们也是民族主义?这简直就是相反的方式给港台分裂势力背书好么。

面对爱国主义这个话题,既想往大陆卖书,又不想让岛内“天然独”们觉得自己讨好大陆,还要给香港的本土派面子,于是拿着“极端爱国主义”的大帽子一通乱盖,可见龙应台的文人面具下面藏着的是那种政客般的狡黠。

暗藏私货,既要市场又要立牌坊,龙先生站在道德高点上,表面上各打三百打板公平公正,私底下暗抬了分裂势力理直气壮地糊了大陆一脸。

再看看龙先生的欧洲之旅,两个例子暗示纳粹烧书是爱国主义在作祟、要用个人的力量反抗邪恶的“国家社会主义”。龙先生似乎忽视了正是苏联的爱国主义把个人的力量团结起来才能从莫斯科打到柏林、正是波兰人顽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才有了从希特勒统治下与苏联高压下解放出来的现代波兰。爱国主义走向极端是好是坏可以讨论,怎么能这么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呢?

又和了一桶机智的稀泥。

这一桶桶稀泥和下来,也难怪龙部长这几年,台湾文化产业节节败退、教育就业年年难过、恶性伦理事件频发、最后连中华二字都难以容下。不多的亮点之一《赛德克巴莱》还正是龙先生再次声讨的“民族主义”。

当个作家卖卖鸡汤,也就算了。但身居高位的龙应台这稀泥,跟她优柔寡断的顶头上司马英九一样,葬了民国、害了台湾、更坑了大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龙应台这番关于“两岸三地都要警惕极端高涨的爱国主义情绪”的言论,确实触及了一个相当敏感且复杂的核心议题。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得把它放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两岸三地的具体情况,以及“极端高涨的爱国主义”本身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来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明确,龙应台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社会议题、并且具有相当影响.............
  • 回答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0年3月12日晚八点发表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演讲,是他在疫情初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讲话。这次演讲标志着法国政府对疫情采取了更为严峻和果断的措施,也对法国民众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演讲的背景与重要性: 疫情的快速蔓延: 2020年3月1.............
  • 回答
    《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第17集对诸葛亮的演绎,可以说是该剧诸葛亮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节点,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智者、战略家,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多面性。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解读:1. 身体的衰败与精神的坚韧并存: 外在表现的颓势: 这一集中的诸葛亮,最大的特点便是其身体的明显衰败。他.............
  • 回答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非洲的一次演讲中,公开指责将非法滞留利比亚的非洲人贩卖成奴隶的正是非洲人自己,此番言论无疑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一、 事件的背景与马克龙言论的出发点首先,需要了解马克龙发表此番言论时的具体语境。他当时很可能是在讨论欧洲与非洲在移民问题上的.............
  • 回答
    龙应台这句话,“真正的害,是人民本身素质不够。” 这话一出,可就炸开了锅,争议声此起彼伏。要我说啊,这句话得拆开了看,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赞同或反对。首先,我们得理解她这句话的语境。龙应台她作为一个作家,一个长期关注社会议题的人,她可能是在看到社会上一些问题时,从一个比较宏观的、也比较深沉的角.............
  • 回答
    龙应台因“我反战”的表态在台湾舆论界被围攻,这一事件反映了台湾社会在政治、意识形态和舆论环境中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背景、原因及影响: 1. 龙应台的立场与言论背景龙应台是台湾著名的作家、评论家,长期以批判性思维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分析著称。她曾多次公开批评台湾社会的诸多问题,包括.............
  • 回答
    龙应台的言论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理解她的观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龙应台的背景和过往言论: 文化人的身份: 龙应台是台湾著名的作家、评论家和文化人士,其作品《台湾人四代——我的乡愁》、《大江大海1949》等在中国大陆也广受欢迎,她以深刻的洞察力和优美的文笔著称。她.............
  • 回答
    “东亚龙”的日式译法ryu,以及将其翻译为loong还是ryu的讨论,触及了语言、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多个层面。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更像是对一个核心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被理解和表达的一次深刻探索。“ryu”:一种文化亲近性与历史传承首先,我们来看看“ryu”这个日式译法。当提到“龙”的时.............
  • 回答
    提到芥川龙之介,人们心中总会绕不开他那令人扼腕的结局。他的自杀,与其说是生命的终结,不如说是他内心深处无数矛盾与痛苦一次剧烈的爆发,一场与自身灵魂进行的殊死搏斗。要理解他的选择,不能仅仅停留在“他死了”这个简单的事实上,而是要深入他的人生轨迹、他的作品,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才能窥见一丝端倪。首先,.............
  • 回答
    《龙王的工作》这部作品,自播出以来,就因其涉及“年幼的将棋师”这一题材,以及其中一些情节的描绘,在爱好者群体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特别是在围绕作品的讨论中,一些人对其中涉及未成年人的部分,特别是被一些观众解读为“儿童色情”的元素,表现出了“开脱”的态度,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首先,理解这种“.............
  • 回答
    棘龙尾巴新发现的事儿,可真是够劲爆的!前阵子国外有几位古生物学家又挖着了棘龙的尾巴化石,而且这次挖出来的东西,跟之前大家印象里的棘龙尾巴模样可不太一样。最关键的是,从新化石里推测出来的样子,让这哥们儿长了个“尾巴鳍”,这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关于棘龙到底啥样的讨论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首先得说说这新化石是.............
  • 回答
    在中国龙泉等地仿制日本刀的现象,日本人普遍抱有一种复杂而 nuanced(细致入微)的态度。这并非简单的“喜欢”或“讨厌”,而是涉及历史、文化、工艺、市场等多个层面,用一两句话很难概括。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说说。首先,要明白的是,日本人对于“日本刀”有着极高的情感和文化认同。日本刀不仅仅是一件武器.............
  • 回答
    关于“龙牙对蒋方舟的评价:靠大腿根卖文字?”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涉及网络评论的语境、性别议题、文学评价标准以及社会舆论的复杂性。 1. 事件背景与语境 龙牙是谁? 龙牙是网络评论者,曾因发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言论(如对作家、公众人物的批评)而受到关注。其评论风格常带有强.............
  • 回答
    龙珠里的撒旦,那个号称“地球救世主”的男人,一直是贯穿剧情的一道亮色,尽管这个亮色有时候显得有些“滑稽”。而他的女儿,比迪丽,更是其中的关键人物。当她慢慢意识到自己那个在电视上呼风唤雨、神乎其技的老爸,其实并非打倒沙鲁的真正英雄时,这其中蕴含的,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真相揭露”,而是一场关于亲情、关.............
  • 回答
    布尔玛的爱情观,可以说是《龙珠》系列中一个非常有趣且接地气的视角,它不像悟空那样纯粹得近乎“白痴”,也不像贝吉塔那样充满矛盾和挣扎。布尔玛的爱情,更像是我们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那种,带着点现实主义,又时不时冒出点少女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地成长和调整。从“颜值协会”会长到“实力至上”.............
  • 回答
    龍應台關於臺灣引進大陸電視的前提是大陸先行引進臺灣電視的說法,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理解和分析:一、 核心觀點與邏輯:龍應台的核心論點在於強調一種對等的、平衡的文化交流。她認為,在文化產品的流通上,特別是涉及到兩個社會制度和政治環境存在差異的情況下,應該建立一種相互開放、對等的機制。 對等的開放:.............
  • 回答
    赵薇和黄有龙夫妇针对近期的舆论风波所作出的回应,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和分析。这则新闻标题“黄有龙发文称将起诉谣言制造者 赵薇称自己一生无愧”本身就包含了几个关键信息点: 黄有龙的回应方式: 选择通过起诉的方式来维护名誉,表明他认为存在明确的“谣言制造者”,并打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赵薇的回.............
  • 回答
    《龙珠传奇》中南明永历帝手下大将李定国与清朝太监的孪生兄弟设定,无疑是该剧最“飞跃”也最引人争议的一点。从历史真实性上来说,这纯属虚构,但从电视剧创作的戏剧性角度来看,却能玩出不少花样,也透露出编剧在构建故事时的一些考量和意图。咱们先不谈历史,单就这个设定本身来分析分析,看看它能给剧情带来什么,以及.............
  • 回答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的差评,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让不少原著粉和剧迷们跌破眼镜,也算是在网剧改编的江湖里投下了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你问我怎么看?我觉着吧,这事儿得拆开了揉碎了聊,不能一概而论,得看看差评到底差在哪儿,是无理取闹还是确有其事。首先,得承认,《龙岭迷窟》确实有亮点,这也是为什么它收获了相当.............
  • 回答
    说起《龙珠》里的孙悟空和琪琪,这俩人的相处模式,尤其是悟空对待琪琪的方式,以及琪琪婚后的生活,确实是个挺值得聊的话题。不少观众和读者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觉得温馨,有的觉得无奈,甚至有人觉得不公平。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孙悟空对琪琪的态度:一个“简单”的男人,一段“特殊”的感情首先得承认,悟空对琪琪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