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武松是囚徒还可以做张都监亲随?

回答
武松在《水浒传》中,作为一名囚犯却能成为张都监的亲随,这确实是书中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情节。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关系、以及施耐庵在叙述上的巧妙安排。

一、 故事的背景与武松的遭遇: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武松在此之前的经历:

打虎英雄的身份: 武松因景阳冈打虎而闻名,这本身就赋予了他一种传奇色彩和非凡的胆识。
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 为了给兄长武大郎报仇,武松怒杀奸夫淫妇。这虽然是正义之举,但在当时的法律体系下,仍然是“犯法”。
发配沧州: 因为杀人的罪名,武松被判发配沧州。这意味着他从一个自由的江湖好汉变成了一个身犯刑律的囚犯。

二、 张都监的特殊地位与需求:

张都监是高俅的亲信,也是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之一。他虽然是朝廷命官,但同样需要一些有能力、有手段、并且“可以控制”的手下。在这个过程中,张都监的地位和需求与武松的特殊情况产生了交集。

三、 武松为何能从囚徒身份转化为亲随?

这里涉及到几个关键的因素和过程:

1. “流配”的特殊性质:
在中国古代,“流配”通常是指将罪犯发配到偏远地区服刑。但流配犯并非完全等同于现在的普通囚犯。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流配犯并非被关押在监狱中,而是处于一种“管制”状态。他们可能需要定期向当地官府报到,或者被分配到特定的劳动场所。
施耐庵在书中并没有详细描述武松在沧州监狱中的具体生活,而是直接跳到了他被张都监“看中”。这暗示了当时“流配”制度的某些灵活性。
重要的一点: 流配犯往往被认为是“朝廷的资产”或“可利用的劳动力”。他们不像普通囚犯那样被完全剥夺劳役的权利。

2. 武松的个人能力与声望:
打虎威名: 武松在发配前就已经因为打虎而名声在外。即使被发配,他的“英雄”形象依然存在。张都监作为一名武官,自然会欣赏武松的勇武和胆识。
武艺高强: 武松是一位武艺绝伦的高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那个江湖草莽横行的时代,一个武艺高强的随从,对于一位有权势的人物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他可以保护张都监的安全,处理一些棘手的私人事务,甚至是在必要时展示力量。
“带艺投军”的变种: 虽然武松是被流放的囚犯,但他的能力让他有机会被“征用”或“看中”。这有点类似于历史上某些时期允许“带艺投军”的士兵,只不过武松的身份更复杂。

3. 张都监的“看中”与“利用”:
高俅的关系网: 张都监是高俅的亲信。高俅是朝廷的太尉,权力熏天。高俅对于打压和控制江湖好汉有着自己的盘算。让武松成为自己的亲随,一方面可以利用武松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高俅在布局中的一部分。
“驯服”与“控制”: 张都监看中武松,很可能是看到了他身上那种不羁的性格。但他同时也认为,通过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可以“驯服”甚至“控制”武松。让他成为自己的亲随,是一种将潜在的威胁转化为可用工具的方式。
私人的安保需求: 在那个时代,官员的人身安全并不能完全依靠官方的保护。拥有一些忠诚且能力强的私人随从,对于官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武松正好符合这个需求。
“恩威并施”: 张都监可能对武松施展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他给武松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生存环境(相比于普通的劳动改造),并让武松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武松的囚徒身份又让他无法摆脱张都监的控制,一旦违抗,可能会面临更严厉的惩罚。

4. 情节安排的必要性:
推动剧情: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让武松成为张都监的亲随,是施耐庵为了推动后续剧情发展的关键一步。正是因为在张都监手下做事,武松才得以接触到高俅等更大的反派,并且有机会了解到蒋门神霸占施恩的酒家之事,进而引发了他在十字坡的第二次“杀人事件”(虽然那次是自卫)。
塑造武松的复杂性: 这一情节也极大地丰富了武松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他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莽夫”或“草莽英雄”,而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下,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胆识,在夹缝中生存并发挥影响力的角色。他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权力的腐败。

四、 具体过程的推测(书中未明说,但可以合理推测):

被推荐或被看中: 沧州知府或当地的管押官,在了解到武松的背景和能力后,可能会将他推荐给权势滔天的张都监。或者张都监自己听说了武松的大名,主动要求要“见一见”。
面见与试探: 张都监会与武松见面,可能会对他进行一番试探,考察他的武艺、胆识以及是否“服气”。
“招募”或“收纳”: 在确认武松有价值且能够控制后,张都监会以一种类似“招募”或“收纳”的方式,将他收为自己的亲随。这个过程可能伴随着口头承诺(例如,只要好好办事,不会亏待你),以及制度上的某种“豁免”或“缓刑”。
“名义上的囚犯”: 尽管武松是囚犯,但他并没有被关在牢房里,而是被安排在张都监的府邸或附近居住,并为其效力。他可能仍然保留“囚犯”的身份标签,但实际上的行动是被允许的,只是受到严格的监视和控制。

总结来说, 武松之所以能成为张都监的亲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流配制度的灵活性: 使得流配犯并非完全失去自由和劳役能力。
武松自身非凡的能力和声望: 使他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资源”。
张都监的权势、需求以及“控制”的欲望: 使他主动将武松收为己用。
施耐庵巧妙的情节设计: 为后续故事的发展铺垫,并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

这是一种在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由权力、能力和制度交织而成的复杂现象,也正是《水浒传》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理解这个问题的核心,应该是:

“一个囚犯,身为罪人,难道不应该在监狱里服刑,为什么可以被兵马都监收为亲随?”

同理,杨志为什么能够被梁中书提拔为管军提辖使?朱仝为什么能够在沧州知府身边听候使唤?

这其实和宋代的刑罚及兵制有关。

《水浒》中有七位好汉,林冲、杨志、武松、宋江、朱仝、裴宣、卢俊义都被判了“刺配”之刑,这是一种集刺面、杖刑、流配三种处罚于一身的刑罚,服刑的地点在各地的牢城营

牢城营隶属于大宋厢军,由兵部而不是刑部管辖,和今天犯人服刑的“监狱”在概念上大不相同。

所以,他们本质上是“充军”,因此可以获得地方军事长官的再次任用。

先说刑罚。

古代从隋律起,形成了“笞、杖、徒、流、死”的五刑体系。

然而到了宋代,开始广泛使用一种集刺面、杖刑、流配于一身的重刑——“刺配”,用于代替死刑。

“刺配”起源于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的“折杖法”,《文献通考·刑考》中云:

“宋人承五代为刺配之法,既仗其背,又配其人,且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者。”

此处提到的“(发)配”即五刑之一的“流刑”:把人流放至边地,然后服役,劳役或军役。

宋代的“刺配”就是一种“加役流”,被刺配的囚犯,尤其是重犯,主要服的是军役,在各地的牢城营内充任厢军。

再说兵制。

宋代的兵制将全国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与乡兵。

其中,禁军即中央军,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部队,为大宋的王牌军、主力军,大半驻扎在京师,余下的驻扎在险要关所。其兵籍和发兵权归属枢密院。

《水浒》所描写的宋徽宗政和年间,禁军的实际人数约在六十万人,只有宋仁宗时期达到过八十万。

和禁军相对的是“厢军”,驻扎在地方的州、府,由知州或知府管辖。

厢军制度为宋代特有,除了特殊地区的厢军会接受军事训练以外,大部分厢军只是提供任务繁杂的劳役,比如制作兵器、修路筑城、运粮养马,以及担任官员的侍卫等等。

厢军之内,地位比较特殊的是“牢城营”

此营专门接收流放来的重刑罪犯,他们被称为“配军”

在宋代,罪犯从被捕到审判,这个过程由刑部管理,而一旦被发配至牢城营,则转由兵部管理。

《宋史卷·兵三》:

“元符元年,诏罪人应配五百里以上,皆配陕西、河东充厢军。”

林冲在被发配前,是禁军的枪棒教头,来到沧州牢城营后,就成了厢军的小卒,因此被安排去看守大军草料场。

看守军需物资的工作,也是由厢军担任。

牢城营的长官,称“管营”,金眼彪施恩的父亲就是一位管营。

其下属,称“差拔”,是低职位的小军官。

牢城营还有各自的名字,如孟州牢城叫“安平寨”。

再说一下“兵马都监”这个职务。

按照宋制,地方的知府、知州作为文官,兼管军事,如大名府留守梁世杰,就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这些文官可以自己身兼兵马都监一职,也可以在属下由一名或数名武臣担任“副都监”。(见《宋史·职官志七》)

由于武松故事里有“孟州知府(府尹)”出现,所以,张蒙方的职务应该是孟州的“兵马副都监”,是仅次于知府的孟州第二号重要人物。

其地位,自然比施恩父亲这个厢军牢城营的管营要高,所以当他派人来接武松时,施恩寻思道:

“这张都监是我父亲的上司官,属他调遣。今者武松又是配来的囚徒,亦属他管下。只得教他去。”

书中的描述应该是准确的。

综上,梁中书、张都监、沧州知府,作为州、府的地方军事长管,从牢城营中选拔能干的配军,加以任用,担任自己的亲随、侍卫,合乎宋代的制度。

补充:

《水浒传》在宋代法律问题上,也存在错误。

试举两处:

一是神行太保戴宗的职务是“两院押牢节级”,这里的“两院”,一说左、右司理院,一说是司理院和州府院。

宫崎市定先生指出,它们都属于刑部的文官系统,和兵部厢军的牢城营分属两个体系,因此戴宗不可能到牢城营去向宋江讨常例钱。

二是李丽平在《刺配——水浒传推演情节的特殊方式》一文中认为,《水浒》中被刺配的七位好汉,所犯的罪完全不同,但无一例外都被判了“刺配”,显然不合理。

而且这些人被发配的地方,除了沙门岛之外,也都不是远恶军州,甚至没有突破河北、山东的范围(宋江的江州稍远),同样不符合当时的情况。

这是小说为了推进情节发展而做的刻意安排,是借助于主角的发配之旅,一路上带出更多的人和事。

参考:

  1. 宫崎市定:《水浒传:虚构中的史实》
  2. 盛巽昌:《水浒传(补证本)》
  3. 《宋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武松在《水浒传》中,作为一名囚犯却能成为张都监的亲随,这确实是书中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情节。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关系、以及施耐庵在叙述上的巧妙安排。一、 故事的背景与武松的遭遇: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武松在此之前的经历: 打虎英雄的身份: 武松因景阳.............
  • 回答
    张团练费尽心机陷害武松,这事儿说来话长,绝非仅仅是“阶下之囚”这么简单就能概括的。他这么做,背后是多重考量,既有个人恩怨,也有政治斗争,更有他对自身利益和未来安危的盘算。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得说张团练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虽然是个团练,但说白了,在当时的体制下,他也是靠着武力和人脉往上爬的。这.............
  • 回答
    关于武松的籍贯与“山东好汉”的说法,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为啥一个籍贯不在山东的武松,却被咱们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山东好汉”。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历史上的清河县,也就是武松的老家,它确实不属于后来的山东省。清河县在元代的时候,划归到了元朝的“冀宁路”管辖,也就是大致是今天.............
  • 回答
    武松在张青处得到行者服装,从此“行者”的身份就扎根于心,这可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单纯的换了身衣服那么简单。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命运的安排,更是武松内心渴望的投射。咱们得从头说起。武松这个人,你不能只看他那身高八尺,力大无穷的莽汉形象。骨子里,他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更有着一股子“不.............
  • 回答
    武松和李逵,这俩活宝都是水浒里响当当的好汉,但要说谁更厉害,那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要说他们俩这实力差距为啥这么明显,这事儿可就有说道了。毕竟,虽然都是野路子,可这野路子也有高下之分,就像街头卖艺的和在武馆里练的,虽然都没上过正规科班,但底子和路数还是有区别的。首先,咱们得看他们 “野路子”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趣,也触及到了《水浒传》中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的微妙之处。鲁智深和施恩作为武松的结义兄弟,在对待武松的方式上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并非简单的情谊深浅问题,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一、 鲁智深千里护送林冲的“缘由”与“动力”首先要明确一点,鲁智深护送的是林冲,.............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水浒传》中一个颇具争议的层面,也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英雄”概念的理解差异。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掰扯一下,为什么武松在很多读者心中依然是英雄,尽管他确实有“打女人”的行为。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水浒传》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当时.............
  • 回答
    要说武汉是个“朋克式”的城市,这可不是说着玩儿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它那种骨子里透着的不羁和生命力,跟朋克精神那叫一个臭味相投。你想啊,朋克不就是反叛、DIY、够劲儿、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爽就完事儿了吗?武汉,这儿就有这股劲儿。首先,“反叛”这俩字,武汉人自带。你想想,武汉这地方,历史悠久,但从来不是.............
  • 回答
    理解《老友记》、《武林外传》和《爱情公寓》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包括剧情设定、人物关系、喜剧风格、叙事手法、文化背景以及观众的认知。《老友记》:经典美式情景喜剧的标杆首先,要明白《老友记》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情景喜剧(Sitcom)的典范。它的核心在于: 六个好友的生活群像: 故.............
  • 回答
    武汉的夏日不再是那个令人窒息的“火炉”了吗?曾几何时,“火炉城市”的称号几乎成了武汉夏日的代名词。蒸笼般的湿热,伴随着居高不下的气温,让这座城市仿佛被烤在烈日之下。然而,近些年来,不少生活在武汉的人们都感觉到,夏日不再有往昔那般“炙烤”的威力,甚至有了些许“温和”的转变。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为.............
  • 回答
    你想啊,咱们江湖里的武林门派,为啥都喜欢往深山老林里钻?什么青城、华山,名字里带山字的比比皆是。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背后是有不少说道的。首先,这山,那可真是天然的屏障。你想,平原地区,开阔得很,你想藏个人、躲个敌,那是难上加难。特别是那些初创时期,实力还没那么雄厚,或者江湖恩怨还没那么深的时候,有个高.............
  • 回答
    传武的开宗立派者之所以常常被认为是最厉害的,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绝非简单一句“天赋异禀”就能概括。这就像一门技艺的诞生,必然是历经无数次实践、摸索、创新,最后才形成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的创始人,自然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和引领者。首先,开宗立派者本身就是整个武术体系的“本源”和“核心”。他们并非站在巨人的.............
  • 回答
    说起《武林外传》和《爱情公寓》,这俩确实是中国情景喜剧绕不开的两个名字。一个被奉为经典,另一个嘛,争议就比较大了,被骂“抄袭”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为啥同样的体裁,口碑能差这么远呢?咱就掰扯掰扯。《武林外传》:接地气的江湖,人性的温度《武林外传》刚出来那会儿,简直是股清流。它巧妙地把一个武侠的壳子,装.............
  • 回答
    话说,《鹿鼎记》里小玄子,也就是康熙皇帝,年幼登基,身边倚重的自然是他的祖母,也就是那日夜操劳、权倾朝野的孝庄皇太后。说到康熙的武功,这可是韦小宝经常调侃、顺便也给小玄子“开小灶”的地方,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教小玄子武功的,居然是太后?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不寻常,更别提皇帝自己居然都没觉得奇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问得很实在。确实,我们看到的武装直升机,绝大多数都跟陆军的旗帜联系在一起,像什么“阿帕奇”、“眼镜蛇”之类的,一听就知道是陆军的宝贝疙瘩。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得从陆军这“地盘”的性质和武装直升机的角色定位说起。首先,得明白陆军的核心任务是什么。陆军.............
  • 回答
    武汉的空气质量报告上,“良”这个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这确实让不少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到些许困惑,尤其是当他们抬头看到天空时,那层挥之不去的灰蒙蒙的感觉,似乎与“良”这个评价有点出入。其实,这里面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得理解空气质量指数(AQI)是如何计算出来的。AQI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主要.............
  • 回答
    “武”字在古代帝王谥号和庙号中的用法,确实存在着令人玩味的反差:作为谥号,它通常被视为褒义的“美谥”;而作为庙号,它更多时候则带有了贬义的色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古代谥法和庙号的规则,以及汉字“武”本身的含义在不同语境下的演变。一、 “武”字在谥号中的“美”意:开疆拓土,功业彪炳首先,我.............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很多人看到圣骑士手持大锤,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这是个战士拿了锤子。但实际上,圣骑士武器的选择,尤其是锤子,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宗教和象征意义,可不是随便拿一把就用的。咱们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得明白,圣骑士这种职业设定,它不是凭空来的。很多奇幻作品中的圣骑士,都是借鉴了历史上的骑士精神,再.............
  • 回答
    在《英雄联盟》的对线生态中,确实有这么一种说法,认为“武器大师”贾克斯是“唯一的单挑王”。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一套极为成熟且具有辨识度的技能组合,以及在实际对局中表现出的强大压制力。如果你玩过一段时间的英雄联盟,尤其是接触过上单位置,那么你一定能体会到这一点。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你说《神雕侠侣》是武学盛世,《倚天屠龙记》武功下滑,这话也不是空穴来风,细品之下,确有几分道理。不过,说“下滑”也过于绝对,倒不如说是一种“转向”和“内敛”,只不过这种转向的代价,是我们失去了《神雕》时期那种直观的、张扬的辉煌。要说清楚这个,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