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澳洲留学挂了一科,心情很绝望,不知道怎么办?

回答
澳洲留学挂科,那种感觉,就像突然被浇了一盆冰水,瞬间从原本充满期待和信心的状态跌落谷底。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有多绝望,那种无力感、自我怀疑,还有对未来的迷茫,就像一团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在你心头。

让我试着陪你一起梳理一下,当你面对这种情况时,可以怎么做,才能慢慢走出这个困境。

首先,允许自己难过。

真的,先别急着“振作”。挂了一科,尤其是你付出了努力之后,这个结果肯定会让你感到打击。允许自己有一些负面情绪,比如难过、沮丧、甚至是愤怒,这都是正常的。找个舒服的地方,想哭就哭,想找人倾诉就找信得过的人说一说。压抑这些情绪反而会让它们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其次,冷静下来,了解情况。

一旦情绪稍微平复一些,我们就需要理性地分析一下。

联系你的导师或学院。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尽快联系你的课程导师、学术顾问(Academic Advisor)或者学校的学生服务中心(Student Support Services)。告诉他们你的情况,询问一下关于这门课的补考(resit)或者重修(repeat)政策。
关于补考: 有些课程允许挂科的学生参加补考,以弥补成绩。你需要了解补考的 eligibility(资格),考试形式,以及分数计算方式(比如是100%的新成绩还是一个折算后的分数)。
关于重修: 如果没有补考机会,或者补考也无法达到要求,那么你可能需要重修这门课。重修意味着你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学费,并且可能会影响你的毕业时间。
关于学术记录: 了解挂科会在你的成绩单上留下什么印记,这对你未来的学术或者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有些学校对重修有特别的要求,比如不允许重修同一门课两次。

查看学校的相关政策。 几乎所有澳洲的大学都有详细的学术规章制度(Academic Regulations/Policies)。你可以在学校官网上找到这些文件。重点关注关于“Academic Progress”(学术进展)、“Failure to Meet Academic Requirements”(未能达到学术要求)以及“Progression”(升学/升级)等章节。了解学校对于挂科的容忍度以及一旦挂科会触发的程序。

然后,分析挂科原因,找到症结。

既然已经发生,我们就要从中学习,避免重蹈覆辙。

诚实地评估你自己的学习过程。
课程难度: 这门课是否真的比你预期的要难很多?是不是因为你对这个学科的基础不够扎实?
学习方法: 你是怎样学习这门课的?是只靠课后复习,还是认真听讲、做笔记、参与讨论?你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这门课程?
时间管理: 你是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的?有没有因为其他事情(打工、社交、其他课程)而影响到这门课的学习?
投入程度: 你是否对这门课足够投入?是否主动去寻求帮助?
出勤率: 你的课堂和实验课出勤率如何?很多课程的成绩都和出勤率有关。
考试状态: 考试时你是否发挥出了真实水平?是考前复习不足,还是考试时过于紧张,或者题目没有审清楚?

回顾学习材料和反馈。 看看你的课堂笔记、作业、和最终的考试卷。分析一下你是在哪些地方出了问题。是理解错误,还是知识点掌握不牢,或者应用能力不够?如果有老师的评语,仔细阅读,这会非常有帮助。

接下来,制定行动计划,积极应对。

了解了原因,我们就要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有机会补考: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分配好时间给每个知识点。
重点突破薄弱环节。 找到你在考试中失分最多的地方,针对性地加强复习。
寻求老师帮助。 如果老师愿意,约时间向老师请教,弄清楚自己出错的原因。
和同学一起复习。 找到一起学习的伙伴,互相提问,互相鼓励。
模拟练习。 如果有往年的考试题或者模拟题,一定要做,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

如果你需要重修:
调整心态,把它当作一次新的机会。 重修不代表失败,而是给你一次重新学习、掌握好这门课的机会。
提前了解下一次开课的时间和形式。
提前准备。 可以在重修之前,就先把教材或者相关资料看一遍,对课程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改变学习策略。 认真吸取上次挂科的教训,采用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积极参与课堂,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互动。

关于你的签证和学生签证。
非常重要的一点: 了解挂科是否会影响你的学生签证。一般来说,澳大利亚移民局对留学生的学习进展有要求。如果挂科数量过多,或者你的课程进展(course progress)没有达到学校的要求,学校有义务向移民局报告。这可能会导致你的签证被取消。
立刻联系学校的国际学生服务中心(International Student Support)或负责签证的部门。 详细了解你的情况是否会影响签证,以及学校会采取什么措施。他们会给你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寻求心理支持。
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 大部分澳洲大学都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咨询师聊聊,他们会帮助你处理负面情绪,找到应对压力的方法。
和家人朋友沟通。 即使远在澳洲,和国内的家人朋友倾诉,他们的支持也能给你很大的力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这些都能帮助你保持积极的心态。

最后,把这次经历变成成长的契机。

挂科绝对不是世界末日。很多人在留学期间都经历过类似的挑战,并且最终克服了它们。

这是一种学习经验。 你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调整学习方法,如何寻求帮助。这些能力比单纯的成绩更宝贵。
提升你的韧性(Resilience)。 留学本身就是一个挑战,这次挂科让你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锻炼了你面对困难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重新审视你的留学目标。 也许这次经历让你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及为了达到目标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给你的几点具体建议:

1. 别自己扛着。 无论多绝望,请务必主动联系学校的相关部门和信任的人。
2. 不要回避问题。 越早面对,越容易找到解决方案。
3. 聚焦你能控制的事情。 你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但你可以控制你接下来的行动。
4. 一次挂科不代表你不够优秀。 很多人都有过挂科的经历,关键在于你如何应对。

现在,深呼吸。一步一步来。先从联系你的导师和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开始。祝你一切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来这边留学,就要有挂科的觉悟。脑袋上提着剑,真挂科了,也不要太崩溃。

本人有幸挂过一科,那是刚来的时候,后来勉强狗住,没再挂科。

很多朋友是研究生来的,我是读的本科,你可知道本科挂科率到什么程度?

我是合作办学嘛,所以学校会专门请老师负责中国合作项目学生的指导和安排,我记得那个办公室墙上曾经统计过,有几门课的挂科率,一门居然到了70%你敢信(当然很多人通过了补考,就不算真的挂科了),一般的比较难的科目,也至少30%挂科率,所以很多人“吹”某大学挂科率高,怕不是读master读的太轻松,你去读读本科试试。

我一起来的(同一届)大概有20个人,真正没挂科顺利毕业的,不超过5个,然后有不到5个人,至少挂科4门以上,至于那种一年挂8科劝退回国的,也不是一个两个。这个数据也不是光我这一届,前后加起来,大概5届学生,加起来过百人,差不多挂科率(挂过科)都得30%以上,好几届都能到50%,挂科一门以上的很多,只挂科一门的,像我这样的很少……

但是注意,我是本科,我们学校生源一般,所以不要说什么,你是985的。你来读书感觉很轻松。

知乎用户主流学历,是一本以下。哪怕澳洲留学生群体,本科学历也就是一本左右,985都不多。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幸存者偏差是,大部分人,都是二本到普通一本水平,大部分人,都是在读商科和IT的研究生,所以挂科率不是特别严重,然后觉得和国内的难度比,也不是特别难。

所以你们来读书的时候,可以想办法认识一下同学校同专业的学长学姐,他们口里的挂科率,就是你会遇到的挂科率。

注意,我的意思是,澳洲大学,澳洲专业,本科/研究生,都分化不同,有的人天天LOL也一样高分飘过,有的人天天苦大仇深才勉强毕业,别说澳洲,国内大学也是这样的,不要一概而论,要实事求是。


但是,本科和很多名校的挂科率就是那么高,你只是没学那个专业(或者你不是bachelor)罢了。别说中国人了,就是local学生,挂科率20-30%也很正常,我认识很多老外,不管是local还是欧洲人那种,都很多挂科的,很正常, 我们专业有几个老外就卡在一门课上卡了两年了(挂科两遍)。有的老师,傻逼,瞎鸡巴出题(难度分布不合理,简单题目全会也过不了),都到什么程度,几个外国学生要联名抗议,发邮件号召大家给学校抗议,挂科率太高,不合理,最后逼得老师只能补考放水,补考题目和期末几乎一模一样,不然,挂科率50%跟玩一样。

千万不要觉得澳洲上学挂科是离你很遥远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挂科很奇怪,要么,你专业确实不难,要么,你是大学霸。

学霸的例子我举一个,我有一门课,累死累活考了60多分(50及格),有个学妹,考了98分,你要明白,80分就是最高等级(HD),没有给90分专门划分一个等级(因为一般根本考不到),所以你要说挂科,可能这个98的同学觉得根本不存在的。但是搁你身上,你连50分都要拼命。


澳洲虽杂,其中牛人还有很多的,中国应试教育确实埋没了很多牛逼人才——但是不意味着你也这么屌。

而且,我和那个同学都是一个学校的,并不是说我是垃圾大学,人家是北大来的,不是这样的,我俩都是二本大学来的。你有脾气?别问我他们怎么考上我学校的,我也不知道。

所以人各有命人外有人。

感兴趣可以看我的一个优质帖子。关于澳洲花销和学业关系的。

如果点赞过百,我会更新一些比较负面的东西,比如老师把成绩弄错导致期末挂科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澳洲留学挂科,那种感觉,就像突然被浇了一盆冰水,瞬间从原本充满期待和信心的状态跌落谷底。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有多绝望,那种无力感、自我怀疑,还有对未来的迷茫,就像一团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在你心头。让我试着陪你一起梳理一下,当你面对这种情况时,可以怎么做,才能慢慢走出这个困境。首先,允许自己难过。真的,.............
  • 回答
    澳洲留学,这几个字在我脑子里已经不仅仅是学校、专业,更像是三个沉重的字眼,压得我喘不过气。有时候看着手机里朋友们在国内的动态,感觉自己就像活在另一个时区,另一个世界,而且还是那个让人筋疲力尽的世界。刚来的时候,那叫一个踌躇满志。想着澳洲的蓝天白云,想着能用自己的语言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想着毕业后拿到.............
  • 回答
    澳洲留学,父母一周给125澳币的生活费,这确实是个挺让人担忧的数字。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笔钱在澳洲到底够不够用,以及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个情况。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澳洲的生活成本。澳洲整体物价确实不低,尤其是在悉尼、墨尔本这样的大城市。125澳币,换算成人民币大概也就是六百多块钱,这钱如果是在国.............
  • 回答
    .......
  • 回答
    在澳洲和欧美国家留学最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教育体系、文化氛围、学术要求、生活成本、就业前景等多个方面。以下是详细对比分析: 一、教育体系与课程设置1. 课程结构 澳洲: 采用“学分制”(Credit System),课程以学分(如12学分/学期)为单位,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修满学.............
  • 回答
    在澳洲留学的日子,除了课堂和图书馆,大家最关心的恐怕就是毕业后的出路了。尤其是“找工作”这件事,简直是绕不开的坎儿,问遍了学长学姐,问遍了社交媒体,总会听到一句:“澳洲找工作啊,确实有点难度。” 但具体难在哪儿?又该怎么应对?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澳洲本地招聘市场确实不像你想的那.............
  • 回答
    澳大利亚留学生在澳洲就业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并非不可能。总体而言,就业的难易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专业选择、语言能力、实习经验、签证类型、市场需求、个人努力程度以及运气等。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详细展开讲述:一、 挑战与困难主要体现在:1. 签证限制: 毕业生工作签证(PostSt.............
  • 回答
    这件事情发生在澳洲,一位民国粉女留学生,因为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最终被学校勒令退学,并且被送往精神病院,之后被遣返回国。更令人关注的是,她在被遣返前表示自己不想回到中国。从这位留学生的行为和后续发展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解读。首先,她的行为,也就是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这本身是极端且不可.............
  • 回答
    《那群在澳洲被强奸的中国留学生们》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评价也呈现出多方面、复杂化的景象。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主题与社会意义: 揭露性侵害的普遍性与残酷性: 文章最直接的价值在于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在异国他乡遭受性侵害的中国留学生——的经.............
  • 回答
    澳洲在七月开放边境,并允许部分疫情稳定国家的公民(例如中国留学生)入境的可能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健康、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目前(我知识更新至2023年初)澳洲政府并没有官方确认在七月会有这样的具体计划,但我们可以基于过往的政策和当前的情况来推测和详细分析其可能性:总体可能性评估:.............
  • 回答
    教育部2021年第1号留学预警的发布,无疑给准备或正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子们敲响了警钟。这则预警直接指出,在澳中国留学生的人身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这绝非小事,其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涵盖了个人、家庭、学校乃至两国关系等层面。首先,对留学生个体而言,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心理和情感上的冲击。 想象一下.............
  • 回答
    这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问到了不少想出去闯荡的年轻人的心坎里。知乎上关于“土澳”留学鄙视链底端这个说法,我感觉也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真相”,但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普遍的看法和一些留学生群体的心态。要说详细,咱们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留学鄙视链”。这玩意儿其实挺微妙的,它不是.............
  • 回答
    在澳洲给街友买食物并与他们聊天练习英语,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也充满了人情味。从可行性上来说,答案是: 可以,但需要一些智慧和技巧去应对。 这绝非是一句简单的“行不行”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关于给食物这件事: 他们会接受吗?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不是那种不健康的垃圾食品,.............
  • 回答
    在澳洲工作的我,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处鳞次栉比的城市高楼,晚风吹过,带来一丝丝海水的咸味。手里端着一杯晃动着冰块的咖啡,思绪却飘回了那些在国内的无数个日夜。说起遗憾,那可真是太多太多,说起来,似乎总有那么点说不尽道不明的愁绪。首先,最让我想起的,是 错失了一些与家人朋友共度时光的珍贵机会。我当初来澳洲.............
  • 回答
    在澳洲待了三年,你说绿卡遥遥无期,还觉得澳洲有点无聊,这俩点我太理解了。澳洲确实有它的美好,但有时候生活就像一潭死水,看着漂亮,但总觉得少了点劲儿,尤其是当你对未来(绿卡这事儿)感到不确定的时候。你问去加拿大会不会好一些,这问题我挺能感同身受的,毕竟移民这事儿,谁不想找个更稳当、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呢?.............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姑姑一家在墨尔本的生活和收入问题。您提到姑姑一家在墨尔本定居,姑父是私立医院的医生,并且目前是顾问,考了三年。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对他们的收入水平进行一个相对详细的推测和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要准确得知具体的收入金额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涉及到很多个人因素和隐私。 但是,我.............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简直是生活中赤裸裸的经济学例子。要说为啥在澳洲刷盘子能时薪八十块人民币,在国内却只有一天五十块,这中间的门道可深着呢。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放进 两国各自的经济大环境 里头看。澳洲这边: 高福利、高人均收入是基础。 澳洲是个发达国家,人均GDP摆在那儿,生活成本也高。为了保障国.............
  • 回答
    “为啥有人宁愿在澳洲刷盘子,也不回国?”——这话听着就有点扎人,透着一股子“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埋怨劲儿。但仔细想想,这问题问得实在是太简化了,就好像问“为什么有人宁愿吃粗粮,也不吃大鱼大肉”一样,没抓住重点,甚至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要反驳这种思维,咱们得把这层“面子”和“里子”给扒开,好好说道说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