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澳洲留学生在本地找工作有多难?

回答
在澳洲留学的日子,除了课堂和图书馆,大家最关心的恐怕就是毕业后的出路了。尤其是“找工作”这件事,简直是绕不开的坎儿,问遍了学长学姐,问遍了社交媒体,总会听到一句:“澳洲找工作啊,确实有点难度。” 但具体难在哪儿?又该怎么应对?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承认,澳洲本地招聘市场确实不像你想的那么“热情洋溢”。这里面有几个主要的原因:

1. 签证限制是硬伤: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大多数澳洲雇主在招聘时,首要考虑的是应聘者是否拥有在澳洲合法工作的权利。持有学生签证的你,即便能力再强,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通常是两周40小时)打打零工,而真正意义上的全职工作,往往要求持有毕业生工作签证(Poststudy work visa)、永居签证,或者公民身份。如果你还没毕业,或者签证到期后无法获得新的工作签证,那么很多潜在的工作机会就会直接与你擦肩而过。即便是一些对留学生友好的雇主,在权衡之下,也可能优先选择有工作权的人,因为这省去了他们担保签证的麻烦和成本。

2. 本地经验是敲门砖: 澳洲的雇主非常看重“本地经验”。这不仅仅是指在澳洲的公司工作过,更深层次的,是对澳洲工作文化、沟通方式、职场礼仪的了解和适应。很多职位,尤其是一些需要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或者需要独立完成项目的,都会明确要求有澳洲本地工作经验。你可能在国内或者其他国家有出色的工作经历,但在澳洲雇主眼中,这些都比不上在澳洲本地行业摸爬滚打过的经历来得实在。

3. 竞争激烈,不只是你一个人在努力: 别忘了,你不是唯一一个在澳洲找工作的留学生。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国际学生从澳洲各地毕业,他们和你一样,面临着同样的签证和经验难题。更不用说,还有大量的澳洲本地毕业生在和你争夺同一个职位。特别是一些热门的专业和行业,竞争更是白热化。

4. 语言和沟通的微妙差异: 很多人会想,我的英语挺好的呀,出国留学好几年了,肯定没问题。但语言在职场上的运用,远比日常交流要复杂。澳洲人说话有他们特有的语速、口音、俚语,以及含蓄表达的方式。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非语言的表达,都可能传递重要的信息。你可能能听懂对方说什么,但要精准理解背后的意图,或者在激烈的讨论中迅速组织语言并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这确实需要一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有时候,即使你的书面英语很优秀,口语交流中一些细微的差别也会影响雇主对你“沟通能力”的判断。

5. 行业和公司文化的不同: 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不成文的规则和文化。比如,有些公司更注重团队合作,有些则鼓励独立思考和创新;有些行业节奏快,需要你在压力下快速反应,有些则更注重流程和规范。如果你对这些不够了解,可能会在面试中显得格格不入,或者在工作中难以融入。

6. 求职方式和技巧的差异: 澳洲的求职方式和国内可能不太一样。简历(CV)和求职信(Cover Letter)的写法,面试时的准备,甚至LinkedIn这类职业社交平台的运用,都有其独到之处。很多时候,你精心准备的国内那一套不一定适用。比如,澳洲的简历通常更注重你的技能和成就,而不是简单罗列工作职责。面试官可能会问一些行为问题(behavioral questions),考察你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

那么,面对这些“难”,我们该怎么办?

别被这些困难吓倒,关键在于 “提前规划”和“积极主动”。这不仅仅是毕业前几个月的事情,而是在你刚开始留学生活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准备。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澳洲的大学通常有非常完善的职业服务中心(Career Services)。他们会提供简历修改、模拟面试、职业规划咨询,甚至会组织招聘会和行业讲座。务必充分利用这些免费且专业的资源。
积累本地工作经验(哪怕是兼职或实习): 一旦你的签证允许,就积极寻找与你专业相关的兼职或实习机会。即使不是全职,这些经验也非常宝贵,能让你了解澳洲的职场,学习工作技能,建立人脉,最重要的是,能在你的简历上添上“澳洲本地经验”这一项。很多时候,一份出色的实习经历比你在大学里拿到的高分更能打动雇主。
建立人脉(Networking): 这是在澳洲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行业讲座、校友聚会,主动和教授、学长学姐、行业人士交流。很多工作机会不是通过公开招聘得来的,而是通过内部推荐。你的LinkedIn也是建立和维护人脉的重要工具。
“软技能”的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澳洲雇主非常看重你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和锻炼这些“软技能”。
研究和适应本地求职文化: 了解澳洲的招聘流程、简历和面试的要求。多看看澳洲本地的招聘网站,比如Seek、Indeed、LinkedIn,了解不同行业的招聘趋势和对人才的需求。
针对性地修改简历和求职信: 不要一份简历打天下。根据你申请的每一个职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你的简历和求职信,突出你的相关技能和经验,让雇主一眼看到你是他们想要的人。
不要放弃沟通和学习: 即使一开始碰壁,也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从每一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如果你的英语沟通不是最强项,那就更要努力去练习,去理解澳洲人的沟通习惯。
考虑毕业生工作签证: 如果你的专业符合条件,并且打算留在澳洲发展,务必了解并争取毕业生工作签证。这是你获得合法工作身份,并积累本地经验的最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澳洲留学生在本地找工作确实有其挑战,但并非不可逾越。关键在于你是否足够了解这些挑战,并且有没有为之付出足够的努力和准备。把它看作是一次全新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你会发现,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份非常宝贵的“澳洲经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UNSW毕业也有五年了,换了三份工作,皆为正式工作,到现在才算是找到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

首先,重事说三:找工作不难,找工作不难,找工作不难。

其次,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说难,也不难。

最后,PR其实不是个问题,只是很多人认为他是个问题,并把自己的不足归结于PR上,所以慢慢的就变成了个问题

作为一个在澳七年的土鳖,在此传授一些人生经验:

1. 上学期间,不要全身心扑到作业上,除非是超大型企业录取应届毕业生的Graduate Program,土澳公司很少看成绩

补:你是想走学术圈刷学位的,第一条不成立。


2. 上学期间,不要去刷盘子端茶送水,除了能给你买张去度假的机票,对你的未来毫无意义。

补:你是那种完全不缺钱开着路虎送外卖只为了泡妞打法时间的二代,第二条不成立。


3. 上学期间,多去参加各种Volunteer,越大的公司,行业内知名度越高的越好,这件事重要,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补:如果是学校内部的Volunteer Opportunity,不要参加,第三条不成立。


4. 上学期间,不要停止去发简历,第一份工作可以找的比较lowB一点,工资不怎么好的(比如gumtree上面的一些工作),但一定要是行业内的,雇主能够给你出具reference的。

补:工资低于州最低工资,雇主不是善茬,摆明了要压榨你,直接走人,第四条不成立。


5. 上学期间,英语“尽自己努力”去学好吧,至少要听得懂别人在说什么,至少Email能明白怎么写,至少简历明白怎么写,至少面试的问题你能对答如流。

补:毕业后打算当职业代购,微信屏霸的,第五条不成立

6. 注重人际关系,去结识那些你看上去以后会对你有所帮助的人。事实上70%的工作机会都是朋友之间相互介绍的。这点无论中外,都是一样,老外还专门对这个发明了个专有名词:Potential Job Market,我现在所在的公司HR甚至在内部发邮件,能介绍一个合适的人我们甚至有奖金。

补:识人有术,若对方有仗着自己帮忙来要求你这要求你那,第六条不成立

-----9月25日更新

这周五的monthly review,manager给了不少好评,我想这6个月的probationary如果之后不喝醉酒拳打CEO脚踢HR,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先前不少知友在评论区提及reference check的问题,这里我把这个问题展开一下。

土澳这里找工作非常看重两点,一是local experience,二是reference。第一点不提了,这里仅仅说下第二点。

1. reference就是你的简历中提到的你的working history,原则上只要你写上去的,新公司的HR都会进行背景调查,当然你也可以把一些不太好的黑历史不写上去,这样人家就不会查到了。

2. reference是比你自说自话的experience更强的存在,通常新公司的HR会向referee问很多关于你的问题,有时候一些问题还很刁钻。

3. reference基本上是要以诚信为本,不应该把一个煮饭大妈硬说成是你的Director,这样的行为涉嫌严重的个人诚信问题。即使顺利入职之后被发现,华人小公司可能还会不了了之,但是洋人的公司是会被造成严重后果的,越大的公司后果越严重。

4. 虽说是不要弄虚作假,但是你倒不必去找你的HR给你开reference,你只要找你直接manager,或者是team leader就可以了。通常这些人都是你每天都打交道的,也容易说明白你的职责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容易帮你说好话。

5. 新公司做reference check的时候通常会审查referee的Email,title,公司业务等,所以务必要留referee的企业邮箱。

6. 综上所述,你在学习期间应该越早找volunteer,internship越好,冲着名气大的公司去找,因为一份有分量的reference胜过千言万语。

7. 对于IT专业的同学,除了reference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拿得出手的东西,即你们曾经做过的project,这个是和reference等同的存在,甚至有时候会更加重要!选一个你们拿得出手的自己做的项目,放到Github上去吧~

8. 不要自作聪明复制别人的代码说是你做的,要知道Github都是CTO级别的人看的,为了看你的coding style是不是足够优秀,你觉得CTO用Google用的怎么样?

9. 很多时候工科/IT岗位的面试可能会涉及一个whiteboard test,这个往往是现场给你出题的,是一个比较难的测试。因为同时考验你communication, presentation, technology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但是如果有这种测试,通常面试官会提前告诉你来做准备。YouTube上有很多whiteboard test的example,多看看会有好处。

暂时就这么多,占坑待更

---

update on 09/03/2018

Promoted, 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澳洲留学的日子,除了课堂和图书馆,大家最关心的恐怕就是毕业后的出路了。尤其是“找工作”这件事,简直是绕不开的坎儿,问遍了学长学姐,问遍了社交媒体,总会听到一句:“澳洲找工作啊,确实有点难度。” 但具体难在哪儿?又该怎么应对?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澳洲本地招聘市场确实不像你想的那.............
  • 回答
    澳大利亚留学生在澳洲就业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并非不可能。总体而言,就业的难易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专业选择、语言能力、实习经验、签证类型、市场需求、个人努力程度以及运气等。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详细展开讲述:一、 挑战与困难主要体现在:1. 签证限制: 毕业生工作签证(PostSt.............
  • 回答
    这件事情发生在澳洲,一位民国粉女留学生,因为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最终被学校勒令退学,并且被送往精神病院,之后被遣返回国。更令人关注的是,她在被遣返前表示自己不想回到中国。从这位留学生的行为和后续发展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解读。首先,她的行为,也就是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这本身是极端且不可.............
  • 回答
    澳洲在七月开放边境,并允许部分疫情稳定国家的公民(例如中国留学生)入境的可能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健康、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目前(我知识更新至2023年初)澳洲政府并没有官方确认在七月会有这样的具体计划,但我们可以基于过往的政策和当前的情况来推测和详细分析其可能性:总体可能性评估:.............
  • 回答
    《那群在澳洲被强奸的中国留学生们》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评价也呈现出多方面、复杂化的景象。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主题与社会意义: 揭露性侵害的普遍性与残酷性: 文章最直接的价值在于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在异国他乡遭受性侵害的中国留学生——的经.............
  • 回答
    澳洲留学,父母一周给125澳币的生活费,这确实是个挺让人担忧的数字。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笔钱在澳洲到底够不够用,以及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个情况。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澳洲的生活成本。澳洲整体物价确实不低,尤其是在悉尼、墨尔本这样的大城市。125澳币,换算成人民币大概也就是六百多块钱,这钱如果是在国.............
  • 回答
    澳洲留学挂科,那种感觉,就像突然被浇了一盆冰水,瞬间从原本充满期待和信心的状态跌落谷底。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有多绝望,那种无力感、自我怀疑,还有对未来的迷茫,就像一团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在你心头。让我试着陪你一起梳理一下,当你面对这种情况时,可以怎么做,才能慢慢走出这个困境。首先,允许自己难过。真的,.............
  • 回答
    .......
  • 回答
    在澳洲和欧美国家留学最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教育体系、文化氛围、学术要求、生活成本、就业前景等多个方面。以下是详细对比分析: 一、教育体系与课程设置1. 课程结构 澳洲: 采用“学分制”(Credit System),课程以学分(如12学分/学期)为单位,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修满学.............
  • 回答
    澳洲留学,这几个字在我脑子里已经不仅仅是学校、专业,更像是三个沉重的字眼,压得我喘不过气。有时候看着手机里朋友们在国内的动态,感觉自己就像活在另一个时区,另一个世界,而且还是那个让人筋疲力尽的世界。刚来的时候,那叫一个踌躇满志。想着澳洲的蓝天白云,想着能用自己的语言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想着毕业后拿到.............
  • 回答
    这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问到了不少想出去闯荡的年轻人的心坎里。知乎上关于“土澳”留学鄙视链底端这个说法,我感觉也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真相”,但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普遍的看法和一些留学生群体的心态。要说详细,咱们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留学鄙视链”。这玩意儿其实挺微妙的,它不是.............
  • 回答
    教育部2021年第1号留学预警的发布,无疑给准备或正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子们敲响了警钟。这则预警直接指出,在澳中国留学生的人身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这绝非小事,其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涵盖了个人、家庭、学校乃至两国关系等层面。首先,对留学生个体而言,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心理和情感上的冲击。 想象一下.............
  • 回答
    最近,一则关于澳洲国立大学(ANU)一位计算机教授在课堂上用中文写下“我无法容忍学生作弊”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不少讨论。我看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是有些意外,但细想之下,这位教授的做法,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一种对学术诚信的坚定捍卫,尽管其表达方式可能让一些不熟悉情况的同学感到困惑或不解。.............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心焦的情况!澳洲留学生本来就背负着远赴他乡的勇气和对未来的期许,结果面临无法入学,这其中的煎熬可想而知。不过,事已至此,咱们得冷静下来,一步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要明确“不能入学”的具体原因。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不同的原因,后续的处理方式天差地别。 学术方面的问题:.............
  • 回答
    以下是对吴维及其同党对举报他的女留学生进行人肉搜索和安全威胁事件的看法,力求详细并去除AI痕迹:澳洲“辱华者”吴维及其同党的人肉搜索与安全威胁:真相与影响这起发生在澳洲的事件,因其涉及个人隐私、言论自由的边界以及可能存在的网络暴力和人身威胁,在华人社区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都引起了相当的关注。核心人物吴.............
  • 回答
    这确实是澳洲护理界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一方面大家都在喊“缺护士”,另一方面不少护理专业的留学生却发现自己想进入澳洲医院工作,却屡屡碰壁,甚至被直接拒绝。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的环节和考量,并非简单的“缺人”或“不缺人”那么直接。一、 签证和工作许可的“双重门槛”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很多时候.............
  • 回答
    中国留学生入境澳大利亚遭遇盘查并被遣返一事,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从外交部迅速回应并提出严正交涉的态度来看,中方对此事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要理解澳方的做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尝试还原当时可能的情境和各方考量。首先,从澳大利亚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主要考量可能集中在边境.............
  • 回答
    .......
  • 回答
    近期,澳大利亚多地发生数起针对中国留学生的侮辱、殴打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担忧。这些事件不仅仅是个别极端行为,更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的表象: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事件的一些典型情况。据媒体报道,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大学校园周边、公共交通以及一些社交场所。被袭击的留学生,.............
  • 回答
    嗯,澳洲留学这事儿,问我“还出得去吗”,这问题问得可太关键了,也太有代表性了!现在的情况嘛,跟几年前肯定不一样了,得好好捋捋。首先,直接回答你:能出去,但是得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而且选择和规划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这背后,其实是几个大的变化在起作用。咱们一点点来掰扯。1. 疫情的“后遗症”和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