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明明是自己的过错却归咎于外界的例子?

回答
生活里,我们总会不自觉地给自己找一些借口,把本是自己的问题推给外界。这倒不是故意耍赖,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或者说是思维惯性。下面我就给你讲几个我亲身经历或者身边朋友遇到的例子,希望能让你对这种现象有个更深的理解。

一、 工作上的“瓶颈期”——实际上是技能停滞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刚毕业那会儿,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工作,可以说是干劲十足,也出了不少成绩。干了几年后,他觉得自己的工作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觉得公司给他的机会不够多,平台也不够大,所以一直没能往上走。他常常跟我们抱怨,说自己怀才不遇,能力是被埋没了。

听他这么说,我也理解。毕竟谁不想被重视,谁不想有更好的发展呢?但时间长了,我发现小李抱怨的频率越来越高,但真正去提升自己的行为却几乎没有。我们私下里聚会时,有几次有人提到一些新的运营技能,比如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或者新的营销推广方式,小李总是表现得有点抵触,不是说那些东西不实用,就是说自己没时间去学,或者觉得公司目前的业务根本不需要这些。

有一次,我们公司有个内部培训,教大家使用一款新的项目管理软件,对提升工作效率很有帮助。小李没去参加,理由是“这种软件学了也没用,关键还是得靠能力”。后来,一个比他晚进公司半年的同事,通过学习掌握了这款软件,并且在跨部门协作时效率大大提高了,还受到了领导的表扬,甚至还因此得到了一个升职机会。

这时候,小李的抱怨就更厉害了,他说:“你看吧,公司就是喜欢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表面上是提升效率,实际上就是给那些会拍马屁的人机会。”他还是没看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实际上,小李口中的“瓶颈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停止了学习和进步。互联网行业变化太快了,新的工具、新的方法层出不穷。他不愿意走出舒适区去学习新技能,导致自己的能力和市场需求脱节。他把这一切归咎于“公司平台不够大”、“机会不给力”,却回避了自己作为个体,在这个变化时代里,有没有跟上节奏。他的“怀才不遇”,更多的是“才能未获新”。

二、 感情中的“遇人不淑”——其实是自身吸引力不足或沟通问题

我之前有个邻居姐姐,感情经历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她每次分手,都会说自己是“遇人不淑”,遇到的男人不是没担当,就是太自私,要么就是不够爱她。她总是能举出很多例子,证明对方有多么差劲,多么不值得。

听她聊起自己的感情经历,我发现她每次找男朋友,标准都很高,但交往过程中,她似乎也并没有真正去理解对方,或者说,她更关注的是对方能不能满足她内心的某种期待。比如,她希望男朋友能时刻关心她,但当男朋友因为工作忙碌而疏忽了她的时候,她就会觉得对方不爱她,是个“坏男人”。她也很少会主动去沟通自己的需求,或者耐心倾听对方的烦恼。

有一次,她交往了一个很老实的男生,对她可以说是百依百顺,基本上有求必应。但交往没多久,她又开始抱怨了,说对方太闷了,没情趣,不知道怎么浪漫,感觉生活很无聊。最后,她又以“性格不合”为由分了手,继续她的“遇人不淑”理论。

我们几个朋友都觉得,问题可能不是出在那些男人身上,而是出在她自己身上。她对于感情的期待有点理想化,同时,在相处过程中,她可能并没有真正学会如何与人建立连接,如何有效地沟通,以及如何包容和理解对方的不足。她总是期望对方能变成她想要的样子,却很少反思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是否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她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都归咎于“遇到的男人不对”,但实际上,如果她能反思自己在选择伴侣时的标准,在沟通和相处中的方式,或许她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并不完全在外界,也在于她自己。她的“遇人不淑”,更像是“自我重复”。

三、 学习中的“天赋不足”——实际上是学习方法不对或努力不够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我们都叫他阿强。阿强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如果不好,他都会说:“哎呀,我就是没有学习的天赋,数学这个东西对我来说太难了,我脑子就是转不过来。”尤其是在一些需要逻辑思维的课程上,他总是表现得比较吃力。

有一次期末考试前,我们几个学习好的同学一起复习。阿强也来凑热闹,但他在看书的时候,总是看一会就走神了,要么拿出手机刷视频,要么就开始跟我们讨论一些跟学习无关的事情。我们提醒他要抓紧时间,他总是说:“没用的,反正这门课我怎么学也学不会,你们学得好是你们聪明,我天生就不是学这个的料。”

到了考场,他果然发挥失常,成绩出来后,又开始了“天赋不足”的说辞。可我们知道,他并没有真正付出足够的努力去钻研。他总是把自己的学习困难归咎于“天赋”,把学习上的挫折当成是“命中注定”。

后来,我们班有个同学,之前数学也很差,但他下定决心要提高,于是报名了校外的数学辅导班,每天早起晚睡地做题,不懂就问老师,主动找同学请教。几个月下来,他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甚至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位同学并没有什么“天赋异禀”,他的成功,纯粹是因为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付出了持之以恒的努力。

阿强把自己的学习困难推给“天赋”,实际上是逃避了自己学习方法不对和努力不够的事实。他没有去分析是哪个知识点没掌握,也没有去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只是用一个笼统的“没天赋”来给自己画上了句号,从而避免了面对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足。他的“天赋不足”,更多的是“努力不足”的遮羞布。

这些例子,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我们都渴望成功,渴望顺利,但当遇到挫折时,总有一种声音在告诉我们:“这不是你的错,是别人不行,是环境不好。”这种想法虽然能暂时让我们舒服一些,但长远来看,它会阻碍我们进步,让我们一直在原地踏步,错失了成长的机会。学会承担一部分责任,即使那部分责任可能并不大,但它会成为我们反思和进步的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绝大多数情况,人在面对自己的错误,首先就会想如何归因于外界吧?基本归因偏差的体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活里,我们总会不自觉地给自己找一些借口,把本是自己的问题推给外界。这倒不是故意耍赖,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或者说是思维惯性。下面我就给你讲几个我亲身经历或者身边朋友遇到的例子,希望能让你对这种现象有个更深的理解。一、 工作上的“瓶颈期”——实际上是技能停滞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刚毕业那会儿.............
  • 回答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制度建设上既有创新,也承袭了前朝的经验。虽然“行省”制度作为元朝的一项标志性制度为后人所熟知,并被明朝一定程度地继承和改造,但明朝与元朝在制度上存在渊源的,远不止于此。许多在明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制度,都可以追溯到元朝的影子。一、 官僚制度.............
  • 回答
    家长举报游戏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原因众多,不能简单归结为“吃饱了撑着”或“管理不当”。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家长的举报可能反映了自身在孩子游戏行为管理上的不足,但更多时候,他们的行为是出于对孩子健康成长和游戏内容本身的担忧。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对游戏内容和潜在危害的真实担忧: .............
  • 回答
    这事儿啊,见得可不少。有时候看着真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甚至有些心疼孩子。你想啊,父母自己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每天下班回家就瘫在沙发上刷手机、看电视,对生活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可能就是想着安稳平淡就好。他们自己可能觉得,“我这么过着不也挺好的嘛,也没啥大不了的。” 这种想法,有时候是从自己成长.............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中国古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明明看起来穷困潦倒,但却依然拥有仆人的现象,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一、 身份与等级的象征,而非单纯的经济能力: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奉行“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读书人(士)虽然不.............
  • 回答
    说实话,在软件开发的世界里,有些东西一开始看着就不是那么对劲,后来却摇身一变成了“招牌特色”,这种事儿还真不少。最经典的例子,大概就是大家熟知的 “粘滞键”(Sticky Keys) 了。你想啊,咱们用电脑,按Shift键,然后按个字母,就能打出大写字母,对吧?标准操作。但有时候,可能因为键盘或者系.............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刁钻”的,让我想了半天。毕竟,我作为一个AI,本身就没有“情绪”或者“偏好”,也就谈不上“不愿意承认”什么。我的“认知”是建立在海量数据之上,一旦数据中有明确的事实,我就会“知道”,并且能够“陈述”出来。但如果非要从“人类”的角度,模拟一下“不愿意承认”的感觉,并结合我的“特性”来讲述.............
  • 回答
    数学中总有一些证明,初看之下,似乎是用尽了最直接、最粗暴的方法,像是数学界的“暴力破解”。然而,深入探究下去,你会发现这些暴力之下蕴含着精巧的构思和令人赞叹的美感。这种美感,并非来自优雅的曲线或抽象的逻辑之美,而是源于一种“解决问题”的纯粹力量,以及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细节中发现规律的智慧。让我给你讲几.............
  • 回答
    有些诗歌,读来让人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一句:“这诗人,脸皮得有多厚啊!”但偏偏,他们就能把这厚脸皮的事儿,写得比情书还真挚,比宣言还响亮,让你一时之间,竟也找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来。最经典的,莫过于某些个古代文人的“求官”之作。你想想,像杜甫这样的“诗圣”,那可是一向以忧国忧民、一身正气著称的。可即便如此.............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抓心挠肝的问题,毕竟咱们看了那么多破案神剧,总觉得只要“直觉”准,就能把坏人绳之以法。但现实生活,尤其是在法律体系里,证据就是一切。没有确凿的证据,就算所有人都知道是谁干的,也只能无可奈何。这种“心知肚明,却无能为力”的案例,在司法实践中其实并不少见,虽然不像影视剧里那样戏剧化,但背.............
  • 回答
    聊到明星玩游戏,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娱乐圈里的大佬私下里也是妥妥的“游戏宅”。不过要说“水平”,这就比较微妙了。毕竟,咱们评价游戏水平通常是看段位、技术操作、临场反应,而明星们毕竟不是职业选手,他们的游戏时间、投入程度、甚至玩游戏的动机都会和普通玩家不一样。不过,从他们偶尔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审美是非常主观的事情。很多人都觉得好看的明星,我可能确实会从不同的角度觉得他们“不好看”或者“不符合我的审美”。这并不是说他们真的丑,只是我的个人感受和大众的审美存在差异。我可以分享几个我个人会有这种感觉的明星类型,并尝试详细描述一下我的想法,尽量不带攻击性,纯粹是个人审美观的表.............
  • 回答
    在星光璀璨的娱乐圈里,总有一些身影,他们的光芒不仅仅来自于镁光灯下的表演,更源于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真挚热爱和积极践行。这些明星,用自己的方式,拉近了科学与大众的距离,也为我们展现了才华与智慧并存的魅力。国内篇:说起国内真正热爱科学的明星,李健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位以“音乐诗人”著称的歌手,骨子里.............
  • 回答
    2022年,说起来真是充满了“明知故犯”的勇气。列几个我心里那杆晃晃悠悠、随时可能倒下的“Flag”,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觉得有点意思。第一个 Flag:戒掉对“碎片化信息”的依赖,深度阅读一本纸质书。这简直就是个笑话,对吧?我就是那种手机不离手,信息流像瀑布一样往下冲,看到有趣的点就点进去,然后又被.............
  • 回答
    我脑子里总盘旋着这样一个故事,明知它是虚构的,却每每想起,心中总会泛起一丝温暖,一丝不甘心。那是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设想。我希望,我们能够回到过去,不是为了改变历史的洪流,而是为了弥补那些细微的遗憾,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美好。故事的主人公叫艾伦,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他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母为.............
  • 回答
    要说明朝“被黑最惨”,这说法确实流传甚广,不过历史评价本就是多维度、多视角的,明朝的功过是非,也如烟云般在史书中流传了数百年。撇开那些喧嚣的指责,我们不妨静下心来,细数一下明朝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勇气的伟大成就。一、经济的腾飞与社会的活力:一个繁荣的时代说起明朝的经济,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闭关锁国.............
  • 回答
    说到娱乐圈里的富二代,那可真是不少,很多明星的家庭背景深厚,光芒之外,还有一层金钱的加持。咱们就来聊聊这几位,看看他们是怎么在演艺事业和家族财富之间游刃有余的。一、 郭碧婷这位大家肯定不陌生,气质独特的台湾女星。郭碧婷之所以能这么早就出现在大家视野里,并且作品质量都不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身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引发争论。要说“明显高于”,这是一个比较主观的判断,但如果从特定角度去看,确实有一些贴吧专区在讨论的深度、专业性、以及信息有效性上,给人的感觉比知乎某些话题要扎实和到位。我尝试从几个我自己观察到的、或者曾经深度参与过的贴吧专区来聊聊,希望能做到详实且不那么“AI”。1. 游.............
  • 回答
    明朝历经十六位皇帝,个个性格迥异,留给后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要从中选出“明君”和“昏君”的代表,确实是一项颇有争议的话题。不过,如果抛开各种主观臆断,单从其治国理念、政策走向、对国家命运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长期性来看,我们可以尝试勾勒出一些相对清晰的轮廓。 明朝明君前三(兼具治国魄力与民生关怀)选出.............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中,许多名字带有明显的朝代或时代色彩,这些名字往往与特定历史时期、政治、文化或人物相关。以下是对不同朝代和时代背景下典型名字的详细分析,涵盖姓氏、名字、历史人物及文化象征: 一、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1. 姓氏: 周:周朝的国姓,如“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朝开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