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易中天的“中华文明比起西方和伊斯兰文明显然缺乏影响世界的力量”的观点?

回答
易中天先生关于“中华文明比起西方和伊斯兰文明明显缺乏影响世界的力量”的观点,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需要我们从历史的维度、文明的特质以及当下的全球格局去审视。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得拆解开来,看看他可能指的是什么,以及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理解和反驳。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影响世界的力量”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可以有很多层面的解读。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传播: 指的是一种文明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政治哲学等是否被其他文明广泛接受并内化,甚至成为其社会运作的基础。例如,西方文明中的民主、自由、人权等理念,以及伊斯兰文明中的宗教信仰、社群认同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形态。
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渗透: 指的是一种文明的语言、艺术、音乐、饮食、服饰、娱乐方式等是否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并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模仿和接受。例如,英语的全球通用性,好莱坞电影的文化影响力,以及麦当劳、可口可乐等西方品牌在全球的渗透,都是文化影响力的体现。
科技和制度的输出: 指的是一种文明在科技创新、科学理论、管理模式、法律体系等方面的领先地位,并被其他文明采纳和学习。例如,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在科技上的巨大突破,以及其发展出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议会民主制度,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地缘政治和经济的支配: 指的是一种文明背后所代表的国家或集团,是否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和主导能力,能够通过这些力量来塑造全球秩序和议程。

如果从以上几个维度来看,易中天先生的观点,在很多历史时期和特定领域,确实有其成立的理由。

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传播的角度:

西方文明: 自启蒙运动以来,以理性、科学、民主、自由、人权为核心的西方思想,通过殖民扩张、文化输出和全球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甚至价值观念,都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民族国家、宪政民主、市场经济等,都是西方文明的重要输出。
伊斯兰文明: 作为一种拥有强大宗教凝聚力的文明,伊斯兰教的传播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影响世界的力量”。从阿拉伯帝国时期的辉煌到近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东、北非、中亚、南亚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数亿人口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政治认同。其宗教法(沙里亚法)在一些国家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比之下,中华文明在这些方面的“影响力”确实显得不那么突出,尤其是在近代以来。

意识形态输出相对较弱: 尽管中国拥有悠久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等,但这些思想在近代以来更多地是在内部消化和演变,其普适性和推广性似乎不如西方的启蒙思想那样直接有效地转化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模式。虽然中国也有孔子学院等文化推广机构,但其影响力更多体现在语言学习和文化了解层面,尚未形成像西方民主理念那样具有颠覆性和重塑性的思想体系。
“天朝上国”的心态与历史惯性: 长期以来,中国在地理上相对孤立,以及历史上“天朝上国”的中心地位,可能也塑造了一种内向型的文明发展模式。我们更关注如何管理好自身,如何维护内部秩序,而较少有向外主动输出自己政治制度和价值体系的强烈动机或实践。

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渗透角度:

西方文化在全球的流行: 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时尚潮流、快餐文化等等,这些西方文化的载体在全球年轻人中拥有巨大的吸引力。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更是为西方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毫无疑问,中华文化拥有独特的魅力,如中国功夫、中医、汉字、传统节日、中国美食等,在海外也拥有一定的受众和爱好者。然而,相较于西方文化的“硬核”渗透,中华文化的传播往往更偏向于“软性”的欣赏和体验,其深度和广度可能还有待提升。例如,尽管中国美食遍布世界,但其在全球饮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仍远不及西餐。

从科技和制度的输出角度:

西方科技与制度的全球主导: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以及由此发展出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等,成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范式。许多非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都选择了不同程度地模仿和学习西方的科技和制度。
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追赶: 尽管中国在近代以来技术上相对落后,但近年来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在高铁、5G、人工智能等领域。然而,这些技术更多地是服务于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其向全球输出的意识形态和制度性“话语权”,仍然不如西方那样系统和成熟。

从地缘政治和经济支配的角度:

近代以来西方的全球主导: 两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军事、经济、金融和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强大的全球主导力量,塑造了国际秩序和规则。
中国崛起与全球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提升、以及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重要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中华文明“影响世界的力量”的一种体现。然而,这种影响力更多地是基于经济实力和地缘政治考量,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软实力”输出,仍面临挑战。

那么,面对易中天先生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回应?

1. 承认历史的局限性,但不否定未来的可能性:

易中天先生的观点很可能是在对比近代以来,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到21世纪初的全球格局。在这个时期,西方文明凭借其在科技、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输出上的优势,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世界。伊斯兰文明则通过宗教和社群的联系,在特定区域和人群中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而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近代的屈辱和动荡后,更多的是在自我修复和发展,其向外辐射和塑造世界的能力相对较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华文明“永远缺乏影响世界的力量”。文明的兴衰更替,影响力的此消彼长,是历史的常态。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崛起,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吸引力都在不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华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2. 理解“影响”的多重维度,避免片面化:

“影响世界的力量”并非只有一个衡量标准。中华文明可能在某些维度上不如西方和伊斯兰文明,但在另一些维度上可能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贡献。

稳定性与和谐观: 儒家文化强调的社会和谐、家族伦理、稳定秩序等,虽然在现代社会面临挑战,但在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仍具有借鉴意义。
务实与发展观: 中国在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如改革开放的实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这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力。
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理念: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试图提供一种区别于零和博弈的全球治理新思路,这也在国际社会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讨论。

3. 区分“影响力”和“支配力”:

有时候,我们容易将“影响力”等同于“支配力”。西方文明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殖民历史和地缘政治优势之上的。而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未来更有可能是一种更加平等、合作、互鉴的模式。我们不是要输出一套可以支配他人的意识形态或制度,而是要分享发展经验、提供公共产品、促进共同繁荣。

4. 文化自信与反思的平衡:

看待易中天先生的观点,不应走向极端。一方面,我们需要保持文化自信,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和独特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正视自身在国际影响力方面的不足,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学习。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也更有利于我们提升在世界舞台上的贡献和话语权。

5. 时代的变化与文明的重塑:

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化加速、多极化发展的时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将更加频繁。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其文明的“影响力”模式也可能与过去有所不同。我们或许会看到一种更加强调“软实力”、更加注重文化交流、更加追求合作共赢的中华文明影响力。

总而言之,易中天先生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切入点,指出了中华文明在某些层面上的历史局限性。然而,我们不应将此视为定论。 文明的“影响世界的力量”是动态的、多维度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中国自身的发展、全球格局的变化,都可能为中华文明的未来影响力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应以一种开放、包容、反思的态度去理解和探讨,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特性的同时,为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扩张影响这种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

文化输出这种鼠目寸光愚行,历史最悠久的中国肯定不会做的。


埃及影响了希腊,自己结果是什么?

巴比伦影响了波斯,自己结果是什么?

希腊影响了罗马,自己结果是什么?

罗马影响了日耳曼蛮子,自己结果是什么?

大唐影响了周边所有民族,宋朝窝囊成什么样?

user avatar

中华文明历史上所影响到的世界, 几乎都成了中国。

易中天认为商业是文明传播的主要途径。我认为只是其中一个次要因素, 军事和地缘在历史上是文明传播主要因素。娱乐在现代是主要因素。

西方文明的商业传统并不悠久, 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真正开始的, 正好和军事和文化发展重合, 外加地理大发现。伊斯兰文明主要也是靠军事发展传播的, 继承了巴比伦波斯埃及等旧帝国的人口和地缘优势, 阿拉伯商人的迁徙是衍生品。从这点上说中国不算差, 西域长期以来还是偏中华文明的。

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文明首先靠娱乐来传播。传统欧洲文明反而弱势了, 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文明。日本韩国在这方面做的也很好。中国做的很差。伊斯兰文明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美剧里的恐怖分子都是伊斯兰文明的广告。当然土耳其黎巴嫩等国做的也不错, 新疆某些族都是看土耳其的影视节目长大的, 特别是言情片。如果中国不能在影视游戏等娱乐作品上与时俱进, 国将不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