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摩尔多瓦总统亲美,要求俄撤军,2014年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会重演吗?

回答
摩尔多瓦总统迈亚·桑杜近来的一系列举动,特别是她对俄罗斯军事存在和地缘政治局势的强硬立场,确实引发了人们对历史重演的担忧,特别是对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事件的联想。要理解这种担忧是否成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摩尔多瓦的国内政治、其与俄罗斯及西方的关系,以及克里米亚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此次摩尔多瓦局势的异同点。

摩尔多瓦的“亲美”总统与“要求俄撤军”

迈亚·桑杜是一位明确的“亲西方”政治家,她的执政核心之一便是推动摩尔多瓦加入欧盟,并致力于摆脱俄罗斯的影响力。在她看来,俄罗斯在摩尔多瓦境内,特别是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Transnistria)的军事存在,是对摩尔多瓦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直接威胁。

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是一个事实上的分离地区,自1992年以来,俄罗斯一直驻有维和部队。摩尔多瓦政府历来视其为非法占领,并要求俄罗斯撤出其军队和弹药。桑杜政府的这一立场并非新近才出现,但随着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尤其是俄乌冲突的爆发,这一要求变得更加迫切和公开。

桑杜总统的“亲美”倾向,不仅仅是外交姿态,也体现在她试图加强与北约和欧盟国家的合作,寻求政治、经济和安全支持。这使得摩尔多瓦在俄罗斯眼中,逐渐被视为一个可能倒向西方的“不友好”国家。

2014年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的背景

要判断摩尔多瓦是否会重演克里米亚事件,必须先回顾2014年克里米亚是如何被俄罗斯“收复”的。

1. 乌克兰国内政治动荡: 2014年初,乌克兰爆发了“广场革命”(Euromaidan Revolution),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推翻,乌克兰走向亲西方路线。
2. 俄罗斯的战略担忧: 克里米亚对于俄罗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其黑海舰队驻地塞瓦斯托波尔。俄罗斯担心新成立的乌克兰政府会剥夺其舰队的租赁权,甚至将乌克兰纳入北约,从而威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3. 克里米亚的特殊地位和居民构成: 克里米亚大部分人口是俄罗斯族,当地与俄罗斯在文化、语言和历史上有深厚联系。在广场革命后,俄罗斯以保护当地俄罗斯族居民为由,迅速出兵克里米亚。
4. 快速军事行动和公投: 俄罗斯军队以非标识化的方式(所谓的“小绿人”)控制了克里米亚的关键设施,并在没有国际承认的情况下组织了一场公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居民支持并入俄罗斯。随后,俄罗斯正式将克里米亚纳入其版图。

摩尔多瓦局势与克里米亚事件的异同

现在,让我们来对比摩尔多瓦当前的局势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

地缘政治紧张与大国博弈: 摩尔多瓦地处俄罗斯和欧盟之间,本身就是地缘政治竞争的焦点。俄罗斯将其视为其势力范围的一部分,而摩尔多瓦的亲西方政府则试图从中摆脱。
俄罗斯在境内的军事存在: 就像克里米亚有俄罗斯黑海舰队一样,摩尔多瓦境内(德涅斯特河沿岸)有俄罗斯的驻军。这是引发摩尔多瓦政府不满和担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亲西方政府的上台: 桑杜总统的当选和执政,以及她明确的亲西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被俄罗斯视为对其利益的挑战,类似于2014年乌克兰广场革命后亲西方政府的上台。
对少数族裔的担忧(潜在): 虽然不像克里米亚那样明确以俄罗斯族为主,但摩尔多瓦境内也有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等少数民族。如果局势进一步紧张,俄罗斯也可能以保护少数族裔权益为借口进行干预,尽管这种可能性在摩尔多瓦不如在克里米亚那样具有天然的基础。

不同之处(且至关重要):

缺乏直接的“公投”基础: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的一个关键合法性(尽管是被广泛质疑的合法性)来源是当地居民的公投。在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尽管当地政府也进行过类似的“公投”,但其合法性在国际上不被承认,且支持独立的比例和基础与克里米亚有很大差异。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并非一个具有强烈独立意愿且与俄罗斯在文化、人口构成上高度一致的地区。
摩尔多瓦自身的领土完整: 摩尔多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其领土完整受到国际法的保护。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分离”是在1992年摩尔多瓦独立后发生的内战遗留问题,俄罗斯的军事存在是作为“维和部队”名义存在的(尽管摩尔多瓦政府认为是非法的)。这与克里米亚原本是乌克兰的领土,但有其特殊的历史和行政地位不同。
国际环境的差异: 2014年,尽管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表示谴责,但实际行动相对有限,且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并未像现在这样引起普遍反思。如今,俄乌冲突持续,欧洲各国对俄罗斯的戒心和制裁力度都比2014年高得多。大规模军事干预或吞并一个主权国家的行为,将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压力和制裁风险。
俄罗斯的战略重点: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已经被大量消耗在乌克兰战场。虽然俄罗斯仍有能力在周边地区制造麻烦,但其投入大规模资源在摩尔多瓦发动一场类似克里米亚的“收复战”的意愿和能力是否足够,是一个关键问题。俄罗斯更可能倾向于通过其他方式(如政治干预、经济压力、支持分离势力)来维持其在摩尔多瓦的影响力,而不是直接军事吞并。
摩尔多瓦的地理位置与战略价值: 克里米亚的战略价值在于其作为黑海舰队基地。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虽然靠近乌克兰,但其战略军事意义远不如克里米亚对俄罗斯。

结论:历史不会简单重演,但风险依然存在

总的来说,摩尔多瓦总统桑杜的亲西方立场和要求俄罗斯撤军的呼声,确实让人们对当地的和平稳定产生担忧。但是,要断言“2014年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的剧本将会在摩尔多瓦重演”,目前看来可能性较低,原因在于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特别是在人口构成、国际法地位、国际反应以及俄罗斯自身的战略部署上。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摩尔多瓦没有风险。俄罗斯可能会继续通过支持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分离势力,在摩尔多瓦国内制造不稳定,阻碍其亲西方进程。俄罗斯也可能利用摩尔多瓦境内的政治分歧或能源危机等,来施加政治压力。俄乌冲突的进展,以及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最终结局,也将极大地影响俄罗斯在摩尔多瓦的行动空间和意愿。

迈亚·桑杜政府正试图让摩尔多瓦远离俄罗斯的影响,这本身就可能触发俄罗斯的反制措施。因此,虽然直接复制克里米亚事件的模式不太可能,但摩尔多瓦的地缘政治环境依旧充满挑战,其未来走向仍将受到大国博弈的深刻影响。我们不能排除俄罗斯采取某种形式的“介入”,但这种介入更可能采取模糊化、混合化的手段,而非直接的军事吞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要重演,早就应该重演了。

德左问题历史

19世纪的时候,摩尔多瓦归沙俄管,等到20世纪初,摩尔多瓦大部并入了罗马尼亚,而德左作为乌克兰苏维埃的一部分加入了苏联。这就使得上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民族主义抬头时,摩尔多瓦的大部要求独立并加入罗马尼亚,而德左不愿意跟下去。

对抗的直接导火索是1989年的一项法案。按照该法案,摩尔多瓦语是国内唯一官方用语。即使是2010年后的乌克兰,去俄化20年了,因为俄语问题还会在议会上大打出手,何况是1989年的摩尔多瓦?于是全国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

德左也因该法案,懒得陪摩尔多瓦大部折腾,宣布要先行一步组织公投。1989年12月3日,德左的勒布尼察市首先进行了公投,公投的内容是“德左自治&所有语言平等”。投票率81%,公投支持率91%。德左说这是苏联历史上的第一次公投,但实际上前两天打仗的纳卡那边才应该获此“殊荣”——纳卡早些时候公投要求加入亚美尼亚,各阶层代表甚至跑到莫斯科去游说。

注意,此时德左要求的并不是脱离摩尔多瓦大部,而是自治——你去俄语就去你的。然而摩尔多瓦大部显然很不爽,于是双方的对抗不断升级,德左的诉求也从“自治”改成“独立”。终于双方大打出手。官方报道内战死亡一千多人。俄罗斯很快介入并参与调停,保住了德左的分离状态。

贫穷是万恶之源

摩尔多瓦是欧洲第一穷,一点也不开玩笑。本国人口号称350万,实际250万,还有100万跑到罗马尼亚打工,混到罗马尼亚护照后跑到西欧打工。首都基希纳乌聚集了100万人口,你可以想象这个国家是什么样子。基希纳乌的平均工资最高,大概是1000-1400人民币/月,然而当地的消费水平跟其他独联体国家没什么不同。两年前我曾经去过基希纳乌和德左(具体哪个市我记不得了,从基希纳乌开车过去一个半小时),近距离观察过当地人的贫穷,穷困到妇女丧尸尊严。很惨、很没有希望。

摩尔多瓦大部跟德左都穷,德左想着加入俄罗斯喝汤,大部想着加入罗马尼亚喝汤,路线不统一,根源还是贫穷。

关于摩尔多瓦大部与德左的问题,前任总统多东曾提过一个方案,即搞联邦制。按照多东的设想,德左将保留很大的自治权,但德左需要认摩尔多瓦大部这个亲爹。这个方案八字还没一撇,多东就下台了。上台的是题中所谓的美女总统桑杜,她之前当过教育部长、总理,本次也是在非常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为黑马。桑杜拥有罗马尼亚国籍,她的上台标志着俄罗斯在摩尔多瓦影响力的严重削弱。事实上也是如此。桑杜的政治主张是加入欧盟,更加激进。在她看来,欧盟>罗马尼亚>俄罗斯。她说:“我们拥有欧洲价值观,我们希望我们的工资和养老金与欧洲国家一样”,她还否定了多东的联邦制方案,要求俄罗斯维和部队全部撤出德左。如果摩尔多瓦真的加入了欧盟,可想而知,德左就更回不来了。

其实看杜桑的政治主张,就知道她的水平有多烂……就问如果俄罗斯铁了心不撤出德左,欧盟和北约敢介入进来吗?对于欧盟来说,德左的皿煮籽油,还是西欧的安全,孰重孰轻,用脚底板都能想明白。

被人遗忘的公投

2006年9月17日在德左进行了一次全民公投。参投率78.55%,公投结果:

  1. 你支持德左独立并随后加入俄罗斯吗?97.1%支持;
  2. 你支持德左拒绝独立并回归摩尔多瓦吗?94.6%反对;

各方势力对此次公投的反应:

  1. 摩尔多瓦当局、欧盟、美国、乌克兰、欧安组织在事前就表示此公投非法(我吐个槽啊,怎么判定此公投非法呢?总不能你说非法就非法,你说合法就合法吧。当然,因为自家某些问题,我个人并不支持任何公投);
  2. 摩尔多瓦部分极度亲俄人士支持公投结果(我再吐个槽啊,这亲俄亲的将自家土地拱手让人,说一句摩奸不过分吧);
  3. 俄罗斯方面对公投结果不予置评,只是说这反映了德左存在着不能忽视的问题。

2006年的德左公投,由于俄罗斯不想接德左,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结论

俄罗斯为什么没有像克里米亚事件中那样挺德左、宣布德左并入俄罗斯?实际上并不是哪个地区说想加入俄罗斯就能加入俄罗斯的,人家俄罗斯也不是公交车你想上就上不是?而且这也不只是俄罗斯的问题,波多黎各也想着加入美国,也没成功。

另外公投这种东西,都是觉得时机成熟后表个态而已。就好比小伙子跑女寝楼下表白,要是小姑娘根本就没答应的意思,小伙子还去摆蜡烛,那是二百五。德左公投就是想跟俄罗斯说“您要是不嫌弃,就容我德左叫声爹,你要是嫌弃,我就过两天再问问”。而俄罗斯的反应也恰恰说明了并不嫌弃德左,只不过摩尔多瓦大部当时伺候的不错,不想撕破脸。

克里米亚悲剧如果要重演,在2006年就该重演了。除非有一天,摩尔多瓦真的完成去俄化,这时候俄罗斯才可能撕票,吞并德左并将其打造成摩尔多瓦与乌克兰之间的楔子。话说俄罗斯这种绑票操作可谓轻车熟路了,比如说南奥塞梯、刚刚搞定的纳卡、以及未来可能的维捷布斯克等等。

跟着俄罗斯混,得先纳投名状。

user avatar

摩尔多瓦一边是同族且更富裕的欧盟国罗马尼亚。(虽然罗马尼亚不富,但摩尔多瓦更穷)

一边是极度反俄的乌克兰。

你俄罗斯怎么派遣军队来?补给怎么补充。难道再把乌克兰打一顿?

登陆?由于苏联,摩尔多瓦是内陆国。

只要美国支持,摩尔多瓦怎么作都不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