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重演,早就应该重演了。
19世纪的时候,摩尔多瓦归沙俄管,等到20世纪初,摩尔多瓦大部并入了罗马尼亚,而德左作为乌克兰苏维埃的一部分加入了苏联。这就使得上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民族主义抬头时,摩尔多瓦的大部要求独立并加入罗马尼亚,而德左不愿意跟下去。
对抗的直接导火索是1989年的一项法案。按照该法案,摩尔多瓦语是国内唯一官方用语。即使是2010年后的乌克兰,去俄化20年了,因为俄语问题还会在议会上大打出手,何况是1989年的摩尔多瓦?于是全国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
德左也因该法案,懒得陪摩尔多瓦大部折腾,宣布要先行一步组织公投。1989年12月3日,德左的勒布尼察市首先进行了公投,公投的内容是“德左自治&所有语言平等”。投票率81%,公投支持率91%。德左说这是苏联历史上的第一次公投,但实际上前两天打仗的纳卡那边才应该获此“殊荣”——纳卡早些时候公投要求加入亚美尼亚,各阶层代表甚至跑到莫斯科去游说。
注意,此时德左要求的并不是脱离摩尔多瓦大部,而是自治——你去俄语就去你的。然而摩尔多瓦大部显然很不爽,于是双方的对抗不断升级,德左的诉求也从“自治”改成“独立”。终于双方大打出手。官方报道内战死亡一千多人。俄罗斯很快介入并参与调停,保住了德左的分离状态。
摩尔多瓦是欧洲第一穷,一点也不开玩笑。本国人口号称350万,实际250万,还有100万跑到罗马尼亚打工,混到罗马尼亚护照后跑到西欧打工。首都基希纳乌聚集了100万人口,你可以想象这个国家是什么样子。基希纳乌的平均工资最高,大概是1000-1400人民币/月,然而当地的消费水平跟其他独联体国家没什么不同。两年前我曾经去过基希纳乌和德左(具体哪个市我记不得了,从基希纳乌开车过去一个半小时),近距离观察过当地人的贫穷,穷困到妇女丧尸尊严。很惨、很没有希望。
摩尔多瓦大部跟德左都穷,德左想着加入俄罗斯喝汤,大部想着加入罗马尼亚喝汤,路线不统一,根源还是贫穷。
关于摩尔多瓦大部与德左的问题,前任总统多东曾提过一个方案,即搞联邦制。按照多东的设想,德左将保留很大的自治权,但德左需要认摩尔多瓦大部这个亲爹。这个方案八字还没一撇,多东就下台了。上台的是题中所谓的美女总统桑杜,她之前当过教育部长、总理,本次也是在非常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为黑马。桑杜拥有罗马尼亚国籍,她的上台标志着俄罗斯在摩尔多瓦影响力的严重削弱。事实上也是如此。桑杜的政治主张是加入欧盟,更加激进。在她看来,欧盟>罗马尼亚>俄罗斯。她说:“我们拥有欧洲价值观,我们希望我们的工资和养老金与欧洲国家一样”,她还否定了多东的联邦制方案,要求俄罗斯维和部队全部撤出德左。如果摩尔多瓦真的加入了欧盟,可想而知,德左就更回不来了。
其实看杜桑的政治主张,就知道她的水平有多烂……就问如果俄罗斯铁了心不撤出德左,欧盟和北约敢介入进来吗?对于欧盟来说,德左的皿煮籽油,还是西欧的安全,孰重孰轻,用脚底板都能想明白。
2006年9月17日在德左进行了一次全民公投。参投率78.55%,公投结果:
各方势力对此次公投的反应:
2006年的德左公投,由于俄罗斯不想接德左,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俄罗斯为什么没有像克里米亚事件中那样挺德左、宣布德左并入俄罗斯?实际上并不是哪个地区说想加入俄罗斯就能加入俄罗斯的,人家俄罗斯也不是公交车你想上就上不是?而且这也不只是俄罗斯的问题,波多黎各也想着加入美国,也没成功。
另外公投这种东西,都是觉得时机成熟后表个态而已。就好比小伙子跑女寝楼下表白,要是小姑娘根本就没答应的意思,小伙子还去摆蜡烛,那是二百五。德左公投就是想跟俄罗斯说“您要是不嫌弃,就容我德左叫声爹,你要是嫌弃,我就过两天再问问”。而俄罗斯的反应也恰恰说明了并不嫌弃德左,只不过摩尔多瓦大部当时伺候的不错,不想撕破脸。
克里米亚悲剧如果要重演,在2006年就该重演了。除非有一天,摩尔多瓦真的完成去俄化,这时候俄罗斯才可能撕票,吞并德左并将其打造成摩尔多瓦与乌克兰之间的楔子。话说俄罗斯这种绑票操作可谓轻车熟路了,比如说南奥塞梯、刚刚搞定的纳卡、以及未来可能的维捷布斯克等等。
跟着俄罗斯混,得先纳投名状。
摩尔多瓦一边是同族且更富裕的欧盟国罗马尼亚。(虽然罗马尼亚不富,但摩尔多瓦更穷)
一边是极度反俄的乌克兰。
你俄罗斯怎么派遣军队来?补给怎么补充。难道再把乌克兰打一顿?
登陆?由于苏联,摩尔多瓦是内陆国。
只要美国支持,摩尔多瓦怎么作都不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