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立陶宛、摩尔多瓦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目前乌克兰局势,这一举动可能出于何种考虑?

回答


立陶宛和摩尔多瓦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乌克兰局势的举措,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安全威胁与边境管控
俄罗斯军事行动的直接威胁:
立陶宛和摩尔多瓦均位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边境附近,且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两国担心俄罗斯可能通过军事行动或代理人战争威胁其领土安全。立陶宛与白俄罗斯接壤,而摩尔多瓦的东部地区(如德涅斯特河沿岸)与俄罗斯接壤,因此两国可能认为俄罗斯的军事活动可能波及到其边境地区。
边境安全的强化:
紧急状态允许政府采取更严格的边境管控措施,例如加强边境巡逻、限制人员流动、防止非法移民或难民潮涌入,以防止局势失控。例如,摩尔多瓦在2022年宣布紧急状态后,加强了对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的监控,以应对可能的军事冲突。
防止“颜色革命”或代理人行动:
两国可能担心俄罗斯通过支持亲俄势力(如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或煽动国内抗议活动,进而威胁其政权稳定。



2. 国内政治与社会稳定
应对国内民众的恐慌:
乌克兰局势的升级可能引发民众对安全和未来的担忧,尤其是当局势可能影响到两国的经济、能源或移民问题时。紧急状态可被视为政府稳定国内局势、安抚民众情绪的手段。
强化政府权威:
在危机时期,政府可能通过宣布紧急状态来集中权力,加强中央对社会的控制,防止分裂主义或反政府活动。例如,立陶宛政府可能利用紧急状态授权扩大对媒体、集会和言论的管控,以维持秩序。
应对可能的“人道主义危机”:
如果乌克兰局势导致难民潮涌入,两国可能担心经济压力、社会动荡或基础设施超负荷,紧急状态可允许政府采取临时措施(如限制移民、调整资源分配)以应对。



3.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博弈
与欧盟和北约的协调:
立陶宛和摩尔多瓦均为欧盟成员国(立陶宛于2004年加入,摩尔多瓦于2007年加入),紧急状态的宣布可能与欧盟的集体安全框架相关。例如,欧盟可能建议两国采取紧急措施以应对俄罗斯的威胁,同时向成员国展示对乌克兰的支持。
对俄罗斯的威慑:
紧急状态可能被视为对俄罗斯的一种“政治信号”,表明两国愿意采取强硬措施应对俄罗斯的军事或政治威胁,从而威慑俄罗斯进一步行动。
与乌克兰的紧密联系:
立陶宛和摩尔多瓦与乌克兰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紧急状态的宣布可能旨在表达对乌克兰的支持,并表明两国不会让俄罗斯的威胁蔓延到自身领土。



4. 法律与制度框架的利用
紧急状态的法律授权:
立陶宛和摩尔多瓦的宪法或法律允许在“国家安全”危机下宣布紧急状态,授权政府采取特殊措施(如限制言论自由、加强监控、调整经济政策等)。例如,立陶宛在2022年宣布紧急状态后,允许政府在特定区域内限制集会和媒体活动。
应对国际制裁的国内调整:
如果欧盟或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两国可能通过紧急状态调整国内政策(如限制与俄罗斯的贸易、加强对俄罗斯资产的监控等)。



5. 历史与地缘背景
立陶宛的“后苏联空间”安全焦虑:
立陶宛在2004年加入欧盟后,与俄罗斯的关系长期紧张,担心俄罗斯可能通过军事或政治手段挑战其主权。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立陶宛将紧急状态视为对俄罗斯军事威胁的直接回应。
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问题:
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Transnistria)长期存在亲俄势力,2022年俄乌冲突可能加剧该地区的不稳定,导致摩尔多瓦政府担心俄罗斯可能介入该地区,因此宣布紧急状态以加强边境管控。



6. 经济与社会影响
应对可能的经济冲击:
如果乌克兰局势导致能源危机或供应链中断,两国可能通过紧急状态调整经济政策(如限制进口、加强国内生产)以减少外部影响。
防止社会动荡:
紧急状态可能被用来限制社会骚乱或抗议活动,防止局势失控。例如,摩尔多瓦在2022年紧急状态期间,政府加强了对示威活动的管控。



总结
立陶宛和摩尔多瓦宣布紧急状态,主要出于安全威胁、国内稳定、国际协调、法律授权等多重考虑。这些措施既是对俄罗斯军事行动的直接回应,也反映了两国在地缘政治中的战略定位,同时试图通过紧急状态强化国内治理和国际形象。这一举动也凸显了东欧国家在俄乌冲突中的脆弱性与主动性,以及欧盟框架下对俄罗斯威胁的集体应对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半小时解决乌克兰我想说你们想太多了。

解决乌克兰真正做到起码要好几个礼拜,详情请看


评论区有我手绘战术突击示意图。

如果普京真的有决心一次性解决乌克兰问题,按我对苏德战场,左右岸乌克兰战役的多年了解,只有这种方案才可以做到。

至于立陶宛和摩尔多瓦的紧急状态,更多是为了应对难民和逃窜乱兵,武装越境,以及误射。

现代战争对进攻出发阵地准备和远火阵地预备要求非常高。

俄国人并无任何进攻立陶宛和摩尔多瓦的可能。

这个俄罗斯的目标只是整合俄语圈,不再是当年那个沙俄和苏联。

user avatar

进入紧急状态是为了应对可能涌入的乌克兰难民及为人道主义做准备。

不是为了应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

user avatar

乌克兰惨就惨在,既不想并入俄罗斯,又没重要到能说服北约承诺保护。


棋子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做的。


欧洲地区几个原苏联成员国,只能选择进一步靠近北约。


虽然没面子,也没很大的保障,但总比一夜被吞好。


而且乌克兰还能说有一半亲俄的话,几个小国基本就是世仇了。

user avatar

俄罗斯这次在外交上相当失分,马上就会面对欧洲重新武装化和北约的全面封堵。

都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今天你能杀进乌克兰,明天会不会杀进立陶宛和摩尔多瓦?

user avatar

两个曾经苏联的加盟国看到乌克兰战败后的惨状被吓到了,人人自危,害怕被俄白联军误伤。

目前摩尔多瓦东部自我宣布独立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地区有俄罗斯军队驻扎;立陶宛更是被俄罗斯在波罗的海边的加里宁格勒以及有驻军的白俄罗斯两面包围,恐怕睡觉都不安宁。

乌克兰战败告诉他们,狐假虎威说硬话是有代价的,掌嘴都是轻的,搞不好就会被按在地上摩擦。

平时仗着新大哥美国在曾经的老大哥面前逼逼赖赖,没想到有事新大哥真不上啊,让自生自灭。

有一定战略纵深的乌克兰被一个半小时解决,对于这个战绩,不知道立陶宛和摩尔多瓦还满意吗,不过他们应该可以放心,如果他们到了开战的地步,速度还可以再提升不少。

大家还可以关注如下话题下的回答,点下关注,不迷路。

user avatar

如果俄罗斯处理不好这次侵略乌克兰,可能会引发欧洲的大规模军备化,欧洲各国重新建设军队,回到冷战时期那样的军事紧张状态,从而引发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化,进入军事化模式。

欧洲和东亚国家可能不发生什么,国家和政治体系成熟稳定。可中亚西亚非洲国家可能陷入更多的战乱冲突,世界军备化后武装力量开始控制国家,亚非拉小国弱国的国内外矛盾,更容易引发战乱冲突。

很多网友预测,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能震慑欧洲国家,恐惧俄罗斯的侵略而投靠俄罗斯。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东欧国家可能会缓和与避免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但大概率会加大对俄罗斯的提防,从现在的政治上的为主,延伸到经济和军事上的全面提防和防备。

最可怕的是世界重新陷入二选一的对立体系,那个时候中国以内所有国家需要选一方,这对世界经济不是好事,更是对中国这样的世界工厂不是好事。

user avatar

普京:你要说不想吧,气氛都到这儿了,可你要说想吧,我确实是刚想的


user avatar

立陶宛的政客也不相信北约了呗,生怕政权消失了。

user avatar

现在真是一切皆有可能了。

以常理而言,立陶宛还是安全的,然而以常理而言,俄罗斯也不应该对乌克兰大打出手。

德左那边回归祖国几乎是一定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立陶宛和摩尔多瓦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乌克兰局势的举措,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安全威胁与边境管控 俄罗斯军事行动的直接威胁: 立陶宛和摩尔多瓦均位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边境附近,且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两国担心俄罗斯可能通过军事行动或代理人战争威胁其领土安全。.............
  • 回答
    立陶宛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2023年数据)的维持,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产业结构、政策导向、地理位置、教育体系、科技创新等。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 1. 出口导向型经济: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 高科技产业的主导地位:立陶宛是欧洲重要的IT外包和软件开发中心,其IT产业占.............
  • 回答
    立陶宛外长提交辞呈这一事件,可能对中立关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具体需要结合立陶宛国内政治、国际局势以及中立双方的互动模式来分析。以下是可能的详细影响分析: 1. 外交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 外长辞职的直接影响:外长是国家外交政策的核心执行者,其辞职可能导致立陶宛外交政策的短期调整。如果新外长的立场与前任存.............
  • 回答
    欧盟对“中国海关系统移除立陶宛”事件的应对将涉及多方面的策略和步骤,具体可能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 事件背景与立陶宛的指控 事件性质:立陶宛可能指控中国在海关系统中删除或篡改其相关信息,例如贸易数据、商品分类或物流信息,导致其无法有效监管或追踪贸易活动。这种指控可能涉及数据隐私、贸易透明度或.............
  • 回答
    立陶宛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中方决定召回驻立陶宛大使这一事件,在中立关系乃至国际政治格局中都产生了多方面且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对中立双边关系的影响: 外交关系降级: 这是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影响。中国将驻立陶宛大使召回,并要求立陶宛也将其大使召.............
  • 回答
    立陶宛总理向美国国务卿指责中国,而中国外交部回应“立方应自省而非抱美国大腿”,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中小国家在中美大国博弈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它们可能采取的策略和由此引发的后果。要评价立陶宛的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国内因素、国际环境、以及行为的得失。1. 立陶宛行为.............
  • 回答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关于“跨国企业如使用立陶宛企业的产品,将不被允许向中国进出口”的表态,如果付诸实施,将会产生多方面、深远且复杂的影响,不仅对立陶宛、中国、跨国企业,甚至对全球供应链和国际关系都会带来连锁反应。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对立陶宛自身的影响: 经济遭受重创: 出口锐减: .............
  • 回答
    立陶宛作为波罗的海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地缘政治和国际舞台上的活跃,特别是其在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侵略方面扮演的积极角色,使其站在了国际关注的焦点。然而,这种积极的姿态也意味着立陶宛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这些代价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 经济代价: 能源成本的上升和依赖性的调.............
  • 回答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Gitanas Nausėda)在2023年1月10日接受立陶宛广播电视台(LRT)采访时,确实明确表示,立陶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目前是通过“使用台北名称”的代表处(即立陶宛驻华代表处,虽然当时因为北京的压力而未能实际运作,但其意图是设立与台湾对等的代表机构)来处理的。 他强调.............
  • 回答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Gitanas Nausėda)对于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为名在立陶宛开设代表处,表达了“错误决定”的看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态,其含义是多方面的,需要从政治、外交、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来解读。一、背景:立陶宛与台湾代表处风波首先,理解这个表态的背景至关重要。2021年,立陶.............
  • 回答
    立陶宛政府支持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无疑会对该国政府产生多方面、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波动,更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严峻考验。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些影响:一、政治层面: 执政合法性和权威性受到挑战: 支持率是衡量政府合法性和民众信任度的重要指标。历史最低的支持率意.............
  • 回答
    立陶宛总理希蒙尼特(Ingrida Šimonytė)在某个特定时期(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这可能发生在一次重大危机或政治动荡中)提到“不排除政府全体辞职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表态,预示着局势的严峻性和不确定性。要详细分析其后续发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并结合可能的背景原因。首先,理解.............
  • 回答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Gitanas Nausėda)邀请美国在立陶宛永久驻军,并认为这是对该地区威慑和安全“最有效果”的举措。这一提议背后有着深刻的地缘政治考量,并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要详细分析后续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一、 提议的背景与动因(为何此时提出?): 俄罗斯的持续威胁感.............
  • 回答
    立陶宛批准台湾当局设立所谓的“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中国外交部回应“产生一切后果由立方负责”,这一事件及其回应释放了多重复杂的信号,体现了中国在处理台湾问题和维护主权上的坚定立场和战略考量。下面将从几个层面详细解读:一、 中国对“一中原则”的坚守与不容挑战的底线: “一中原则”是基石: 中国认为.............
  • 回答
    立陶宛转卖朗姆酒给台湾的消息,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出乎意料,也让人联想到过去的一些“迂回”操作。这种“一个不想要,另一个急着要”的情况,在国际贸易中并非罕见,特别是当政治因素介入其中时,操作的灵活性和“创意性”会大大增加。立陶宛朗姆酒事件的背景简单来说,这事儿的起因是立陶宛因为与中国的政治关系紧张,在2.............
  • 回答
    立陶宛外交部长加布里埃尔·兰兹贝尔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的辞职,对立陶宛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多方面的、潜在的深远影响,尽管这些影响的程度和方向可能需要时间才能完全显现。理解这些影响,需要先回顾一下导致他辞职的背景以及他在此前任期内对华政策的特点。一、 背景回顾:兰兹贝.............
  • 回答
    立陶宛外长辞职的事件,如果笼统地说成是“找个台阶下”,可能过于简单化了。任何国家高层官员的辞职,尤其是在一个敏感的外交领域,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背后可能有更复杂的原因和考量。要理解这是否是“台阶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具体背景、当事人的处境以及可能的政治考量。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如果我们.............
  • 回答
    立陶宛政府决定出售一座曾被指控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黑监狱”的军事设施,这一举动无疑会在国际社会引发不少关注,也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多重含义。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座设施的历史背景。在2009年,媒体曝光了美国CIA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秘密拘押中心,用于审讯涉嫌恐怖主义的嫌疑人,这些设施被称为“黑.............
  • 回答
    立陶宛,这个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小国,拥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构成,其中最核心、也是国家认同的基石,自然是立陶宛族(Lietuviai)。立陶宛族:波罗的海的古老血脉立陶宛族是立陶宛最主要的民族,人口比例高达84.6%(截至2021年数据)。他们是古老印欧语系波罗的海语族的分支,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 回答
    立陶宛,这个位于东北欧波罗的海东岸的国家,常常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历史、辽阔的森林和波澜壮阔的海岸线。但它远不止于此,它是一个融合了古老传统与现代活力的国家,一个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探索自身身份的民族。历史的烙印与韧性立陶宛的历史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史诗。在中世纪,它曾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立陶宛大公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