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立陶宛外长正式提交辞呈,这或将对中立关系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立陶宛外长提交辞呈这一事件,可能对中立关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具体需要结合立陶宛国内政治、国际局势以及中立双方的互动模式来分析。以下是可能的详细影响分析:



1. 外交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
外长辞职的直接影响:外长是国家外交政策的核心执行者,其辞职可能导致立陶宛外交政策的短期调整。如果新外长的立场与前任存在分歧,可能在中立关系上出现政策转向或立场调整。
中立关系的稳定性:中国与立陶宛的关系近年来因乌克兰问题、人权议题等存在摩擦,但总体上保持合作。外长辞职若未引发重大政策变化,可能对中立关系影响有限。但若新外长在外交上更倾向于西方阵营(如强化与欧盟、美国的联系),可能加剧中立关系的紧张。



2. 中立关系的敏感议题
乌克兰问题:立陶宛作为欧盟成员国,长期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这一立场与中国存在矛盾(中国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若新外长延续前任立场,可能进一步激化中立矛盾;若出现政策调整,可能缓解紧张。
人权与政治议题:立陶宛曾因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批评(如新疆问题)与中方产生摩擦。外长辞职若导致新政府在人权议题上态度变化,可能影响中立关系的走向。
经济与贸易:中国是立陶宛的重要贸易伙伴,双方在能源、农业等领域有合作。若外长辞职引发外交政策调整,可能影响双边经贸合作的稳定性。



3. 地缘政治与欧盟关系
立陶宛在欧盟内的角色:立陶宛作为欧盟成员国,其外交政策受欧盟整体战略影响。若新外长更倾向于欧盟立场,可能在中立关系上与欧盟形成联动,导致中国在与立陶宛的互动中面临更复杂的国际环境。
中欧关系的间接影响: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复杂,若立陶宛在中欧关系中扮演更积极或更消极的角色,可能影响中立关系的平衡。



4. 中立关系的潜在合作领域
能源与基础设施:立陶宛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中国在立陶宛的能源项目(如中立能源合作)可能保持稳定。外长辞职若未影响双边合作,可能继续推进项目。
农业与贸易:中国是立陶宛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可能维持稳定,除非因外交摩擦导致贸易关系紧张。



5. 中立关系的长期趋势
中立关系的复杂性:中立关系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地缘政治(如俄乌冲突)、经济利益(如贸易与投资)以及意识形态(如人权问题)。外长辞职可能对短期政策产生影响,但长期趋势取决于立陶宛国内政治和国际局势的变化。
中国对立陶宛的外交策略:中国可能通过经济合作、双边对话等方式缓解与立陶宛的矛盾,同时在国际场合(如联合国)争取立陶宛的立场调整。



6. 立陶宛国内政治的影响
外长辞职的国内政治背景:若外长辞职与立陶宛国内政治斗争(如政府更替)相关,可能影响立陶宛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例如,若新政府更倾向于与西方合作,可能在中立关系上更加对立。
公众舆论与外交立场:立陶宛民众对中立关系的立场可能影响新外长的外交政策,例如是否继续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



7. 国际局势的联动效应
中立关系与中美博弈:立陶宛作为欧盟成员,其外交政策可能受中美竞争的影响。若立陶宛在中立关系上更倾向美国,可能加剧中立关系的紧张,反之则可能缓解。
欧盟对中立关系的立场:欧盟整体对华政策可能影响立陶宛的外交选择,例如是否支持中立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



总结:可能的影响方向
1. 短期影响:外长辞职可能引发立陶宛外交政策的调整,但若新外长延续前任立场,中立关系可能保持稳定;若出现政策转向,可能加剧矛盾。
2. 中长期影响:中立关系的走向取决于立陶宛国内政治、欧盟战略以及中立双方在经济、政治议题上的博弈。
3. 关键变量:立陶宛新外长的外交立场、中立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合作意愿、以及中立在欧盟内的角色。



可能的未来情景
情景一:立陶宛新外长延续前任立场,中立关系维持现状,双方在经贸合作中保持稳定。
情景二:立陶宛因国内政治变化或国际压力调整外交政策,可能在人权问题上更倾向西方,导致中立关系紧张。
情景三:中立通过经济合作与对话缓解矛盾,双方在关键议题上寻求平衡。



结论:立陶宛外长辞职对中立关系的影响取决于新外长的外交政策方向以及立陶宛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短期内可能对双边关系产生波动,但长期趋势仍需结合双方在经济、政治、地缘问题上的互动来判断。中国可能通过经济合作与外交对话来平衡中立关系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半天,就没几个答主把这事说清楚,抖音上居然还有认为我国暗中使劲儿的。真晕。

事实就是美国制裁白罗斯,立陶宛从外长,交通部长和总理都是支持配合美国制裁。

但是立陶宛国有铁路公司(LTG)拒绝中断与白俄罗斯钾肥的合作。因为白俄钾肥公司每年给刘立陶宛铁路公司6000万欧元的运费。而且立陶宛铁路公司有1/4的收入就来自白俄,而终点站克莱佩达港有1/3的货物吞吐量为白俄。如果配合美国制裁,这些公司和港口集团就要吃西北风。

于是他们就是不配合。然后外长和交通部长就愤而辞职了。也就是说外长和交通部长根本指挥不动立陶宛铁路公司。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不鸟政府。也是大开眼界。

对了,以前中欧班列2020年从立陶宛过境600趟,12月戛然而止,要么改道去了加里宁格勒要么改道波兰。已经让立陶宛铁路公司损失不少了,再把老邻居白俄的老客户损失了,基本就没法活了。除了白俄,立陶宛很难再找到这种天然客户了,旁边的波兰有港口,俄罗斯有港口,另两个波小有港口,就剩白俄是个内陆国。

user avatar

其实不仅是立陶宛,甚至整个东欧,整个欧盟,与中国的关系都在快速下滑,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化造成的,也就是中俄与西方两大阵营的站队在提速,一个小小的立陶宛外长改变不了大势。

user avatar

其实新闻都没报道全..

立陶宛外交部长加布里埃柳斯•兰茨贝尔吉斯提交了正式的辞呈,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白俄罗斯货物持续过境立陶宛对立陶宛声誉造成了损害。

在美国对白俄罗斯大型国有企业“白俄罗斯钾肥”(Belaruskali)实施制裁后,立陶宛爆发了丑闻,立陶宛铁路公司继续过境立陶宛领土运输白俄罗斯产品

补充一句:我国主要从白俄罗斯进口钾肥,需要过境立陶宛,这下大家明白了吧

user avatar

2019年,立陶宛情报部门首次在国家威胁评估里把我国列为“潜在安全威胁”;

2020年6月,利用新冠疫情渲染中国威胁的反对派中右翼政党祖国联盟直接突破底线、邀请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到议会讲话;同月,该党希望立陶宛推动台湾进入世界卫生大会;

2020年立陶宛大选,中右翼政党大获全胜,祖国联盟邀请了自由党等党派加入执政,该党派党纲里直接写:希望立陶宛承认“TW是独立国家”;

2021年3月,立陶宛宣布将在台湾设立贸易办事处;同一天,退出了中国与中东欧地区经济合作的17+1架构;

7月20日,台湾宣布将在立陶宛首都设立“实质上的大使馆”。


所有这些政策,都是执政党联盟从在野党时期持续推进的共同国策,外长辞职与否不会有半毛钱的影响。

用以前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话来说,执政党是厨师,外长是跑堂的。

更何况,这次这个外长辞职是由于白俄罗斯制裁的货品从立陶宛过境事宜,更加和对华关系没进展了。

短时间里,立陶宛会持续外交上打台湾牌、军事上打美国驻军牌,专业作为美国的急先锋,不会改变的。

user avatar

立陶宛以为把自己阉割了就可以进宫当太监了

user avatar

头一次看见这么骚的操作。

有资格玩制裁,或者配合美帝玩制裁的,要么是供应链里不可或缺的角色,要么就是买方市场,要么就是交通枢纽。

日本制裁韩国,靠的是日本的光刻胶等在芯片制造供应链里的地位;中国制裁菲律宾,让它香蕉烂港口,靠的是我国是东南亚农产品的买方市场地位;土耳其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没少闹封锁戏码。

波三里又不是它立陶宛一家有出海口,白俄钾肥又不是只能过境立陶宛才能卖出去,立陶宛铁路公司应该做的是跟波三剩那俩、俄罗斯、波兰抢生意,有什么资格跟着美帝玩制裁?

立陶宛国家铁路公司是立陶宛的国有企业,老总不比它的外交部长和交通部长地位低多少,他们掐起来说明立陶宛高层脑子挺混乱的,或者收钱了。

大概就是对自己的定位严重不明,美帝看它一眼,它就以为自己恋爱了,只有家里管钱的才稍微清醒一点,那人可没安好心呐!

像这种杀敌两个自损一万二的骚操作,我想说,请立陶宛再多来几次,没准能看见一个国家自己把自己给玩饿死的历史奇观。


牛逼了牛逼了,立陶宛还真打算绝食明志啊?

立陶宛国家铁路公司负责人被辞退,那白俄的运输订单基本确定要拱手送给俄罗斯了,不仅如此,立陶宛怕是还得掏数亿欧元违约金给白俄。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声称,即便立陶宛停止提供港口,也不会影响白俄罗斯出口钾肥等工业品。白俄罗斯将会选择从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的港口出口,并且通过北极航线将钾肥运往中国和印度。
除了摩尔曼斯克州,北极航线上还有一个名为图洛马的专门加工肥料的港口,从该港口出发直接可以驶向中立海域,还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白俄罗斯钾肥出口而言,这是个好消息。

立陶宛这届执政联盟纲领是实行“基于价值观的外交政策”,这句话并不陌生,但是陌生的是——还真 TM 有国家当真了!!!

user avatar

美国制裁白俄的经济,让白俄的钾肥出口受阻,但是钾肥这东西因为疫情,国际价格是不断攀升的,所以其实这个制裁对白俄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白俄钾肥的客户主要是中国和印度,中国这边还很需要,受港口影响,现在供应减少,国内钾肥价格也在走高。

而对立陶宛来说,白俄的物资国境是他们一笔很重要的收入,毕竟立陶宛这种港口吃的就是转运的红利。

那么现在就看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立陶宛的总统和外长想搞跪舔美国的外交,所以全面执行美国的制裁,但是立陶宛的交通部拒绝执行,因为这损害了整个部门全体同仁的利益。

所以现在交通部长和外长辞职了,没办法,你损害了下面人的利益,指挥不动手下了。

说穿了,就是总统和外长为了私利损害了立陶宛一个国家的利益。本来立陶宛这样的小国应该左右逢源,既不支持美国,也不反对普京,赚两边的钞票,这才是理性的选择。

但总统非要搞反俄,全面倒向美国的操作,那就损害了国家利益,这反噬不就来了?连手下交通部门都指挥不动,员工心里想的是,现在过路费收不着了,奖金不发了,工资减半,临时工都要裁了,福利没有了,高层表面大义凛然,什么制裁白俄,感情损失都是我们手下承受,好处你们几个政客拿?

白俄的物资国境海路也不是非你立陶宛不可,我换一个国家换一个港口运不就完了,钾肥这玩意国际价格这么高,说明需求量很稳,要的人自然多了去了,还会让你一个过境点给卡住了?

立陶宛的交通兄弟们急了,拒绝执行命令也有他的道理,如果真听总统和他那个狗头军师外长的,等白俄真的开始调整国家的物资转运点,那以后就不会再回来立陶宛了,到时候什么都完了。

至于外长辞职,我看这事还不是主要因素,只不过拿这事当借口,真实目的还是想落跑。


台湾这事,到底立陶宛谁拿主意咱不知道,但作为国家外交领域的一把手,他对建立台湾办事处,中国会如何反应,要不要听从美国的建议,肯定处于决策中心位置。

外长毕竟对外交事务比较了解,总统等内阁需要倚重外交事务官在各国关系上的判断,所以可以说,外长对台湾建办事处,他肯定做出了中国反击不会对立陶宛有多大伤害的判断,他必然是决策者之一,或者提供了关键的建议。


但是现在中欧列车不经停立陶宛,中国各方面施压接踵而至,美国还没出手,欧洲还在观望,事情可能越来越脱出他们的掌控,发现他们这次出卖中国的行为,比他们的预想严重的多。

这个外长前两天还安抚国内说,立陶宛和中国外交过段时间就恢复原样了,不是什么大事,什么瞎话都敢说。这会发现,之后的局面可能要闹大,那咋办?

提前跑路呗,反正到时候也辞职了,国家就算受到极大利益伤害也和自己没关系了。这条路线就算走错了,也算不到自己头上了,我都辞职了,你还想怎样?

这种政客就是极狂妄,又没有智商,对外交和大国的力量没有合理的评估,但是最差的地方不是这些,而是没有责任心。

一国的政客没有责任心,不能自己擦屁股,出了事就落跑,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架势,那就是国家之大不幸。

如果这人真有点身为政治家的品格,现在大不了跪下来求中国,好话说尽,自己丢点脸能把国家和国民的损失挽回来,也算一个合格的政客。

怕就怕遇到这种领导者,干事前狂妄自大,惹事后发现不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把所有跟着他走,相信他的群众给坑了。

user avatar

之前我们说立陶宛背信弃义,任性践踏红线,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当时有不少人说,我们能让立陶宛付出什么代价呀。

我就说,让子弹飞一会,我们自然就知道立陶宛会付出什么代价。

现在这不,代价就出来了。

昨天我看到一条让我很震惊的新闻。

就是立陶宛的外交部副部长向西方媒体透露称,我们要求跨国企业要么与立陶宛企业切断联系,否则就将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



这个消息据称,还得到了立陶宛工业家联盟的证实,该联盟负责人称,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向跨国企业提出类似要求,“以前这只是可能发生的威胁,现在变成了现实”。

对于这件事情,我们发言人也有做出回应称,不了解有关具体情况,但强调中方一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办事‌。

上面就是这个新闻的大致报道,再来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需要强调一下,这是立陶宛方面放出来的消息,具体真假、是否有夸张成分,我们并不得而知。

不过从我们发言人的回应看,我们虽然没有正面证实,也没有直接否认,只是强调我们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办事。

由此看,这件事情应该是确有其事。

只不过,我们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范围内,来让立陶宛付出他应该有的代价。

在我上个分析立陶宛要付出代价的时候,我也设想过很多种可能性,考虑过我们会采取什么手段来让立陶宛付出代价。

但老实说,我们跟立陶宛的直接双边贸易金额并不多,要直接让立陶宛付出能让他们感觉到足够痛的代价,还是挺难的。

所以,我们这一招要求跨国企业做出选择,确实让我一下子眼前一亮。

我还真没想到,我们会用这一招。

因为大家也知道的,我们是美国长臂管辖的受害者。

所以,我本来还以为用这招的时候,会有一些顾忌。

但从现在看,我们还是要对立陶宛“杀鸡儆猴”,必须让世界其他一些蠢蠢欲动的这些国家很清楚,触犯我们红线的后果。

这里我也想说明一下,因为长臂管辖这件事情还是比较有争议的,我说点我的看法。

我们这次让立陶宛付出代价,采取这样类似要求跨国企业“二选一”的做法,跟美国长臂管辖,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因为美国的长臂管辖是完全的滥用,是用举国之力去欺压霸凌我们的企业。

而我们这次还是以国与国层面的。

最关键是,这次是立陶宛背信弃义在先,不遵守跟我们建交时许诺的“一个中国”原则。

所以遭到我们的反制措施,也是理所当然的。

按照立陶宛方面的说法,一些有跟立陶宛贸易的跨国企业收到我们发出的信息,“如果他们使用立陶宛企业供应的零部件等产品,便将不再被允许向中国市场进出口”

反正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看到这条消息,爽就一个字。

之前你不是觉得跟我们双边贸易额不高,就肆无忌惮吗?

现在看你还跳不跳。

除了这次这个大招之外,之前我们海关系统还迅速把立陶宛删除了,让立陶宛都跑去欧洲那边哭诉说他没能力对等制裁我们。

因为立陶宛的海关权是在欧盟手里,立陶宛意思是让欧盟也把我们从海关名单里删除,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估计欧盟都当立陶宛是不是吃错药了,如果欧盟把我们从海关名单里删除,欧盟经济立马崩溃。

过去这两年,欧盟顶多就是打打嘴炮,真让他们经济层面跟我们脱钩,欧盟打死都不会做的。

现在美国都不敢提跟我们经济脱钩,就更别说欧盟了。

立陶宛这只是自取其辱而已。

有媒体报道称,欧盟有想嘴炮层面帮立陶宛出出头,跑来跟我们说要讨论立陶宛所谓的“贸易封锁”的请求,不过被我们拒绝了。

我们拒绝的理由,也很正大光明,我们说“目前正忙着防疫,没时间”就回绝了欧盟。

不过,12月7日,立陶宛方面的企业又说,从我们海关系统名单里,可以找到立陶宛名字了。

当时立陶宛还很多人在那边庆祝“告状”成功。

结果昨天这一招“二选一”,估计让立陶宛人也是目瞪口呆,我就想看看他们还能这样肆无忌惮的充当美国的马前卒来上蹿下跳不。

美国给立陶宛的“X粮”是否能弥补立陶宛的这些损失。

今天还有一个新闻,立陶宛外交部长正式提交辞呈。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因为我们打痛了立陶宛。

不过我这里还是要对新闻做一个全面梳理。

立陶宛外交部长称辞职是因为“白俄罗斯货物持续过境立陶宛对立陶宛声誉造成了损害。”

这里我就要再说说这件事情,可以从中发现这些西方国家有多么的虚伪。

之前美国对白俄罗斯制裁了,其中包括制裁了白俄罗斯的钾肥公司,制裁将于本月8日生效。

而白俄罗斯出口的钾肥,都是要经过立陶宛的。

按照美国的制裁,立陶宛应该禁止白俄罗斯的钾肥出口过境立陶宛。

但实际情况是,这几天白俄罗斯的钾肥仍然持续过境立陶宛。

因为立陶宛国有铁路公司不乐意了,不愿为美国制裁买单,拒绝立即中断与白俄罗斯钾肥的合作。

这是有原因的。

钾肥是白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占了世界钾肥20%的市场份额。

但白俄罗斯因为身处内陆,没有出海口,所以白俄罗斯的大量钾肥,都需要通过立陶宛铁路运输到立陶宛的克莱佩达港出口。

假如立陶宛完全禁止白俄罗斯的钾肥过境,那么立陶宛的铁路运输将损失1/4的货运量,并且克莱佩达港将减少30%的吞吐量。

这对立陶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虽然美国对白俄罗斯的制裁生效了,立陶宛政府也信誓旦旦声称会执行美国的制裁,但立陶宛的资本、企业却阳奉阴违,实际仍然允许白俄罗斯的钾肥过境。

这让立陶宛政府很没面子,毕竟现在立陶宛是挂了牌子的美国马前卒,怎么可以让美国如此丢人呢?

于是立陶宛的外交部长就引咎辞职了。

所以明面上,立陶宛外交部长辞职这件事情,是跟我们没关系,他也没有说

但这个事情,你要说完全跟我们没关系,也不对。

因为白俄罗斯出口的钾肥,有大量是出口到我们这边来的。

我们去年还跟白俄罗斯签订了一份钾肥出口协议。



所以呀,这事情,是多方博弈的复杂结果。

白俄罗斯在美国制裁下,想要继续保持出口。

立陶宛政府,想要挂个美国盖章认证的“X牌”,继续领“X粮”。

立陶宛资本、企业,想要继续有口饭吃,继续允许钾肥过境。

我们则继续进口白俄罗斯的钾肥,还可以起到分化立陶宛内部势力的效果。

由此,我们就能看到这些西方国家有多虚伪。

嘴巴都是主义,内心都是生意。

本文来源“星话大白”公众号。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随着中美冲突加剧,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会通过损害中国的利益以作为对美国的投名状,目前在国际上明显呈现西方强中国弱,所以之后立陶宛们会层出不穷

user avatar

如果蚂蚁蚁后死了,对大象的生存有什么影响么?


如果容纳不了蚂蚁的话,大象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