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立陶宛总统邀美国永久驻军,认为这对该地区的威慑和安全「最有效果」,后续将如何发展?

回答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Gitanas Nausėda)邀请美国在立陶宛永久驻军,并认为这是对该地区威慑和安全“最有效果”的举措。这一提议背后有着深刻的地缘政治考量,并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要详细分析后续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 提议的背景与动因(为何此时提出?):

俄罗斯的持续威胁感: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后,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以及在与北约边界的军事活动,让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波罗的海国家感到极大的不安。尤其是在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这种威胁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立陶宛认为,俄罗斯可能将波罗的海地区视为下一个潜在的扩张目标。
“苏瓦乌基走廊”的战略敏感性: 立陶宛与波兰之间狭长的陆地走廊,被称为“苏瓦乌基走廊”(Suwałki Gap),连接了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但被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和白俄罗斯隔开。这个地区被认为是北约最脆弱的潜在冲突点之一。如果俄罗斯能够切断这条走廊,将使得波罗的海三国与北约其他成员国陆地联系中断,从而在军事上处于孤立状态。永久驻军可以极大增强对该走廊的防御能力。
现有北约军事部署的不足感: 虽然北约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有加强军事存在,例如通过增强前沿防御部队(eFP)等倡议,但这些部队通常是轮换部署的,并非永久性存在。立陶宛认为,永久性、高强度的美军驻扎能够提供更持续、更可靠的威慑力量,其部署的规模和能力也可能高于轮换部队。
提升区域集体防御能力: 除了威慑俄罗斯,永久驻军也能提升北约在该区域的集体防御能力,一旦发生冲突,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作出反应。
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呼应(潜在因素): 在美国将战略重心向印太地区转移的背景下,欧洲盟友也在积极争取美国在欧洲的安全承诺和军事投入。立陶宛的提议,可以看作是希望加强美国在欧洲(尤其是东欧)的军事存在,防止其被过度忽视。

二、 可能的发展方向与连锁反应:

1. 美国的回应与决策过程:
初步评估和咨询: 美国会仔细评估立陶宛的提议,包括其战略意义、成本效益、对地区局势的影响以及对美军自身部署和资源分配的影响。五角大楼、国务院以及国家安全委员会将进行深入研究。
政治考量: 美国的决定将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考量,还将涉及与北约盟友(尤其是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的协调,以及对俄关系的大局判断。如果美国单方面大幅增加驻军,可能会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应,并可能导致北约内部在对俄政策上产生分歧。
部署规模与形式: 如果美国考虑回应,具体的部署方式将是关键。是派遣一个完整的师,还是一个旅?是以陆军为主,还是包含空军、海军支援?是以永久性基地形式,还是通过增加现有轮换部队的规模和常驻化程度?这些细节都至关重要。
立法和预算程序: 增加海外驻军需要国会批准和相应的预算支持。这将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政治过程。

2. 俄罗斯的反应:
强烈反对和言辞谴责: 俄罗斯几乎肯定会强烈反对这一举动,并将其视为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挑衅。俄罗斯可能会通过官方声明、媒体宣传等方式进行谴责,并可能威胁采取“对等”的反制措施。
军事反制措施: 俄罗斯可能会增加其在加里宁格勒和白俄罗斯的军事部署,增加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演习频率和强度,甚至可能在“苏瓦乌基走廊”沿线采取一些试探性行动,以示警告。
信息战和宣传: 俄罗斯可能会利用此机会发动信息战,指责北约和美国破坏地区稳定,加剧紧张局势,并可能试图在欧洲制造分裂。
潜在的地区冲突风险: 如果俄罗斯误判形势或感到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不排除会采取更激进的军事或非军事手段来回应,这可能会增加地区发生意外冲突的风险。

3. 北约内部的协调与影响:
盟友的反应多样: 其他北约盟友,尤其是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东欧国家,很可能会支持立陶宛的提议,并可能提出类似的要求。而一些西欧国家(如德国、法国)可能会持更为谨慎的态度,担心过度刺激俄罗斯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或者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
北约整体战略调整: 如果美国同意在立陶宛永久驻军,这可能标志着北约对东翼防御战略的重大调整,将永久性军事存在作为一种重要的威慑手段。这将需要北约内部就资源分摊、军事指挥和联合演习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协调。
强化集体防御承诺: 这一举措如果得以实现,将进一步强化北约第五条款的集体防御承诺,向俄罗斯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攻击北约成员国将面临北约整体的军事反击。

4. 立陶宛国内政治与社会反应:
国内支持度: 立陶宛国内社会对俄罗斯的威胁普遍感到担忧,因此总统的提议很可能获得较高的国内支持度。但同时也可能存在对军事部署增加可能引发更大冲突的担忧。
国内基建与准备: 如果美国决定驻军,立陶宛需要做好相应的基建准备,如修建营房、训练场地、后勤设施等,并可能需要与美国在法律和行政层面进行协调。

5.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东欧的安全新常态: 如果立陶宛的提议得以实现,将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东欧的安全格局,使该地区对俄罗斯的军事存在形成更强的制衡。
美俄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这一举措无疑将加剧美俄关系本已紧张的局面,可能导致双方在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对抗进一步升级。
北约内部的联盟凝聚力: 如果能够成功协调各方立场并实现美国驻军,将可能提升北约的团结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反之,如果内部出现严重分歧,则可能损害联盟的凝聚力。

三、 可能的谈判与妥协:

即便美国不完全同意“永久驻军”的字面含义,也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回应:

大幅增加轮换部队的规模和频率: 使部队的驻留时间更长,训练更密集,并且具有更强的战斗能力。
增加先进军事装备的部署: 例如更多的坦克、火炮、空中支援单位,甚至是先进的防空系统和情报侦察设备。
设立更重要的指挥机构或后勤中心: 将立陶宛或周边地区设为北约在该地区的重要军事节点。
与波兰等邻国协同部署: 在整个“苏瓦乌基走廊”区域形成一个更强的、相互支援的防御网络。

总结来说,立陶宛总统的提议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和象征意义的举动。后续的发展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博弈过程,涉及美国国内的决策、俄罗斯的反应、北约盟友的协调以及地区安全形势的演变。 这个提议能否最终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将取决于多方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博弈结果。但无论如何,它都反映了东欧国家对当前安全挑战的深刻担忧,以及对加强西方军事存在和威慑力量的强烈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的乌克兰局势就是个三国演义。

英美乌克兰和立陶宛等东欧小国是一方,主动挑起并炒作乌克兰危机,以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然后英美转身就跑,把防卫乌克兰的责任交给欧洲的北约国家。这样欧洲和俄罗斯就有长期矛盾,美国远程坐收渔利就好。

而德法为代表的欧盟是另一方,想的是要把美国拖进乌克兰,这样美国就横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欧盟军事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和俄罗斯没有军事矛盾那挣钱就好。但坚决不能让乌克兰加入北约,以避免美国穿上裤子就跑,把俄乌冲突丢给自己处理。

俄罗斯是第三方,虽然被迫卷入乌克兰危机且投入了大量军事成本。可今年能源大涨,俄罗斯并不缺钱。于是也乐得跟进,挑动欧洲和美国矛盾加深。

三方现在绕在一齐成了僵局,能不能有变要看欧洲和美国国内的形式。

比如拜登要给中期选举涨分,就和普京约好一齐撤兵,然后对内宣布英明神武压普京,乌克兰获得了绝对安全。美国又赢了。

再如德国绿党舔美派上身,非要拉着德国去单挑俄罗斯引发德国内部政治巨变。

或者法国大选后新总统看乌克兰那控制不住,干脆宣布退出北约,你乌克兰加入北约老爷也不管,还是得让美国自己上。

user avatar

我觉得至少就政治嗅觉来说,立陶宛是很敏锐的。

前天,美国众议院刚刚以压倒性多数(363-70)通过了2022财年国防预算案,合计7680亿美元。

这个数字甚至比拜登提交的原始预算案还多了240亿美元,和拜登其他的民生议案动辄缩水一半以上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也是美国二战以来最大金额的预算案、甚至根据通货膨胀调整后的数据,也是最大的。

这其实是非常反常的,因为按理来说从阿富汗撤军后,大量的驻军、维护费用都节省了下来,理应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一样出现大幅下降。

但没有,美国仍然在穷兵黩武的道路上死踩着油门。

目前还看不到准确的明细,当然国防部的糊涂账预算已经好多年没有通过审计了,但根据各大媒体报道来看,阿富汗省出来的费用全部投放在中东欧和印太,明确指向了中国和俄罗斯。

立陶宛也很明确的捕捉到了这点:外交上对中国打台湾牌,军事上对俄罗斯打驻军牌。

不过还是那句话,战术上的勤奋无法改变战略上的怠惰,立陶宛紧抱美国大腿、同时惹毛中俄后,其实已经把自己的后路锁死了,相当于在美国那辆穷兵黩武的车上把自己反锁在了车里。

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当一个小国失去灵活性锁死自己的时候,也是这个小国最危险的时候了。

user avatar

东欧几个国家的一贯策略:宣传俄罗斯威胁论,积极投靠米国,然后找欧蒙要补贴……

user avatar

快进到维尔纽斯宣布独立回归白俄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要是春季或者夏季提出,可能还有点操作空间。

问题是现在是冬天,欧盟还指着俄罗斯的天然气活命。

立陶宛惹怒中国,欧盟帮腔跟中国打嘴炮还无所谓。两边心知肚明,政治和商业分开,嘴炮和做生意不妨碍。

但是这是冬天,合着指望德国人烧柴火支持立陶宛?

俄罗斯降低点流量,德国就有人要挨冻。

就这搞一出,直接影响政客选票支持率。

立陶宛这要是驻军了,只怕要被开除出欧盟。

我不了解立陶宛的情况。不过我估计,立陶宛国内除非是跑不出去的,既得利益者,有点本事的人只怕都走完了。

也许未来世界上真的不会有这个国家了。

user avatar

立陶宛总统邀美国永久驻军!很有讽刺意味!

亚洲有那些国家被美国驻军,那都是有历史渊源的。都是在被日本侵略,不能自卫的情况下驻军。而日本作为战败国才被美国驻军。现在那些国家及其民众如何反映?

日本曾经打算让美国撤兵,未果。而且目前每年都要交付美军昂贵的军费!日本从民众到政府,都希望美军撤军,但是美国是不可能轻易放手的。

立陶宛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居然卖身求荣!可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果美国在立陶宛驻军,那么以后就再也没有“独立”的立陶宛。参考日本,美国一定会毫不客气地“讹诈”军费,把立陶宛人民当做二等公民。

另外,美国驻军立陶宛,一旦有军事冲突,驻军地势必首当其冲,引火烧身。

所谓“永久”一词,能够看出立陶宛领导人的短视,幼稚!未来世界势必是多极的,不是美国一支独大,何必自讨其辱趟浑水?

user avatar

楚云飞的一个步兵营,一个炮营去了大孤镇

user avatar

立陶宛最近动作有点大啊。立陶宛从一个同盟国突然转变态度想成为美国的新殖民地,速度还是相当飞快的。美军驻扎在哪里,哪里就一团糟,这个是有验证的。


但是这次立陶宛这个地方比较好玩,直接就让美军永久驻扎在白俄罗斯旁边,正好白俄罗斯最近和俄罗斯建立了联盟,直接贴着立陶宛,你说立陶宛怕不怕?

美国有没有这个胆量永久驻军呢?现在可不是有没有胆量的问题了,美国在立陶宛永久驻军,让立陶宛事实上成为美国的殖民地,而且中间没有海隔开,而是陆地,俄军可以直接开过去,就很有挑衅意味。


这样一来,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就会更紧张,目前美国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坑小弟,让小弟去代替自己送人头,成为中美对抗的代价,这是美国的目的,而这个小弟似乎非常忠诚,忠诚过头了,直接就说,大哥你过来我这里住上了,好吃好喝啥都有,你就帮我抵挡俄罗斯吧,我就靠你了。


美国一看,什么情况?我是叫你帮我作妖,我可没叫你把我拉下水!我在阿富汗惨兮兮的,你让我和俄罗斯正面杠几个意思?这场景有点像《功夫》里面理发店那一幕。

美国真的跑去立陶宛永久驻军了,那么美国就得多拿出精力来处理欧洲这边的事情,战线就真的分为两条,一条对付中国,一条对付俄罗斯,而且还拉得很长,等于是让俄罗斯帮中国抗了更多的压力。


而且,俄罗斯可不像中国那样先文绉绉地跟你讲道理,即使制裁也是从经济,贸易上下手,最后不行再跟你干架。俄罗斯没那么多制裁手段,但是军事手段是非常充足的,感觉就是拿起根水管不跟你废话,开口:你想打架是不是?


这个时候,美国是打还是不打?美国要是敢和俄罗斯发生冲突,受益的是中国。美国不敢动的话,在小弟面前就失去了威信,就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即使不打,美军放在那边整天精神高度紧张,也容易内分泌失调,一不留神,中国又不知道做了啥,趁机练功,又内力大增。


美国能咋整?拜登打个瞌睡,说几句漂亮话回避一下尴尬的场面,请个病假啥的,在医院睡在病床上和busty护士打情骂俏一下,祈祷立陶宛赶紧也患上老年痴呆症赶紧忘了这件事才是正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