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立陶宛总理称「不排除政府全体辞职的可能性」,后续将如何发展?

回答
立陶宛总理希蒙尼特(Ingrida Šimonytė)在某个特定时期(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这可能发生在一次重大危机或政治动荡中)提到“不排除政府全体辞职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表态,预示着局势的严峻性和不确定性。要详细分析其后续发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并结合可能的背景原因。

首先,理解“政府全体辞职的可能性”的含义:

政治姿态与谈判筹码: 这是一种强烈的政治姿态,通常意味着政府面临巨大的压力,可能是在野党的不信任投票、严重的民意危机、或是内阁成员之间的重大分歧。提出全体辞职的可能性,可以是一种争取支持、施压对手、或者为后续政治重组铺平道路的策略。
危机管理与负责任的退出: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政府认为自己已经无法有效履行职责,或是在某个重大问题上失误导致信任破产,全体辞职可以被视为一种负责任的政治行为,将权力交还给总统或议会,避免进一步的混乱。
为新政府组建腾出空间: 如果现任政府因分歧或信任危机而无法运作,全体辞职可以为总统或议会开启新的组阁进程提供空间,打破僵局。

接下来,根据不同的背景原因,分析后续可能的发展路径:

可能的背景原因及对应的发展:

1. 内阁成员之间的重大分歧/信任危机:

背景: 可能某个关键部门(如经济、外交、国防)的政策或处理方式与总理或其他重要部长存在根本性分歧,并且这些分歧公开化,导致政府内部失信。例如,在应对能源危机、对俄政策的强度、或是国家预算分配上出现巨大裂痕。
后续发展:
内部协调与改革: 总理可能首先尝试进行内部协调,与有分歧的部长进行沟通,寻求妥协。如果可能,会进行内阁成员的调整,替换掉不合作或不被信任的部长,以恢复内阁的统一性。
公开的辩论与压力: 如果内部协调失败,分歧可能会进一步公开化,引发议会内外的激烈辩论。在野党可能会借机加大对政府的批评和攻击,要求总理解释或承担责任。
有限的辞职或改组: 如果总理认为仅通过调整部分部长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她可能会选择辞去部分部长职务,形成一个更精简或更有执行力的内阁。
全体辞职与总统介入: 如果分歧无法弥合,总理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她可能真的会提出全体辞职。此时,总统将扮演关键角色,可能接受辞职,并根据宪法程序启动新的组阁进程。这可能意味着一次长期的政治谈判和权力博弈,直到找到新的总理人选和组建新的联合政府。

2. 应对重大国内或国际危机的失误:

背景: 例如,在能源安全方面出现重大失误导致民怨沸腾;在处理与邻国或欧盟关系时出现重大外交失误;或者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如边境安全、网络攻击)未能有效应对,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和对政府能力的质疑。
后续发展:
道歉与补救措施: 总理和相关部长可能会公开道歉,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试图挽回民众的信任。
独立调查或问责: 可能需要启动独立的调查,以确定失误的原因和责任人。如果政府成员被认为负有直接责任,可能会面临问责,包括辞职或被解雇。
议会的不信任投票: 在野党可能会发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投票。如果投票通过,政府将被迫辞职。
提前大选的可能性: 如果政府因危机而失去执政合法性,并且无法通过重组内阁来解决问题,总统或议会可能会决定提前举行大选,让选民来决定国家的未来方向。

3. 失去议会多数支持或联盟破裂:

背景: 如果总理所在的执政联盟因某种原因破裂,或者在议会中的支持率大幅下降,导致政府在关键投票中屡屡失败,总理可能意识到政府已经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
后续发展:
尝试重组联盟: 总理可能会努力与其他政党进行谈判,试图重组或扩大执政联盟,以争取议会的多数支持。
向总统请求解散议会: 如果无法争取到议会多数,总理可能会向总统请求解散议会并提前举行大选,将政治决策权交给选民。
辞职与组建新政府: 总理可以选择辞职,并由总统提名另一位能够获得议会多数支持的人选来组建新政府。这可能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权力交接过程,避免了大规模的政治动荡。

4. 象征性表态以示决心或施加压力:

背景: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总理的表态可能并非真正意图立即辞职,而是为了向议会、民众、或国际社会表达其对某个政策或原则的坚定立场,并警告对方如果不妥协,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后续发展:
僵持与谈判: 双方可能会进入一段僵持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谈判和博弈。
策略性让步或升级: 根据谈判进展,总理可能会选择性地让步,或者进一步升级她的立场,直到达到预期的政治目标。如果目的是为了争取支持,成功的沟通可能有助于巩固其政治地位。

总结后续可能的发展路径和关键角色:

总理与内阁: 他们将是直接的参与者,评估局势,进行内部协调,并决定是否执行辞职。
总统: 作为国家元首,总统在接受政府辞职、任命看守政府、启动新政府组阁程序、以及在必要时请求解散议会(如果宪法允许)方面拥有重要的权力。总统的态度和决策将极大地影响后续发展。
议会(Seimas): 议会是立法和监督机构,对政府拥有不信任的权力。议会中的党派博弈、辩论和投票结果将直接影响政府的命运。
政党: 各政党之间的联盟、分歧、以及它们的政治目标,将塑造整个政治格局,并决定新政府的组建能否成功。
民众与舆论: 公众的反应和支持度也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政治走向的重要因素。如果民众对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失去信心,政治压力将倍增。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后续发展,关键在于明确总理说出这句话的“具体背景”是什么。 例如,是哪一次事件,针对的是什么问题,在什么时间点说的?

例如,如果发生在以下场景:

应对俄乌战争的金融支持问题上,与部分盟友或国内保守派出现分歧,且总理认为这是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底线: 那后续可能走向强硬的外交立场,并争取国内支持,如果无法形成共识,可能真的会考虑辞职以示抗议,并寄希望于新政府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国内能源价格飙升,民众抗议不断,政府未能有效安抚或提出切实解决方案: 那后续可能迅速进行内阁改组,更换未能有效沟通的部长,并出台紧急经济援助措施。如果局势失控,总理可能被迫辞职以平息民怨,避免提前大选。

总之,“不排除政府全体辞职的可能性”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政治信号,意味着立陶宛正经历着一段不稳定时期。其后续发展将是一系列复杂政治博弈的结果,涉及政府、总统、议会和各政党之间的互动,最终走向可能是内阁改组、提前大选、或新的政府联盟的诞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立陶宛政坛现在全是神神,反俄反华那是一个比一个调门高。这届政府辞职也不能扭转这一趋势,会继续在恶心中国的路上一去不回。

最新的大选中,祖国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人党获得24.8%的选票;立陶宛绿党和农民联盟位居第二,得票率为17.5%;劳动党排名第三,获得9.47%的选票。社会民主党、自由党和自由运动分列第四、第五和第六位。

现在说要辞职的是祖国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人党推选的总理。可这位撂挑子后重新大选,也无非是同党或上届获胜本届第二的立陶宛绿党和农民联盟出来执政。

绿党和农民联盟的上届总理斯克韦尔内利斯虽然是个小普京(内务部门出身、执政手段高度务实),上次执政时虽然反俄但和中国合作还算愉快,但这个党派就和其他国家绿党一样,什么妖魔鬼怪都有,指不定闹出什么幺蛾子。

user avatar

立陶宛昨天正好通过了22年政府预算案,收入140亿欧元,支出160亿欧元

这个是一年的总数。

美国之前给的6亿美元贷款,相当于政府半个月收入,而这次立陶宛铁路如果不运送白俄罗斯的化肥,不仅要付违约金3亿欧元,还准备把白俄罗斯化肥公司12月和明年1月的预付款给退了。

另外,这个公司占了立陶宛铁路1/4的运输量。

里外里,美国给的钱白给了。哦不对,这个钱是贷款,未来还是要还的。

所以立陶宛政府急了啊,关掉赔里子,不关赔面子。

不过搞笑的是,美国的这次制裁仅限于“美国实体”,非美国实体根本没要求,立陶宛是自己凑上门来要制裁的

这是变相承认自己是“美国实体”了吗?

user avatar

普通老百姓会不会因此失去工作,

出口会不会受到影响?

日常进口会不会受到影响?

老百姓的物价会不会涨?

代价们生活如何?

公知们不会管的,只会一时嘴high

user avatar

德国驻巴尔干商会会长在采访中说了,立陶宛若是不改善立中关系,立陶宛人都得去挪威采草莓。对这种羞辱立陶宛官方屁都不敢放。

去立陶宛网站看了下,评论里的立陶宛人很多在骂欧盟不支持他们,说他们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如果脱欧,欧盟会有巨大的损失,欧盟可能分裂。还有很多人在骂德国。看着跟台湾真的很像。自我定位很狂妄啊。

=============

德国汽车轮胎和汽车部件制造商大陆集团(Continental)在立陶宛考纳斯(Kaunas)设有生产基地。《南德意志报》说:"现在来自考纳斯的控制装置和传感器滞留在中国港口"。虽然在立陶宛寻求欧盟介入协助后,中国海关已不再直接阻止立陶宛货物的进口,然而立陶宛的货物仍然无法进入中国,因为每当上传运输文件时,系统就会崩溃--据称是由于'计算机的临时故障'所致。

除大陆集团外,还有一家德国汽车供应商和一家基材制造商也受到了影响,后者是一家在立陶宛开采泥炭并出口到中国的公司。此外,美国的制药公司也在等待来自立陶宛的原材料。

另外中国这么做,也是在敦促德国施压捷克和斯洛伐克,毕竟立陶宛从未过多融入德国工业的产业链,而捷克和斯洛伐克则是德国汽车产业链的重要关节,如果任由类似立陶宛的情况蔓延,则德国将面临两难的困境,南德意志报称,皮球踢到了德国,事实上成了德国的难题。而中国显然也是希望德国能对南边的捷斯两国施加影响。

================

据路透社12月17日报道,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Continental)已在我国施压下,停止使用立陶宛制造的零部件。另有一汽车业巨头,可能是大众,也在压力下不得不考虑停止使用立陶宛的零部件,另外还有法国,瑞典等多个国家的公司正在纠结中。

=============================

刚刚被国家打脸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022年关税列表已经出来,显示ecfa继续。将继续惠台。至贱则无敌,已经无法言表愤怒了。可能国家认为ECFA并不重要。

=============================

有人说观网和知乎天天让立陶宛上热搜,是我们不自信,明明还是很在乎。我想说的是,立陶宛最近在西方媒体一样出现率很高。

这不,今天最新的消息,路透社报道,19名立陶宛使馆人员及其家属已离开北京飞往巴黎,理由是所谓的“安全顾虑”。英国《金融时报》15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中国政府要求立陶宛驻华人员将外交人员识别证交给中国外交部,以正式将其身份降级。“维尔纽斯方面担忧相关人员将失去外交豁免权,若持续待在中国,人身安全堪忧。

另外,对于斯洛伐克以及捷克,其实从德国下手就可以。因为这两个国家,目前主要就是为德国企业代工,途锐和Q7 还有现在的卡宴就全都是斯洛伐克代工的。只要执行与立陶宛一样的政策,那么就看斯洛伐克国内到底谁的力量大了。

=============================

最新的结果已经出来。简而言之,两个部长都不用辞职了,而是把铁路公司的总裁撸下去了。

然后今天有新消息,斯洛伐克和爱沙尼亚都打算学立陶宛,升高台湾驻斯机构的级别,调戏兔子一把。

所以对于立陶宛一定要痛打。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收拾台湾。一个巴掌拍不响。

=============================

当地时间12月14日晚,立陶宛总理希莫尼特公布了她“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外交部长和交通部长继续留任,她表示外长和交通部长在“白俄罗斯钾肥”事件中没有过错,“辞职无助于事件解决”,并且他们已经为此承担了“名誉损失”。在认真考虑了自己在此事件中的责任问题后,决定她和她领导的政府也不会辞职。

也就是说政府中将无人离开。

同日(14日),立陶宛国有铁路公司(LTG)董事会主席在记者会上宣布,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曼塔斯·巴图斯卡(Mantas Bartuska)将辞职:“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一致认为,为了缓和局势,把对公司声誉的风险降到最低……最好的决定是首席执行官在过渡期后离开。”立陶宛国有铁路公司董事会主席在记者会上说。

果然跟我之前回答下面的很多预测一样,官员不下台,而是把铁路公司总裁给撸了。

大笑三声。

user avatar

观察者网差不多得了,立陶宛内部的甩锅游戏而已,立陶宛国有铁路公司(LTG)首席执行官巴图斯卡(Mantas Bartuska)宣布辞职,始作俑者做了个表面功夫,另外,波罗的海几国蠢蠢欲动,美国又开始狂甩牌了。这种小国家不是有大新闻的话还是不要让他常出现在观众视线里了,因为实在是人家头铁,你也打不痛,看多了,心累,出不了气,反而更气。

你们可以关注一下日本,可以常提关于日本的负面问题。

以上。

user avatar

我怀疑立陶宛人民是不是很……井蛙?

就现在立陶宛内阁在我看来是极度幼稚的,现在的执政联盟执行所谓的“基于价值观的外交政策”。这句“基于价值观的外交政策”咱听起来就很熟悉是吧?咱没少听过所谓的“民主国家”讲这个东西,但是目前只有立陶宛真正践行了。

基于价值观是基于谁的价值观呢?当然是美国那个民主灯塔啦!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立陶宛在不经跟欧盟成员商量的情况下公然炒作台湾问题,并且在美国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上杆子制裁白俄罗斯,在立陶宛国家铁路公司负责人强烈抵制下依然没扛住。

就你品,你细品,一堆所谓的“民主国家”把“基于价值观的外交政策”当口号,该赚钱的时候根本不提这茬,只有立陶宛真信了,它真 TM 信了!!!

人家信到,白俄罗斯这么大的,这么优质的铁路运输大客户,每年给立陶宛带来 6000 万欧元运输费用的大客户,白扔了!!!

如果你是交通枢纽,你倒是可以以此跟白俄多要点好处,问题是你不是啊!卢卡申科明确说了人家要走俄罗斯铁路,通过北极航线运输,你制裁了个啥?除了把大客户给得罪死了你制裁了个啥???

北有立陶宛,南有乌克兰,真的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啊!!!

user avatar

西方国家的政府辞职意思是内阁解散,重新组阁,至于新组的内阁有多少原来内阁的成员,那就不一定了。

user avatar

这就是做美国狗腿子的下场,人呐,还是得靠自己。

美国制裁白俄罗斯的时候,考虑过随着制裁,周边的国家会有多大的经济损失么?

美国在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会拿着那些公司的客户名单一个一个盯着去给补偿么?

屁,美国无非就是想白俄死罢了,至于你们波罗的海几百万人小国的损失,那在华盛顿政策制定者的考量范围内么?

人家美国就是图个爽而已,一时口嗨,一时爽。

美国这波会给立陶宛经济补偿么?从过往经历来看,美国搞经济封锁从来没补偿过别人。

立陶宛跳的这么欢,其实现在对美国来讲也是个两难。你援助吧,国会打不了几个钱,明年要是美联储升息,保不准股市就要崩,美债这个信用卡利息每年光还钱就得5000亿美金,如果像美国很多激进派投行预测的会升息四次的话,那美债利息七八千个亿总是要还的。

政府一年赤字一万多个亿,就看这多出来的七八千亿从哪出。再印钱,上个月的通货膨胀指数已经四十年来最高,民主党崩盘指日可待。

况且拜登在国会本来想要个3万亿的大基建预算,先是砍成2万5,后来砍成2万2,再之后2万1,最后两党成交价是1万8。这钱想用十年,塞牙缝都不够,我看今明两年就得花完。

美国为啥从阿富汗仓惶撤退?不是打不过,泥腿子山沟出来的,在正面战场干不过有卫星定位,无人机轰炸的美军。

可问题是,美国没钱了啊,美军打得过塔利班,但没钱和塔利班作战。美国援助阿富汗原政府的钱全给吃喝拉撒以及美军自己贪污了,政府实在耗不起了,就算在全世界面前丢个大脸,那也得跑了。

美国在阿富汗的撤退不是军事上的失败,也谈不上是政治上的失败,就是财政上的失败,美国就是没钱了。


美国想不想北约东扩?美国想不想搞死中国?

美国都想,但是美国做不到了。

在欧洲这边,翻盘乌克兰表面看起来很威风,但是乌克兰凭什么投你?就是指望你给钱,给装备,给好处。

可现在的美国还能给出什么好处?反倒是乌克兰转投美国阵营后,美国的垄断公司和政治贵族们忙着去乌克兰掠夺。

拜登的儿子之前不就被共和党爆出来在乌克兰任什么石油公司的经理,大收贿赂么?

现在乌克兰实际上就是故意和俄罗斯作对,他想逼着美国加码投入,乌克兰形势越危急,美国为了北约东扩,就不得不对乌克兰加以关照,毕竟你让美国把吃进肚子的乌克兰再吐出来可就难受了。

这玩的戏码其实和明末的辽东差不多,宫里皇上穷的一再裁人,别说宫女,就连皇后贵妃的化妆钱都送到辽东去了,每年全国上千万两的税收,送到辽东得有七八百万两,剩下的一两百万,就是全国官民吃糠咽菜的俸禄钱和基建钱。

女真人打得越凶狠,你内地不得越送钱给东北的战局?

人家乌克兰玩的也是这招,吃透了你美国人心不足蛇吞象,想搞垮俄罗斯的心思,所以就不停的把局势紧张起来。

其实以普京的心思,国内经济不景气,俄罗斯工业越来越薄弱,人口越来越老龄化,轻工业全被中国早走,重工业全都无力发展,只能依靠卖卖资源,勉强度日。

就这资源卖得也是心惊肉跳,前几年石油价格被压得非常低,四十多美元一桶,俄罗斯财政已经非常危机了,幸好最近美国那边瞎搞,供应链出了问题,油价升到70多美金一桶,才救了他一命,不然他就更得跪舔中国。

普京现在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不错了,指望他和美国欧洲联军,打世界大战进攻乌克兰,真的不太现实。俄罗斯真没钱,也没那个实力。


但是现在欧洲频频炒作普京最近几天就要在乌克兰开战的样子,什么陈兵几十万,真是看呆了我。欧美新闻最近天天把这个刷成头条,一会拜登出来说普京要是敢进攻,就让俄罗斯毁灭,一会英国出来吹风,一会乌克兰说眼看大战就要开启。

整天看那些欧美傻逼讨论怎么应对俄罗斯的进攻,开始还觉得挺乐呵,现在真觉得他们被媒体洗脑的智商堪忧。


那么早说回东扩,在乌克兰这,美国已经差不多到头了,乌克兰已经刺激的局势足够紧张,就差乌克兰主动向普京开战,说是自己被侵略了,美国已经有点吃不住乌克兰的折腾了。

可就这,美国还想继续搞白俄罗斯,继续让深入俄罗斯的实力范围。可到这,美国再想深入,难度就更大了。

白俄的总统老头对权力非常看重,他知道他一下台必定被吊路灯,所以他宁可选举舞弊也要赢,他跟普京不一样,普京下去了有接班的上来,苏联后面这几代都没有弄死前任的传统,全都是平稳过渡,苏联的历史罪人戈尔巴乔夫人家活得好着呢,普京下去了也就是退休了,问题不大。

但卢卡申科在美国虎视眈眈,内部随时颜色革命的情况下,卢卡申科内部并不稳,而且他民望不够高,经济不行,百姓多有怨气。

在这种情况下,卢卡申科会拼死保住他的总统位置,因为保住权力就是保住他一家老小的命,他输不起。

所以卢卡申科对美国的各种制裁,煽动,政变策划,暗杀应对的都非常坚决。从领空国境的飞机直接用战斗机逼停在白俄机场,把颜色革命的头头从飞机上抓下来。

把美国想暗杀他儿子的凶手全球公布,详细阐述准备刺杀过程。

卢卡申科必然要殊死抵抗,美国仅仅用经济制裁就想弄垮白俄是行不通的。而卢卡申科面对前段时间的骚乱,直接求援普京,让俄罗斯出兵镇压。这么一个主,不是一般小手段拿得下的。

可美国现在还有钱有军力去再搞白俄么?

乌克兰已经焦头烂额,波罗的海三国嗷嗷待哺,你拿什么在搞白俄?

越深入俄罗斯的腹地,美国遇到的抵抗就会越大,战斗就会越激烈,现在就是美国眼看着要把俄罗斯周边势力全推倒,但就是差那一口气,需要你再投入天量的资源。

同样的,再回到东亚这边的局势来看,当初奥巴马和希拉里的tpp就是为了应对中国,而搞的经济联盟。

促成美国和东亚,以及其他美国盟友的经济一体化,把中国排除在外,已达到去中国供应链,去中国经济化的目的。盟友之间自成一个经济圈。

你说这个招狠不狠,看今天美国遇到供应链紧缺情况有没有觉得很有前瞻性?

可这么好的招怎么就不成了呢?

因为没钱啊!tpp想成,必须是美国先让利给部分盟友,这个伙才拉的起来,你不给团伙发工资,你指望兄弟们吃啥?

特朗普上台就把tpp毙掉了,开始从团伙开刀 ,先从日韩驻军军费两国分摊的不够开始算起。

这就是美国的问题,他当老大太久了,以为靠他自己的威望就能镇得住一群宵小,但不知道老板是要给员工发工资的,你老欠薪不发,事就办不下去了。

现在美国的国际战略全面崩塌,立陶宛这个小小弟是要把美国逼到墙角,就问老大一句话,你狗粮到底发还是不发?

你不发,我这个小弟直接不干了。接着美国对白俄的经济封锁就彻底破产,这会对波罗的海三国,白俄,乌克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产生连锁影响,塞尔维亚现在就蠢蠢欲动,自从和中国好上,就有点不把欧盟和美国放在眼里,波黑局势又要出问题。

一旦立陶宛转向,美国在欧洲的捉襟见肘就要原形毕露了,老大家穷得只剩底裤这事就看什么时候暴露。一旦大家都知道你老大家真的经济危机,没钱了,那你老美再想镇场子可就难了。毕竟打仗是要钱的,你没钱,打个什么仗?


现在在东亚,连缅甸这种国家都开始不怕美国了,发觉你美国佬也不怎么样嘛,嘴上说的厉害,也不见你来派兵打我呀。

立陶宛的局势,要等到明年6月后,看美联储敢不敢加息,他们怎么解决内外的一系列经济问题,解决的好,局势还能稳一稳,局势不好,等着东欧跳反吧。

user avatar

该国法律有渎职罪么?

三权分立呢?

司法系统呢?

user avatar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大可以拍拍屁股撂挑子走人,但继任者还是要给你擦屁股,收拾烂摊子。治大国若烹小鲜,你这治小国如同儿戏呢。

这届政府班子现在可谓是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焦头烂额,内政外交两头糟糕,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一切都是咎由自取,引火上身,最终玩火自焚。“如果现政府的行为引起这么多问题,且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移交权力,让新政府从头开始进行这项工作”。你大可任性,拍拍屁股撂挑子不干了,但是烂摊子还是得人收拾,屁股还是要别人给你擦。吃亏受罪的还是立陶宛的普通老百姓。

立陶宛人民看走眼了——这届政府不行,没选好。竞选拉票时信誓旦旦给的承诺,都被时间扑了空。缺乏政治智慧和政治策略,图样,图森破,sometimes native!看不清楚形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以卵击石落得个鸡飞蛋打。

自以为有美国撑腰打气,就罔顾国际公理和正义,甘当美国马前卒,愿意充当美国“反华”的炮灰,在台湾问题上粗暴挑衅中国,导致中方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两国经贸往来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而立陶宛在彻底惹怒中方后,却又卷入了美国对白俄罗斯的制裁中,上任仅一年的执政党都面临着集体辞职的风险,是赌气?还是演戏?

正如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此前曾回应,国际社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立陶宛不惜以损害中国主权为“投名状”换取贷款,这种交易不道德且危险。立陶宛背信弃义,不顾中方严正交涉,不顾国际公理和正义,为大国火中取栗,终将为此付出代价。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